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測常識知識點總結(jié)匯總
工作學習中一定要善始善終,只有總結(jié)才標志工作階段性完成或者徹底的終止。通過總結(jié)對工作學習進行回顧和分析,從中找出經(jīng)驗和教訓,引出規(guī)律性認識,以指導今后工作和實踐活動。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jié)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總結(jié)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行測常識知識點總結(jié)篇一
考點一:中國文字的演變大體經(jīng)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幾個階段。中國書法的五種字體為篆、隸、楷、行、草書。
考點二: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xiàn)存中國商朝時期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中國最早的定型文字。金文:商出現(xiàn),周流行。指鑄造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小篆:秦朝由李斯負責,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等政策基礎上,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的六國文字,創(chuàng)制的統(tǒng)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隸書:秦出現(xiàn),漢流行。線條變筆畫,奠定現(xiàn)代漢字字形結(jié)構的基礎。草書:起于西漢,盛于東漢。隸書基礎上產(chǎn)生??瑫虹婔硎强瑫ㄐ】┑膭?chuàng)始人,被后世尊為“楷書鼻祖”??瑫步姓?、真書、正書。始于漢末,通行至現(xiàn)代,長盛不衰。行書:在楷書的基礎上發(fā)展起源的,是介于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行書萌發(fā)于兩漢,成形于魏晉。
考點三:中國篆書代表人物李斯,字通古,戰(zhàn)國時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縣)。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標準書體小篆;隸書代表人物蔡邕,“八分”高手,書有《熹平石經(jīng)》;楷書代表人物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等;行書代表人物蘇軾、米芾、黃庭堅;草書代表人物“草圣”張芝、張旭、懷素。
考點四:楷書四大家是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也稱四大楷書。他們分別指: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顏真卿(顏體)、唐朝柳公權(柳體)、元朝趙孟頫(趙體)。
考點五:歐陽詢:其楷書法度嚴謹,筆力險峻,世稱“唐人楷書第一”,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顏真卿:其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代表作《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柳公權 :其楷書清健遒勁,結(jié)體嚴謹,筆法精妙,筆力挺拔,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趙孟頫:其楷書圓潤清秀,端正嚴謹,又不失行書之飄逸娟秀,代表作《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考點六:宋四家是中國北宋時期四位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的合稱。這四個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書法風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稱“宋四家”。
考點七:楔形文字:古代西亞蘇美爾人所用文字,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多寫于泥板上,少數(shù)寫于石頭、金屬或蠟板上。
考點八:六書:指漢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
考點九: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武”、“信”是也。五曰轉(zhuǎn)注:轉(zhuǎn)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以上是中國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六書的解說,是歷史上首次對六書定義的正式記載。后世對六書的解說,仍以許慎為核心。
預測考法:漢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六書,下列漢字與其造字方法對應錯誤的是:
a.上、刃--指事
b.櫻、江--形聲
c.目、齒--象形
d.解、鳴—會意
答案:選c?!褒X”的造字方法是形聲,下方是形旁,畫出了牙齒的形狀,上方是聲旁,表示這個字的相似讀音。
做題小技巧:這個部分的考法不多,重點分清楚造字方法的區(qū)別,一一排除即可。對于文字演變、各類書法代表人物等一定要切切實實地去記憶,考查不會太難,基本上都是送分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