“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比娨馑?原文翻譯,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比娨馑?原文翻譯,

【詩句】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出處】唐·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一)》。

【意思翻譯】葳蕤: 形容枝葉繁盛紛披。自 爾:各自如此。林棲者:山林隱士。 本心: 草木的根本和中心,這里實 是“本志”之意。全詩說: 蘭草在 春風中繁盛紛披,桂花在秋月的輝 映下清雅皎潔。她們欣欣向榮,生 機勃勃,各自都使春秋成為適當而 美好的季節(jié)。誰能知道那些山林隱 士,聞到她們的芬芳便相愛悅。散 發(fā)芳香原是蘭桂的素志,為什么要 希求美人來采折呢?詩人以蘭、桂 自喻,抒寫了自己立身修德是出于 素心,并非為了求人賞識的高尚情 操。

【全詩】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全詩鑒賞】

   張九齡的《感遇》十二首,均為謫居荊州時所作。其含蓄蘊藉,寄寓深遠,對扭轉六朝以來的浮艷詩風起了重要作用。這是其中的第一首。詩中以蘭桂作比,寫出了詩人的高潔志趣。

   開始二句,詩人便開宗明義,分別寫出了蘭桂的生長季節(jié)和美麗的姿容:“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這里詩人以整齊的對偶句子,突出地展現(xiàn)出了蘭桂這兩種高雅植物的華美。用“葳蕤”表現(xiàn)蘭葉,更顯出其勃發(fā)的生機;以“皎潔”形容桂花,愈突出其高雅的身姿。以葉對花,實際上是互文見意,各指整株的蘭桂。接著,用“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來總寫蘭桂。蘭草桂花是如此這般的生意盎然,自身就形成了一種美好的節(jié)操。“自爾為佳節(jié)”句,不宜理解為“因而蘭桂使得春秋成為美好的季節(jié)”,因為在詩人筆下,其蘭桂的葳蕤茂盛、皎潔美麗自身就具有了美好的品格?!白誀枴钡谋疽庹谟诖?。說明“佳節(jié)”是出于本然,源于內質,強調了內在之因。同時,此兩句表明,由于自然界里蕓蕓眾生追求的目標、理想不同,其接物待事的方式和表現(xiàn)也就不同。而這里表現(xiàn)出的是固有的追求之意,本來的向往之情,既無需憑借外物,也無意求人知遇。這里,詩人實則是以蘭桂自喻,只要有適宜的環(huán)境、氣候,詩人就會象蘭桂一樣大放異彩的。從而婉轉地表達了詩人向往政治開明,欲圖一展才華的愿望,也蘊含著對重新遇時的渴望之意。同時,這兩句為自然地轉入下文作好了鋪墊。

   “誰知”兩句,句意忽然一轉,由花到人,由蘭桂引出了“林棲者”,即那些以蘭桂風韻為同趣的隱逸之士們。由于他們風聞了蘭桂的芬芳,因而產生了“相悅”之意。然而,“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此以蘭桂的秀麗容貌和香氣襲人的效果表明詩人的志潔身芳并非為了博取虛名。蘭桂自為“佳節(jié)”,自有“本心”,自具生機且自行其素,并不希求美人采折。至于“林棲者”是否“聞風”,并因此而“相悅”,誰去管他呢? 如果說春蘭秋桂博得“林棲者”的“相悅”,也并非蘭桂之所求,只是因為蘭桂的客觀效果而已。在主觀上,在蘭桂本身來說,它們之所以展現(xiàn)出婀娜的身姿,散發(fā)出幽馨的香氣,也并非有意吸引人們來欣賞、采折,完全是本性使之?!昂吻蟆倍志捅砻髁嗽娙瞬豢狭畠r獲得美名的高潔志趣。而這兩句在委婉之中透露出一種嚴正之氣,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品德情操的高潔堅貞和追求理想之外別無他求的高雅心境。此兩句既總結了上文,也點明了全詩的題旨所在。

   這首五言古詩,篇幅短小,卻安排有序。起承轉合,極有講究。比興寄托,得體自然。語句委婉,曲而達意??坍嬓蜗螅鷦痈腥?,充分表現(xiàn)出詩人情潔意芳的高雅品質和豁達大度的情懷。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五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