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有條理,就不會忙累-人生
我以為,做事有條理是人生中至關(guān)重要的技能。比如,我要做西紅柿雞蛋湯。點火之后,在鍋里倒上油,等油熱的過程中,把西紅柿洗干凈,切成片,然后倒入熱鍋中翻炒,倒入清水。在等水開的過程中,打雞蛋,洗切香蔥……充分利用等待的時間。
前段時間看馬未都的脫口秀《嘟嘟》,他提到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年輕人成才的標準有四條: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相處、學會學習。在講學會做事時,他說做事的成敗在于是否有條理性。他提了一個問題:燒水需要4分鐘,清潔茶具需要3分鐘,沏茶需要2分鐘,備茶等準備工作1分鐘,加起來10分鐘,你需要多長時間能把這個事情做完呢?會做這個事情的人只需要6分鐘,做事無條理的人則需要10分鐘。
在職場中,我注意到做事有條理的人總能把事情完成得很好,做得省力輕松;反之,常常忙得焦頭爛額的人,很多事情都做得一團糟。比如預定會議室這樣的事。公司的經(jīng)理A跟行政人員B說下周三下午2點到5點要用會議室,要與客戶談合作。做事情有條理的人會先確定下周三會議室是不是空的,然后準備會議需要的電子設(shè)備,事先進行測試,以及準備水果飲料等。而做事缺乏條理的人,往往會犯馬上要開會才知道會議室無法用的錯誤,或者臨時發(fā)現(xiàn)會議室的投影儀不能用,然后手忙腳亂地采取補救措施,彌補因做事情缺乏條理而導致的一系列問題。
時間管理做得好、做事容易成功的人,一定是做事有條理的人。他們會把事情分出輕重緩急,先做重要的和緊急的,按照計劃和順序來做,懂得合并同類項,懂得排列組合,懂得統(tǒng)籌管理,因而節(jié)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而那些做事缺乏條理的人,往往不分事情大小、緊急程度,看似一天到晚很忙,其實忙不到點子上,結(jié)果什么事也沒干好。
我是個自由撰稿人,在家工作,除了寫作,還做心理咨詢、寫書評和廣告營銷,事情很多很雜,而且需要自己安排工作。我在開始一天的工作之前,會簡單地列一個清單,今天要完成幾件事情,最重要的事情排前面,在旁邊畫上一個五角星,另外一些事情不是今天非完成不可的就列在單子的底部,靈活處理。比如,我會把要打的電話或者要處理的郵件集中在一個時段處理,決不會文章寫到一半,或咨詢筆記記到一半,去處理下郵件,打電話。
一個人做事的節(jié)奏和連貫性是很重要的。有的人做了很多事,但每件事都是以未完成的狀態(tài)存在,這非常消耗一個人的心理能量和資源。因為他的大腦中被很多未完成的事占據(jù)著,而且混亂無序,他的內(nèi)心也跟著焦慮不安,從而導致效率低下。
身邊一些朋友看到我有時一天做很多事,卻沒有很忙碌很勞累的樣子,因為我做事情有條理,懂得合理安排,每次只做一件事,做完了再做另一件事,循序漸進,做到忙而不亂,忙而有序。
做事有條理,其實是給自己培養(yǎng)出一種秩序感。大家都見過公路上很多汽車行駛的狀態(tài),如果大家都遵守交通規(guī)則,交通就有秩序感,秩序感會給駕駛員和乘客帶來安全感。
一個人做事也是如此,做事有條理,有秩序,就會有內(nèi)心的安全感和穩(wěn)定感,自然就能得到一個做事效率高、時間管理好的成功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