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和同義替換是雅思閱讀的基本能力
雅思閱讀的課堂里,常有好玩的事情發(fā)生。有次一個學生題做到一半,實在沒有感覺,于是投筆長嘆:老師,我要加入古巴籍。一時四座皆驚。這突發(fā)奇想的家伙繼續(xù)說:中國和古巴外交關系一向不錯,應該比較容易申請入籍。然后我就從古巴偷渡去美國。聽說美國有項政策,可以無條件為古巴叛逃來美國者提供綠卡。然后呢?大家很期待。然后?我就可以不用再做雅思閱讀了!這句話顯然深得人心,以至許多人心有戚戚的同時忘記他的曲線救國計劃是多么的不現(xiàn)實。
我只好跳出來做惡人打消他的異想天開:古巴的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入籍前要考試的---于是這個夢想以哀號告終。我成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挽留一名公民。雖然只是玩笑,亦可見大家對雅思閱讀之痛恨。不過,就像我每次安撫做雅思閱讀做到幾乎暴走的學生們說的那樣:其實雅思閱讀是很人道的閱讀考試。它不像某些考試,因為考慮到教育資源從而以考倒人為目的。恰恰相反,它是為了考會人。因此,雅思閱讀更多測驗參加者的能力。最基本的無外兩個:定位能力和同義替換能力。
剛去諾大讀書的時候,有次寫作業(yè)涉及到一個心理學方面的問題。跑去問教授,他極熱心,遞本書給我:這個應該對你會有幫助。出了門迫不及待翻看,不看則已,這一看如五雷轟頂:哪里是書,統(tǒng)統(tǒng)都是書目。每一行,都是一本書,只列出書名,作者,出版社。一頁有幾行,就有幾本書。這厚厚一本代表成千上萬本參考書----大概心理學的典籍都在里面了罷?何止從1870年馮特開始,簡直是從亞里士多德開始。果然,打開第一頁,那家伙的《靈魂論》赫然居首。怎樣在這浩瀚的參考書山中找到寫文章需要的資料,又怎樣在一本4,5厘米厚的書里找到那幾章幾段甚至幾句話以支持自己的觀點?無一不要求學生迅速準確定位。雅思閱讀正是針對這項能力出題。無論哪一種題型,均要求考生首先迅速在千字中迅速定位關鍵詞。
下一步便是同義替換。除開那些不易替換的數(shù)字,符號,專有名詞,題目多是原文章中的詞的同義詞----原文原詞再在題目中出現(xiàn)未免太沒有技術含量。這也是有理有據的。寫學術性文章的時候,一定要列出參考文獻,幫助文章順利布局發(fā)展,證明作者對本領域的了解,介紹業(yè)界的進展和動向,幫助讀者查閱有關資料,及保證文章的客觀性。讀書時有次寫作業(yè)懶的查參考資料,隨手寫上據說---,結果被教授駁回。他以英國人特有的那種一絲不茍在我的文章每句據說旁邊都寫了句誰說的?結果那次重新查資料查到幾乎吐血。
普遍使用的是哈佛體系,它明確規(guī)定,如果直接引用參考文獻,要使用引號,并且要列出作者名字,出版日期和頁碼。讀書的時候,教授一再諄諄教導,這種方法要小心使用。掩蓋自己文章的觀點和思想還在其次,最主要它和抄襲只有一線之隔。而抄襲的代價是學生不可承受之重----習慣旁征博引的人尤其會覺得痛苦:直接引用的參考文獻在論文中是不算字數(shù)的。其實想想就可以理解:一篇文章一萬字,有九千都是直接引語,哪里還叫原創(chuàng)。
既然直接引用不可以,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間接引用。而無論是概括和改寫都涉及到同義替換:最安全的最簡單的避開原文的方法就是使用它的同義詞,至于句型改寫,那是下一步。雅思閱讀考試的各種題型多少都設計成考查同義替換能力。它要求考生在定位時,不僅要認識題目中出現(xiàn)的原詞,也要認識該詞的同義詞或否定詞加上它的反義詞。這樣看來,雅思閱讀考試無疑在幫助鍛煉學生間接引用參考文獻的能力。定位和同義替換能力是雅思閱讀考試的基本能力。如果這兩種能力能夠爐火純青,再通過一定套題的訓練來熟悉題路,閱讀應該不會再是不可能的任務。要鍛煉這兩種能力,還需要從大量閱讀入手。無論是為了現(xiàn)在與出國語言考試過招,還是將來出國讀書與無數(shù)的參考書目拼搏,閱讀,培養(yǎng)能力,從現(xiàn)在開始。
雅思閱讀的課堂里,常有好玩的事情發(fā)生。有次一個學生題做到一半,實在沒有感覺,于是投筆長嘆:老師,我要加入古巴籍。一時四座皆驚。這突發(fā)奇想的家伙繼續(xù)說:中國和古巴外交關系一向不錯,應該比較容易申請入籍。然后我就從古巴偷渡去美國。聽說美國有項政策,可以無條件為古巴叛逃來美國者提供綠卡。然后呢?大家很期待。然后?我就可以不用再做雅思閱讀了!這句話顯然深得人心,以至許多人心有戚戚的同時忘記他的曲線救國計劃是多么的不現(xiàn)實。
我只好跳出來做惡人打消他的異想天開:古巴的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入籍前要考試的---于是這個夢想以哀號告終。我成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挽留一名公民。雖然只是玩笑,亦可見大家對雅思閱讀之痛恨。不過,就像我每次安撫做雅思閱讀做到幾乎暴走的學生們說的那樣:其實雅思閱讀是很人道的閱讀考試。它不像某些考試,因為考慮到教育資源從而以考倒人為目的。恰恰相反,它是為了考會人。因此,雅思閱讀更多測驗參加者的能力。最基本的無外兩個:定位能力和同義替換能力。
剛去諾大讀書的時候,有次寫作業(yè)涉及到一個心理學方面的問題。跑去問教授,他極熱心,遞本書給我:這個應該對你會有幫助。出了門迫不及待翻看,不看則已,這一看如五雷轟頂:哪里是書,統(tǒng)統(tǒng)都是書目。每一行,都是一本書,只列出書名,作者,出版社。一頁有幾行,就有幾本書。這厚厚一本代表成千上萬本參考書----大概心理學的典籍都在里面了罷?何止從1870年馮特開始,簡直是從亞里士多德開始。果然,打開第一頁,那家伙的《靈魂論》赫然居首。怎樣在這浩瀚的參考書山中找到寫文章需要的資料,又怎樣在一本4,5厘米厚的書里找到那幾章幾段甚至幾句話以支持自己的觀點?無一不要求學生迅速準確定位。雅思閱讀正是針對這項能力出題。無論哪一種題型,均要求考生首先迅速在千字中迅速定位關鍵詞。
下一步便是同義替換。除開那些不易替換的數(shù)字,符號,專有名詞,題目多是原文章中的詞的同義詞----原文原詞再在題目中出現(xiàn)未免太沒有技術含量。這也是有理有據的。寫學術性文章的時候,一定要列出參考文獻,幫助文章順利布局發(fā)展,證明作者對本領域的了解,介紹業(yè)界的進展和動向,幫助讀者查閱有關資料,及保證文章的客觀性。讀書時有次寫作業(yè)懶的查參考資料,隨手寫上據說---,結果被教授駁回。他以英國人特有的那種一絲不茍在我的文章每句據說旁邊都寫了句誰說的?結果那次重新查資料查到幾乎吐血。
普遍使用的是哈佛體系,它明確規(guī)定,如果直接引用參考文獻,要使用引號,并且要列出作者名字,出版日期和頁碼。讀書的時候,教授一再諄諄教導,這種方法要小心使用。掩蓋自己文章的觀點和思想還在其次,最主要它和抄襲只有一線之隔。而抄襲的代價是學生不可承受之重----習慣旁征博引的人尤其會覺得痛苦:直接引用的參考文獻在論文中是不算字數(shù)的。其實想想就可以理解:一篇文章一萬字,有九千都是直接引語,哪里還叫原創(chuàng)。
既然直接引用不可以,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間接引用。而無論是概括和改寫都涉及到同義替換:最安全的最簡單的避開原文的方法就是使用它的同義詞,至于句型改寫,那是下一步。雅思閱讀考試的各種題型多少都設計成考查同義替換能力。它要求考生在定位時,不僅要認識題目中出現(xiàn)的原詞,也要認識該詞的同義詞或否定詞加上它的反義詞。這樣看來,雅思閱讀考試無疑在幫助鍛煉學生間接引用參考文獻的能力。定位和同義替換能力是雅思閱讀考試的基本能力。如果這兩種能力能夠爐火純青,再通過一定套題的訓練來熟悉題路,閱讀應該不會再是不可能的任務。要鍛煉這兩種能力,還需要從大量閱讀入手。無論是為了現(xiàn)在與出國語言考試過招,還是將來出國讀書與無數(shù)的參考書目拼搏,閱讀,培養(yǎng)能力,從現(xiàn)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