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樂有才終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比娨馑?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管樂有才終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出處】唐·李商隱《籌筆驛》。
【意思翻譯】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樂毅的才干。關公張飛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瀾?
【全詩】
《籌筆驛》
.[唐].李商隱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云常為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終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余。
【賞析】
這是一首詠懷古跡的詩?;I筆驛,在今四川省廣元縣北。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出師伐魏,曾駐此地籌劃軍事,故名。大中十年(856)冬,詩人罷梓州幕,隨柳仲郢還京,經籌筆驛有感而作。詩作盛贊諸葛亮的政治、軍事才能,為他未能統(tǒng)一中國而感到惋惜,“恨有余”是這首詩的靈魂與詩眼。為了突出這個“恨”字,詩人采用了一揚一抑、抑揚交替的藝術手法。首聯說“猿鳥”畏其軍令,“風云” “護”其藩籬,極其威嚴,一揚;頷聯卻言“徒”有神智,“終見”劉禪降魏蜀亡,長途乘驛車被押解洛陽,一抑。頸聯出句稱其才智無愧于管仲、樂毅,又一揚;對句關羽、張飛早夭,失卻羽翼,又一抑。末聯,看似議論,實則抒情,一切議論、抒情都歸結到“恨有余”上。一抑一揚,抑揚頓挫,一唱三嘆,宛轉有致。管、樂,指春秋時輔佐齊桓公建立霸業(yè)的管仲和戰(zhàn)國時為燕昭王大破齊國的樂毅。諸葛亮常自比管仲樂毅。不忝(tian),無愧。諸葛亮的才干比管、樂毫不遜色。紀昀評此詩說: “起二句極力推尊,三四句忽然一貶,四句殆自相矛盾。蓋由意中先有五六二句,故敢如此離奇用筆?!彼五鰟t以此詩與杜甫的《蜀相》比美:“起二句本意已盡,下面無可措手矣;三四句作開筆,五六收轉,兩意相承,字字頓挫;七八振開作結。與少陵‘丞相祠堂’作,不可妄置人優(yōu)劣也?!痹娭械摹昂抻杏唷?,不單是指諸葛武侯。同時也是詩人本身的家國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