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全文注釋及原著賞析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詩經(jīng)全文注釋及原著賞析

詩經(jīng)全文注釋及原著賞析

詩經(jīng)全文注釋及原著賞析1

[先秦]詩經(jīng)

鴻雁于飛,肅肅其羽。

之子于征,劬勞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鰥寡。

鴻雁于飛,集于中澤。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雖則劬勞,其究安宅。

鴻雁于飛,哀鳴嗷嗷。

維此哲人,謂我劬勞。

維彼愚人,謂我宣驕。

注釋:

【1】鴻雁:水鳥名,即大雁;或謂大者叫鴻,小者叫雁。

【2】于:語助詞。

【3】肅肅:鳥飛時扇動翅膀的聲音。

【4】之子:那人,指服勞役的人。

【5】征:遠行。

【6】劬(qú)勞:勤勞辛苦。

【7】爰(yuán):語助詞。

【8】矜(jīn)人:窮苦的人。

【9】鰥(guān):老而無妻者。

【10】寡:老而無夫者。

【11】集:停。

【12】中澤:即澤中。

【13】于垣:筑墻。

【14】堵:長、高各一丈的墻叫一堵。

【15】作:筑起。

【16】究:終。

【17】宅:居住。

【18】嗷(áo)嗷:鴻雁的哀鳴聲。

【19】哲人:通情達理的人。

【20】宣驕:驕奢。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xiàn)實主義詩作,具有國風(fēng)民歌的特點。全詩三章,每章均以“鴻雁”起興,并借以自喻。首章寫流民被迫到野外去服勞役,連鰥寡之人也不能幸免,反映了受害者的廣泛,揭露了統(tǒng)治者的殘酷無情。振翅高飛的大雁勾起了流民顛沛流離無處安身的感嘆,感嘆中包含著對繁重徭役的深深哀怨。次章承接上章,具體描寫流民服勞役筑墻的情景。鴻雁聚集澤中,象征著流民在工地上集體勞作,協(xié)同筑起很多堵高墻,然而自己卻無安身之地?!半m則劬勞,其究安宅”的發(fā)問,道出了流民心中的不平和憤慨。末章寫流民悲哀作歌,訴說悲慘的命運,反而遭到那些貴族富人的嘲弄和譏笑。大雁一聲聲的哀叫引起了流民凄苦的共鳴,他們就情不自禁地唱出了這首歌,表達了心中的怨憤。

這首詩感情深沉,語言質(zhì)樸,韻調(diào)諧暢,雖是一首抒情詩,但又兼有敘事、議論的成份。然而此詩最大的特點是比興手法的運用,每章開頭都以鴻雁起興,不僅可以引起豐富的聯(lián)想,而且兼有比義。鴻雁是一種候鳥,秋來南去,春來北遷,這與流民被迫在野外服勞役,四方奔走,居無定處的境況十分相似。鴻雁長途旅行中的鳴叫,聲音凄厲,聽起來十分悲苦,使人觸景生情,平添愁緒。所以以之起興,是再貼切不過的了。全詩三章根據(jù)所述內(nèi)容的不同,或是興而比,或是比而興。一章以鴻雁振羽高飛興流民遠行的劬勞,二章以鴻雁集于澤中,興流民聚集一處筑墻。這兩章都是興中有比,具有象征意味。第三章以鴻雁哀鳴自比而作此歌,是比中含興。比興意蘊的交融滲透,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藝術(shù)表現(xiàn)力。由于此詩貼切的喻意,以后“哀鴻”“鴻雁”即成了苦難流民的代名詞。

另外,此詩每章所寫的具體內(nèi)容雖各不相同,但卻有內(nèi)在的邏輯聯(lián)系。首章寫出行野外,次章寫工地筑墻,末章表述哀怨,內(nèi)容逐層展開,主題得到了升華。再加上“鴻雁”“劬勞”等詞在詩中反覆出現(xiàn),形成了重章疊唱的特點,有一唱三嘆的韻味。

詩經(jīng)全文注釋及原著賞析2

肅肅兔罝,椓之丁丁。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肅肅兔罝,施于中逵。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肅肅兔罝,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注釋:

【1】肅肅(suō):整飭貌,密密。罝(jū居):捕獸的網(wǎng)。

【2】椓(zhuó濁):打擊。丁?。▃hēnɡ爭):擊打聲。布網(wǎng)捕獸,必先在地上打樁。

【3】赳赳:威武雄健的樣子。

【4】公侯:周封列國爵位(公、侯、伯、子、男)之尊者,泛指統(tǒng)制者。

【5】干:盾牌。

【6】城:城池。干城,比喻捍衛(wèi)者。

【7】逵(kuí魁):九達之道曰“逵”。中逵,即四通八達的路叉口。

【8】仇(qiú求):通“逑”。

【9】林: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中林,林中。

【10】腹心:比喻最可信賴而不可缺少之人。

作品賞析:

從首章的“肅肅兔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于中逵”、“施于中林”,雖皆為“興語”,其實亦兼有直賦其事的描摹之意,一場緊張的狩獵就將開始?!巴谩苯鉃椤巴米印弊詿o不可,但指為“老虎”似更恰當(dāng)。“周南”江漢之間,本就有呼虎為“於菟”的習(xí)慣。那么,這場狩獵所要獵獲的對象。就該是嘯聲震谷的斑斕猛虎了!正因為如此,獵手們所布的“兔罝”,結(jié)扎得格外緊密,埋下的網(wǎng)樁,也敲打得愈加牢固?!懊C肅”,既有形容布網(wǎng)緊密之義,但從出沒“中逵”、“中林”的眾多狩獵戰(zhàn)士說,同時也表現(xiàn)著這支隊伍的“軍容整肅”之貌?!岸《 蹦懬脫艟W(wǎng)“椓”的音響,從路口、從密林四處交匯,令人感覺到它們是那樣恢宏,有力。而在這恢宏有力的敲擊聲中,又同時展示著狩獵者振臂舉錘的孔武身影。

從詩中所詠看,狩獵戰(zhàn)士圍驅(qū)虎豹的關(guān)鍵場景還沒有展開,就突然跳向了對“赳赳武夫”的熱烈贊美。但被跳過的狩獵場景,其實是可由讀者的豐富想像來補足的?!多嶏L(fēng)·大叔于田》就曾描摹過“火烈具舉,襢裼暴虎(袒胸手搏猛虎)”的驚險場面,以及“叔善射忌,又良御(車)忌,抑磬控忌(忽而勒馬),抑縱送忌(忽而縱馳)”的追獵猛獸情景。這些,都可在此詩興語的中斷處,或熱烈贊語的字行間想見。而且由獵手跳向“武夫”,由“兔罝”跳向“干城”,又同時在狩獵虎豹和沙場殺敵之間,實現(xiàn)了剎那間的時空大轉(zhuǎn)換:這些在平時狩獵中搏虎驅(qū)豹的健兒,一旦出現(xiàn)在捍衛(wèi)國家的疆場之上,將在車轂交錯、箭矢紛墜之際,揮戈擊退來犯強敵,而巍然難摧如橫聳的城墻。于是一股由衷的贊美之情,便突然充溢于詩人胸際,甚至沖口而出,連連呼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好仇、腹心)”了。

詩寫得很自豪。在三章相疊的詠唱之中,這種自豪也因了“干城”、“好仇”以至“腹心”的層層推進,而增添了一種神采飛揚的夸耀意味。這對那些“公侯”來說,有這么一些孔武有力之士為其賣命,當(dāng)然是值得自矜的。但在另外一個方面,對于“春秋無義戰(zhàn)”的那個時代來說,甘將一身武藝,售予公侯之家,而以充當(dāng)他們的“腹心”為榮,就很難說是一件幸事了?!对娊?jīng)》“國風(fēng)”中另一些為離鄉(xiāng)背井、久役不歸或喪身異域,而咽泣、哀號和歌哭的詩作,也許更能透露:在這種夸耀背后,還掩蓋著怎樣一種廣大無際的悲哀。

詩經(jīng)全文注釋及原著賞析3

[先秦]詩經(jīng)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綢繆束芻,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見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綢繆束楚,三星在戶。

今夕何夕,見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注釋:

【1】綢(chóu)繆(móu):纏繞,捆束。猶纏綿也。

【2】束薪:喻夫婦同心,情意纏綿,后成為婚姻禮。

【3】薪:《詩經(jīng)》中大部分關(guān)于男女婚事常言及“薪”,如《漢廣》“翹翹錯薪”,《南山》“析薪如之何”。

【4】三星:即參星,主要由三顆星組成。

【5】良人:丈夫,指新郎。

【6】子兮(xī):你呀。

【7】芻(chú除):喂牲口的青草。

【8】隅(yú):指東南角。

【9】邂(xiè)逅(hòu):即解媾,解,悅也。原意男女和合愛悅,這里指志趣相投的人。

【10】楚:荊條。

【11】戶:門。

【12】粲(càn):漂亮的人,指新娘。

作品賞析:

詩文每章的頭兩句是起興,當(dāng)是詩人所見。

下兩章“束芻”、“束楚”同“束薪”。又參星黃昏后始見于東方天空。故知“綢繆束薪,三星在天”兩句點明了婚事及婚禮時間?!霸谔臁迸c下兩章“在隅”、“在戶”是以三星移動表示時間推移,“隅”指東南角,“在隅”表示“夜久矣”,“在戶”則指“至夜半”。

三章合起來可知婚禮進行時間——即從黃昏至半夜。后四句是以玩笑的話來調(diào)侃這對新婚夫婦:“今夕何夕,見此良人(粲者)。子兮子兮,如此良人(粲者)何!”問他或她在這千金一刻的良宵,見著自己的心上人,將是如何親昵對方,盡情享受這幸福的初婚的歡樂。語言活脫風(fēng)趣,極富有生活氣息。其中特別是“今夕何夕”之問,含蓄而俏皮,表現(xiàn)出由于一時驚喜,竟至忘乎所以,連日子也記不起的極興奮的心理狀態(tài),對后世影響頗大,詩人往往借以表達突如其來的歡愉之情,特別是男女之間的情愛。

此詩每小節(jié)的后四句頗值得玩味,詩人以平淡之語,寫常見之事,抒普通之情,卻使人感到神情逼真,似乎身臨其境,親見其人,領(lǐng)受到鬧新房的歡樂滋味,見到了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美麗的新娘,以及陶醉于幸福之中幾至忘乎所以的新郎。這充分顯示了民間詩人的創(chuàng)造力。

從整體上看這首詩好像洞房花燭夜新婚夫妻在逗趣,具有祝福調(diào)侃的意味,非常溫馨、甜蜜。在這千金一刻的良宵,見著自己的心上人,將如何盡情享受這新婚的歡樂。語言活脫風(fēng)趣,極富有生活氣息。特別是“今夕何夕”之問,含蓄而俏皮,表現(xiàn)出由于一時驚喜,竟至忘乎所以,連日子也記不起了的心理狀態(tài)。

詩經(jīng)全文注釋及原著賞析4

[先秦]詩經(jīng)

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

豈敢愛之?畏我父母。

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墻,無折我樹桑。

豈敢愛之?畏我諸兄。

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

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注釋:

【1】將(qiāng):愿,請。一說發(fā)語詞。

【2】仲子:兄弟排行第二的稱“仲”。

【3】逾:翻越。里,居也,五家為鄰,五鄰為里,里外有墻。越過里墻。

【4】杞(qǐ):木名,即杞柳。又名“櫸”。落葉喬木,樹如柳葉,木質(zhì)堅實。

【5】樹:種植。一說樹桑、樹檀,即桑樹、檀樹,倒文以協(xié)韻。

【6】愛:吝惜。

【7】懷:思念。

【8】檀:木名,常綠喬木。一名“紫檀”。

作品賞析:

《鄭風(fēng)·將仲子》所表現(xiàn)的,便正是一位青年女子在春秋時期社會輿論壓迫下的畏懼、矛盾心理。首章開口即是突兀而發(fā)的呼告之語:“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這呼告初聽令人摸不著頭腦,細細品味又不免莞爾而笑:詩行中分明透露著,有一對青年男女正要私下相會。熱戀中的男子(仲子)大約有點情急,競提出了要翻墻過園前來相會的方案。這可把女子嚇壞了,須知“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是要遭父母、國人輕賤和斥罵的;她想:“倘若心上人也如此魯莽,可教我把臉兒往哪里擱?”于是便有了開章那三句的突發(fā)呼告。這呼告是溫婉的,一個“將”(愿)字,正傳達著女子心間的幾多情意;但它又是堅決的,那兩個“無”(不要)字,簡直沒有商量的余地。如果讀者讀得再深入些,當(dāng)還能想見女主人公此刻因惶急而變得蒼白的面容,還有“仲子”那因被拒絕而失望的神情。

這失望也為女主人公感覺到了,詩中由此跳出了一節(jié)絕妙的內(nèi)心表白:“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鼻耙痪浞磫枂柕悯柢E,正顯出了女主人公的細心處,她唯恐“無折我樹杞”的求告,會被心上人誤會,故又趕緊聲明:“豈敢愛之?畏我父母。”——我不是吝惜杞樹,我只是怕我父母知道;因此雖然愛著你,卻不能讓你翻墻折杞前來,我實在是迫不得已啊。這番對心上人作解釋的自白,一個“畏”字,吐露著她對父母的斥責(zé),竟是如何的膽戰(zhàn)心驚。這樣一來,仲子卻也不是完全絕望?!爸倏蓱岩病比浔砻?,可憐的女主人公在擔(dān)心之余,畢竟又給了心上人以溫言軟語的安慰:“我實在是天天想著你呀,只是父母的斥罵,也實在讓我害怕呀……”話語絮絮、口角傳情,似乎是安慰,又似乎是求助,活脫脫畫出了熱戀中少女那既癡情、又擔(dān)憂的情態(tài)。

第二、三兩章初看只是對首章的重復(fù),其實卻是情意抒寫上的層層遞進。從女主人公呼告的“無逾我里”,到“無逾我墻”、“無逾我園”,可推測她那熱戀中的“仲子”,已怎樣不顧一切地翻墻逾園、越來越近。但男子可以魯莽行動,女子卻受不了為人輕賤的閑話。所以女主人公的畏懼也隨之?dāng)U展,由“畏我父母”至于“畏我諸兄”,最后“畏”到左鄰右舍的“人之多言”。讓人覺得那似乎是一張無形的大網(wǎng),從家庭一直布向社會,誰也無法掙得脫它。這就是不準(zhǔn)青年男女戀愛、私會的禮法之網(wǎng),它經(jīng)了“父母”、“諸兄”和“人之多言”的重重圍裹,已變得多么森嚴(yán)和可怕。由此品味女主人公的呼告之語,也難怪一次比一次顯得急切和焦灼了——她實在孤立無助,難于面對這眾口囂囂的輿論壓力。

字面上只見女主人公的告求和疑懼,詩行中卻歷歷可見“仲子”的神情音容:那試圖逾墻來會的魯莽,那被勸止引發(fā)的不快,以及唯恐驚動父母、兄弟、鄰居的猶豫,連同女主人公既愛又怕的情態(tài),俱可于詩中得之。中國古代詩論,特別推重詩的“情中景”“景中情”,《將仲子》所創(chuàng)造的,正是這種情中見景的高妙詩境。

詩經(jīng)全文注釋及原著賞析5

芃芃棫樸,薪之槱之,濟濟辟王,左右趣之。

濟濟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涇舟,烝徒楫之,周王于邁,六師及之。

倬彼云漢,為章于天,周王壽考,遐不作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綱紀(jì)四方。

注釋:

【1】芃(péng)芃:植物茂盛貌。

【2】棫(yù)樸:棫,白桵(ruǐ);樸,枹(bāo)木,二者均為灌木名。

【3】槱(yǒu):聚積木柴以備燃燒。

【4】濟(jǐ)濟:美好貌?;蛞魆í,莊敬貌。

【5】辟(bì)王:君王。

【6】趣(qū):趨向,歸向。

【7】奉:通“捧”。

【8】璋:即“璋瓚”,祭祀時盛酒的玉器。

【9】峨峨:盛裝壯美的樣子。

【10】髦士:俊士,優(yōu)秀之士。

【11】攸:所。

【12】宜:適合。

【13】淠(pì):船行貌。

【14】涇:涇河。

【15】烝徒:眾人。

【16】楫之:舉槳劃船。

【17】于邁:于征,出征。

【18】師:軍隊,二千五百人為一師。

【19】倬(zhuō):廣大。

【20】云漢:銀河。

【21】章:文章,文彩。

【22】遐:通“何”。

【23】作人:培育、造就人。

【24】追(duī):通“雕”。追琢,即雕琢。

【25】相:內(nèi)質(zhì),質(zhì)地。

【26】勉勉:勤勉不已。

【27】綱紀(jì):治理,管理。

作品賞析:

關(guān)于此詩的主旨,歷代學(xué)者看法很不一致,主要有兩種意見?!睹娦颉吩疲骸拔耐跄芄偃艘?。”“官人”語出《尚書·皋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意謂善于選取人才并授以適當(dāng)官職。而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則曰:“此言文王能作士也。小序謂‘文王能官人’,差些,蓋襲《左傳》釋《卷耳》之說。”“作士”一語直接取自此詩的“遐不作人”。孔穎達疏:“作人者,變舊造新之辭?!敝祆洹对娂瘋鳌罚骸白魅耍^變化鼓舞之也?!备哦灾礊榕嘤炀腿瞬偶肮奈枵褡魅诵?。其實這兩種意見并無大異,小序著眼的是前三章,故得出“官人”的結(jié)論,姚氏著眼的是后二章,故得出“作士”的結(jié)論。“官人”也罷,“作士”也罷,都離不開周王的盛德。

全詩五章,每章四句。除第二章外,其余四章均以興為發(fā)端,這在《大雅》中是罕見的。

首章以“棫樸”起興。毛傳釋曰:“山木茂盛,萬民得而薪之;賢人眾多,國家得用蕃興?!贝耸菍阌髻t人。而《詩集傳》釋曰:“芃芃棫樸,則薪之槱之矣;濟濟辟王,則左右趣之矣?!币鉃楣嗄久?,則為人所樂用,君王美好,則為人所樂從。此是將棫樸喻君王。毛傳釋興,每每孤立地就興論興,所以興與下文的關(guān)系往往顯得牽強附會。朱熹釋興,總是將起興句與被興句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符合其“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的興的定義。就此章而言,朱熹的解釋似更為合理。

首章是總述,總述周王有德,眾士所歸。而士分文、武,故二、三篇又分而述之,以補足深化首章之意。

二章四句皆為賦。前兩句“濟濟辟王,左右奉璋”承上兩句“濟濟辟王,左右趣之”而來,而又啟出下兩句:“奉璋峨峨,髦士攸宜?!薄拌啊庇卸猓粸椤把黎啊?,發(fā)兵所用;一為“璋瓚”,祭祀所用。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云:“此詩下章言六師及之,則上言奉璋,當(dāng)是發(fā)兵之事。故傳惟言半圭曰璋,不以為祭祀所用之璋瓚耳?!睋?jù)此,此章則與下章一樣,均與武士有關(guān)。但馬瑞辰注意了下章的“六師”而疏忽了此章的“髦士”?!镑质俊痹凇对娊?jīng))中凡二見,另一為《小雅·甫田》中的“攸介攸止,烝我髦士”。《甫田》的髦士肯定為文士(多以為是田畯,即農(nóng)官),故此詩恐亦不例外。所以璋還是訓(xùn)“璋瓚”為好。

三章以“涇舟”起興。朱熹《詩集傳》以為舟中之人自覺劃動船槳實喻六師之眾自覺跟隨周王出征,云:“言‘淠彼涇舟’,則舟中之人無不楫之?!芡跤谶~’,則六師之眾追而及之。蓋眾歸其德,不令而從也?!狈接駶櫋对娊?jīng)原始》亦云:“文王征伐,六師扈從,有似烝徒楫舟,則其作武勇之士也又可見?!饼R詩根據(jù)此章末兩句“周王于邁,六師及之”而斷定此詩是言文王伐崇之事,后人多有從之者。其實以詩證史可信,以史證詩難信,況且把詩中所言一一坐實并無多大意義,所以還是把此章看作泛言為好。

如果說前三章是以眾望所歸來烘托周王的話,那么后兩章則轉(zhuǎn)為直接的歌頌了。

四章以“云漢”起興。鄭箋曰:“云漢之在天,其為文章,譬猶天子為法度于天下?!敝T家多認(rèn)為“云漢”乃喻周王。末句“遐不作人(何不培養(yǎng)人)”雖是問句,實則是肯定周王能培育人。嚴(yán)粲《詩緝》云:“董氏曰:‘遐不作人,甚言其作也?!薄愃频挠梅ㄟ€見于《小雅·南山有臺》“樂只君子,遐不眉壽”、“樂只君子,遐不黃耇”。

末章的興義較難理解。朱熹在《詩集傳》中曰:“追之琢之,則所以美其文者至矣。金之玉之,則所以美其質(zhì)者至矣。勉勉我王,則所以綱紀(jì)乎四方者至矣。”他還在《詩傳遺說》中補充道:“功夫細密處,又在此一章,如曰‘勉勉我王,綱紀(jì)四方’,四方都便在他線索內(nèi)牽著都動。”他答人問“勉勉即是純一不已否?”又曰:“然。如‘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是那工夫到后,文章真?zhèn)€是盛美,資質(zhì)真?zhèn)€是堅實?!倍吆隙灾?,也就是說:精雕細刻到極致,是最美的外表,純金碧玉到極致,是最好的質(zhì)地,周王勤勉至極,有如雕琢的文彩和金玉的質(zhì)地,是天下最好的管理者。如此釋詩,似太迂曲,所以很多人并不把前兩句視作興,他們認(rèn)為,“追琢其章”“金玉其相”的“其”指的就是周王,意謂周王既有美好的裝飾,又有優(yōu)秀的內(nèi)質(zhì),而又勤勉不已,所以能治理好四方。

詩經(jīng)全文注釋及原著賞析6

[先秦]詩經(jīng)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注釋:

【1】皎:毛傳:“皎,月光也?!敝^月光潔白明亮。

【2】佼(jiǎo):同“姣”,美好?!百恕奔疵廊恕?/p>

【3】僚:同“嫽”,嬌美。

【4】舒:舒徐,舒緩,指從容嫻雅。

【5】窈糾:形容女子行走時體態(tài)的曲線美。

【6】勞心:憂心。

【7】悄:憂愁狀。

【8】懰(liǔ):音柳,嫵媚?!钝n》作“嬼”,妖冶。

【9】慅(cǎo):憂愁,心神不安。

【10】燎:明也。一說姣美。

【11】夭紹:形容女子風(fēng)姿綽絕。漢賦里往往寫作“要紹”,曲貌?!榜杭m”、“憂受”、“夭紹”都是形容女子行動時的曲線美,就是曹植《洛神賦》所謂“婉若游龍”。

【12】慘(zào):當(dāng)為“懆(cǎo)”,焦躁貌?!都瘋鳌罚骸皯K當(dāng)作懆,憂也?!?/p>

作品賞析:

關(guān)于詩的主題,《毛詩序》認(rèn)為是諷刺陳國統(tǒng)治者“好色”,朱熹《詩集傳》謂“此亦男女相悅而相念之辭”。高亨《詩經(jīng)今注》認(rèn)為描繪“陳國統(tǒng)治者,殺害了一位英俊人物”。多認(rèn)為是月下相思的愛情詩。

詩從望月聯(lián)想到意中女子的美麗,想起她的面容,想起她的身姿,想起她的體態(tài),越思越憂,越憂越思……深沉的相思,美人的綽絕,月夜的優(yōu)美,構(gòu)成了動人情景,又別是一番詩情畫意了。

“月出皎兮”,天上一輪圓月灑著皎潔的銀輝,這夜色顯得格外的美麗。這是寫景,也是寫情。這句交待了詩人活動的背景是在一個月光明麗的夜晚,這本身就富有很大的魅力和誘惑力,容易使人對景生情,發(fā)出許多美好的聯(lián)想。同時,結(jié)合下句,這句又有著比興的作用,以月光的美來比喻所愛人的美,是很恰貼的?!百肆刨狻狈从吵鲞@時在詩人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個嬌美的女子,引起他無限的愛慕和情思。天上有著皎潔的月光,地上有著嬌美的女子,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花好月圓,天愜人意?!笆骜杭m兮”一句寫詩人仔細端詳女子時的感覺。在月光下,她不但顯得容貌皎好,而且身材那么苗條、秀美,真讓人神顛魄蕩;而更吸引人的,是她還有一種氣質(zhì)美,她舉止舒緩,雍容大方,性情安靜,而這氣比外表更富有魅力?!皠谛那馁狻保司涫窃娙俗匝云湫那榈臒?。月光美,人更美,那窈窕的身姿象那雍容的舉止,使得詩人一見鐘情,而又無從表白,因而生發(fā)出無限的憂愁和感慨。

這首詩的景色描寫很有特色,“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柔美的月光本身就有無限的情意,而讓它作為背景來襯托,則女子的倩影愈發(fā)顯得秀美。同時,月光朦朧下,一個線條優(yōu)美的女子在緩緩起步,更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有一種朦朧美的韻味。所以,這一景色很富有畫意,而畫意又滲透了無限的詩情。

《月出》的意境是迷離的。詩人思念他的情人,是從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開始的。也許因為月兒總是孤獨地懸在無垠的夜空,也許因為它普照一切,籠蓋一切,所謂“隔千里兮共明月”(謝莊《月賦》),月下懷人的作品總給人以曠遠的感覺。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許就近在咫尺,但在這朦朧的月光下,又似乎離得很遠很遠,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長相思》)。詩人“虛想”著她此刻姣好的容顏,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時而分明,時而迷茫,如夢似幻。

《月出》的情調(diào)是惆悵的。全詩三章中,如果說各章前三句都是從對方設(shè)想,末后一句的“勞心悄兮”、“勞心慅兮”、“勞心慘兮”,則是直抒其情。這憂思,這愁腸,這紛亂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誘發(fā),充滿可思而不可見的悵恨。其實這悵恨也已蘊含在前三句中:在這靜謐的永夜,“佼人”月下獨自地長久地徘徊,一任夜風(fēng)拂面,一任夕露沾衣,她也是在苦苦地思念著自己。這真是“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與迷茫的意境和惆悵的情調(diào)相適應(yīng)?!对鲁觥返恼Z言是柔婉纏綿的。通篇各句皆以感嘆詞“兮”收尾,這在《詩經(jīng)》中并不多見?!百狻钡穆曊{(diào)柔婉、平和,連續(xù)運用,正與無邊的月色、無盡的愁思相協(xié)調(diào),使人覺得一唱三嘆,余味無窮。另外,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體態(tài)的“窈糾”、“懮受”、“夭紹”,形容心情的“悄”、“慅”、“慘”,可謂一韻到底,猶如通篇的月色一樣和諧。其中“窈糾”、“懮受”、“夭紹”俱為疊韻詞,尤顯纏綿婉約。

望月懷人的迷離意境和傷感情調(diào)一經(jīng)《月出》開端,后世的同類之作便源源不斷,李白《送祝八》“若見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窺明月”,杜甫《夢太白》“落月滿屋梁,猶疑見顏色”,常建《宿王昌齡隱處》“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王昌齡《送馮六元二》“山月出華陰,開此河渚霧,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類甚多,大抵出自《陳風(fēng)》。不管它們?nèi)绾巫儞Q著視角,變換著形式,變換著語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種意境,一種情調(diào),即迷離的意境,悵惘的情調(diào)。這種意境與情調(diào),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這些濫觴于《月出》的望月懷人詩賦作品,總能使人受到感動與共鳴,這也正如月亮本身,終古常見,而光景常新。

詩經(jīng)全文注釋及原著賞析7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注釋:

【1】麟:麒麟,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仁獸。它有蹄不踏,有額不抵,有角不觸,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野獸,因而把它比作公子、公姓、公族的所謂仁厚、誠實?,F(xiàn)代生物學(xué)家或以為的長頸鹿。

【2】趾:足,指麒麟的蹄。

【3】振振(zhēn):誠實仁厚的樣子。

【4】公子:與公姓、公族皆指貴族子孫。

【5】于(xū):通“吁”,嘆詞。

【6】于嗟:嘆美聲。

【7】定:通“顁(dìng)”,即額頭。

【8】公姓:諸侯之子為公子,公子之孫為公姓。或曰公姓猶言公子,變文以協(xié)韻。

【9】公族:公侯同祖的子孫。

作品賞析:

這首詩很像是孔子的《獲麟歌》。詩三章,其首句描寫麒麟,次句描寫貴族,末句慨嘆不幸的麒麟。意在以貴族打死麒麟比喻統(tǒng)治階者迫害賢人(包括孔子自己)。

贊美貴族公子,而以“麟”起興,這在古代卻是一樁異常莊重和動情的事。所謂“麟”,其實就是糜,鹿之一種而已。不過古代傳說中的“麟”,卻非同尋常:據(jù)漢劉向《說苑》稱,“麒麟,麕身牛尾,圜頭一角,含信懷義,音中律呂,步中規(guī)矩,擇土而踐,彬彬然動則有容儀”;《春秋感應(yīng)符》更發(fā)揮“一角”之義曰:“麟一角,明海內(nèi)共一主也?!薄盾髯印芬嘣疲骸肮胖跽?,其政好生惡殺,麟在郊野?!贝蟮质且环N兆示“天下太平”的仁義之獸。所以后儒贊先王之圣明,則眉飛色舞于“麒麟在圃,鸞鳳來儀”;孔子生春秋亂世,則為魯哀公之“獲麟”而泣,以為麟出非時也。

明白了“麟”在古人心目中的尊崇地位,即可把握此詩所傳達的熱烈贊美之情了。首章以“麟之趾”引出“振振公子”,正如兩幅美好畫面的化出和疊?。貉坶g剛出現(xiàn)那“不踐生草、不履生蟲”的仁獸麒麟,悠閑地行走在綠野翠林,卻又恍然流動,化作了一位仁厚(“振振”)公子,在麒麟的幻影中微笑走來。仁獸麒麟與仁厚公子,由此交相輝映,令人油然升起一股不可按抑的贊嘆之情。于是“于嗟麟兮”的贊語,便帶著全部熱情沖口而出,剎那間振響了短短的詩行。二、三兩章各改動二字,其含義并沒有多大變化:由“麟”之趾,贊到“之定”、“之角”,是對仁獸麒麟贊美的復(fù)沓;至于“公子”“公姓”“公族”的變化,則正如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所說,“此詩公姓猶言公子,特變文以協(xié)韻耳。公族與公姓亦同義”。如此三章回旋往復(fù),眼前是麒麟、公子形象的不斷交替閃現(xiàn),耳際是“于嗟麟兮”贊美之聲的不斷激揚回蕩。視覺意象和聽覺效果的交匯,經(jīng)過了疊章的反覆唱嘆,所造出的正是這樣一種興奮、熱烈的畫意和詩情。

詩經(jīng)全文注釋及原著賞析8

[先秦]詩經(jīng)

揚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

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揚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甫。

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揚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與我戍許。

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注釋:

【1】揚之水:平緩流動的水。揚,悠揚,緩慢無力的樣子。一說激揚之水,喻夫。

【2】不流:流不動,浮不起,沖不走。

【3】束薪:成捆的柴薪,喻婚姻,在此指妻。

【4】彼其之子:(遠方的)那個人,指妻子。其,語助詞。之子:是子,這個人。

【5】不與我:不能和我。

【6】戍申:在申國戍守。申是姜姓國,周平王的母舅家,在今河南南陽北。

【7】懷:平安。一說思念、懷念。

【8】曷(hé):何。

【9】予:我。

【10】束楚:成捆的荊條。楚,荊條,灌木,人多以之為柴薪。

【11】甫:甫國,即呂國,在今河南南陽西。

【12】蒲:蒲柳,枝細長而柔軟。

【13】許:許國,故地在今河南許昌東。

作品賞析:

《王風(fēng)·揚之水》是以遠戍戰(zhàn)士的口吻來寫的。詩從揚之水不流束薪起興,一唱三嘆,反復(fù)掀起戍卒思婦盼歸之怨的高潮。

全詩三章,各章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束薪”、“束楚”和“束蒲”;“戍申”、“戍甫”和“戍許”。薪、楚、蒲都是農(nóng)家日常燃燒的柴草;申、甫、許是三個姜姓的諸侯小國。因此,全詩實際上把一個相同的內(nèi)容,反復(fù)吟誦三次,用重復(fù)強調(diào)的手法,突出遠戍戰(zhàn)士思家情懷。每章頭兩句“揚之水,不流束薪(楚、蒲)”,用流動的河水與不動的柴草對比,先讓人視覺上有特殊印象:那河溝的水嘩嘩地流動,仿佛歲月一天天過去,不再回來;那一捆捆的柴草又大又沉,小小的河水根本飄浮不起,沖流不動,仿佛戰(zhàn)士思家的沉重心緒,永不改變。有了這兩句自然物象的起興,很自然引出三、四兩句“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甫、許)”,守著家園的妻子,當(dāng)然無法與遠戍的士兵一起。如果說,士兵如遠離泉源的河水,越流越遠;那么,妻子如堅定不移的柴草,不飄不流。如果說,日月如流水不斷流失,思家情懷就如沉重的柴草,不動不移。分離的日子越久,遠戍的時間越長,思念妻子也越強烈。終于,士兵喊出了自己心里的話:“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意思是:在家的親人平安嗎?何年何月我才能回家相聚呢?夫妻之情,故園之思,遠戍之苦,不平之鳴,都融化在這兩句問話之中,而士兵回家的渴望,產(chǎn)生了強烈的震撼力。

詩人在這里寫了三種不流的情景。那河水載不起的物件,一開始是一捆捆點燃篝火的柴棒,后來換成一捆捆較細的荊條,再換成一捆捆造箭用的蒲柳短棒,可見其怨思之情是一點點在加深加重的。詩人又寫了戍守三地的情景。這三地都相隔不遠,可能是調(diào)兵換防,因此一個邊卒寫出了三個邊地的守衛(wèi)情景。正因為有了這種輾轉(zhuǎn)調(diào)戍的情形,才更能引發(fā)邊卒抒發(fā)他心中積郁的思歸之怨。

在詩歌句式上,此詩采用不齊整的句式,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幾種,這說明詩歌帶有鮮明的口語化的傾向??谡Z化句子,正好比較樸實,比較真切地表達出下層人民出身的士兵的口吻,起到一種親切誠樸的效果。實際上,除了個別詞語帶有歷史痕跡,在語義上需要詮解之外,這首口語化的詩歌,千載之下仍有極強的感染力。

詩經(jīng)全文注釋及原著賞析9

[先秦]詩經(jīng)

防有鵲巢,邛有旨苕。

誰侜[1]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2]。

誰侜予美?心焉惕惕。

注釋:

【1】防:水壩。一說堤岸;一說即“枋(fāng)”,常綠喬木,可為紅色染料。

【2】邛(qióng):土丘,山丘。

【3】旨:味美的,鮮嫩的。

【4】苕(tiáo):一種蔓生植物,生長在低濕的地上。一說紫云英,一說凌霄花,一說翹搖,一說葦花。

【5】侜(zhōu):謊言欺騙,挑撥。

【6】予美:我的愛人。美,美人兒,心上人,指作者所愛的人。

【7】忉(dāo)忉:憂愁不安的樣子。

【8】中唐:古代堂前或門內(nèi)的甬道,泛指庭院中的主要道路。唐乃朝堂前和宗廟門內(nèi)的大路。一說通“塘”,中唐,塘中。

【9】甓(pì):磚瓦,瓦片。一說通“?(pì)”,野鴨子。

【10】鷊(yì):借為“虉(yì)”,雜色小草,又叫綬草,一般生長在陰濕處。

【11】惕(tì)惕:提心吊膽、恐懼不安的樣子。

作品賞析:

把不協(xié)調(diào)的事物放在一起,引起危機的恐懼,是這首詩的情緒癥結(jié)。

從原詩文本上看,把此詩落實為政治性的信讒遠賢之憂,或者感情性的背信棄愛之憂,都比較勉強。特別是政治性的揣測,更為虛幻。關(guān)鍵在“予美”二字?!坝杳馈睘椤拔宜鶒勰降摹边@個意思。在《詩經(jīng)》中,美有美人、丈夫或妻子的意思,更有美麗、美好的意思。因為鐘愛,覺得這個人很美。所以,“美”字應(yīng)該是一種感情親愛的意思。如果可以這樣理解,那么,“予美”的對象,就不一定是已經(jīng)與作者定情相戀的人,但一定是作者明白地或暗暗地相戀之人。從全詩結(jié)構(gòu)上看,被愛之人并不十分清楚自己被誰暗中愛上了,而第三者悄然而至。于是,作者暗中焦急:自己暗戀的人要被人搶去了呀!那是不合適的,不協(xié)調(diào)的!只有自己與這個人才是完美的一對。但是,這一切似乎都是在暗中進行的。暗暗的愛,暗暗的擔(dān)憂,暗暗的感嘆,于是,便出現(xiàn)了這首暗中擔(dān)憂的歌。

從情緒上說,這首歌以猜測、推想、幻覺等不平常的心理活動,表達平常的愛慕之情。正因為作者愛之愈深,所以他也憂之愈切。至于有沒有第三者來蒙騙所愛者的感情,這并無實指,或者干脆沒有。然而,作者不管有沒有第三者,就公開了他的擔(dān)憂,這正是愛得深也疑得廣。這一微妙的愛情心理,通過作者第一人稱手法的歌吟,表達得淋漓盡致。

在藝術(shù)手段上,大量的比喻是其特色。比喻中采用的是自然界不可能發(fā)生的現(xiàn)象,來比喻人世間也不可能出現(xiàn)的情變。喜鵲搭巢在樹上,不可能搭到河堤上;紫云英是低濕植物,長不到高高的山坡上;鋪路的是泥土、地磚,決不是瓦片;綬草生長在水邊,山坡上是栽不活的。這些自然現(xiàn)象本是常識,可是作者偏偏違反常識地湊在一起:“防有鵲巢”“邛有旨苕”“中唐有甓”“邛有旨鷊”,不可能的事物發(fā)生了。不過,自然規(guī)律不可違反,河堤上的喜鵲窩,山坡上的紫云英等等,都是不長久的。這里顯示了比喻運用中的感情傾向性,意味著作者的擔(dān)心也許是多余的`?!罢l侜予美?”實在誰也不能橫刀奪愛,真正的愛情是堅貞不移的。這就是作者在擔(dān)憂懸念中寄托的堅定信念。

詩經(jīng)全文注釋及原著賞析10

[先秦]詩經(jīng)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

將翱將翔,弋鳧與雁。

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

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

注釋:

【1】雞鳴:指天明之前。與下文中的“昧旦”都是古人常用的形容時間的用語。

【2】昧旦:又叫昧爽,指天將亮的時間。

【3】子:你。

【4】興:起。

【5】視夜:察看夜色。

【6】明星:啟明星,即金星。

【7】有爛:即“爛爛”,明亮的樣子。

【8】將翱將翔:指已到了破曉時分,宿鳥將出巢飛翔。

【9】弋(yì):用生絲做繩,系在箭上射鳥。

【10】鳧:野鴨。

【11】言:語助詞,下同。

【12】加:射中。一說“加豆”,食器。

【13】與:猶為。

【14】宜:用適當(dāng)?shù)胤椒ㄅ胝{(diào)菜肴。

【15】言:語助詞。

【16】偕:一起、一同的意思。

【17】老:變老。

【18】御:用。此處是彈奏的意思。

【19】靜好:和睦安好。

【20】來(lài):借為“賚”,慰勞,關(guān)懷。

【21】雜佩:古人佩飾,上系珠、玉等,質(zhì)料和形狀不一,故稱雜佩。

【22】順:柔順。

【23】問:慰問,問候。一說贈送。

【24】好(hào):愛戀。

【25】報:贈物報答。

作品賞析:

這首賦體詩恰似一幕生活小劇,表現(xiàn)了一對青年夫婦和諧的家庭生活和誠篤而熱烈的感情。詩人通過這對青年夫婦的對話,展示了三個情意融融的特寫鏡頭。

第一個鏡頭:雞鳴晨催。起先,妻子的晨催,并不令丈夫十分愜意。公雞初鳴,勤勉的妻子便起床準(zhǔn)備開始一天的勞作,并告訴丈夫“雞已打鳴”?!芭浑u鳴”,妻子催得委婉,委婉的言辭含蘊不少愛憐之意;“士曰昧旦”,丈夫回得直白,直決的回答顯露出明顯的不快之意。他似乎確實很想睡,怕妻子連聲再催,便辯解地補充說道:“不信你推窗看看天上,滿天明星還閃著亮光?!逼拮邮菆?zhí)拗的,她想到丈夫是家庭生活的支柱,便提高嗓音提醒丈夫擔(dān)負(fù)的生活職責(zé):“宿巢的鳥雀將要滿天飛翔了,整理好你的弓箭該去蘆葦蕩了?!笨跉馐菆詻Q的,話語卻仍是柔順的。士女的往覆對答,使得第一個鏡頭更富情趣。就女催起而士貪睡這一情境而言,《齊風(fēng)·雞鳴》與此仿佛,但人物的語氣和行動與此不同?!洱R風(fēng)·雞鳴》中女子的口氣疾急決然,連聲催促,警夫早起,莫誤公事;男的卻一再推脫搪塞,淹戀枕衾而紋絲不動。此篇女子的催聲中飽含溫柔繾綣之情,男的聽到再催后作出了令妻子滿意的積極反應(yīng)。首章與次章之間的空白,可理解為對男子的舉動作了暗場處理,這樣就自然地進入下面的情節(jié)。

第二個鏡頭:女子祈愿。妻子對丈夫的反應(yīng)是滿意的,而當(dāng)他整好裝束,迎著晨光出門打獵時,她反而對自己的性急產(chǎn)生了愧疚,便半是致歉半是慰解,面對丈夫發(fā)出了一連串的祈愿:一愿丈夫打獵箭箭能射中野鴨大雁;二愿日常生活天天能有美酒好菜;三愿妻主內(nèi)來夫主外,家庭和睦,白首永相愛。丈夫能有如此勤勉賢惠、體貼溫情的妻子,不能不充滿幸福感和滿足感。因此,下面緊接著出現(xiàn)一個激情熱烈的贈佩表愛的場面,就在情理之中而不得不然的了。其實,詩人唱到這個琴瑟和諧的場面也為之激動,他情不自禁地在旁邊感嘆道:“琴瑟在御,莫不靜好?!鼻∷婆膹椙?,男的鼓瑟,夫婦和美諧調(diào),生活多么美好。詩歌具有跳躍性,此篇的章節(jié)和詩句間的跳躍性更大。因而也給接受者留下了更為廣寬的想像再創(chuàng)造的空間,使詩境更饒有情致。

第三個鏡頭:男子贈佩。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琚。丈夫這一贈佩表愛的熱烈舉動,既出于詩人的藝術(shù)想像,也是詩歌情境的邏輯必然。深深感到妻子對自己的“來之”、“順之”與“好之”,便解下雜佩“贈之”、“問之”與“報之”。一唱之不足而三嘆之,易詞申意而長言之。在急管繁弦之中洋溢著恩酣愛暢之情。至此,這幕情意融融的生活小劇也達到了藝術(shù)的高潮。末章六句構(gòu)成三組疊句,每組疊句易詞而申意,把這位獵手對妻子粗獷熱烈的感情表現(xiàn)得淋漓酣暢。

詩經(jīng)全文注釋及原著賞析11

[先秦]詩經(jīng)

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jiān)觀四方,求民之莫。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顧,此維與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啟之辟之,其檉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遷明德,串夷載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兌。帝作邦作對,自大伯王季。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篤其慶,載錫之光。受祿無喪,奄有四方。

維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嗣骺祟悾碎L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孫子。

帝謂文王: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于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篤于周祜,以對于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岡,無矢我陵。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鮮原,居岐之陽,在渭之將。萬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帝謂文王:訽爾仇方,同爾弟兄。以爾鉤援,與爾臨沖,以伐崇墉。

臨沖閑閑,崇墉言言。執(zhí)訊連連,攸馘安安。是類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無侮。臨沖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絕是忽。四方以無拂。

注釋:

【1】皇:光輝、偉大。

【2】臨:監(jiān)視。

【3】下:下界、人間。

【4】赫:顯著。

【5】莫:通“瘼”,疾苦。

【6】二國:有謂指夏、殷,有謂指豳、邰,皆不確。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引或說:“古文上作二,與一二之二相似,二國當(dāng)為上國之誤?!贝苏f是,上國系指殷商。

【7】政:政令。

【8】獲:得。不獲,不得民心。

【9】四國:天下四方。

【10】爰:就。

【11】究:研究。

【12】度(duó):圖謀。

【13】耆:讀為“稽”,考察。

【14】式:語助詞。式廓:猶言“規(guī)?!薄?/p>

【15】眷:思慕、寵愛。

【16】西顧:回頭向西看。西,指岐周之地。

【17】此:指岐周之地。

【18】宅:安居。

【19】作:借作“柞”,砍伐樹木。

【20】屏(bǐng):除去。

【21】菑(zī):指直立而死的樹木。

【22】翳:通“殪”,指死而仆倒的樹木。

【23】修:修剪。

【24】平:鏟平。

【25】灌:叢生的樹木。

【26】栵(lì):斬而復(fù)生的枝杈。

【27】啟:開辟。

【28】辟:排除。

【29】檉(chēng):木名,俗名西河柳。

【30】椐(jū):木名,俗名靈壽木。

【31】攘:排除。

【32】剔:剔除。

【33】檿(yǎn):木名,俗名山桑。

【34】柘(zhè):木名,俗名黃桑。以上皆為倒裝句式。

【35】帝:上帝。

【36】明德:明德之人,指太王古公亶父。

【37】串夷:即昆夷,亦即犬戎。

【38】載:則。

【39】路:借作“露”,敗。太王原居豳,因犬戎侵?jǐn)_,遷于岐,打敗了犬戎。

【40】厥:其。

【41】配:配偶。太王之妻為太姜。

【42】既:猶“而”。

【43】固:堅固、穩(wěn)固。

【44】?。▁ǐng):察看。

【45】山:指岐山,在今陜西省。

【46】柞棫:兩種樹名。

【47】斯:猶“乃”。

【48】拔:拔除。

【49】兌(duì):直立。

【50】作:興建。

【51】邦:國。

【52】對:疆界。

【53】大伯:即太伯,太王長子。次子虞仲,三子季歷。太王愛王季,太伯、虞仲為讓位于季歷,逃至南方,另建吳國。太王死后,季歷為君,是為王季。

【54】因心: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因心者,王季因太王之心也,故受太伯之讓而不辭,則是能友矣。”

【55】友:友愛兄弟。

【56】則:猶“能”。

【57】篤:厚益,增益。

【58】慶:吉慶,福慶。

【59】載:則。

【60】錫:同“賜”。

【61】光:榮光。

【62】喪:喪失。

【63】奄:全。盡。

【64】貊(mò):《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及《禮記·樂記》皆引作“莫”。莫,傳布。

【65】克:能。

【66】明:明察是非。

【67】類:分辨善惡。

【68】長:師長。

【69】君:國君。

【70】王(wàng):稱王,統(tǒng)治。

【71】順:使民順從。

【72】比:使民親附。

【73】比于:及至。

【74】悔:借為“晦”,不明。

【75】施(yì):延續(xù)。

【76】畔援:猶“盤桓”,徘徊不進的樣子。

【77】歆羨:猶言“覬覦”,非分的希望和企圖。

【78】誕:發(fā)語詞。

【79】先登于岸:喻占據(jù)有利形勢。

【80】密:古國名,在今甘肅靈臺一帶。

【81】阮:古國名,在今甘肅涇川一帶,當(dāng)時為周之屬國。阻:往,至。

【82】共(gōng):古國名,在今甘肅涇川北,亦為周之屬國。

【83】赫:勃然大怒的樣子。

【84】斯:猶“而”。

【85】旅:軍隊。

【86】按:遏止。

【87】徂旅:此指前來侵阮、侵共的密國軍隊。

【88】篤:厚益、鞏固。

【89】祜(hù):福。

【90】對:安定。

【91】依:憑借。

【92】京:高丘。

【93】陟(zhì):登。

【94】矢:借作“施”,陳設(shè)。此指陳兵。

【95】阿:大的丘陵。

【96】鮮(xiǎn):猶“巘”,小山。

【97】陽:山南邊。

【98】將:旁邊。

【99】方:準(zhǔn)則,榜樣。

【100】大:注重。

【101】以:猶“與”。

【102】長:挾,依恃。

【103】夏:夏楚,刑具。

【104】革:兵甲,指戰(zhàn)爭。

【105】順:順應(yīng)。

【106】則:法則。

【107】仇:同伴。

【108】方:方國。仇方,與國、盟國。

【109】弟兄:指同姓國家。

【110】鉤援:古代攻城的兵器。以鉤鉤入城墻,牽鉤繩攀援而登。

【111】臨沖:兩種軍車名。臨車上有望樓,用以瞭望敵人,也可居高臨下地攻城。沖車則從墻下直沖城墻。

【112】崇:古國名,在今陜西西安、戶縣一帶,殷末崇侯虎即崇國國君,《尚書大傳》有“文王六年伐崇”的記載。

【113】墉:城墻。

【114】閑閑:搖動的樣子。

【115】言言:高大的樣子。

【116】汛:讀為“奚”,俘虜。

【117】連連:接連不斷的狀態(tài)。

【118】攸:所。

【119】馘(guó):古代戰(zhàn)爭時將所殺之?dāng)掣钊∽蠖杂嫈?shù)獻功,稱“馘”,也稱“獲”。

【120】安安:安閑從容的樣子。

【121】是:乃,于是。

【122】類:通“禷”,出征時祭天。祃(mà):師祭,至所征之地舉行的祭祀;或謂祭馬神。

【123】致:招致。

【124】附:安撫。

【125】茀茀:強盛的樣子。

【126】仡(yì)仡:高崇的樣子。

【127】肆:通“襲”。

【128】忽:滅絕。

【129】拂:違背,抗拒。

作品賞析:

這首頌詩先寫西周為天命所歸及古公亶父(太王)經(jīng)營岐山、打退昆夷的情況,再寫王季的繼續(xù)發(fā)展和他的德行,最后重點描述了文王伐密、滅崇的事跡和武功。這些事件,是周部族得以發(fā)展、得以滅商建國的重大事件,太王、王季、文王,都是周王朝的“開國元勛”,對周部族的發(fā)展和周王朝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所以作者極力地贊美他們,歌頌他們,字里行間充溢著深厚的愛部族、愛祖先的思想感情。全詩八章,有四章敘寫了文王,說明是以文王的功業(yè)為重點的。

全詩八章,章十二句。內(nèi)容豐富,氣魄宏大。前四章重點寫太王,后四章寫文王,儼然是一部周部族的周原創(chuàng)業(yè)史。

首章先從周太王得天眷顧、遷岐立國寫起。周人原先是一個游牧民族,居于今陜西、甘肅接境一帶。傳說從后稷開始,做了帝堯的農(nóng)師,始以農(nóng)桑為業(yè),并初步建國,以邰(今陜西武功一帶)為都(見《大雅·生民》)。到了第四代公劉之時,又舉族遷往豳(邠)地(今陜西旬邑一帶),行地宜,務(wù)耕種。開荒定居,部族更加興旺和發(fā)展(見《大雅·公劉》)。第十三代(依《史記·周本紀(jì)》)為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因受戎狄之侵、昆夷之?dāng)_,又遷居于岐山下之周原(今陜西岐山一帶),開荒墾田,營建宮室,修造城郭,革除戎俗,發(fā)展農(nóng)業(yè),使周部族日益強大(見《大雅·緜》)。此章說是天命所使,當(dāng)然是夸張的說法。但尊天和尊祖的契合,正是周人“君權(quán)神授”思想的表現(xiàn)。

第二章具體描述了太王在周原開辟與經(jīng)營的情景。連用四組排比語句,選用八個動詞,羅列了八種植物,極其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太王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和氣魄的豪邁。最后還點明:太王趕走了昆夷,娶了佳偶(指太姜),使國家更加強大。

第三章又寫太王立業(yè),王季繼承,既合天命,又?jǐn)U大了周部族的福祉,并進一步奄有四方。其中,特別強調(diào)“帝作封作對,自大伯王季”。太王有三子:太伯、虞仲和季歷(即王季)。太王愛季歷,太伯、虞仲相讓,因此王季的繼立,是應(yīng)天命、順父心、友兄弟的表現(xiàn)。寫太伯是虛,寫王季是實。但“夾寫太伯,從王季一面寫友愛,而太伯之德自見”(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既是夾敘法,亦是推原法,作者的藝術(shù)用心,是值得深入體味的。

第四章集中描述了王季的德音。說他“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比大邦,克順克比”,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圣明睿智,為王至宜。其中,用“帝度其心,貊其德音”,以突出其尊貴的地位和煊赫的名聲;而“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說明了王季的德澤流長,又為以下各章寫文王而做了自然的過渡。

《皇矣》在《大雅·文王之什》,當(dāng)然重點是在歌頌和贊美文王。因而此詩從第五章起,就集中描述文王的功業(yè)了。

第五章先寫上帝對文王的教導(dǎo):“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于岸。”即要文王勇往直前,面對現(xiàn)實,先占據(jù)有利的形勢。雖不言密人侵入和文王怎么去做,但其緊張的氣氛已充分顯示了出來。接著作者指出“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一場激烈的戰(zhàn)爭勢在難免了。密人“侵阮阻共”,意欲侵略周國,文王當(dāng)機立斷,“爰整其旅,以按徂旅”,并強調(diào),這是“篤于周祜”、“對于天下”的正義行動。

第六章寫雙方的戰(zhàn)斗形勢進一步發(fā)展。密人“侵自阮疆,陟我高岡”,已經(jīng)進入境內(nèi)了。文王對密人發(fā)出了嚴(yán)重的警告,并在“岐之陽”、“渭之將”安扎營寨,嚴(yán)正對敵。寫出情況十分嚴(yán)峻,使讀者如臨其境。

第七章寫戰(zhàn)前的情景,主要是上帝對文王的教導(dǎo),要他“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就是不要疾言厲色,而要從容鎮(zhèn)定;不要光憑武器硬拼,而要注意策略。要“順帝之則”、“詢爾仇方,同爾兄弟”,即按照上帝意志,聯(lián)合起同盟和兄弟之國,然后再“以爾鉤援,與爾臨沖”,去進攻崇國的城池。崇國當(dāng)時也是周國的強敵,上言密,此言崇,實兼而有之,互文見義。

最后一章是寫伐密滅崇戰(zhàn)爭具體情景。周國用它“閑閑”、“茀茀”的臨車、沖車,攻破了崇國“言言”、“仡仡”的城墻,“是伐是肆”,“執(zhí)訊”、“攸馘”,“是致是附”、“是絕是忽”,取得了徹底的勝利,從而“四方無以拂”,四方邦國再沒有敢抗拒周國的了。這些內(nèi)容表現(xiàn)了周從一個小部族逐漸發(fā)展壯大,依靠的絕對不是后世所歌頌的單純的所謂禮樂教化,而主要是通過不斷的武力征伐,擴張疆域,從而獲得了滅商的實力。

由此可見,《皇矣》在敘述這段歷史過程時是有順序、有重點地描述的。全詩中,既有歷史過程的敘述,又有歷史人物的塑造,還有戰(zhàn)爭場面的描繪,內(nèi)容繁富,規(guī)模宏闊,筆力遒勁,條理分明。所敘述的內(nèi)容,雖然時間的跨度很大,但由于作者精心的結(jié)構(gòu)和安排,卻又顯得非常緊密和完整。特別是夸張詞語、重疊詞語、人物語言和排比句式的交錯使用,章次、語氣的自然舒緩,更增強此詩的生動性、形象性和藝術(shù)感染力。

詩經(jīng)全文注釋及原著賞析12

[先秦]詩經(jīng)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申錫無疆,及爾斯所。

既載清酤,賚我思成。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假無言,時靡有爭。

綏我眉壽,黃耇無疆。

約軝錯衡,八鸞鶬鶬。

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將。

自天降康,豐年穰穰。

來假來饗,降福無疆。

顧予烝嘗,湯孫之將。

注釋:

【1】祜:《鄭箋》:“祜,福也?!薄督?jīng)義述聞》卷七:“秩,大貌。”

【2】申:《傳疏》:“申訓(xùn)重,重下也。”《集傳》:“爾,主祭之君,蓋自歌者指之也。斯所,猶言此處也?!?/p>

【3】賚(賴lài):《毛傳》:“賚,賜也?!?/p>

【4】和羹:《鄭箋》:“和羹者,五味調(diào)腥熟得宜?!薄锻ㄡ尅罚骸霸姵泻透?,戒當(dāng)訓(xùn)備……濟其不及,以泄其過,此詩所謂平也?!?/p>

【5】鬷(宗zōng):《集傳》:“鬷,《中庸》作奏,正與上篇義同。族聲轉(zhuǎn)平而為奏耳。無言、無爭,肅敬而齊一也?!?/p>

【6】黃耇(gǒu):眉壽、黃耇(茍gǒu),《傳疏》:“眉壽,黃耇皆壽征,言安我以無疆之福壽也。”

【7】鶬鶬(qiāng):軧(qí)、鸧鸧(qiāng),《詩緝》:“其車以皮纏約其軧,又有文錯之衡,其八鸞之聲鸧鸧然和。以此格神,以此獻神?!?/p>

【8】溥將:《集傳》:“溥,廣。將,大也。”

【9】穰穰(攘ráng):《鄭箋》:“天于是下平安之福使年豐?!薄都瘋鳌罚骸梆︷?,多也。”

【10】假:《釋文》:“假,音格,王云:至也?!?/p>

作品賞析:

現(xiàn)存《商頌》五首詩,包括這首《烈祖》,究竟作于何時?有人認(rèn)為它是商朝的作品,有人則認(rèn)為是微子啟受周之封立國于宋(今河南商丘)的作品(漢代微子啟又避諱寫作微子開,是殷紂王的庶兄)。筆者認(rèn)為這些詩初作于殷朝,后在流傳于宋國的長時間中很可能又作了加工潤色。

《毛詩序》云:“《烈祖》,祀中宗也?!苯?jīng)歷代學(xué)者研究,比較一致的看法認(rèn)為是“祀成湯”之詩。

清人《詩經(jīng)通論》的評論是“《小序》謂‘祀中宗’,本無據(jù),第取別于上篇,又以下篇而及之耳。然此與上篇末皆云‘湯孫之將’,疑同為祀成湯,故《集傳》云然。然一祭兩詩,何所分別?輔氏廣曰:‘《那》與《烈祖》皆祀成湯之樂,然《那》詩則專言樂聲,至《烈祖》則及于酒饌焉。商人尚聲,豈始作樂之時則歌《那》,既祭而后歌《烈祖》歟?’此說似有文理?!?/p>

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進一步申說:“周制,大享先王凡九獻;商制雖無考,要亦大略相同。每獻有樂則有歌,縱不能盡皆有歌,其一獻降神,四獻、五獻酌醴薦熟,以及九獻祭畢,諸大節(jié)目,均不能無辭。特詩難悉載,且多殘闕耳。前詩專言聲,當(dāng)一獻降神之曲;此詩兼言清酤和羹,其五獻薦熟之章歟?不然何以一詩專言聲,一詩則兼言酒與饌耶?此可以知其各有專用,同為一祭之樂,無疑也。”

這首詩的功利目的非常明顯,就是通過祭祀烈祖,祈求“綏我眉壽”、“降福無疆”。它是典型的宮廷祭歌(又叫“廟堂樂歌”)。

全詩一章二十二句,分四層鋪寫祭祀烈祖的盛況。開頭四句是第一層,首先點明了祭祀烈祖的原由,就在于他洪福齊天,并能給子孫“申錫(賜)無疆”;“嗟嗟”一詞的運用,可謂崇拜得五體投地。接下八句,寫主祭者獻“清酤”、獻“和羹”,作“無言”、無爭的禱告,是為了“綏我眉壽,黃耇無疆”。這種祭祀場面的鋪敘,表現(xiàn)了祭祀隆重肅穆的氣氛,反映出主祭者恭敬虔誠的心態(tài)。再接下去八句,寫助祭者所坐車馬的奢豪華麗,以此襯托出主祭者身份的尊貴,將祈求獲福的祭祀場面再次推向高潮。結(jié)尾兩句祝詞,點明了舉行時祭的是“湯孫”。首尾相應(yīng),不失為一首結(jié)構(gòu)完整的詩篇。

此詩在語言運用上同其他《頌》詩一樣,講究典雅莊重,但由此也產(chǎn)生弊端,難免有些刻板乏味(當(dāng)然也有好的句子,如“約軝錯衡,八鸞鸧鸧”等)。在韻律安排上,此詩倒很有特色,三換韻腳,先用魚部韻,再用耕部韻,最后是用陽部韻。押陽部韻的句子特多,從“黃耇無疆”到“湯孫之將”的下半部分十一句,連用“疆”、“衡”、“鸧”、“享”、“將”、“康”、“穰”、“享”、“疆”、“嘗”、“將”十一個陽部韻,讀起來音調(diào)非常鏗鏘和諧,其音節(jié)美顯然遠勝于文句美。后世句句用韻的“柏梁體”詩恐怕也是濫觴于此。

信息流廣告 競價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經(jīng) 代理招生 二手車 網(wǎng)絡(luò)推廣 自學(xué)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河北信息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買車咨詢 河北人才網(wǎng)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河北生活網(wǎng) 好書推薦 工作計劃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石家莊網(wǎng)絡(luò)推廣 石家莊招聘 石家莊網(wǎng)絡(luò)營銷 培訓(xùn)網(wǎng) 好做題 游戲攻略 考研真題 代理招生 心理咨詢 游戲攻略 興趣愛好 網(wǎng)絡(luò)知識 品牌營銷 商標(biāo)交易 游戲攻略 短視頻代運營 秦皇島人才網(wǎng) PS修圖 寶寶起名 零基礎(chǔ)學(xué)習(xí)電腦 電商設(shè)計 職業(yè)培訓(xùn) 免費發(fā)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語料庫 范文網(wǎng) 工作總結(jié) 二手車估價 情侶網(wǎng)名 愛采購代運營 情感文案 古詩詞 邯鄲人才網(wǎng) 鐵皮房 衡水人才網(wǎng) 石家莊點痣 微信運營 養(yǎng)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fā)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銅雕 關(guān)鍵詞優(yōu)化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派 企業(yè)服務(wù)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nèi)版 chatGPT官網(wǎng) 勵志名言 兒童文學(xué)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教育培訓(xùn) 游戲推薦 抖音代運營 朋友圈文案 男士發(fā)型 培訓(xùn)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網(wǎng) 黃金回收 承德人才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模型機 高度酒 沐盛有禮 公司注冊 造紙術(shù) 唐山人才網(wǎng) 沐盛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