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草船借箭讀后感50字匯總
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草船借箭讀后感50字篇一
這個故事講的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借口讓他十天造十萬支箭,想以此為難諸葛亮,進而殺了他。諸葛亮卻毫不在意,當周瑜的面立下“只用三天”的軍令狀,并且故意讓工匠們拖延工期,就在所有人都為他捏了一把汗的時候,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請了魯肅一起坐船到曹軍的水寨邊去,擂鼓,吶喊,引得曹軍向他們的船放箭。魯肅坐立不安,心驚膽戰(zhàn),諸葛亮卻胸有成竹,氣定神閑,因為一切如他預料——天快亮時,二十條船上的稻草人身上扎滿了羽箭,滿載而歸,諸葛亮順利完成任務,讓周瑜無話可說。
文章中諸葛亮的行為引我深思,比如,他在接到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時,沒表現(xiàn)出任何吃驚,緊張的行為,說明他已經(jīng)猜穿了周瑜的計謀;在他說三天就可以造好的時候,說明他有能力,有信心完成,并已想到草船借箭這一妙計;在諸葛亮和魯肅去曹軍水寨的水路上,他和魯肅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他已經(jīng)知道曹軍不會出擊,只會向他們放亂箭;在諸葛亮讓船只一字排開,船頭和船尾的方向中可以看出諸葛亮已經(jīng)設計好了逃跑的方案——順流而下,船輕水急,曹軍不會追上。
我很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可我卻不明白諸葛亮為什么要將期限放在第三天,而不是第四天,第五天或周瑜說的第十天。我仔細閱讀了后文才知道,原來諸葛亮是通過“夜觀天象”,也就是長期觀測天氣的變化規(guī)律,得知第三天四更時長江上會大霧漫天,這樣可以使得曹軍即不敢貿然出擊,又看不出船上的“士兵”其實是稻草人??吹竭@里,我恍然大悟,不禁更加對諸葛亮的智慧佩服的五體投地,而他面對危機舉重若輕的能力,都來自于勤學、善思以及積累。
在每個周六早上,我都有一項特殊的任務,那就是洗水池。剛開始,我害怕洗不干凈,所以將清潔劑噴得特別多,哪知事情一發(fā)不可收拾——沖了半天還是滑溜溜的,耗時耗力又耗物。當我洗了一段時間水池后,通過自己的觀察與不斷的嘗試,已經(jīng)掌握了清潔劑的用量——每個面噴三至四下,龍頭噴兩下,洗出來的是最干凈的,沖洗時也是最省時省力的?,F(xiàn)在想想,這不也是在不斷的思考總結中獲得的知識嗎?如果只是一味蠻干,或是只空想不實踐,就像古人所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眱H僅是“洗水池”這件小事我都不可能做好。
通過《草船借箭》這篇故事,諸葛亮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品質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善于思考,善于觀察,善于總結,用科學的態(tài)度去解決問題,人人都可以當神機妙算的“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