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策·秦四·頃襄王二十年文言文翻譯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戰(zhàn)國策·秦四·頃襄王二十年文言文翻譯

戰(zhàn)國策·秦四·頃襄王二十年

《頃襄王二十年》是一篇創(chuàng)作于戰(zhàn)國時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漢劉向編著的《戰(zhàn)國策》。下文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頃襄王二十年》文言文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文言文

頃襄王二十年,秦白起拔楚西陵,或拔鄢、郢、夷陵,燒先王之墓。王徙東北,保于陳城。楚遂削弱,為秦所輕。于是白起又將兵來伐。楚人有黃歇者,游學(xué)博聞,襄王以為辯,故使于秦。說昭王曰:“天下莫強于秦、楚,今聞大王欲伐楚,此猶兩虎相斗而駑犬受其弊,不如善楚。臣請言其說。臣聞之:‘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翊髧匕胩煜?,有二垂,此從生民以來,萬乘之地未嘗有也。先帝文王、莊王、王之身,三世而不接地于齊,以絕從親之要。今王三使盛橋守事于韓,成橋以北入燕。是王不用甲,不伸威,而出百里之地,王可謂能矣。王又舉甲兵而攻魏,杜大梁之門,舉河內(nèi),拔燕、酸棗、虛、桃人,楚、燕之兵云翔不敢校,王之功亦多矣。王申息眾二年,然后復(fù)之,又取蒲、衍、首垣,以臨仁、平兵、小黃、濟陽嬰城,而魏氏服矣。王又割濮、磨之北屬之燕,斷齊、秦之要 ,絕楚、魏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也,王之威亦憚矣。王若能持功守威,省攻伐之心而肥仁義之誡,使無復(fù)后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

“王若負人徒之眾,材兵甲之強,壹毀魏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有后患?!对姟吩疲骸也挥谐?,鮮克有終。’《易》曰:‘狐濡其尾?!搜允贾祝K之難也。何以知其然也?智氏見伐趙之利,而不知榆次之禍也;吳見伐齊之便,而不知干隧之敗也。此二國者,非無大功也,設(shè)利于前,而易患于后也。吳之信越也,從而伐齊,既勝齊人于艾陵,還為越王禽于三江之浦。智氏信韓、魏,從而伐趙,攻晉陽之城,勝有日矣,韓、魏反之,殺智伯瑤于鑿臺之上,今王妒楚之不毀也,而忘毀楚之強魏也。臣為大王慮而不取?!对姟吩疲骸笪溥h宅不涉。’從此觀之,楚國,援也;鄰國,敵也。《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躍躍毚兔,遇犬獲之。’今王中道而信韓、魏之善王也,此正吳信越也。臣聞,敵不可易,時不可失。臣恐韓、魏之卑辭慮患,而實欺大國也。此何也?王既無重世之德于韓、魏,而有累世之怨矣。韓、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百世矣。本國殘,社稷壞,宗廟隳,刳腹折頤,首身分離,暴骨草澤,頭顱僵仆,相望于境;父子老弱系虜,相隨于路;鬼神狐祥無所食,百姓不聊生,族類離散,流亡為臣妾,滿海內(nèi)矣。韓、魏之不亡,秦社稷之憂也。今王之攻楚,不亦失乎!是王攻楚之日,則惡出兵?王將藉路于仇讎之韓、魏乎!兵出之日而王憂其不反也,是王以兵資于仇讎之韓、魏。王若不藉路于仇讎之韓、魏,必攻陽、右壤,隨陽、右壤,此皆廣川大水,山林溪谷不食之地,王雖有之,不為得地。是王有毀楚之名,無得地之實也。且王攻楚之日,四國必應(yīng)悉起應(yīng)王。秦、楚之構(gòu)而不離,魏氏將出兵而攻留、方與、銍、胡陵、碭、蕭、相,故宋必盡。齊人南面,泗北必舉。此皆平原四達,膏腴之地也,而王使之獨攻。王破楚于以肥韓、魏于中國而勁齊,韓、魏之強足以校于秦矣。齊南以泗為境,東負海,北倚河,而無后患,天下之國,莫強于齊。齊、魏得地葆利,而詳事下吏,一年之后,為帝若未能,于以禁王之為帝有余。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眾,兵革之強,一舉眾而注地于楚,詘令韓、魏,歸帝重于齊,是王失計也。

“臣為王慮,莫若善楚。秦、楚合而為一,臨以韓,韓必授首。王襟以山東之險,帶以河曲之利,韓必為關(guān)中之候。若是,王以十成鄭,梁氏寒心,許、鄢陵嬰城,上蔡、召陵不往來也。如此,而魏亦關(guān)內(nèi)侯矣。王一善楚,而關(guān)內(nèi)二萬乘之主注地于齊,齊之右壤可拱手而取也。是王之地一任兩海,要絕天下也。是燕、趙無齊、楚,無燕、趙也。然后危動燕、趙,持齊、楚,此四國者,不待痛而服矣?!?/p>

翻譯

楚襄王二十年,秦將白起攻陷楚國的西陵,另一支秦軍攻陷鄢、郢、夷陵,放火焚燒楚國先君的陵墓,頃襄王被逼遷都于東北的陳城,以存社稷。楚自此而日漸削弱,為秦所輕。不久,白起又率軍伐楚。

楚國有個名叫黃歇的人,游學(xué)各地,博學(xué)多聞,楚襄王認為他是大辯之才,于是派他出使秦國,以游說秦王。黃歇到秦國后對秦昭王說:“天下諸侯實力,以秦、楚為最,如今聽說大王想要伐楚,臣以為這樣無異于兩虎相爭、最終說不定會讓呆滯的獵犬占了便宜,大王倒不如與楚修好。臣請求說說其中的緣由。

臣聽人這樣說:‘物極必反,正如冬夏相替;安極而危,好比堆疊棋子。’如今秦國據(jù)有天下半數(shù)土地,西北兩方俱達到極邊遠之境,有史以來,沒有哪個大國能與秦比肩而立。從先帝孝文王、莊襄王,到大王共歷三代,從未忘記開疆拓土以求與齊接壤共邊,從而切斷諸侯合縱抗秦的交通之道。大王多次派盛橋到韓國擔任監(jiān)國要職,盛橋不負所托,并北燕之地入秦國,這樣大王不用勞師動眾,不用吹灰之力拓地百里。大王又發(fā)兵攻魏,封鎖大梁城,占領(lǐng)河內(nèi),攻取南燕、酸棗、虛、桃人等地,楚、燕兩國軍隊只是作壁上觀,不敢與秦軍交鋒,大王之功也算不小了。此時假如大王能休兵兩年,再出兵攻取蒲、衍、首垣,兵臨仁、平丘,那么小黃、濟陽之地將不戰(zhàn)而降,魏氏俯首臣服。大王再割濮、磨以北之地與燕,加以拉攏,則掌握齊秦間的通道,斬斷楚魏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一來,山東諸國即使結(jié)聚聯(lián)盟,也無法挽救其危亡的命運了。眼下大王威名正盛,倘能守成功業(yè),停止攻伐而施行仁義,不僅免除后患,而且那‘三王’就不愁變成“四王”,而五霸也不難變成‘六霸’了。

反之,如果大王倚仗兵威,乘著擊敗魏國的余銳威服天下諸侯,臣擔心秦國自此后患無窮。《詩經(jīng)》是這樣說的:‘凡事都有一個很好的開始,卻少有圓滿的結(jié)局?!兑捉?jīng)》中也有類似的例子:‘狐貍涉水過河,開始時小心翼翼,生怕弄濕了尾巴,可是由于多種原因,到達對岸時還是把尾巴弄濕了?!@些都說明了始易終難的道理。憑什么斷定事理必然如此呢?有事實可據(jù)。智伯只看到攻打趙國很有利,可惜卻沒有注意到榆次之禍,吳王發(fā)現(xiàn)攻打齊國有利可圖,可惜料不到有干遂之敗。這兩個國家都曾戰(zhàn)功赫赫,只是由于貪圖眼前利益,最終不免滅國亡身。吳王相信越國,放心地全力攻齊,取得了艾陵大捷,勝利歸來卻被越王擒殺于三江之浦;智伯輕信韓、魏,與之合力攻趙,圍攻晉陽,不料大勝在即,韓、魏兩軍陣前倒戈殺智伯于鑿臺之上。如今大王念念不忘滅掉楚國,卻沒有注意到楚國的覆滅會增強魏國的實力。臣因而替大王深感憂慮?!对娊?jīng)》中說:‘有威望的大國,不必征戰(zhàn),自能懷敵附遠?!源藖砜?,地處僻遠的楚國應(yīng)當是秦國的盟友,鄰近之國方是肘腋之患。

《詩經(jīng)》中又說:‘別人有害我之心,我應(yīng)時刻提防,再狡猾的兔子,也躲不過獵犬的追捕。’如今大王為韓、魏所惑而加以親信,無異于吳王輕信越國,到頭來后悔莫及。臣聽說:‘敵人不可輕視,時機不容錯過?!颊J為韓、魏兩國是擔心亡國滅族才卑躬屈膝臣服于大王的,并非真心臣服,為什么積怨甚深,韓、魏兩國人民的父子兄弟,歷代死于秦人手中的不可勝數(shù),國家殘破,宗廟坍塌,百姓被剖腹毀容,身首異處,暴尸于荒野,觸目可見,而被擄掠押送的,相隨于路。鬼神無人供奉,而百姓無法生存,淪落為別人奴仆臣妾的,遍布諸侯各國。韓、魏不亡,秦國則永難安忱無憂,此時大王卻全力攻楚,難道不是大大的失策嗎?

何況大王出兵伐楚,將取道何處呢?大王不會向仇敵韓、魏借道吧?恐怕出兵之日,大王就開始擔憂能否再回秦國了。借道兩國,無異于大王把大批兵馬拱手贈與韓、魏。如果大王不向兩國借道,那只能攻打楚國隨陽、右壤。而隨陽、右壤都是高山大河、森林溪谷,人煙稀少,大王即使占有這些地方,又有什么用?徒有滅楚之名,而無得地之實。

況且大王攻打楚國之時,齊、趙、韓、魏四國勢必乘虛而入。秦兵陷于楚戰(zhàn),無暇他顧,魏國必定攻取留、方與、胡陵、碭、蕭、相等地,宋國故地盡屬于魏。齊國南下攻取泗北之地,大王出兵擊潰楚國,不料讓他人坐收漁人之利,既擴張了韓、魏國土,又增強了齊國實力。韓、魏兩國強大起來,就會與秦分庭抗禮。而齊國以泗水為西境,東臨大海,北靠黃河,再無后顧之憂,將成為諸侯中的最強者。齊、魏獲得土地保有利益,再加上官吏的悉心治理,一年之后雖然尚無能力稱帝,但有足夠的力量阻攔大王建號稱帝。以大王疆土之廣,民眾之多,兵革之強,出兵與楚國結(jié)怨,反倒讓韓、魏支持齊王稱帝,這是大王失策之處。

臣誠心為大王考慮,最好是和楚國言歸于好,和睦相處。秦楚一體,兵臨韓境,韓必俯首稱臣。大王據(jù)定崤山之險,保有河曲之利,韓國必然成了替秦伺察天下諸侯動靜的吏屬。這時大王以十萬大兵進逼鄭地,魏國必然震恐,許和鄢陵兩城馬上會閉城自守,上蔡、召陵都不和魏國往來。這樣,魏國也就成為秦在東方的偵察官。大王一旦與楚國修好,韓、魏兩國自會戮力攻齊,齊國右方的土地大王就垂手可得。這時秦之土地,自西海至東海,橫絕天下。燕、趙與齊、楚相互隔絕,然后加以脅迫,四國不待出兵攻打,便會臣服于秦?!?/p>

作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又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jīng)學(xué)家、目錄學(xué)家、文學(xué)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后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后,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曾奉命領(lǐng)校秘書,所撰《別錄》,為中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jīng)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生平事跡見《漢書》卷三十六。

信息流廣告 競價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經(jīng) 代理招生 二手車 網(wǎng)絡(luò)推廣 自學(xué)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河北信息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買車咨詢 河北人才網(wǎng)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河北生活網(wǎng) 好書推薦 工作計劃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石家莊網(wǎng)絡(luò)推廣 石家莊招聘 石家莊網(wǎng)絡(luò)營銷 培訓(xùn)網(wǎng) 好做題 游戲攻略 考研真題 代理招生 心理咨詢 游戲攻略 興趣愛好 網(wǎng)絡(luò)知識 品牌營銷 商標交易 游戲攻略 短視頻代運營 秦皇島人才網(wǎng) PS修圖 寶寶起名 零基礎(chǔ)學(xué)習(xí)電腦 電商設(shè)計 職業(yè)培訓(xùn) 免費發(fā)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語料庫 范文網(wǎng) 工作總結(jié) 二手車估價 情侶網(wǎng)名 愛采購代運營 情感文案 古詩詞 邯鄲人才網(wǎng) 鐵皮房 衡水人才網(wǎng) 石家莊點痣 微信運營 養(yǎng)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fā)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銅雕 關(guān)鍵詞優(yōu)化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派 企業(yè)服務(wù)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nèi)版 chatGPT官網(wǎng) 勵志名言 兒童文學(xué)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教育培訓(xùn) 游戲推薦 抖音代運營 朋友圈文案 男士發(fā)型 培訓(xùn)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網(wǎng) 黃金回收 承德人才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模型機 高度酒 沐盛有禮 公司注冊 造紙術(shù) 唐山人才網(wǎng) 沐盛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