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李白二首·其二原文及翻譯賞析
【譯文】
天上浮云終日飛來飄去,遠游的故人為何久久不至。
夜晚我總是頻頻夢到你,可知你對我的深情厚意。
分別時你總是神色匆匆,還總說相見多不容易。
江湖上航行多險風惡浪,擔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沒。
出門時搔著滿頭的白發(fā),悔恨辜負自己平生之志。
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才華蓋世你卻是容顏憔悴。
誰能說天理公道無欺人,遲暮之年卻無辜受牽累。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難以補償遭受的冷落悲戚。
【注釋】
浮云:喻游子飄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
這兩句說:李白一連三夜入我夢中,足見對我情親意厚。這也是從對方設(shè)想的寫法。
告歸:辭別。局促:不安、不舍的樣子。
這兩句是述李白告歸時所說的話。
這兩句寫李白告歸時的神態(tài)。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時的習慣舉動。
冠:官帽。蓋:車上的篷蓋。冠蓋:指代達官。斯人:此人,指李白。
孰云:誰說。網(wǎng)恢恢:《老子》有“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的話。此處指法網(wǎng)恢恢。這句意思是:誰說天網(wǎng)寬疏,對你卻過于嚴酷了。
【賞析】
此詩緊接前詩,前四句寫三夜頻夢李白。開篇以比興領(lǐng)起: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意思是說浮云可見,而游子 (李白) 卻不可見。古詩十九首》 中有: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由此引出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說明詩人對李白思念之深切。與前詩的“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一樣,這里是從詩人角度切入,都是表明兩人的友情深摯。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币姼≡贫钣巫樱窃娂冶扰d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yīng),體現(xiàn)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 以下六句,寫夢中李白魂返前的幻影: 每當辭別之時,李白總是局促不安,不愿離去,并且再三苦苦訴說: “來一趟多么不易啊! 江湖上風波險惡,我真怕沉船墜水呢!”他出門離去,總是搔著頭上的白發(fā),仿佛是為辜負平生壯志而悵恨! 六句中第一二句寫不愿“告歸”,依依不舍的神態(tài);第三四句是李白 “恐失墜” 的內(nèi)心獨白,寫他憂路險、傷坎坷的苦情; 第五六句寫他“出門”時的動作,展現(xiàn)他壯志未酬的悠悠心事。真是形可見,聲可聞,情可觸,李白枯槁慘淡之狀,歷歷在目,令人潸然淚下!
“冠蓋” 以下六句,是寫夢醒后為李白的遭遇坎坷表示不平之意。你看,在京都長安城里,到處是高冠華蓋的達官權(quán)貴,惟有李白這樣一個大詩人“獨憔悴”,困頓不堪,無路可走;甚至在年已五十九歲的 “將老” 之年,被放逐夜郎,連自由也失掉了! 這哪里有“天網(wǎng)恢恢”之事?鮮明的對比,深情的斥責,表現(xiàn)了詩人對李白深切的同情和對惡勢力的強烈憤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李白的詩才盡管能享千古盛名,但生前遭遇如此凄慘,“身后” 寂寞無知,又有何用呢!詩人在這沉重的嗟嘆之中,寄托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飽含著自己坎坷零落的無限心事。
此詩與前詩相呼應(yīng)。前詩以 “死別” 發(fā)端,此詩以 “身后” 作結(jié),渾然一體。前詩寫初夢,此詩寫頻夢; 前詩寫疑幻疑真,此詩寫形象清晰; 前詩重在對李白當時處境的關(guān)注,此詩則表對他生平遭遇的同情; 前詩憂懼之情獨為李白而發(fā),此詩不平之意兼含詩人的感慨。同為夢李白,題材相同而表現(xiàn)不一,足見詩人高超的詩藝,同時又表達了人間之至真至誠之至情。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