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晉紀·晉紀九文言文翻譯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資治通鑒·晉紀·晉紀九文言文翻譯

資治通鑒·晉紀·晉紀九

《資治通鑒》是由北宋·司馬光所編著的,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編年體通史。以下是資治通鑒·晉紀·晉紀九文言文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文言文

起屠維大荒落,盡重光協(xié)洽,凡三年。

孝懷皇帝中永嘉三年(己巳,公元三零九年)

春,正月,辛丑朔,熒惑犯紫微。漢太史令宣于修之,言于漢主淵曰:“不出三年,必克洛陽。蒲子崎嶇,難以久安;平陽氣象方昌,請徙都之?!睖Y從之。大赦,改元河瑞。

三月,戊申,高密孝王略薨。以尚書左仆射山簡為征南將軍、都督荊、湘、交、廣四州諸軍事,鎮(zhèn)襄陽。簡,濤之子也,嗜酒,不恤政事;表“順陽內(nèi)史劉璠得眾心,恐百姓劫璠為主”。詔征璠為越騎校尉。南州由是遂亂,父老莫不追思劉弘。

丁巳,太傅越自滎陽入京師。中書監(jiān)王敦謂所親曰:“太傅專執(zhí)威權(quán),而選用表請,尚書猶以舊制裁之,今日之來,必有所誅?!钡壑疄樘芤?,與中庶子繆播親善,及即位,以播為中書監(jiān),繆胤為太仆卿,委以心膂;帝舅散騎常侍王延、尚書何綏、太史令高堂沖,并參機密。越疑朝臣貳于己,劉輿、潘滔勸越悉誅播等。越乃誣播等欲為亂,乙丑,遣平東將軍王秉,帥甲士三千入宮,執(zhí)播等十馀人于帝側(cè),付廷尉,殺之。帝嘆息流涕而已。綏,曾之孫也。初,何曾侍武帝宴,退,謂諸子曰:“主上開創(chuàng)大業(yè),吾每宴見,未嘗聞經(jīng)國遠圖,惟說平生常事,非貽厥孫謀之道也,及身而已,后嗣其殆乎!汝輩猶可以免?!敝钢T孫曰:“此屬必及于難?!奔敖椝?,兄嵩哭之曰:“我祖其殆圣乎!”曾日食萬錢,猶云無下箸處。子劭,日食二萬。綏及弟機、羨,汰侈尤甚;與人書疏,詞禮簡傲。河內(nèi)王尼見綏書,謂人曰:“伯蔚居亂世而矜豪乃爾,其能免乎?”人曰:“伯蔚聞卿言,必相危害?!蹦嵩唬骸安当嚷勎已?,自己死矣!”及永嘉之末,何氏無遺種。

臣光曰:何曾譏武帝偷惰,取過目前,不為遠慮;知天下將亂,子孫必與其憂,何其明也!然身為僭侈,使子孫承流,卒以驕奢亡族,其明安在哉!且身為宰相,知其君之過,不以告而私語于家,非忠臣也。

太傅越以王敦為揚州刺史。

劉實連年請老,朝廷不許。尚書左丞劉坦上言:“古之養(yǎng)老,以不事為憂,不以吏之為重,謂宜聽實所守。”丁卯,詔實以侯就第。以王衍為太尉。

太傅越解兗州牧,領(lǐng)司徒。越以頃來興事,多由殿省,乃奏宿衛(wèi)有侯爵者皆罷之。時殿中武官并封侯,由是出者略盡,皆泣涕而去。更使右衛(wèi)將軍何倫、左衛(wèi)將軍王秉領(lǐng)東海國兵數(shù)百人宿衛(wèi)。

左積弩將軍硃誕奔漢,具陳洛陽孤弱,勸漢主淵攻之。淵以誕為前鋒都督,以滅晉大將軍劉景為大都督,將兵攻黎陽,克之;又敗王堪于延津,沈男女三萬馀人于河。淵聞之,怒曰:“景何面復見朕?且天道豈能容之?吾所欲除者,司馬氏耳,細民何罪?”黜景為平虜將軍。

夏,大旱,江、漢、河、洛皆竭,可涉。

漢安東大將軍石勒寇巨鹿、常山,眾至十馀萬,集衣冠人物,別為君子營。以趙郡張賓為謀主,刁膺為股肱,夔安、孔萇、支雄、桃豹、逯明為爪牙,并州諸胡羯多從之。

初,張賓好讀書,闊達有大志,常自比張子房。及石勒徇山東,賓謂所親曰:“吾歷觀諸將,無如此胡將軍者,可與共成大業(yè)!”乃提劍詣軍門,大呼請見,勒亦未之奇也。賓數(shù)以策干勒,已而皆如所言。勒由是奇之,署為軍功曹,動靜咨之。

漢主淵以王彌為侍中、都督青、徐、兗、豫、荊、揚六州諸軍事、征東大將軍、青州牧,與楚王聰共攻壺關(guān),以石勒為前鋒都督。劉琨遣護軍黃肅、韓述救之,聰敗述于西澗,勒敗肅于封田,皆殺之。太傅越遣淮南內(nèi)史王曠、將軍施融、曹超將兵拒聰?shù)取鐫?,欲長驅(qū)而前,融曰:“彼乘險間出,我雖有數(shù)萬之眾,猶是一軍獨受敵也。且當阻水為固以量形勢,然后圖之。”曠怒曰:“君欲沮眾邪!”融退,曰:“彼善用兵,曠暗于事勢,吾屬今必死矣!”曠等逾太行與聰遇,戰(zhàn)于長平之間,曠兵大敗,融、超皆死。

聰遂破屯留、長子,凡斬獲萬九千級。上黨太守龐淳以壺關(guān)降漢。劉琨以都尉張倚領(lǐng)上黨太守,據(jù)襄垣。

初,匈奴劉猛死,右賢王去卑子之誥升爰代領(lǐng)其眾。誥升爰卒,子虎立,居新興,號鐵弗氏,與白部鮮卑皆附于漢。劉琨自將擊虎,劉聰遣兵襲晉陽,不克。

五月,漢主淵封子裕為齊王,隆為魯王。

秋,八月,漢主淵命楚王聰?shù)冗M攻洛陽;詔平北將軍曹武等拒之,皆為聰所敗。聰長驅(qū)至宜陽,自恃驟勝,怠不設(shè)備。九月,弘農(nóng)太守垣延詐降,夜襲聰軍,聰大敗而還。

王浚遣祁弘與鮮卑段務(wù)勿塵擊石勒于飛龍山,大破之,勒退屯黎陽。

冬,十月,漢主淵復遣楚王聰、王彌、始安王曜、汝陰王景帥精騎五萬寇洛陽,大司空雁門剛穆公呼延翼帥步卒繼之。丙辰,聰?shù)戎烈岁?。朝廷以漢兵新敗,不意其復至,大懼。辛酉,聰屯西明門。北宮純等夜帥勇士千馀人出攻漢壁,斬其征虜將軍呼延顥。壬戌,聰南屯洛水。乙丑,呼延翼為其下所殺,其眾自大陽潰歸。淵敕聰?shù)冗€師。聰表稱晉兵微弱,不可以翼、顥死故還師,固請留攻洛陽,淵許之。太傅越嬰城自守。戊寅,聰親祈嵩山,留平晉將軍安陽哀王厲、冠軍將軍呼延朗督攝留軍;太傅參軍孫詢說越乘虛出擊朗,斬之,厲赴水死。王彌謂聰曰:“今軍既失利,洛陽守備猶固,運車在陜,糧食不支數(shù)日。殿下不如與龍驤還平陽,裹糧發(fā)卒,更為后舉;下官亦收兵谷,待命于兗、豫,不亦可乎?”聰自以請留,未敢還。宣于修之言于淵曰:“歲在辛未,乃得洛陽。今晉氣猶盛,大軍不歸,必敗?!睖Y乃召聰?shù)冗€。

天水人訇琦等殺成太尉李離、尚書令閻式,以梓潼降羅尚。成主雄遣太傅驤、司徒云、司空璜攻之,不克,云、璜戰(zhàn)死。

初,譙周有子居巴西,成巴西太守馬脫殺之,其子登詣劉弘請兵以復仇。弘表登為梓潼內(nèi)史,使自募巴、蜀流民,得二千人;西上,至巴郡,從羅尚求益兵,不得。登進攻宕渠,斬馬脫,食其肝。會梓潼降,登進據(jù)涪城;雄自攻之,為登所敗。

十一月,甲申,漢楚王聰、始安王曜歸于平陽。王彌南出轘轅,流民之在潁川、襄城、汝南、南陽、河南者數(shù)萬家,素為居民所苦,皆燒城邑,殺二千石、長吏以應彌。石勒寇信都,殺冀州刺史王斌。王浚自領(lǐng)冀州。詔車騎將軍王堪、北中郎將裴憲將兵討勒,勒引兵還,拒之;魏郡太守劉矩以郡降勒。勒至黎陽,裴憲棄軍奔淮南,王堪退保倉垣。

十二月,漢主淵以陳留王歡樂為太傅,楚王聰為大司徒,江都王延年為大司空。遣都護大將軍曲陽王賢與征北大將軍劉靈、安北將軍趙固、平北將軍王桑,東屯內(nèi)黃。王彌表左長史曹嶷行安東將軍,東徇青州,且迎其家;淵許之。

初,東夷校尉勃海李臻,與王浚約共輔晉室,浚內(nèi)有異志,臻恨之。和演之死也,別駕昌黎王誕亡歸李臻,說臻舉兵討浚。臻遣其子成將兵擊浚。遼東太守龐本,素與臻有隙,乘虛襲殺臻,遣人殺成于無慮。誕亡歸慕容廆。詔以勃海封釋代臻為東夷校尉,龐本復謀殺之;釋子悛勸釋伏兵請本,收斬之,悉誅其家。

孝懷皇帝中永嘉四年(庚午,公元三一零年)

春,正月,乙丑朔,大赦。

漢主淵立單征女為皇后,梁王和為皇太子,大赦;封子義為北海王;以長樂王洋為大司馬。

漢鎮(zhèn)東大將軍石勒濟河,拔白馬,王彌以三萬眾會之,共寇徐、豫、兗州。二月,勒襲鄄城,殺兗州刺史袁孚,遂拔倉垣,殺王堪。復北濟河,攻冀州諸郡,民從之者九萬馀口。

成太尉李國鎮(zhèn)巴西,帳下文石殺國,以巴西降羅尚。

太傅越征建威將軍吳興錢璯及揚州刺史王敦。璯謀殺敦以反,敦奔建業(yè),告瑯邪王睿。璯遂反,進寇陽羨,睿遣將軍郭逸等討之;周糾合鄉(xiāng)里,與逸等共討璯,斬之。三定江南,睿以為吳興太守,于其鄉(xiāng)里置義興郡以旌之。

曹嶷自大梁引兵而東,所至皆下,遂克東平,進攻瑯邪。

夏,四月,王浚將祁弘敗漢冀州刺史劉靈于廣宗,殺之。

成主雄謂其將張寶曰:“汝能得梓潼,吾以李離之官賞汝?!睂毮讼葰⑷硕霰艰麂?,訇琦等信之,委以心腹。會羅尚遣使至梓潼,琦等出送之;寶從后閉門,琦等奔巴西。雄以寶為太尉。

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大蝗,食草木、牛馬毛皆盡。

秋,七月,漢楚王聰、始安王曜、石勒及安北大將軍越國圍河內(nèi)太守裴整于懷,詔征虜將軍宋抽救懷。勒與平北大將軍王桑逆擊抽,殺之;河內(nèi)人執(zhí)整以降,漢主淵以整為尚書左丞。河內(nèi)督將郭默收整馀眾,自為塢主,劉琨以默為河內(nèi)太守。羅尚卒于巴郡,詔以長沙太守下邳皮素代之。

庚午,漢主淵寢疾;辛未,以陳留王歡樂為太宰,長樂王洋為太傅,江都王延年為太保,楚王聰為大司馬、大單于,并錄尚書事。置單于臺于平陽西。以齊王裕為大司徒,魯王隆為尚書令,北海王乂為撫軍大將軍、領(lǐng)司隸校尉,始安王曜為征討大都督、領(lǐng)單于左輔,廷尉喬智明為冠軍大將軍、領(lǐng)單于右輔,光祿大夫劉殷為左仆射,王育為右仆射,任顗為吏部尚書,硃紀為中書監(jiān),護軍馬景領(lǐng)左衛(wèi)將軍,永安王安國領(lǐng)右衛(wèi)將軍,安昌王盛、安邑王飲、西陽王璿皆領(lǐng)武衛(wèi)將軍,分典禁兵。初,盛少時,不好讀書,唯讀《孝經(jīng)》、《論語》,曰:“誦此能行,足矣,安用多誦而不行乎!”李熹見之,嘆曰:“望之如可易,及至,肅如嚴君,可謂君子矣!”淵以其忠篤,故臨終委以要任。丁丑,淵召太宰歡樂等入禁中,受遺詔輔政。己卯,淵卒;太子和即位。

和性猜忌無恩。宗正呼延攸,翼之子也,淵以其無才行,終身不遷官;侍中劉乘,素惡楚王聰;衛(wèi)尉西昌王銳,恥不預顧命;乃相與謀,說和曰:“先帝不惟輕重之勢,使三王總強兵于內(nèi),大司馬擁十萬眾屯于近郊,陛下便為寄坐耳。宜早為之計?!焙?,攸之甥也,深信之。辛巳夜,召安昌王盛、安邑王欽等告之。盛曰:“先帝梓宮在殯,四王未有逆節(jié),一旦自相魚肉,天下謂陛下何!且大業(yè)甫爾,陛下勿信讒夫之言以疑兄弟。兄弟尚不可信,他人誰足信哉!”攸、銳怒之曰:“今日之議,理無有二,領(lǐng)軍是何言乎!”命左右刃之。盛既死,欽懼曰:“惟陛下命!”壬午,銳帥馬景攻楚王聰于單于臺,攸帥永安王安國攻齊王裕于司徒府,乘帥安邑王飲攻魯王隆,使尚書田密、武衛(wèi)將軍劉璿攻北海王乂。密、璿挾乂斬關(guān)歸于聰,聰命貫甲以待之。銳知聰有備,馳還,與攸、乘共攻隆、裕。攸、乘疑安國、欽有異志,殺之。是日,斬裕,癸未,斬隆。甲申,聰攻西明門,克之;銳等走入南宮,前鋒隨之。乙酉,殺和于光極西室,收銳、攸、乘,梟首通衢。

群臣請聰即帝位;聰以北海王乂,單后之子也,以位讓之。乂涕泣固請,聰久而許之,曰:“乂及群公正以禍難尚殷,貪孤年長故耳。此家國之事,孤何敢辭!俟乂年長,當以大業(yè)歸之?!彼旒次?。大赦,改元光興。尊單氏曰皇太后,其母張氏曰帝太后。以義為皇太弟、領(lǐng)大單于、大司徒。立其妻呼延氏為皇后。呼延氏,淵后之從父妹也。封其子粲為河內(nèi)王,易為河間王,翼為彭城王,悝為高平王;仍以粲為撫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以石勒為并州刺史,封汲郡公。

略陽臨渭氐酋蒲洪,驍勇多權(quán)略,群氐畏服之。漢主聰遣使拜洪平遠將軍,洪不受,自稱護氐校尉、秦州刺史、略陽公。九月,辛未,葬漢主淵于永光陵,謚曰光文皇帝,廟號高祖。

雍州流民多在南陽,詔書遣還鄉(xiāng)里。流民以關(guān)中荒殘,皆不愿歸;征南將軍山簡、南中郎將杜蕤各遣兵送之,促期令發(fā)。京兆王如遂潛結(jié)壯士,夜襲二軍,破之。于是馮翊嚴嶷、京兆侯脫各聚眾攻城鎮(zhèn),殺令長以應之,未幾,眾至四五萬,自號大將軍、領(lǐng)司、雍二州牧,稱籓于漢。

冬,十月,漢河內(nèi)王粲、始安王曜及王彌帥眾四萬寇洛陽,石勒帥騎二萬會粲于大陽,敗監(jiān)軍裴邈于澠池,遂長驅(qū)入洛川。粲出軒轅,掠梁、陳、汝、潁間。勒出成皋關(guān),壬寅,圍陳留太守王贊于倉垣,為贊所敗,退屯文石津。

劉琨自將討劉虎及白部,遣使卑辭厚禮說鮮卑拓跋猗盧以請兵。猗盧使其弟弗之子郁律帥騎二萬助之,遂破劉虎、白部,屠其營。琨與猗盧結(jié)為兄弟,表猗盧為大單于,以代郡封之為代公。時代郡屬幽州,王浚不許,遣兵擊猗盧,猗盧拒破之。浚由是與琨有隙。

猗盧以封邑去國懸遠,民不相接,乃帥部落萬馀家自云中入雁門,從琨求陘北之地。琨不能制,且欲倚之為援,乃徙樓煩、馬邑、陰館、繁畤、崞五縣民于陘南,以其地與猗盧;由是猗盧益盛。

琨遣使言于太傅越,請出兵共討劉聰、石勒;越忌茍晞及豫州刺史馮嵩,恐為后患,不許。琨乃謝猗盧之兵,遣歸國。

劉虎收馀眾,西渡河,居朔方肆盧川,漢主聰以虎宗室,封樓煩公。

壬子,以劉琨為平北大將軍,王浚為司空,進鮮卑段務(wù)勿塵為大單于。

京師饑困日甚,太傅越遣使以羽檄征天下兵,使入援京師。帝謂使者曰:“為我語諸征、鎮(zhèn):今日尚可救,后則無及矣!”既而卒無至者。征南將軍山簡遣督護王萬將兵入援,軍于涅陽,為王如所敗。如遂大掠沔、漢,進逼襄陽,簡嬰城自守。荊州刺史王澄自將,欲援京師,至沶口,聞簡敗,眾散而還。朝議多欲遷都以避難,王衍以為不可,賣車牛以安眾心。山簡為嚴嶷所逼,自襄陽徙屯夏口。

石勒引兵濟河,將趣南陽,王如、侯脫、嚴嶷等聞之,遣眾一萬屯襄城以拒勒。勒擊之,盡俘其眾,進屯宛北。是時,侯脫據(jù)宛,王如據(jù)穰。如素與脫不協(xié),遣使重賂勒,結(jié)為兄弟,說勒使攻脫。勒攻宛,克之;嚴嶷引兵救宛,不及而降。勒斬脫;囚嶷,送于平陽,盡并其眾。遂南寇襄陽,攻拔江西壘壁三十馀所。還,趣襄城,王如遣弟璃襲勒;勒迎擊,滅之,復屯江西。

太傅越既殺王延等,大失眾望;又以胡寇益盛,內(nèi)不自安,乃戎服入見,請討石勒,且鎮(zhèn)集兗、豫。帝曰:“今胡虜侵逼郊畿,人無固志,朝廷社稷,倚賴于公,豈可遠出以孤根本!”對曰:“臣出,幸而破賊,則國威可振,猶愈于坐待困窮也?!笔辉?,甲戌,越帥甲士四萬向許昌,留妃裴氏、世子毘及龍驤將軍李惲、右衛(wèi)將軍何倫守衛(wèi)京師,防察宮省;以潘滔為河南尹,總留事。越表以行臺自隨,用太尉衍為軍司,朝賢素望,悉為佐吏,名將勁卒,咸入其府。于是宮省無復守衛(wèi),荒饉日甚,殿內(nèi)死人交橫;盜賊公行,府寺營署,并掘塹自守。越東屯項,以馮嵩為左司馬,自領(lǐng)豫州牧。

竟陵王楙白帝遣兵襲何倫,不克;帝委罪于楙,楙逃竄,得免。

揚州都督周馥以洛陽孤危,上書請遷都壽春。太傅越以馥不先白己而直上書,大怒,召馥及淮南太守裴碩。馥不肯行,令碩帥兵先進。碩詐稱受越密旨,襲馥,為馥所敗,退保東城。

詔加張軌鎮(zhèn)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光祿大夫傅祗、太常摯虞遣軌書,告以京師饑匱。軌遣參軍杜勛獻馬五百匹,毯布三萬匹。

成太傅驤攻譙登于涪城。羅尚子宇及參佐素惡登,不給其糧。益州刺史皮素怒,欲治其罪;十二月,素至巴郡,羅宇等使人夜殺素,建平都尉暴重殺宇,巴郡亂。驤知登食盡援絕,攻涪愈急。士民皆熏鼠食之,餓死甚眾,無一人離叛者。驤子壽先在登所,登乃歸之。三府官屬表巴東監(jiān)軍南陽韓松為益州刺史,治巴東。

初,帝以王彌、石勒侵逼京畿,詔茍晞督帥州郡討之。會曹嶷破瑯邪,北收齊地,兵勢甚盛,茍純閉城自守。晞還救青川,與嶷連戰(zhàn),破之。

是歲,寧州刺史王遜到官,表李釗為硃提太守。時寧州外逼于成,內(nèi)有夷寇,城邑丘墟。遜惡衣菜食,招集離散,勞徠不倦,數(shù)年之間,州境復安。誅豪右不奉法者十馀家;以五苓夷昔為亂首,擊滅之,內(nèi)外震服。

漢主聰自以越次而立,忌其嫡兄恭;因恭寢,穴其壁間,刺而殺之。

漢太后單氏卒,漢主聰尊母張氏為皇太后。單氏年少美色,聰烝焉。太弟乂屢以為言,單氏慚恚而死。乂寵由是漸衰,然以單氏故,尚未之廢也。呼延后言于聰曰:“父死子繼,古今常道。陛下承高祖之業(yè),太弟何為者哉!陛下百年后,粲兄弟必無種矣。”聰曰:“然,吾當徐思之?!焙粞邮显唬骸笆铝糇兩?,太弟見粲兄弟浸長,必有不安之志,萬一有小人交構(gòu)其間,未必不禍發(fā)于今日也?!甭斝娜恢?。乂舅光祿大夫單沖泣謂乂曰:“疏不間親。主上有意于河內(nèi)王矣,殿下何不避之!”乂曰:“河瑞之末,主上自惟嫡庶之分,以大位讓乂。乂以主上齒長,故相推奉。天下者,高祖之天下,兄終弟及,何為不可!粲兄弟既壯,猶今日也。且子弟之間,親疏詎幾,主上寧可有此意乎!

孝懷皇帝中永嘉五年(辛未,公元三一一年)

春,正月,壬申,茍晞為曹嶷所敗,棄城奔高平。

石勒謀保據(jù)江、漢,參軍都尉張賓以為不可。會軍中饑疫,死者太半,乃渡沔,寇江夏,癸酉,拔之。

乙亥,成太傅驤拔涪城,獲譙登。太保始拔巴西,殺文石。于是成主雄大赦,改元玉衡。譙登至成都,雄欲宥之;登詞氣不屈,雄殺之。

巴蜀流民布在荊、湘間,數(shù)為土民所侵苦,蜀人李驤聚眾據(jù)樂鄉(xiāng)反,南平太守應詹與醴陵令杜苾共擊破之。王澄使成都內(nèi)史王機討驤,驤請降,澄偽許而襲殺之。以其妻子為賞,沉八千馀人于江,流民益怨忿。蜀人杜疇等復反,湘州參軍馮素與蜀人汝班有隙,言于刺史荀眺曰:“巴、蜀流民皆欲反?!碧餍胖?,欲盡誅流民。流民大懼,四五萬家一時俱反,以杜苾州里重望,共推為主。苾自稱梁、益二州牧、領(lǐng)湘州刺史。

裴碩求救于瑯邪王睿,睿使揚威將軍甘卓等攻周馥于壽春。馥眾潰,奔項,豫州都督新蔡王確執(zhí)之,馥憂憤而卒。確,騰之子也。

揚州刺史劉陶卒?,樞巴躅鸵园矕|軍咨祭酒王敦為揚州刺史,尋加都督征討諸軍事。

庚辰,平原王干薨。

二月,石勒攻新蔡,殺新蔡莊王確于南頓;進拔許昌,殺平東將軍王康。

氐苻成、隗文復叛,自宜都趣巴東;建平都尉暴重討之。重因殺韓松,自領(lǐng)三府事。

東海孝獻王越既與茍晞有隙,河南尹潘滔、尚書劉望等復從而譖之。晞怒,表求滔等首,揚言:“司馬元超為宰相不平,使天下淆亂,茍道將豈可以不義使之!”乃移檄諸州,自稱功伐,陳越罪狀。帝亦惡越專權(quán),多違詔命;所留將士何倫等,抄掠公卿,逼辱公主;密賜晞手詔,使討之。晞數(shù)與帝文書往來,越疑之,使游騎于成皋間伺之,果獲晞使及詔書。乃下檄罪狀晞,以從事中郎楊瑁為兗州刺史,使與徐州刺史裴盾共討晞。晞遣騎收潘滔,滔夜遁,得免;執(zhí)尚書劉曾、侍中程延,斬之。越憂憤成疾,以后事付王衍;三月,丙子,薨于項,秘不發(fā)喪。眾共推衍為元帥,衍不敢當;以讓襄陽王范,范亦不受。范,瑋之子也。于是衍等相與奉越喪還葬東海。何倫、李惲等聞越薨,奉裴妃及世子毘自洛陽東走,城中士民爭隨之。帝追貶越為縣王,以茍晞為大將軍、大都督,督青、徐、兗、豫、荊、揚六州諸軍事。

益州將吏共殺暴重,表巴郡太守張羅行三府事。羅與隗文等戰(zhàn),死,文等驅(qū)掠吏民,西降于成。三府文武共表平西司馬蜀郡王異行三府事,領(lǐng)巴郡太守。

初,梁州刺史張光會諸郡守于魏興,共謀進取。張燕唱言:“漢中荒敗,迫近大賊,克復之事,當俟英雄。”光以燕受鄧定略,致失漢中,今復沮眾,呵出斬之。治兵進戰(zhàn),累年乃得至漢中,綏撫荒殘,百姓悅服。

夏,四月,石勒帥輕騎追太傅越之喪,及于苦縣寧平城,大敗晉兵,縱騎圍而射之,將士十馀萬人相踐如山,無一人得免者。執(zhí)太尉衍、襄陽王范、任城王濟、武陵莊王澹、西河王喜、梁懷王禧、齊王超、吏部尚書劉望、廷尉諸葛銓、豫州刺史劉喬、太傅長史庚钅全等,坐之幕下,問以晉故。衍具陳禍敗之由,云計不在己;且自言少無宦情,不豫世事;因勸勒稱尊號,冀以自免。勒曰:“君少壯登朝,名蓋四海,身居重任,何得言無宦情邪!破壞天下,非君而誰!”命左右扶出。眾人畏死,多自陳述。獨襄陽王范神色儼然,顧呵之曰:“今日之事,何復紛紜!”勒謂孔萇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嘗見此輩人,當可存乎?”萇曰:“彼皆晉之王公,終不為吾用?!崩赵唬骸半m然,要不可加以鋒刃?!币?,使人排墻殺之。濟,宣帝弟子景王陵之子;禧,澹之子也。剖越柩,焚其尸,曰:“亂天下者此人也,吾為天下報之,故焚其骨以告天地?!?/p>

何倫等至洧倉,遇勒,戰(zhàn)敗,東海世子毘及宗室四十八王皆沒于勒,何倫奔下邳,李惲奔廣宗。裴妃為人所掠賣,久之,渡江。初,瑯邪王睿之鎮(zhèn)建業(yè),裴妃意也,故睿德之,厚加存撫,以其子沖繼越后。

漢趙固、王桑攻裴盾,殺之。

杜苾攻長沙。五月,荀眺棄城奔廣州,苾追擒之。于是苾南破零、桂,東掠武昌,殺二千石長吏甚眾。

以太子太傅傅祗為司徒,尚書令荀籓為司空,加王浚大司馬、侍中、大都督,督幽、冀諸軍事,南陽王模為太尉、大都督,張軌為車騎大將軍,瑯邪王睿為鎮(zhèn)東大將軍,兼督揚、江、湘、交、廣五州諸軍事。

初,太傅越以南陽王模不能綏撫關(guān)中,表征為司空。將軍淳于定說模使不就征,模從之;表遣世子保為平西中郎將,鎮(zhèn)上邽,秦州刺史裴苞拒之。模使帳下都尉陳安攻苞,苞奔安定,太守賈疋納之。

茍晞表請遷都倉垣,使從事中郎劉會將船數(shù)十艘、宿衛(wèi)五百人、谷千斛迎帝。帝將從之,公卿猶豫,左右戀資財,遂不果行。既而洛陽饑困,人相食,百官流亡者什八九。帝召公卿議,將行而衛(wèi)從不備。帝撫手嘆曰:“如何曾無車輿!”乃使傅祗出詣河陰,治舟楫,朝士數(shù)十人導從。帝步出西掖門,至銅駝街,為盜所掠,不得進而還。度支校尉東郡魏浚,帥流民數(shù)百家保河陰之硤石,時劫掠得谷麥,獻之。帝以為揚威將軍、平陽太守,度支如故。

漢主聰使前軍大將軍呼延晏將兵二萬七千寇洛陽,比及河南,晉兵前后十二敗,死者三萬馀人。始安王曜、王彌、石勒皆引兵會之;未至,晏留輜重于張方故壘;癸未,先至洛陽;甲申,攻平昌門;丙戌,克之,遂焚東陽門及諸府寺。六月,丁亥朔,晏以外繼不至,俘掠而去。帝具舟于洛水,將東走,晏盡焚之。庚寅,荀籓及弟光祿大夫組奔轘轅。辛卯,王彌至宣陽門;壬辰,始安王曜至西明門;丁酉,王彌、呼延晏克宣陽門,入南宮,升太極前殿,縱兵大掠,悉收宮人、珍寶。帝出華林園門,欲奔長安,漢兵追執(zhí)之,幽于端門。曜自西明門入屯武庫。戊戌,曜殺太子詮、吳孝王晏、竟陵王楙、右仆射曹馥、尚書閭丘沖、河南尹劉默等,士民死者三萬馀人。遂發(fā)掘諸陵,焚宮廟、官府皆盡。曜納惠帝羊皇后,遷帝及六璽于平陽。石勒引兵出轘轅,屯許昌。光祿大夫劉蕃、尚書盧志奔并州。

丁未,漢主聰大赦,改元嘉平。以帝為特進左光祿大夫,封平阿公,以侍中庾珉、王俊為光祿大夫。珉,敳之兄也。

初,始安王曜以王彌不待己至,先入洛陽,怨之。彌說曜曰:“洛陽天下之中,山河四塞,城池、宮室不假修營,宜白主上自平陽徙都之。”曜以天下未定,洛陽四面受敵,不可守,不用彌策而焚之。彌罵曰:“屠各子,豈有帝王之意邪?”遂與曜有隙,引兵東屯項關(guān)。前司隸校尉劉暾說彌曰:“今九州糜沸,群雄競逐,將軍于漢建不世之功,又與始安王相失,將何以自容!不如東據(jù)本州,徐觀天下之勢,上可以混壹四海,下不失鼎峙之業(yè),策之上者也?!睆浶娜恢?。

司徒傅祗建行臺于河陰,司空荀籓在陽城,河南尹華薈在成皋,汝陰太守平陽李矩為之立屋,輸谷以給之。薈,歆之曾孫也。

籓與弟組、族子中護軍崧,薈與弟中領(lǐng)軍恒,建行臺于密,傳檄四方,推瑯邪王睿為盟主?;O承制以崧為襄城太守,矩為滎陽太守,前冠軍將軍河南褚翜為梁國內(nèi)史。揚威將軍魏浚屯洛北石梁塢,劉琨承制假浚河南尹,浚詣荀籓咨謀軍事?;O邀李矩同會,矩夜赴之。矩官屬皆曰:“浚不可信,不宜夜往。”矩曰:“忠臣同心,何所疑乎!”遂往,相與結(jié)歡而去??W遄釉?,聚眾據(jù)一泉塢,籓以為武威將軍。

豫章王端,太子詮之弟也,東奔倉垣,茍晞率群官奉以為皇太子,置行臺。端承制以晞領(lǐng)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自倉垣徙屯蒙城。

撫軍將軍秦王業(yè),吳孝王之子,荀籓之甥也,年十二,南奔密,籓等奉之,南趣許昌。前豫州刺史天水閻鼎,聚西州流民數(shù)千人于密,欲還鄉(xiāng)里。荀籓以鼎有才而擁眾,用鼎為豫州刺史,以中書令李纟亙、司徒左長史彭城劉疇、鎮(zhèn)軍長史周顗、司馬李述等為之參佐。顗,浚之子也。

時海內(nèi)大亂,獨江東差安,中國士民避亂者多南渡江。鎮(zhèn)東司馬王導說瑯邪王睿收其賢俊,與之共事。睿從之,辟扌彖屬百馀人,時人謂之百六扌彖。以前潁川太守勃海刁協(xié)為軍咨祭酒,前東海太守王承、廣陵相卞壺為從事中郎,江寧令諸葛恢、歷陽參軍陳國陳頵為行參軍,前太傅扌彖庚亮為西曹扌彖。承,渾之弟子;恢,靚之子;亮,兗之弟子也。

江州刺史華軼,歆之間孫也,自以受朝廷之命而為瑯邪王睿所督,多不受其教令??たh多諫之,軼曰:“吾欲見詔書耳?!奔邦3熊骰O檄,承制署置官司,改易長吏,軼與豫州刺史裴憲皆不從命。睿遣揚州刺史王敦、歷陽內(nèi)史甘卓與揚烈將軍廬江周訪合兵擊軼。軼兵敗,奔安成,訪追斬之,及其五子。裴憲奔幽州。睿以甘卓為湘州刺史,周訪為尋陽太守,又以揚武將軍陶侃為武昌太守。

秋,七月,王浚設(shè)壇告類,立皇太子,布告天下,稱受中詔承制封拜,備置百官,列署征、鎮(zhèn),以荀籓為太尉,瑯邪王睿為大將軍??W灶I(lǐng)尚書令,以裴憲及其婿棗嵩為尚書,以田征為兗州刺史,李惲為青州刺史。

南陽王模使牙門趙染戍薄坂,染求馮翊太守不得而怒,帥眾降漢,漢主聰以染為平西將軍。八月,聰遣染與安西將軍劉雅帥騎二萬攻模于長安,河內(nèi)王粲、始安王曜帥大眾繼之。染敗模兵于潼關(guān),長驅(qū)至下邽。涼州將北宮純自長安帥其眾降漢。漢兵圍長安,模遣淳于定出戰(zhàn)而敗。模倉庫虛竭,士卒離散,遂降于漢。趙染送模于河內(nèi)王粲;九月,粲殺模。關(guān)西饑饉,白骨蔽野,士民存者百無一二。聰以始安王曜為車騎大將軍、雍州牧,更封中山王,鎮(zhèn)長安。以王彌為大將軍,封齊公。

茍晞驕奢苛暴,前遼西太守閻亨,纘之子也,數(shù)諫晞,晞殺之。從事中郎明預有疾,自輿入諫。晞怒曰:“我殺閻亨,何關(guān)人事,而輿病罵我!”預曰:“明公以禮待預,故預以禮自盡。今明公怒預,其如遠近怒明公何!桀為天子,猶以驕暴而亡,況人臣乎!愿明公且置是怒,思預之言?!睍劜粡?。由是眾心離怨,加以疾疫、饑饉。石勒攻王贊于陽夏,擒之。遂襲蒙城,執(zhí)及豫章王晞端,鎖晞頸,以為左司馬。漢主聰拜勒幽州牧。

王彌與勒,外相親而內(nèi)相忌,劉暾說彌使召曹嶷之兵以圖勒,彌為書,使暾召嶷,且邀勒兵共向青州。暾至東阿,勒游騎獲之,勒潛殺暾而彌不知。會彌將徐邈、高梁輒引所部兵去,彌兵漸衰。彌聞勒擒茍晞,心惡之,以書賀勒曰:“公獲茍晞而用之,何其神也!使晞為公左,彌為公右,天下不足定也?!崩罩^張賓曰:“王公位重而言卑,其圖我必矣?!辟e因勸勒乘彌小衰,誘而取之。時勒方與乞活陳午相攻于蓬關(guān),彌亦與劉瑞相持甚急。彌請救于勒,勒未之許。張賓曰:“公??植坏猛豕?,今天以王公授我矣。陳午小豎,不足憂;王公人杰,當早除之?!崩漳艘鴵羧?,斬之。彌大喜,謂勒實親己,不復疑也。冬,十月,勒請彌燕于己吾。彌將往,長史張嵩諫,不聽。酒酣,勒手斬彌而并其眾,表漢主聰,稱彌叛逆。聰大怒,遣使讓勒“專害公輔,有無君之心”,然猶加勒鎮(zhèn)東大將軍、督并、幽二州諸軍事、領(lǐng)并州刺史,以慰其心。茍晞、王贊潛謀叛勒,勒殺之,并晞弟純。

勒引兵掠豫州諸郡,臨江而還,屯于葛陂。

初,勒之為人所掠賣也,與其母王氏相失。劉琨得之,并其從子虎送于勒,因遺勒書曰:“將軍用兵如神,所向無敵。所以周流天下而無容足之地,百戰(zhàn)百勝而無尺寸之功者,蓋得主則為義兵,附逆則為賊眾故也。成敗之數(shù),有似呼吸,吹之則寒,噓之則溫。今相授侍中、車騎大將軍、領(lǐng)護匈奴中郎將、襄城郡公,將軍其受之!”勒報書曰:“事功殊途,非腐儒所知。君當逞節(jié)本朝,吾自夷難為效。”遺琨名馬、珍寶,厚禮其使,謝而絕之。

時虎年十七,殘忍無度,為軍中患。勒白母曰:“此兒兇暴無賴,使軍人殺之,聲名可惜,不若自除之?!蹦冈唬骸翱炫闋伲嗄芷栖?,汝小忍之!”及長,便弓馬,勇冠當時。勒以為征虜將軍,每屠城邑,鮮有遺類。然御眾嚴而不煩,莫敢犯者,指授攻討,所向無前,勒遂寵任之。勒攻滎陽太守李矩,矩擊卻之。

初,南陽王模以從事中郎纟林為馮翊太守。纟林,靖之子也。模死,纟林與安夷護軍金城麹允、頻陽令梁肅,俱奔安定。時安定太守賈疋與諸氐、羌皆送任子于漢,纟林等遇之于陰密,擁還臨涇,與疋謀興復晉室,疋從之。乃共推疋為平西將軍,帥眾五萬向長安。雍州刺史麹特、新平太守竺恢皆不降于漢,聞疋起兵,與扶風太守梁綜帥眾十萬會之。綜,肅之兄也。漢河內(nèi)王粲在新豐,使其將劉雅、趙染攻新平,不克。索纟林救新平,大小百戰(zhàn),雅等敗退。中山王曜與疋等戰(zhàn)于黃丘,曜眾大敗。疋遂襲漢梁州刺史彭蕩仲,殺之。麹特等擊破粲于新豐,粲還平陽。于是疋等兵勢大振,關(guān)西胡、晉翕然響應。

閻鼎欲奉秦王業(yè)入關(guān),據(jù)長安以號令四方;河陰令傅暢,祗之子也,亦以書勸之,鼎遂行。荀籓、劉疇、周敳、李述等,皆山東人,不欲西行,中途逃散;鼎遣兵追之,不及,殺李纟亙等。鼎與業(yè)自宛趣武關(guān),遇盜于上洛,士卒敗散,收其馀眾,進至藍田,使人告賈疋,疋遣兵迎之;十二月,入于雍城,使梁綜將兵衛(wèi)之。

周顗奔瑯邪王睿,睿以顗為軍諮祭酒。前騎都尉譙國桓彝亦避亂過江,見睿微弱,謂敳曰:“我以中州多故,來此求全,而單弱如此,將何以濟!”既而見王導,共論世事,退,謂顗曰:“向見管夷吾,無復憂矣!”

諸名士相與登新亭游宴,周顗中坐嘆曰:“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因相視流涕。王導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對泣邪!”眾皆收淚謝之。

陳頵遺王導書曰:“中華所以傾弊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后實事,浮競驅(qū)馳,互相貢薦,言重者先顯,言輕者后敘,遂相波扇,乃至陵遲。加有莊、老之俗,傾惑朝廷,養(yǎng)望者為弘雅,政事者為俗人,王職不恤,法物墜喪。夫欲制遠,先由近始。今宜改張,明賞信罰,拔卓茂于密縣,顯硃邑于桐鄉(xiāng),然后大業(yè)可舉,中興可冀耳?!睂Р荒軓?。

劉琨長于招懷而短于撫御,一日之中,雖歸者數(shù)千,而去者亦相繼。琨遣子遵請兵于代公猗盧,又遣族人高陽內(nèi)史希合眾于中山,幽州所統(tǒng)代郡、上谷、廣寧之民多歸之,眾至三萬。王浚怒,遣燕相胡矩督諸軍,與遼西公段疾陸眷共攻希,殺之,驅(qū)略三郡士女而去。疾陸眷,務(wù)勿塵之子也。猗盧遣其子六修將兵助琨戍新興。

琨牙門將邢延以碧石獻琨,琨以與六修,六修復就延求之,不得,執(zhí)延妻子。延怒,以所部兵襲六修,六修走,延遂以新興附漢,請兵以攻并州。

李臻之死也,遼東附塞鮮卑素喜連、木丸津托為臻報仇,攻陷諸縣,殺掠士民,屢敗郡兵,連年為寇。東夷校尉封釋不能討,請與連和,連、津不從。民失業(yè),歸慕容廆者甚眾,廆稟給遣還,愿留者即撫存之。

廆少子鷹揚將軍翰言于廆曰:“自古有為之君,莫不尊天子以從民望,成大業(yè)。今連、津外以寵本為名,內(nèi)實幸災為亂。封使君已誅本請和,而寇暴不已。中原離亂,州師不振,遼東荒散,莫之救恤,單于不若數(shù)其罪而討之。上則興復遼東,下則并吞二部,忠義彰于本朝,私利歸于我國,此霸王之基也?!睆@笑曰:“孺子乃能及此乎!”遂帥眾東擊連、津,以翰為前鋒,破斬之,盡并二部之眾。得所掠民三千馀家,及前歸廆者悉以付郡,遼東賴以復存。

封釋疾病,屬其孫弈于廆。釋卒,廆召弈與語,說之,曰:“奇士也!”補小都督。釋子冀州主簿悛、幽州參軍抽來奔喪。廆見之,曰:“此家抎抎千斤犍也。”以道不通,喪不得還,皆留仕廆,廆以抽為長史,悛為參軍。王浚以妻舅崔毖為東夷校尉。毖,琰之曾孫也。

翻譯

孝懷皇帝中永嘉三年(己巳、309)

晉紀九晉懷帝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

[1]春,正月,辛丑朔,熒惑犯紫微。漢太史令宣于修之,言于漢主淵曰:“不出三年,必克洛陽。蒲子崎嶇,難以久安;平陽氣象方昌,請徙都之?!睖Y從之。大赦,改元河瑞。

[1]春季,正月,辛丑朔(初一),火星犯紫微星座。漢太史令鮮于修之對漢主劉淵說:“不出三年,一定能攻克洛陽,蒲子地形崎嶇,難以在這兒長久安居,平陽的天象正好昌盛,請把都城遷到那里?!眲Y采納了這個建議。宣布大赦,改年號為河瑞。

[2]三月,戊申,高密孝王略薨。以尚書左仆射山簡為征南將軍、都督荊、湘、交、廣四州諸軍事,鎮(zhèn)襄陽。簡,濤之子也,嗜酒,不恤政事;表“順陽內(nèi)史劉得眾心,恐百姓劫為主”。詔征為越騎校尉。南州由是遂亂,父老莫不追思劉弘。

[2]三月,戊申(初九),高密孝王司馬略去世。任尚書左仆射山簡為征南將軍,都督荊州、湘州、交州、廣州諸軍事,鎮(zhèn)守襄陽。山簡是山濤的兒子,嗜好喝酒,不把軍政事務(wù)放地心上。上奏表說:“順陽內(nèi)史劉很得人心,恐怕百姓要劫持劉作首領(lǐng)。”于是朝廷詔令任命劉為越騎校尉。南州地區(qū)因此而大亂,當?shù)馗咐相l(xiāng)親沒有不追念劉的父親劉弘的。

[3]丁巳,太傅越自滎陽入京師。中書監(jiān)王敦謂所親曰:“太傅專執(zhí)威權(quán),而選用表請,尚書猶以舊制裁之,今日之來,必有所誅?!?/p>

[3]丁巳(十八日),太傅司馬越從滎陽進入京城。中書監(jiān)王敦對他所親近的人說:“太傅獨攬威勢權(quán)力,但選拔任用官員仍上表請示,而尚書仍然按照過去的制度來裁定,因此太傅現(xiàn)在到京城,一定會殺掉一些官員?!?/p>

帝之為太弟也,與中庶子繆播親善,及即位,以播為中書監(jiān),繆胤為太仆卿,委以心膂;帝舅散騎常侍王延、尚書何綏、太史令高堂沖,并參機密。越疑朝臣貳于己,劉輿、潘滔勸越悉誅播等。越乃誣播等欲為亂,乙丑,遣平東將軍王秉,帥甲士三千入宮,執(zhí)播等十余人于帝側(cè),付廷尉,殺之。帝嘆息流涕而已。

懷帝當太弟時,與中庶子繆播關(guān)系親密要好,即皇帝位后,任繆播為中書監(jiān),任繆胤為太仆卿,把他們當作心腹。懷帝舅父散騎常侍王延和尚書何綏、太史令高堂沖一起參與朝廷的機密事務(wù)。司馬越懷疑朝廷大臣對自己有異心,劉輿、潘滔也勸說司馬越把繆播等人全殺了。司馬越于是誣陷繆播等人圖謀叛亂。乙丑(二十六日),派平東將軍王秉,率領(lǐng)三千兵士進入皇宮,在懷帝身邊逮捕繆播等十余人,交付廷尉,把他們殺了。懷帝只能嘆息流淚而已。

綏,曾之孫也。初,何曾侍武帝宴,退,謂諸子曰:“主上開創(chuàng)大業(yè),吾每宴見,未嘗聞經(jīng)國遠圖,惟說平生常事,非貽厥孫謀之道也;及身而已,后嗣其殆乎!汝輩猶可以免;”指諸孫曰:“此屬必及于難。”及綏死,兄嵩哭之曰:“我祖其殆圣乎!”曾日食萬錢,猶云無下箸處。子劭,日食二萬。綏及弟機、羨,汰侈尤甚;與人書疏,詞禮簡傲。河內(nèi)王尼見綏書,謂人曰:“伯蔚居亂世而矜豪乃爾,其能免乎!”人曰:“伯蔚聞卿言,必相危害?!蹦嵩唬骸安当嚷勎已?,自己死矣!”及永嘉之末,何氏無遺種。

何綏是何曾的孫子。當初,何曾曾在武帝司馬炎的宴會上侍奉,離開宴會后,對兒子們說:“皇上開創(chuàng)偉大的基業(yè),我每次在宴會上見他,從沒有聽到治理國家的長遠打算,只是聽他說平生的一些日常事情,這不是替子孫后代考慮的作法。他只考慮自己,他的后代繼承人危險呀!你們還能夠免禍?!敝钢鴮O子們又說:“他們一定會遭到國難?!焙谓椝篮?,哥哥何嵩哭著說:“我們的祖父幾乎是圣人啊!”何曾生活奢侈,吃飯一天要耗費萬錢,還說沒有下筷子的地方。兒子何劭,一天吃掉二萬錢。何綏和弟弟何機、何羨,更加奢侈,給人寫信,用詞非常傲慢。河內(nèi)人王尼看到何綏寫的信,對人說:“伯蔚身居亂世還這樣自負傲慢,難道能免禍嗎?”聽的人說:“伯蔚聽到你的話,一定會害你。”王尼說:“等伯蔚聽到我的這些話時,他自己已經(jīng)死了?!焙谓椬植怠5鹊接兰文┠?,何氏一家已經(jīng)沒有子孫留存在世了。

臣光曰:何曾議武帝偷惰,取過目前,不為遠慮;知天下將亂,子孫必與其憂;何其明也!然身為僭侈,使子孫承流,卒以驕奢亡族,其明安在哉!且身為宰相,知其君之過,不以告而私語于家,非忠臣也。

臣司馬光曰:何曾議論晉武帝茍且懶惰,只顧眼前利益,不為長遠考慮,而預知天下將要發(fā)生變亂,子孫一定會卷入這憂慮當中,多么英明!但是自己超越本分奢侈無度,使子孫效仿繼承這壞毛病,最后因為驕傲奢侈而亡族,這英明又在哪里呢?再說身為宰相,知道自己君主的過錯,不忠告君主卻在家私下議論,不是忠臣。

[4]太傅越以王敦為楊州刺史。

[4]太傅司馬越任王敦為揚州刺史。

[5]劉連年請老,朝廷不許。尚書左丞劉坦上言:“古之養(yǎng)老,以不事為優(yōu),不以吏之為重,謂宜聽所守。”丁卯,詔以侯就第。以王衍為太尉。

[5]劉連年請求告老還鄉(xiāng),朝廷不同意。尚書左丞劉坦給朝廷上言:“古代養(yǎng)老,以不使任職為好,并不把任職視為看重他,所以說應當尊重劉自己的安排?!倍∶?二十八日),詔令劉以侯爵的身分回歸府第。任王衍為太尉。

太傅越解兗州牧,領(lǐng)司徒。越以頃來興事,多由殿省,乃奏宿衛(wèi)有侯爵者皆罷之。時殿中武官并封侯,由是出者略盡,皆泣涕而去。更使右衛(wèi)將軍何倫、左衛(wèi)將軍王秉領(lǐng)東海國兵數(shù)百人宿衛(wèi)。

太傅司馬越辭去兗州牧的職務(wù),而兼任司徒。司馬越根據(jù)近年來朝廷發(fā)生變故、根由大多出在宮殿官署這一情況,于是上奏請將有侯爵身分的宮廷侍衛(wèi)全都罷免。當時宮殿中的武官都封了侯,因此宮殿武官差不多都被解職。他們都流著淚離開了官殿。然后改為讓右衛(wèi)將軍何倫、左衛(wèi)將軍王秉帶領(lǐng)幾百名屬于司馬越的東海國兵士擔任皇宮禁衛(wèi)。

[6]左積弩將軍朱誕奔漢,具陳洛陽孤弱,勸漢主淵攻之。淵以誕為前鋒都督,以滅晉大將軍劉景為大都督,將兵攻黎陽,克之;又敗王堪于延津,沈男女三萬余人于河。淵聞之,怒曰:“景何面復見朕!且天道豈能容之!吾所欲除者,司馬氏耳,細民何罪!”黜景為平虜將軍。

[6]左積弩將軍朱誕奔漢,具體陳說洛陽城中勢單力薄的情況,勸漢主劉淵趁機攻打洛陽。劉淵讓朱誕任前鋒都督,讓滅晉大將軍劉景任大都督,帶兵攻克了黎陽。又在延津打敗王堪,把三萬多男女百姓沉入黃河。劉淵聽說后,生氣地說:“劉景有什么臉面再來見朕!再說上天之道難道能容忍這種殘忍的行動?我所想要消滅的,只是司馬氏家族罷了,普通百姓有什么罪?”把劉景降職為平虜將軍。

[7]夏,大旱,江、漢、河、洛皆竭,可涉。

[7]夏季,大旱,長江、漢水、黃河、洛陽都枯竭了,可以徒步渡過去。

[8]漢安東大將軍石勒寇鉅鹿、常山,眾至十余萬,集衣冠人物,別為君子營。以趙郡張賓為謀主,刁膺為股肱,夔安、孔萇、支雄、桃豹、逯明為爪牙。并州諸胡羯多從之。

[8]漢安東大將軍石勒進犯鉅鹿、常山,有十多萬人。聚集了一些有身分的人士,另外編成君子營。以趙郡人張賓作主要謀士,刁膺作為輔佐,以夔安、孔萇、支雄、桃豹、逯明作為助手。并州的胡人、羯人大多都跟隨石勒。

初,張賓好讀書,闊達有大志,常自比張子房。及石勒徇山東,賓謂所親曰:“吾歷觀諸將,無如此胡將軍者,可與共成大業(yè)!”乃提劍詣軍門,大呼請見,勒亦未之奇也。賓數(shù)以策干勒,已而皆如所言;勒由是奇之,署為軍功曹,動靜咨之。

當初,張賓喜歡讀書,豁達而胸懷大志,常常把自己比作西漢張良。等到石勒攻取崤山以東地區(qū),張賓對所親近的人說:“我一一觀察那些戰(zhàn)將,沒有比得上這位胡人將軍的,可以和他一起成就大業(yè)!”于是提起劍到軍營門前,大聲呼喊請求接見,但石勒并沒有認為他有超群之處。張賓多次向石勒獻上計策,事情結(jié)束后全都與張賓預料的一樣。石勒因此才感到他不同尋常,安排他為軍功曹,一舉一動都要去問他。

[9]漢主淵以王彌為侍中、都督青·徐·兗·豫·荊·揚六州諸軍事、征東大將軍、青州牧,與楚王聰共攻壺關(guān),以石勒為前鋒都督。劉琨遣護軍黃肅、韓述救之,聰敗述于西澗,勒敗肅于封田,皆殺之。

[9]漢主劉淵以王彌擔任侍中,都督青、徐、兗、豫、荊、揚六州諸軍事,征東大將軍,青州牧,與楚王劉聰一起進攻壺關(guān),以石勒任前鋒都督。劉琨派遣護軍黃肅、韓述救援壺關(guān),劉聰在西澗打敗韓述,石勒在封田打敗黃肅,把他們都殺了。

太傅越遣淮南內(nèi)史王曠、將軍施融、曹超將兵拒聰?shù)?。曠濟河,欲長驅(qū)而前,融曰:“彼乘險間出,我雖有數(shù)萬之眾,猶是一軍獨受敵也。且當阻水為固以量形勢,然后圖之。”曠怒曰:“君欲沮眾邪!”融退曰:“彼善用兵,曠暗于事勢,吾屬今必死矣!”曠等于太行與聰遇,戰(zhàn)于長平之間,曠兵大敗,融、超皆死。

太傅司馬越派遣淮南內(nèi)史王曠、將軍施融、曹超帶兵抵御劉聰?shù)热恕M鯐缍蛇^黃河,相長驅(qū)直入,施融說:“他們憑借天險抄小路出擊,我們即使有幾萬人馬,仍然還是孤軍單獨受敵。應該暫且借河水當作屏障來觀察形勢變化,然后再圖謀他們。”王曠發(fā)怒說:“您要敗壞士氣啊!”施融退出去說:“人家善于用兵,而王曠卻不明白戰(zhàn)事情勢,我們這些人今天一定要死了!”王曠等人在太行與劉聰遭遇,在長平地區(qū)交戰(zhàn),王曠的軍隊慘敗,施融、曹超都戰(zhàn)死。

聰遂破屯留、長子,凡斬獲萬九千級。上黨太守龐淳以壺關(guān)降漢。劉琨以都尉張倚領(lǐng)上黨太守,據(jù)襄垣。

劉聰于是攻陷屯留、長子,一共斬獲一萬九千首級。上黨太守龐淳交出壺關(guān)向漢投降。劉琨派都尉張倚兼任上黨太守,占據(jù)襄垣。

初,匈奴劉猛死,右賢王去卑之子誥升爰代領(lǐng)其眾。誥升爰卒,子虎立,居新興,號鐵弗氏,與白部鮮卑皆附于漢。劉琨自將擊虎,劉聰遣兵襲晉陽,不克。

當初,匈奴人劉猛死去,右賢王去卑的兒子誥升爰代替他率領(lǐng)部眾。誥升爰去世,他的兒子劉虎立為首領(lǐng),居住新興,號稱鐵弗氏,與白部鮮卑都歸附于漢。劉琨自己帶兵攻打劉虎,劉聰派兵襲擊晉陽,沒有攻克。

[10]五月,漢主淵封子裕為齊王,隆為魯王。

[10]五月,漢主劉淵把兒子劉裕封為齊王,劉隆封為魯王。

[11]秋,八月,漢主淵命楚王聰?shù)冗M攻洛陽;詔平北將軍曹武等拒之,皆為聰所敗。聰長驅(qū)至宜陽,自恃驟勝,怠不設(shè)備。九月,弘農(nóng)太守垣延詐降,夜襲聰軍,聰大敗而還。

[11]秋季,八月,漢主劉淵命令楚王劉聰?shù)热诉M兵攻打洛陽。朝廷詔令平北將軍曹武等人抵御劉聰,都被劉聰打敗。劉聰長驅(qū)直入到達宜陽,自己倚仗著已經(jīng)多次取勝,懈怠而不進行防備。九月,弘農(nóng)太守垣延假裝投降,夜間突襲劉聰?shù)能婈?,劉聰大敗而歸。

王浚遣祁弘與鮮卑段務(wù)勿塵擊石勒于飛龍山,大破之,勒退屯黎陽。

王浚派遣祁弘與鮮卑人段務(wù)勿塵在飛龍山攻打石勒,石勒大敗,撤退到黎陽駐扎。

[12]冬,十月,漢主淵復遣楚王聰、王彌、始安王曜、汝陰王景帥精騎五萬寇洛陽,大司空雁門剛穆公呼延翼帥步卒繼之。丙辰,聰?shù)戎烈岁?。朝廷以漢兵新敗,不意其復至,大懼。辛酉,聰屯西明門。北宮純等夜帥勇士千余人出攻漢壁,斬其征虜將軍呼延顥。壬戌,聰南屯洛水。乙丑,呼延翼為其下所殺,其眾自大陽潰歸。淵敕聰?shù)冗€師;聰表稱晉兵微弱,不可以翼、顥死故還師,固請留攻洛陽,淵許之。太傅越嬰城自守。戊寅,聰親祈嵩山,留平晉將軍安陽哀王厲、冠軍將軍呼延郎督攝留軍;太傅參軍孫詢說越乘虛出擊朗,斬之,厲赴水死。王彌謂聰曰:“今軍既失利,洛陽守備猶固,運車在陜,糧食不支數(shù)日。殿下不如與龍驤還平陽,裹糧發(fā)卒,更為后舉;下官亦收兵谷,待命于兗、豫,不亦可乎!”聰自以請留,未敢還。宣于之言于淵曰:“歲在辛未,乃得洛陽。今晉氣猶盛,大軍不歸,必敗。”淵乃召聰?shù)冗€。

[12]冬季,十月,漢主劉淵再次派遣楚王劉聰、王彌、始安王劉曜、汝陰王劉景率領(lǐng)五萬精銳騎兵進犯洛陽,大司空雁門剛穆公呼延翼帶領(lǐng)步兵作為后續(xù)軍隊。丙辰(二十一日),劉聰?shù)热说竭_宜陽。朝廷因為漢軍剛剛失敗,沒有料到他們這么快又來了,大為恐慌。辛酉(二十六日),劉聰屯兵西明門。北宮純等人帶領(lǐng)一千多勇士趁黑夜突襲漢軍營壘,殺了他們的征虜將軍呼延顥。壬戌(二十七日),劉聰向南到洛水駐扎。乙丑(疑誤),呼延翼被自己的部下殺死,部眾從大陽潰散逃回。劉淵下令讓劉聰?shù)热顺繁貋怼⒙斏献啾碚f,晉朝軍隊微弱,不能因為呼延翼、呼延顥死了而撤兵,堅持要留下來進攻洛陽,劉淵同意了。太傅司馬越加強環(huán)城防守。戊寅(疑誤),劉聰自己到嵩山祈禱,留下平晉將軍安陽哀王劉厲、冠軍將軍呼延朗代理指揮留守的軍隊。太傅參軍孫詢勸司馬越乘虛出兵襲擊呼延朗,殺死了呼延朗。劉厲跳入洛水而死。王彌對劉聰說:“現(xiàn)在軍隊既然失利,洛陽的防守還很堅固,而我們的運糧車還在陜地,糧食支持不了幾天,殿下不如與龍驤大將軍劉曜退還平陽,籌備糧食發(fā)給兵士,再進行下一步行動。我也收兵籌谷,在兗、豫地區(qū)待命,不也是可以的嗎?”劉聰因為是自己請求留下,沒有敢撤兵。宣于之對劉淵說:“到了辛未年,才能得到洛陽,現(xiàn)在晉朝氣運還旺盛,大軍不撤回來,一定失敗。”劉淵于是召劉聰?shù)热嘶貋怼?/p>

[13]天水人訇琦等殺成太尉李離、尚書令閻式,以梓潼降羅尚;成主雄遣太傅驤、司徒云、司空璜攻之,不克,云、璜戰(zhàn)死。

[13]天水人訇琦等人殺了成漢的太尉李離和尚書令閻式,獻出梓潼向羅尚投降,成漢主李雄派太傅李驤、司徒李云、司空李璜攻打梓潼,沒有成功,李云、李璜戰(zhàn)死。

初,譙周有子居巴西,成巴西太守馬脫殺之,其子登詣劉弘請兵以復仇。弘表登為梓潼內(nèi)史,使自募巴、蜀流民,得二千人;西上,至巴郡,從羅尚求益兵,不得。登進攻宕渠,斬馬脫,食其肝。會梓潼降,登進據(jù)涪城;雄自攻之,為登所敗。

當初,譙周有個兒子在巴西地區(qū)居住,成漢的巴西太守馬脫把他殺了,他的兒子譙登到劉弘那兒請求軍隊報仇。劉弘表奏譙登為梓潼內(nèi)史,讓他自己招募巴、蜀地區(qū)的流民,招到二千人。向西到巴郡,向羅尚請求增加些兵力,但沒有得到。譙登進攻宕渠,殺了馬脫,吃掉馬脫的肝。正遇到梓潼投降,譙登占據(jù)涪城,李雄親自攻打譙登,結(jié)果被譙登打敗。

[14]十一月,甲申,漢楚王聰、始安王曜歸于平陽。王彌南出轅,流民之在潁川、襄城、汝南、南陽、河南者數(shù)萬家,素為居民所苦,皆燒城邑,殺二千石、長吏以應彌。

[14]十一月,甲申(二十日),漢楚王劉聰、始安王劉曜回到平陽。王彌向南出兵轅,在潁川、襄城、汝南、南陽、河南的流民有幾萬家,一直被當?shù)鼐用衿圬摚苑呕馃欠僖?,殺掉郡守、長史等官員,響應王彌。

[15]石勒寇信都,殺冀州刺史王斌。王浚自領(lǐng)冀州。詔車騎將軍王堪、北中郎將裴憲將兵討勒,勒引兵還,拒之;魏郡太守劉矩以郡降勒。勒至黎陽,裴憲棄軍奔淮南,王堪退保倉垣。

[15]石勒進犯信都,殺了冀州刺史王斌。王浚自己兼任冀州刺史。朝廷詔令車騎將軍王堪、北中郎將裴憲率兵討伐石勒,石勒帶兵回來,抵御王堪等人。魏郡太守劉矩獻出本郡投降石勒。石勒到達黎陽,裴憲丟下軍隊自己逃奔淮南,王堪退守倉垣。

[16]十二月,漢主淵以陳留王歡樂為太傅,楚王聰為大司徒,江都王延年為大司空。遣都護大將軍曲陽王劉賢與征北大將軍劉靈、安北將軍趙固、平北將軍王桑,東屯內(nèi)黃。王彌表左長史曹嶷行安東將軍,東徇青州,且迎其家;淵許之。

[16]十二月,漢主劉淵以陳留王劉歡樂任太傅,楚王劉聰任大司徒,江都王劉延年任大司空。派遣都護大將軍曲陽王劉賢與征北大將軍劉靈、安北將軍趙固、平北將軍王桑,在東邊的內(nèi)黃縣駐扎。王彌表奏左長史曹嶷任安東將軍,向東攻略青州,順便接他的家眷,劉淵同意了這個安排。

[17]初,東夷校尉勃海李臻,與王浚約共輔晉室,浚內(nèi)有異志,臻恨之。和演之死也,別駕昌黎王誕亡歸李臻,說臻舉兵討浚。臻遣其子成將兵擊浚。遼東太守龐本,素與臻有隙,乘虛襲殺臻,遣人殺成于無慮。誕亡歸慕容。詔以勃海封釋代臻為東夷校尉,龐本復謀殺之;釋子悛勸釋伏兵請本,收斬之,悉誅其家。

[17]當初,東夷校尉勃海人李臻,與王浚相約共同輔佐晉皇室,王浚有另外的想法,李臻于是怨恨王浚。和演死后,別駕昌黎人王誕逃亡歸附李臻,勸說李臻出兵討伐王浚。李臻就派他兒子李成帶兵攻打王浚。遼東太守龐本,一直與李臻有怨恨,乘虛襲擊殺了李臻,又派人在無慮殺了李成。王誕又逃跑投奔慕容。朝廷詔令以勃海人封釋代替李臻任東夷校尉,龐本又圖謀殺他,封釋的兒子封悛勸封釋設(shè)伏兵邀請龐本,把龐本抓住并殺了,之后又殺了他的全家。

四年(庚午、310)

四年(庚午,公元310年)

[1]春,正月,乙丑朔,大赦。

[1]春季,正月,乙丑朔(初一),宣布大赦。

[2]漢主淵立單徵女為皇后,梁王和為皇太子,大赦;封子義為北海王;以長樂王洋為大司馬。

[2]漢主劉淵立單徵的女兒為皇后,梁王劉和為太子,宣布大赦。封兒子劉義為北海王,以長樂王劉洋任大司馬。

[3]漢鎮(zhèn)東大將軍石勒濟河,拔白馬,王彌以三萬眾會之,共寇徐、豫、兗州。二月,勒襲鄄城,殺兗州刺史袁孚,遂拔倉垣,剎王堪。復北濟河,攻冀州諸郡,民從之者九萬余口。

[3]漢鎮(zhèn)東大將軍石勒渡過黃河,攻克白馬,王彌帶領(lǐng)三萬人與石勒會師一同進犯徐州、豫州、兗州。二月,石勒襲擊鄄城,殺兗州刺史袁孚,又攻克倉垣,殺王堪。又北渡黃河,攻打冀州各郡,九萬多百姓附從石勒。

[4]成太尉李國鎮(zhèn)巴西,帳下文石殺國,以巴西降羅尚。

[4]成漢太尉李國鎮(zhèn)守巴西,部下文石殺死李國,獻出巴西投降羅尚。

[5]太傅越征建威將軍吳興錢及揚州刺史王敦。謀殺敦以反,郭奔建業(yè),告瑯邪王睿。遂反,進寇陽羨,睿遣將軍郭逸等討之;周糾合鄉(xiāng)里,與逸等共討,斬之。三定江南,睿以為吳興太守,于其鄉(xiāng)里置義興郡以旌之。

[5]太傅司馬越征召建威將軍吳興人錢和揚州刺史王敦。錢圖謀殺死王敦后叛亂,王敦逃往建業(yè),報告瑯邪王司馬睿。錢叛亂,進犯陽羨,司馬睿派遣將軍郭逸等人討伐他。周組織聯(lián)合鄉(xiāng)里百姓,與郭逸等人一起討伐錢,把他殺了。周三次平定江南,司馬睿以周任吳興太守,并在他家鄉(xiāng)設(shè)置義興郡以表彰周。

[6]曹嶷自大梁引兵而東,所至皆下,遂克東平,進攻瑯邪。

[6]曹嶷從大梁帶兵向東進攻,所向披靡,于是攻克東平,進兵攻打瑯邪。

[7]夏,四月,王浚將祁弘敗漢冀州刺史劉靈于廣宗,殺之。

[7]夏季,四月,王浚部將祁弘在廣宗打敗漢冀州刺史劉靈,殺死劉靈。

[8]成主雄謂其將張寶曰:“汝能得梓潼,吾以李離之官賞汝?!睂毮讼葰⑷硕霰艰麂赙刃胖?,委以心腹。會羅尚遣使至梓潼,琦等出送之;寶從后閉門,琦等奔巴西。雄以寶為太尉。

[8]成漢主李雄告訴他的部將張寶說:“你能攻下梓潼,我把李離的官職賞給你?!睆垖氂谑菤⑷撕筇油鐾侗艰麂?,訇琦等人都信任他,把他當作心腹。正遇到羅尚派使者到梓潼,訇琦等人出城送使者,張寶則在后邊關(guān)團了城門,訇琦等人只好投奔巴西。李雄讓張寶擔任太尉。

[9]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大蝗,食草木、牛馬毛皆盡。

[9]幽、并、司、冀、秦、雍等六州遭到嚴重蝗災,蝗蟲把草木、牛馬的毛都啃食光了。

[10]秋,七月,漢楚王聰、始安王曜、石勒及安北大將軍越國圍河內(nèi)太守裴整于懷,詔征虜將軍宋抽救懷。勒與平北大將軍王桑逆擊抽,殺之;河內(nèi)人執(zhí)整以降,漢主淵以整為尚書左丞。河內(nèi)督將郭默收整余眾,自為塢主,劉琨以默為河內(nèi)太守。

[10]秋季,七月,漢楚王劉聰、始安王劉曜、石勒和安北大將軍趙國,在懷縣圍攻河內(nèi)太守裴整,朝廷詔令征虜將軍宋抽救援懷縣。石勒與平北大將軍王桑阻擊并殺死宋抽。河內(nèi)人抓住裴整投降,漢主劉淵讓裴整擔任尚書左丞。河內(nèi)郡督將郭默收拾裴整的殘余部眾,自己擔任小城堡主,劉琨任郭默為河內(nèi)太守。

[11]羅尚卒于巴郡,詔以長沙太守下邳皮素代之。

[11]羅尚在巴郡去世,朝廷詔令以長沙太守下邳人皮素代替他的職務(wù)。

[12]庚午,漢主淵寢疾;辛未,以陳留王歡樂為太宰,長樂王洋為太傅,江都王延年為太保,楚王聰為大司馬、大單于,并錄尚書事。置單于臺于平陽西。以齊王裕為大司徒,魯王隆為尚書令,北海王為撫軍大將軍、領(lǐng)司隸校尉,始安王曜為征討大都督、領(lǐng)單于左輔,廷尉喬智明為冠軍大將軍,領(lǐng)單于右鋪,光祿大夫劉殷為左仆射,王育為右仆射,任為吏部尚書,朱紀為中書監(jiān),護軍馬景領(lǐng)左衛(wèi)將軍,永安王安國領(lǐng)右衛(wèi)將軍,安昌王盛、安邑王欽、西陽王睿皆領(lǐng)武衛(wèi)將軍,分典禁兵。初,盛少時,不好讀書,唯讀孝經(jīng)、論語,曰:“誦此能行,足矣,安用多誦而不行乎!”李熹見之,嘆曰:“望之如可易,及至,肅如嚴君,可謂君子矣!”淵以其忠篤,故臨終委以要任。丁丑,淵召太宰歡樂等入禁中,受遺詔輔政。己卯,淵卒;太子和即位。

[12]庚午(初九),漢主劉淵臥病不起,辛未(初十),以陳留王劉歡樂任太宰,長樂王劉洋為太傅,江都王劉延年為太保,楚王劉聰為大司馬、大單于,都兼任錄尚書事。在平陽西側(cè)設(shè)置單于臺。以齊王劉裕任大司徒,魯王劉隆為尚書令,北海王劉為撫軍大將軍兼司隸校尉,始安王劉曜為征討大都督兼單于左輔,廷尉喬智明為冠軍大將軍兼單于右輔,光祿大夫劉殷為左仆射,王育為右仆射,任為吏部尚書,朱紀為中書監(jiān),護軍馬景兼左衛(wèi)將軍。永安王劉安國兼右衛(wèi)將軍,安昌王劉盛、安邑王劉欽、西陽王劉都兼任武衛(wèi)將軍,分別統(tǒng)領(lǐng)禁兵。當初,劉盛年幼時,不喜歡讀書,只讀《孝經(jīng)》、《論語》,說:“讀這兩本書能夠照著去作,就足夠了,哪里還用多讀而不去作呢?”李熹見到他,感嘆說:“遠遠望他好像可以輕慢他,等到了跟前,嚴肅如同威嚴的君主,可以稱得上是君子了?!眲Y因為他忠誠執(zhí)著,所以臨終時交給他重要的職務(wù)。丁丑(十六日),劉淵宣召太宰劉歡樂等人到皇宮里,接受遺詔輔佐朝政。己卯(十八日),劉淵去世。太子劉和繼承皇位。

和性猜忌無恩。宗正呼延攸,翼之子也,淵以其無才行,終身不遷官;侍中劉乘,素惡楚王聰;衛(wèi)尉西昌王銳,恥不預顧命;乃相與謀,說和曰:“先帝不惟輕重之勢,使三王總強兵于內(nèi),大司馬擁十萬眾屯于近郊,陛下便為寄坐耳。宜早為之計。”和,攸之甥也,深信之。辛巳夜,召安昌王盛、安邑王欽等告之。盛曰:“先帝梓宮在殯,四王未有逆節(jié),一旦自相魚肉,天下謂陛下何!且大業(yè)甫爾,陛下勿信讒夫之言以疑兄弟;兄弟尚不可信,他人誰足信哉!”攸、銳怒之曰:“今日之議,理無有二,領(lǐng)軍是何言乎!”命左右刃之。盛既死,欽懼曰:“惟陛下命?!比晌?,銳帥馬景攻楚王聰于單于臺,攸帥永安王安國攻齊王裕于司徒府,乘帥安邑王欽攻魯王隆,使尚書田密、武衛(wèi)將軍劉璇攻北海王。密、璇挾斬關(guān)歸于聰,聰命貫甲以待之。銳知聰有奮,馳還,與攸、乘疑共攻隆、裕。攸、乘安國、欽有異志,殺之;是日,斬裕,癸未,斬隆。甲申,聰攻西明門,克之;銳等走入南宮,前鋒隨之。乙酉,殺和于光極西室,收銳、攸、乘、梟首通衢。

劉和性格多疑沒有恩德。宗正呼延攸是呼延翼的兒子,劉淵因為他沒有才能和德行,終身沒有給他升官。侍中劉乘,一直怨恨楚王劉聰。衛(wèi)尉西昌王劉銳,對沒有受到劉淵臨終任命也感到羞恥。這幾個人于是一起密謀,對劉和說:“先帝不考慮輕重的情勢,使三王在皇城里統(tǒng)領(lǐng)強兵,大司馬劉聰擁兵十萬在近郊駐扎,這樣陛下不過是在他人那里寄寓的皇帝罷了。應當盡早考慮對付這種情勢?!眲⒑褪呛粞迂耐馍?,所以對他深信不疑。辛巳(二十日)夜,宣召安昌王劉盛,安邑王劉欽通告他們。劉盛說:“先帝的棺槨還沒有安葬,四王劉聰也沒有變節(jié),一旦自相殘殺,天下會怎么說陛下?再說大業(yè)還沒有成功,陛下不要聽信挑撥離間的小人的讒言來疑忌兄弟,兄弟尚且都不能相信,那別人誰還值得相信呢?”呼延攸、劉銳對他發(fā)怒道:“今天商議,沒有別的道理可講,領(lǐng)軍你這是什么話!”便命令左右隨從把劉盛殺了。劉盛死后,劉欽害怕地說:“只聽從陛下的旨意?!比晌?二十一日),劉銳帶領(lǐng)馬景在單于臺攻打楚王劉聰,呼延攸帶領(lǐng)永安王劉安國到司徒府攻打齊王劉裕,劉乘帶領(lǐng)安邑王劉欽攻打魯王劉隆,派尚書田密、武衛(wèi)將軍劉攻打北海王

劉。田密、劉帶著劉沖過關(guān)卡歸附劉聰,劉聰命令穿上鎧甲等待劉銳。劉銳得知劉聰已有防備,迅速回師,與呼延攸、劉乘一起攻打劉隆、劉裕,呼延攸、劉乘懷疑劉安國、劉欽有異心,就殺了他們。當天,殺了劉裕,癸未(二十二日),殺了劉隆。甲申(二十三日),劉聰攻克西明門。劉銳等逃進南宮,前鋒跟隨著他。乙酉(二十四日),劉聰在光極殿西室殺了劉和,抓住劉銳、呼延攸、劉乘,在交通要道上斬首并懸掛起來。

群臣請聰即帝位;聰以北海王,單后之子也,以位讓之。涕泣固請,聰久而許之,曰:“及群公正以禍難尚殷,貪孤年長故耳。此家國之事,孤何敢辭!俟年長,當以大業(yè)歸之。”遂即位。大赦,改元光興。,尊單氏曰皇太后,其母張氏曰帝太后。以為皇太弟、領(lǐng)大單于、大司徒。立其妻呼延氏為皇后。呼延氏,淵后之從父妹也。封其子粲為河內(nèi)王,易為河間王,翼為彭城王,悝為高平王;仍以粲為撫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以石勒為并州刺史,封汲郡公。

大臣們請劉聰?shù)巧匣饰?,劉聰因為北海王劉是單太后的太子,就把皇位讓給劉。劉流著淚堅持請劉聰即位,劉聰好久后才同意了,說:“劉和諸公正是因為禍亂困擾還多,看重我年紀大幾歲罷了。這是國家的事業(yè)。我怎么敢推辭!等劉長大,我將把大業(yè)交還于他?!庇谑羌次?。宣布大赦,改年號為光興。尊奉單氏為皇太后,尊奉劉聰?shù)哪赣H張氏為帝太后。以劉為皇太弟,兼大單于、大司徒。立自己的妻子呼延氏為皇后。呼延氏是劉淵皇后的堂妹。封兒子劉粲為河內(nèi)王,劉易為河間王,劉翼為彭城王,劉悝為高平王。仍以粲任撫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以石勒任并州刺史,封汲郡公。

[13]略陽臨渭氐酋蒲洪,驍勇多權(quán)略,群氐畏服之。漢主聰遣使拜洪平遠將軍,洪不受,自稱護氐校尉、秦州刺史、略陽公。

[13]略陽郡臨渭縣氐人酋長蒲洪,驍勇而善于權(quán)變謀略,氐人都敬畏而服從他。漢主劉聰派使者任命蒲洪為平遠將軍,蒲洪不接受,而自稱護氐校尉、秦州刺史、略陽公。

[14]九月,辛未,葬漢主淵于永光陵,謚曰光文皇帝,廟號高祖。

[14]九月,辛未(十一日),在永光陵安葬漢主劉淵,謚號為光文皇帝,廟號為高祖。

[15]雍州流民多在南陽,詔書遣還鄉(xiāng)里。流民以關(guān)中荒殘,皆不愿歸;征南將軍山簡、南中郎將杜蕤各遣兵送之,促期令發(fā)。京兆王如遂潛結(jié)壯士,夜襲二軍,破之。于是馮翊嚴嶷、京兆侯脫各聚眾攻城鎮(zhèn),殺令長以應之,未幾,眾至四五萬,自號大將軍、領(lǐng)司·雍二州牧,稱藩于漢。

[15]雍州流民大多在南陽謀生,朝廷下詔書要把流民遣返回故鄉(xiāng)。流民們因為關(guān)中地區(qū)荒蕪殘敗,都不愿意回鄉(xiāng)。征南將軍山簡、南中郎將杜蕤分別派兵遣送,催促他們限期出發(fā)。京兆人王如于是暗地聯(lián)系精壯勇士,趁夜襲擊山簡、杜蕤二軍,打敗了他們。于是馮翊人嚴嶷、京兆人侯脫分別聚眾攻打城鎮(zhèn),殺死縣令等官員來響應王如,沒有多久,聚眾達四五萬人,王如自己號稱大將軍,兼司、雍二州牧,自稱藩屬于漢。

[16]冬,十月,漢河內(nèi)王粲、始安王曜及王彌帥眾四萬寇洛陽,石勒帥騎二萬會粲于大陽,敗監(jiān)軍裴邈于澠池,遂長驅(qū)入洛川。粲出轅,掠梁、陳、汝、潁間。勒出成皋關(guān),壬寅,圍陳留太守王贊于倉垣,為贊所敗,退屯文石津。

[16]冬季,十月,漢河內(nèi)王劉粲、始安王劉曜以及王彌率領(lǐng)四萬人進犯洛陽,石勒率領(lǐng)二萬騎兵在大陽與劉粲會合,在澠池打敗監(jiān)軍裴邈,于是長驅(qū)直入進入洛川。劉粲從轅出兵,在梁、陳、汝、潁等地區(qū)攻掠。石勒從成皋關(guān)出兵,壬寅(十三日),在倉垣包圍陳留太守王贊,被王贊打敗,退到文石津駐扎。

[17]劉琨自將討劉虎及白部,遣使卑辭厚禮說鮮卑拓拔猗盧以請兵。猗盧使其弟弗之子郁律帥騎二萬助之,遂破劉虎、白部,屠其營。琨與猗盧結(jié)為兄弟,表猗盧為大單于,以代郡封之為代公。時代郡屬幽州,王浚不許,遣兵擊猗盧,猶盧拒破之??S墒桥c琨有隙。

[17]劉琨親自率兵討伐劉虎及白部鮮卑,派使者攜帶豐厚的禮物用謙卑的言辭勸說鮮卑拓跋猗盧派兵。拓跋猗盧派他弟弟拓跋弗的兒子拓跋郁律率領(lǐng)二萬騎兵援助劉琨,于是攻破劉虎、白部鮮卑的營壘,在營壘中大肆屠殺。劉琨與拓跋猗盧結(jié)拜為兄弟,表奏拓跋猗盧為大單于,把代郡封給他并封為代公。當時代郡屬于幽州,王浚不同意,派兵打拓跋猗盧,拓跋猗盧抵御并打敗王浚的軍隊,王浚因此對劉琨產(chǎn)生怨恨。

猗盧以封邑去國懸遠,民不相接,乃帥部落萬余家自云中入雁門,從琨求陘北之地。琨不能制,且欲倚之為援,乃徒樓煩、馬邑、陰館、繁、崞五縣民于陘南,以其地與猗盧;由是猗盧益盛。

拓跋猗盧因為封邑代郡距離自己的國家遙遠,百姓連接不在一起,于是率領(lǐng)部落一萬多家從云中進入雁門,向劉琨索求陘嶺以北地區(qū)。劉琨不能控制他,況且也想依靠他作為自己的后援,就把樓煩、馬邑、陰館、繁、崞縣等五個縣的百姓遷徙到陘嶺以南,把這些地方給予拓跋猗盧。拓跋猗盧從此更加強盛。

琨遣使言于太傅越,請出兵共討劉聰、石勒;越忌茍及豫州刺史馮嵩,恐為后患,不許。琨乃謝猗盧之兵,遣歸國。

劉琨派使者去告訴太傅司馬越,請求出兵一起討伐劉聰、石勒。司馬越因為疑忌茍以及豫州刺史馮嵩,擔心他們會成為后患,沒有同意。劉琨就辭謝拓跋猗盧的軍隊,讓他們回國。

劉虎收余眾,西渡河,居朔方肆盧川,漢主聰以虎宗室,封樓煩公。

劉虎收拾起殘余部眾,西渡黃河,居住在朔方的肆盧川,漢主劉聰把劉虎當作宗室,封他為樓煩公。

[18]壬子,以劉琨為平北大將軍,王浚為司空,進鮮卑段務(wù)勿塵為大單于。

[18]壬子(二十三日),以劉琨任平北大將軍,王浚任司空,把鮮卑段務(wù)勿塵封為大單于。

[19]京師饑困日甚,太傅越遣使以羽檄征天下兵,使入援京師。帝謂使者曰:“為我語諸征、鎮(zhèn),今日尚可救,后則無及矣!”既而卒無至者。征南將軍山簡遣督護王萬將兵入援,軍于涅陽,為王如所敗。如遂大掠沔、漢,進逼襄陽,簡嬰城自守。荊州刺史王澄自將,欲援京師,至口,聞簡敗,眾散而還。朝議多欲遷都以避難,王衍以為不可,賣車牛以安眾心。山簡為嚴嶷所逼,自襄陽徙屯夏口。

[19]京城洛陽饑餓困頓日益嚴重,太傅司馬越派遣使者帶著插羽毛的檄文征召全國軍隊,讓他們來救援京城。懷帝對使者說:“替我告訴各征、鎮(zhèn),今天還可以援救,遲了就來不及了!”但后來終究沒有軍隊到達。征南將軍山簡派遣督護王萬帶兵前去救援,在涅陽駐軍,結(jié)果被王如打敗。王如于是在沔水、漢水地區(qū)大肆搶掠,進逼襄陽,山簡只能圍繞城墻進行防守。荊州刺史王澄親自帶兵。想去救援京城,到達口,聽到山簡的軍隊失敗的消息,部眾潰散,也只好回師,朝廷商議,多數(shù)人想遷都逃難,王衍認為不行,應該賣掉車、牛來安定人心。山簡被嚴嶷逼迫,從襄陽遷徙到夏口駐扎。

[20]石勒引兵濟河,將趣南陽,王如、侯脫、嚴嶷等聞之,遣眾一萬屯襄城以拒勒。勒擊之,盡俘其眾,進屯宛北。是時,侯脫據(jù)宛,王如據(jù)穰。如素與脫不協(xié),遣使重賂勒,結(jié)為兄弟,說勒使攻脫。勒攻宛,克之;嚴嶷引兵救宛,不及而降。勒斬脫;囚嶷,送于平陽,盡并其眾。遂南寇襄陽,攻拔江西壘壁三十馀所。還,趣襄城,王如遣弟璃襲勒;勒迎擊,滅之,復屯江西。

[20]石勒舉兵渡過黃河,將要去南陽,王如、侯脫、嚴嶷等聽說后,調(diào)遣一萬人駐扎襄城來抵御石勒。石勒攻擊他們,全部俘虜了他們,進入宛城之北駐扎。這時,侯脫據(jù)守宛城,王如據(jù)守穰城,王如與侯脫一直關(guān)系不和,派使者用重金賄賂石勒,結(jié)為兄弟,讓他攻打侯脫。石勒攻克了宛城。嚴嶷率兵救援宛城,來不及救援便投降了。石勒殺了侯脫,囚禁了嚴嶷,送到平陽,把他們的部眾全部兼并到自己的軍隊里。于是向南進犯襄陽,攻克拔除長江以西的營壘三十多處?;貛煟_赴襄城,王如派弟弟王璃襲擊石勒。石勒迎頭攻擊,消滅了王璃的軍隊,又到長江以西的地區(qū)駐扎。

[21]太傅越既殺王延等,大失眾望;又以胡寇益盛,內(nèi)不自安,乃戎服入見,請討石勒,且鎮(zhèn)集兗、豫。帝曰:“今胡虜侵逼郊畿,人無固志,朝廷社稷,倚賴于公,豈可遠出以孤根本!”對曰:“臣出,幸出破賊,則國威可振,猶愈于坐待困窮也。”十一月,甲戌,越帥甲士四萬向許昌,留妃裴氏、世子毗及龍驤將軍李惲、右衛(wèi)將軍何倫守衛(wèi)京師,防察宮省;以潘滔為河南尹,總留事。越表以行臺自隨,用太尉衍為軍司,朝賢素望,悉為佐吏,名將勁卒,咸入其府。于是宮省無復守衛(wèi),荒饉日甚,殿內(nèi)死人交橫;盜賊公行,府寺營署,并掘塹自守。越東屯項,以馮嵩為左司馬,自領(lǐng)豫州牧。

[21]太傅司馬越殺了王延等人后,大大地失去了大家的信任。又因為胡人敵寇日益強盛,內(nèi)心也不安定,于是穿上戎裝進宮拜見,請求討伐石勒,并且屯兵鎮(zhèn)守在兗州、豫州。懷帝說:“現(xiàn)在胡人強盜侵入,逼臨京城郊外,人都沒有了堅守的心思,朝廷社稷依賴于你,怎么能遠征而使根本孤立呢?”司馬越回答說:“我出戰(zhàn),如果能僥幸打敗賊寇,就可以振奮國威,這比坐以待斃要強?!笔辉?,甲戌(十五日),司馬越率領(lǐng)四萬兵士向許昌進發(fā),留下妃子裴氏、長子司馬毗以及龍驤將軍李惲、右衛(wèi)將軍何倫守衛(wèi)京城,防衛(wèi)察看宮廷,以潘滔任河南尹,總管留守事務(wù)。司馬越上奏表讓朝廷以行尚書臺跟隨自己,任用太尉王衍為軍司,朝廷中享有聲望的賢臣,都用作佐吏,名將勇士,全部納入自己官署。這樣,宮廷中實際再沒有什么守衛(wèi),饑餓日益嚴重,宮殿中死人交相雜橫,盜賊公然搶劫,各府、寺、營、署,都挖掘壕塹自衛(wèi)。司馬越向東駐扎在項縣,以馮嵩為左司馬,自己任兼任豫州牧。

竟陵王白帝遣兵襲何倫,不克;帝委罪于,逃竄,得免。

竟陵王司馬通告懷帝后派兵襲擊何倫,沒有成功。懷帝歸罪于司馬,司馬逃竄,得以逃避懲罰。

[22]揚州都督周馥以洛陽孤危,上書請遷都壽春。太傅越以馥不先白己而直上書,大怒,召馥及淮南太守裴碩。馥不肯行,令碩帥兵先進。碩詐稱受越密旨,襲馥,為馥所敗,退保東城。

[22]揚州都督周馥因為洛陽孤單危險,上書請求遷都壽春。太傅司馬越因為周馥不先通過自己而直接上書皇帝,勃然大怒,宣召周馥與淮南太守裴碩。周馥不肯去,讓裴碩率兵先去。裴碩假稱得到司馬越的密令,襲擊周馥。結(jié)果被周馥打敗,裴碩退到東城縣防守。

[23]詔加張軌鎮(zhèn)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光祿大夫傅祗、太常摯虞遺軌書,告以京師饑匱。軌遣參軍杜勛獻馬五百匹,毯布三萬匹。

[23]朝廷詔令讓張軌擔任鎮(zhèn)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光祿大夫傅祗、太常摯虞給張軌去信,告訴他京城饑餓食品匱乏。張軌派遣參軍杜勛去獻了五百匹馬、三萬匹毯布。

[24]成太傅驤攻譙登于涪城。羅尚子宇及參佐素惡登,不給其糧。益州刺史皮素怒,欲治其罪;十二月,素至巴郡,羅宇使人夜殺素,建平都尉暴重殺宇,巴郡亂。驤知登食盡援絕,攻涪愈急。士民皆熏鼠食之,餓死甚眾,無一人離叛者。驤子壽先在登所,登乃歸之。三府官屬表巴東監(jiān)軍南陽韓松為益州刺史,治巴東。

[24]成漢太傅李驤到涪城攻打譙登。羅尚的兒子羅宇及其幕僚一直討厭譙登,就不給譙登提供軍糧。益州刺史皮素發(fā)怒,想拿羅宇問罪。十二月,皮素到巴郡,羅宇派人在夜里殺死皮素,建平都尉暴重殺了羅宇,巴郡大亂。李驤得知譙登糧盡而后援斷絕,就更加猛烈地攻擊涪城。城中士人百姓都挖老鼠當作食物,餓死了很多人,但沒有一人叛變離去。李驤的兒子李壽先前被關(guān)在譙登處,譙登把他釋放回去。平西將軍府、益州刺史府、西戎校尉府的官員上奏表讓巴東監(jiān)軍南陽人韓松擔任益州刺史,治所設(shè)在巴東。

[25]初,帝以王彌、石勒侵逼京畿,詔茍督帥州郡討之。會曹嶷破瑯邪,北收齊地,兵勢甚盛,茍純閉城自守。還救青州,與嶷連戰(zhàn),破之。

[25]當初,懷帝因為王彌、石勒進犯逼臨京城地區(qū),就下詔令讓茍統(tǒng)領(lǐng)州郡的軍隊去討伐他們。正遇上曹嶷攻陷瑯邪,向北攻占齊郡地區(qū),兵勢非常強盛,茍純只能關(guān)閉城門防守。茍也只好回師救援青州,與曹嶷接連交戰(zhàn),打敗曹嶷。

[26]是歲,寧州刺史王遜到官,表李釗為朱提太守。時寧州外逼于成,內(nèi)有夷寇,城邑丘墟。遜惡衣菜食,招集離散,勞來不倦,數(shù)年之間,州境復安。誅豪右不奉法者十馀家;以五苓夷昔為亂首,擊滅之,內(nèi)外震服。

[26]這一年,寧州刺史王遜就任官職,表奏李釗任朱提太守。當時寧州外受成漢逼迫,內(nèi)有夷人強盜,城邑都成了荒丘廢墟。王遜節(jié)衣縮食,召集逃離流散的百姓,安撫而不知疲倦,幾年之間,寧州轄境重新安定。又誅殺不遵守法律的十多家豪族大戶。因為王苓夷人過去曾是作亂的禍首,就攻打消滅了他們,這樣寧州內(nèi)外都受到震懾而歸服。

[27]漢主聰自以越次而立,忌其嫡兄恭;因恭寢,穴其壁間,刺而殺之。

[27]漢主劉聰因為自己是超越次序而當?shù)幕实?,便猜忌他的嫡兄劉恭。趁劉恭睡覺,挖穿房間墻壁,把劉恭刺殺。

[28]漢太后單氏卒;漢主聰尊母張氏為皇太后。單氏年少美色,聰焉。太弟義屢以為言,單氏慚恚而死。義龐由是漸衰,然以單氏故,尚未之廢也。呼延后言于聰曰:“父死子繼,古今常道。陛下承高祖之業(yè),太弟何為者哉!陛下百年后,粲兄弟必無種矣?!甭斣唬骸叭?,吾當徐思之?!焙粞邮显唬骸笆铝糇兩?。太弟見粲兄弟浸長,必有不安之志;萬一有小人交構(gòu)其間,未必不禍發(fā)于今日也?!甭斝娜恢?。義舅光祿大夫單沖泣謂義曰:“疏不間親。主上有意于河內(nèi)王矣,殿下何不避之!”義曰:“河瑞之末,主上自惟嫡庶之分,以大位讓義。義以主上齒長,故相推奉。天下者,高祖之天下,兄終弟及,何為不可!粲兄弟既壯,猶今日也。且子弟之間,親疏詎幾,主上寧可有此意乎!”

[28]漢太后單氏去世,漢主劉聰尊奉母親張氏為皇太后。單氏年輕貌美,劉聰與她私通。單氏的兒子太弟劉多次對此進行勸說,單氏慚愧憂憤而死。劉聰對劉的寵信因此逐漸減弱,但因為單氏的緣故,還沒有廢黜他?;屎蠛粞邮蠈⒙斦f:“父親死后由兒子繼承。是古今通常的道理。陛下繼承高祖劉淵的事業(yè),太弟算干什么的?陛下百年之后,劉粲兄弟一定不會有后代存世了?!眲⒙斦f:“是這樣,我將要慢慢考慮這個問題?!焙粞邮险f:“事情放著不處理,就會發(fā)生變故。太弟看到劉粲兄弟逐步長大,內(nèi)心一定會感到不安,萬一有小人在其中挑撥離間,禍患說不定就會在今天發(fā)生?!眲⒙斝睦镎J為說得對。劉的舅父光祿大夫單沖哭著對劉說:“關(guān)系疏遠的人不替代關(guān)系親近的。皇上有讓河內(nèi)王劉粲當太子的心思,殿下為什么不躲避呢?”劉說:“河瑞末年,主上自己考慮到嫡、庶的區(qū)別,以大位辭讓給我,我因為皇上年長,所以推奉他即位。天下是高祖的天下,哥哥死了弟弟來繼承,有什么不可以的?等劉粲兄弟長大,還應該像今天這樣,再說父子和兄弟之間,難道還有什么親疏?皇上難道有這個意思嗎?”

五年(辛未、311)

五年(辛未,公元311年)

[1]春,正月,壬申,茍為曹嶷所敗,棄城奔高平。

[1]春季,正月,壬申(十四日),茍被曹嶷打敗,丟棄守城逃奔高平。

[2]石勒謀保據(jù)江、漢,參軍都尉張賓以為不可。會軍中饑疫,死者太半,乃渡沔、寇江夏,癸酉,拔之。

[2]石勒圖謀占據(jù)江、漢地區(qū),參軍都尉張賓認為不行。正遇上軍中饑乏又流行疾疫,有一大半都死了,于是渡過沔水,進犯江夏,癸酉(十五日),攻克江夏。

[3]乙亥,成太傅驤拔涪城,獲譙登;太保始拔巴西,殺文石。于是成主雄大赦,改元玉衡。譙登至成都,雄欲宥之;登詞氣不屈,雄殺之。

[3]乙亥(十七日),成漢太傅李驤攻克涪城,抓獲了譙登。太保李始攻克巴西,殺死文石。于是成漢君主李雄宣布大赦,改年號為玉衡。譙登被押送到成都,李雄想要寬恕他,但譙登言辭志氣都不屈服,李雄就殺了他。

[4]巴蜀流民布在荊、湘間,數(shù)為土民所侵苦,蜀人李驤聚眾據(jù)樂鄉(xiāng)反,南平太守應詹與醴陵令杜共擊破之。王澄使成都內(nèi)史王機討驤,驤請降,澄偽許而襲殺之,以其妻子為賞,沈八千馀人于江;流民益怨忿。

[4]巴蜀地區(qū)的流民在荊州、湘州地區(qū)。多次被土著百姓侵擾,蜀人李驤聚眾占據(jù)樂鄉(xiāng)反叛,南平太守應詹與醴陵縣令杜一起打敗了李驤。王澄派成都內(nèi)史王機討伐李驤,李驤請求投降,王澄假裝同意而突襲李驤,把他殺了,用李驤的妻兒作為獎賞,把八千多人都沉入江中。流民更加怨恨憤怒。

蜀人杜疇等復反,湘州參軍馮素與蜀人汝班有隙,言于刺史荀眺曰:“巴、蜀流民皆欲反。”眺信之,欲盡誅流民。流民大懼,四五萬家一時俱反,以杜州里重望,共推為主。自稱梁·益二州牧、領(lǐng)湘州刺史。

蜀人杜疇等人再次叛亂。湘州參軍馮素與蜀人汝班之間有怨恨,就對刺史荀眺說:“巴蜀地區(qū)的流民都想叛亂?!避魈餍乓詾檎?,想把流民全部殺了。流民非常恐懼,四五萬家同時反叛,因為杜在當?shù)赜泻芨叩拿?,就一致推舉杜作為首領(lǐng)。杜自稱梁、益二州牧、兼湘州刺史。

[5]裴碩求救于瑯邪王睿,睿使揚威將軍甘卓等攻周馥于壽春。馥眾潰,奔項,豫州都督、新蔡王確執(zhí)之,馥憂憤而卒。確,騰之子也。

[5]裴碩向瑯邪王司馬睿求救,司馬睿派揚威將軍甘卓到壽春攻打周馥。周馥的軍隊潰敗,逃奔項縣,豫州都督、新蔡王司馬確抓住周馥,周馥憂憤而死。司馬確是司馬騰的兒子。

[6]揚州刺史劉陶卒?,樞巴躅鸵园矕|軍諮祭酒王敦為揚州刺史,尋加都督征討諸軍事。

[6]揚州刺史劉陶去世?,樞巴跛抉R睿又以安東軍咨祭酒王敦任揚州刺史,不久又加職都督征討諸軍事。

[7]庚辰,平原王薨。

[7]庚辰(二十二日),平原王司馬去世。

[8]二月,石勒攻新蔡,殺新蔡莊王確于南頓;進拔許昌,殺平東將軍王康。

[8]二月,石勒攻打新蔡,在南頓殺新蔡王司馬確,又進兵攻克許昌,殺了平東將軍王康。

[9]氐苻成、隗文復叛,自宜都趣巴東;建平都尉暴重討之。重因殺韓松,自領(lǐng)三府事。

[9]氐人苻成、隗文又叛亂,從宜都趕赴巴東。建平都尉暴重征討他們,暴重順勢殺死韓松,自己兼任三府的職務(wù)。

[10]東海孝獻王越既與茍有隙,河南尹潘滔、尚書劉望等復從而譖之。怒,表求滔等首,揚言:“司馬元超為宰相不平,使天下淆亂,茍道將豈可以不義使之!”乃移檄諸州,自稱功伐,陳越罪狀。帝亦惡越專權(quán),多違詔命;所留將士何倫等,抄掠公卿,逼辱公主;密賜手詔,使討之。數(shù)與帝文書往來,越疑之,使游騎于成皋間伺之,果獲使及詔書。乃下檄罪狀,以從事中郎楊瑁為兗州刺史,使與徐州刺史裴盾共討。遣騎收潘滔,滔夜遁,得免;執(zhí)尚書劉曾、侍中程延,斬之。越憂憤成疾,以后事付王衍;三月,丙子,薨于項,秘不發(fā)喪。眾共推衍為元帥,衍不敢當;以讓襄陽王范,范亦不受。范,瑋之子也。于是衍等相與奉越喪還葬東海。何倫、李惲等聞越薨,奉裴妃及世子毗自洛陽東走,城中士民爭隨之。帝追貶越為縣王,以茍為大將軍、大都督,督青、徐、兗、豫、荊、揚六州諸軍事。

[10]東海孝獻王司馬越與茍產(chǎn)生怨恨后,河南尹潘滔、尚書劉望等人又附和他并挑撥他與茍的關(guān)系。茍發(fā)怒,表奏索求潘滔等人的頭顱,揚言道:“司馬元超身為宰相而不公正,造成天下混亂,我難道能夠不堅持正義而聽任他?”司馬越字元超。于是茍向各州傳布檄文,稱頌自己的功績,列舉司馬越的罪狀。懷帝對司馬越專權(quán),多次違抗詔書旨意,也感到厭惡,司馬越留下來的部將兵士何倫等人,搶掠公卿大臣,逼迫污辱公主。懷帝秘密賜給茍親筆詔書,讓茍征討司馬越。茍多次與懷帝有文書往來,司馬越對此也起疑心,派游動的騎兵在成皋地區(qū)監(jiān)視,果然查獲茍的使者以及詔書。于是司馬越也下達檄文公布茍的罪狀,以從事中郎楊瑁擔任兗州刺史,讓他與徐州刺史裴盾一同征討茍。茍派騎兵拘捕潘滔,潘滔連夜逃跑,得以逃脫。茍抓住尚書劉曾、侍中程延,把他們都殺了。司馬越憂憤成疾,把后事托付給王衍。三月,丙子(十九日),司馬越在項縣去世,但秘不發(fā)喪。大家共同推舉王衍為元帥,王衍不敢接受,辭讓給襄陽王司馬范,司馬范也不接受。司馬范是司馬瑋的兒子。于是王衍等人一起侍奉司馬越的靈柩送往東海郡安葬。何倫、李惲等人聽說司馬越去世,就侍奉著司馬越的裴妃以及長子司馬毗從洛陽向東行進。城中士人百姓爭相跟隨他們。懷帝追貶司馬越為縣王,以茍擔任大將軍、大都督及督青、徐、兗、豫、荊、揚六州諸軍事。

[11]益州將吏共殺暴重,表巴郡太守張羅行三府事。羅與隗文等戰(zhàn)死,文等驅(qū)掠吏民,西降于成。三府文武共表平西司馬蜀郡王異行三府事,領(lǐng)巴郡太守。

[11]益州的武將和官吏一起殺了暴重,表奏巴郡太守張羅擔任三府的職務(wù)。張羅與隗文等人交戰(zhàn)而死,隗文等人驅(qū)趕搶掠官吏和百姓,向西邊的成漢投降。三府的文武官員共同表奏平西司馬蜀郡人王異擔任三府的職務(wù),兼任巴郡太守。

[12]初,梁州刺史張光會諸郡守于魏興,共謀進取。張燕唱言:“漢中荒敗,迫近大賊,克復之事,當俟英雄?!惫庖匝嗍茑嚩ㄙT,致失漢中,今復沮眾,呵出,斬之。治兵進戰(zhàn),累年乃得至漢中,綏撫荒殘,百姓悅服。

[12]當初,梁州刺史張光在魏興與所轄各郡的郡守會集,共同謀劃進取之道。張燕首先說:“漢中地區(qū)已荒蕪頹敗,又靠近大盜賊,收復失地的事,還得等待英雄出現(xiàn)。”張光因為張燕接受了鄧定的賄賂,導致失去漢中,現(xiàn)在又敗壞大家的士氣,就喝令把張燕拉出去殺了。張光整頓軍隊進取戰(zhàn)斗,幾年后終于取得漢中。他又安撫百姓開荒,百姓都高興地服從他。

[13]夏,四月,石勒率輕騎追太傅越之喪,及于苦縣寧平城,大敗晉兵,縱騎圍而射之,將士十余萬人相踐如山,無一人得免者。執(zhí)太尉衍、襄陽王范、任城王濟、武陵莊王澹、西河王喜、梁懷王禧、齊王超、吏部尚書劉望、廷尉諸葛銓、豫州刺史劉喬、太傅長史庾等,坐之幕下,問以晉故。衍具陳禍敗之由,云計不在己;且自言少無宦情,不豫世事;因勸勒稱尊號,冀以自免。勒曰:“君少壯登朝,名蓋四海,身居重任,何得言無宦情邪!破壞天下,非君而誰!”命左右扶出,眾人畏死,多自陳述。獨襄陽王范神色儼然,顧呵之曰:“今日之事,何復紛紜!”勒謂孔萇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嘗見此輩人,當可存乎?”萇曰:“彼皆晉之王公,終不為吾用。”勒曰:“雖然,要不可加以鋒刃。”夜,使人排墻殺之。濟,宣帝弟子景王陵之子;禧,澹之子也。剖越柩,焚其尸,曰:“亂天下者此人也,吾為天下報之,故焚其骨以告天地?!?/p>

[13]夏季,四月,石勒率輕裝騎兵追擊太傅司馬越的靈車,在苦縣寧平城追上,把晉朝軍隊打得大敗,又放開騎兵包圍并用弓箭射擊,十多萬晉朝官兵互相踐踏堆積如山,無一人幸免。抓住太尉王衍、襄陽王司馬范、任城王司馬濟、武陵莊王司馬澹、西河王司馬喜、梁懷王司馬禧、齊王司馬超、吏部尚書劉望、廷尉諸葛銓、豫州刺史劉喬、太傅長史庾等人,讓他們在帳幕中坐下,詢問晉朝亂亡的原因。王衍具體陳說了禍患衰敗的原因。聲稱計策不是自己所定,并且自稱從小就沒有當官從政的愿望,不參預朝廷事務(wù),并由此勸石勒稱帝,希望能夠解脫自己。石勒說:“您年輕力壯時就登上朝廷高職,名揚四海,身居重任,怎么說沒有當官從政的欲望呢?把天下的事情搞壞搞糟,不是您那又是誰呢?”命令隨從將王衍架扶出去。大家都怕死,大多都自己陳述情況。只有襄陽王司馬范表情嚴峻,環(huán)顧大家喝道:“今天的事情,為什么還要再說個不停?”石勒對孔萇說:“我在天下行走的地方多了,從未見過這類人,應當讓他們留在世上嗎?”孔萇說:“他們都是晉朝的王公大臣,終究不能為我們所用。”石勒說:“雖然這樣,但也不要用刀殺了他們?!碑斠?,派人推倒墻把這些人壓死了。司馬濟是宣帝司馬懿弟弟的兒子景王司馬陵的兒子。司馬禧是司馬澹的兒子。石勒又剖開司馬越的靈柩,焚燒了司馬越的尸體,說:“搞亂天下的就是這個人,我為天下報仇,所以焚燒他的遺骨來通告天地?!?/p>

何倫等至洧倉,遇勒,戰(zhàn)敗,東海世子及宗室四十八王皆沒于勒,何倫奔下邳,李惲奔廣宗。裴妃為人所掠賣,久之,渡江。初,瑯邪王睿之鎮(zhèn)建業(yè),裴妃意也,故睿德之,厚加存撫,以其子沖繼越后。

何倫等人到達洧倉,與石勒遭遇,交戰(zhàn)失敗,這樣東海王司馬越的長子以及宗室四十八個親王又被石勒所俘。何倫逃奔下邳,李惲逃奔廣宗。裴妃被人搶走賣掉,很久以后,渡過長江。當初,瑯邪王司馬睿鎮(zhèn)守建業(yè),就是裴妃的主意,所以司馬睿感念她,優(yōu)厚地加以關(guān)照,并把自己的兒子司馬沖過繼為司馬越的后代。

[14]漢趙固、王桑攻裴盾,殺之。

[14]漢國趙固、王桑攻打裴盾,把他殺了。

[15]杜攻長沙。五月,荀眺棄城奔廣州,追擒之。于是南破零、桂,東掠武昌,殺二千石長吏甚眾。

[15]杜攻打長沙。五月,荀眺放棄守城,逃奔廣州,杜追趕上把他抓獲。于是杜向南攻克零陵、桂陽地區(qū),向東攻掠武昌,殺死了很多郡守以及官吏。

[16]以太子太傅傅祗為司徒,尚書令荀藩為司空,加王浚大司馬、侍中、大都督,督幽、冀諸軍事,南陽王模為太尉、大都督,張軌為車騎大將軍,瑯邪王睿為鎮(zhèn)東大將軍,兼督揚、江、湘、交、廣五州諸軍事。

[16]朝廷以太子太傅傅祗任司徒,尚書令荀藩為司空,任用王浚為大司馬、侍中、大都督及督幽州、冀州諸軍事,南陽王司馬模任太尉、大都督,張軌任車騎大將軍,瑯邪王司馬睿為鎮(zhèn)東大將軍,兼督揚、江、湘、交、廣五州諸軍事。

初,太傅越以南陽王模不能綏撫關(guān)中,表征為司空。將軍淳于定說模使不就征,模從之;表遣世子保為平西中郎將,鎮(zhèn)上,秦州刺史裴苞拒之。模使帳下都尉陳安攻苞,苞奔安定,太守賈疋納之。

當初,太傅司馬越因為南陽王司馬模不能平定安撫關(guān)中地區(qū),就表奏征召他為司空。將軍淳于定勸說司馬模不去接受征召,司馬模采納了;上奏表派長子司馬保任平西中郎將;鎮(zhèn)守上,秦州刺史裴苞抗拒司馬保的到來。司馬模派帳下都尉陳安攻打裴苞,裴苞投奔安定郡,郡太守賈疋接納了他。

[17]茍表請遷都倉垣,使從事中郎劉會將船數(shù)十艘、宿衛(wèi)五百人、谷千斛迎帝。帝將從之,公卿猶豫,左右戀資財,遂不果行。既而洛陽饑困,人相食,百官流亡者什八九。帝召公卿議,將行而衛(wèi)從不備。帝撫手嘆曰:“如何曾無車輿!”乃使傅祗出詣河陰,治舟楫,朝士數(shù)十人導從。帝步出西掖門,至銅駝街,為盜所掠,不得進而還。度支校尉東郡魏浚率流民數(shù)百家保河陰之峽石,時劫掠得谷麥,獻之,帝以為揚威將軍、平陽太守,度支如故。

[17]茍上奏表請求遷都倉垣,派從事中郎劉會帶領(lǐng)幾十艘船、五百禁衛(wèi)兵、一千斛谷子去接懷帝。懷帝打算聽從這個安排,而公卿大臣們猶豫不決,左右隨從貪戀家資財產(chǎn),于是沒有成行。不久后洛陽城中饑餓困乏,甚至出現(xiàn)人吃人的現(xiàn)象,文武百官十有八九都流亡了。懷帝召集公卿大臣商議,打算出行,但禁衛(wèi)隨從卻不完備。懷帝撫手慨嘆說:“為什么竟沒有車子乘輿呢?”于是派傅祗出城到河陰縣,整理置辦船只,朝廷官員幾十人充當前導和隨從。懷帝步行出西掖門,到銅駝街,遭到強盜掠擾,不能前進,只好回宮。度支校尉東郡人魏浚率領(lǐng)幾百家流民在河陰的峽石防衛(wèi),當時曾搶劫掠奪了一些谷麥,就獻給懷帝,懷帝任用魏浚為揚威將軍、平陽太守,仍兼度支校尉。

[18]漢主聰使前軍大將軍呼延晏將兵二萬七千寇洛陽,比及河南,晉兵前后十二敗,死者三萬余人。始安王曜、王彌、石勒皆引兵會之,未至,晏留輜重于張方故壘,癸未,先至洛陽,甲申,攻平昌門,丙戌,克之,遂焚東陽門及諸府寺。六月,丁亥朔,晏以外繼不至,俘掠而去。帝具舟于洛水,將東走,晏盡焚之。庚寅,荀藩及弟光祿大夫組奔轅。辛卯,王彌至宣陽門;壬辰,始安王曜至西明門;丁酉,王彌、呼延晏克宣陽門,入南宮,升太極前殿,縱兵大掠,悉收宮人、珍寶。帝出華林園門,欲奔長安,漢兵追執(zhí)之,幽于端門。曜自西明門入屯武庫。戊戌,曜殺太子詮、吳孝王晏、竟陵王、右仆射曹馥、尚書閭丘沖、河南尹劉默等,士民死者三萬余人。遂發(fā)掘諸陵,焚宮廟、官府皆盡。曜納惠帝羊皇后,遷帝及六璽于平陽。石勒引兵出轅,屯許昌。光祿大夫劉蕃、尚書盧志奔并州。

[18]漢主劉聰派前軍大將軍呼延晏率領(lǐng)二萬七千兵士進犯洛陽,到達河南時,晉朝軍隊先后十二次失敗,死了三萬多人。始安王劉曜、王彌、石勒都帶兵與呼延晏會合,還沒有到,呼延晏把輜重留在張方遺留下來的舊營壘中,癸未(二十七日),呼延晏先行到達洛陽。甲申(二十八日),攻打平昌門,丙戌(三十日),攻克平昌門,于是焚燒東陽門以及各府寺等房屋建筑。六月,丁亥朔(初一),呼延晏因為外面援兵還沒有到,俘掠了一些人和財物而離去。懷帝在洛水安排準備了一些船只,準備向東逃難,呼延晏都給焚燒了。庚寅(初四),荀藩以及弟弟光祿大夫荀組逃奔轅。辛卯(初五),王彌到達宣陽門。壬辰(初六),始安王劉曜到達西明門。丁酉(十一日),王彌、呼延晏攻克宣陽門,進入南宮,登上太極前殿,放縱士兵大肆搶掠,把宮人、珍寶收luó干凈。懷帝出華林園門,想逃奔長安,漢兵追上把他抓住,囚禁在端門。劉曜從西明門進城到武庫駐扎。戊戌(十二日),劉曜殺死晉太子司馬詮、吳孝王司馬晏、竟陵王司馬、右仆射曹馥、尚書閭丘沖、河南尹劉默等人,士人百姓死了三萬多人。于是又挖掘各個陵墓,把宮廟、官府都焚燒光了。劉曜納娶惠帝羊皇后,把懷帝以及皇帝專用的六方玉璽都送往平陽。石勒帶兵從轅出擊,到許昌駐扎。晉光祿大夫劉蕃、尚書盧志逃奔并州。

丁未,漢主聰大赦,改元嘉平。以帝為特進左光祿大夫,封平阿公,以侍中庚珉、王俊為光祿大夫。珉,之兄也。

丁未(二十一日),漢主劉聰宣布大赦,改年號為嘉平。安排晉懷帝為特進左光祿大夫,封為平阿公。以晉朝侍中庾珉、王為光祿大夫。庾珉是庾的哥哥。

初,始安王曜以王彌不待己至,先入洛陽,怨之。彌說曜曰:“洛陽天下之中,山河四塞,城池、宮室不假修營,宜白主上自平陽徙都之?!标滓蕴煜挛炊ǎ尻査拿媸軘?,不可守,不用彌策而焚之。彌罵曰:“屠各子,豈有帝王之意邪!”遂與曜有隙,引兵東屯項關(guān)。前司隸校尉劉暾說彌曰:“今九州糜沸,群雄竟逐,將軍于漢建不世之功,又與始安王相失,將何以自容!不如東據(jù)本州,徐觀天下之勢,上可以混壹四海,下不失鼎峙之業(yè),策之上者也?!睆浶娜恢?。

當初,始安王劉曜因為王彌不等到自己到達就搶先進入洛陽,對王彌產(chǎn)生了怨恨。王彌對劉曜說:“洛陽處于全國中心,山河四面的要塞、城池,宮室都用不著修葺營建,應當上告君主從平陽遷都到這里。”劉曜因為天下還未平定,洛陽四面受敵,不能守御,因此不聽王彌的計策而放火焚燒了洛陽。王彌罵道:“這個屠各人!難道有作帝王的心思嗎?”于是與劉曜產(chǎn)生怨恨,就帶兵向東到項關(guān)駐扎。前司隸校尉劉暾對王彌說:“現(xiàn)在九州像沸騰的粥鍋一樣動亂紛擾,各路英豪逐鹿中原,將軍您為漢建立了無與倫比的功勞,卻又和始安王劉曜失和,那將把自己放到什么地方?不如在東邊占據(jù)自己的青州,慢慢地觀察天下的趨勢,上計能夠以此統(tǒng)一全國,下計也不失去占據(jù)一方與人鼎立抗衡的資本,這是上策?!蓖鯊浶睦镎J為這很對。

[19]司徒傅祗建行臺于河陰,司空荀藩在陽城,河南尹華薈在成皋,汝陰太守平陽李矩為之立屋,輸谷以給之。薈,歆之曾孫也。

[19]司徒傅祗在河陰建立代表朝廷的行政機構(gòu)??行臺,司空荀藩在陽城,河南尹華薈在成皋,汝陰太守平陽人李矩為傅祗建立房屋,并運送谷物來供給他。華薈是華歆的曾孫。

藩與弟組、族子中護軍崧,薈與弟中領(lǐng)軍恒建行臺于密,傳檄四方,推瑯邪王睿為盟主。藩承制以崧為襄城太守,矩為滎陽太守,前冠軍將軍河南褚為梁國內(nèi)史。揚威將軍魏浚屯洛北石梁塢,劉琨承制假浚河南尹。浚詣荀藩諮謀軍事,藩邀李矩同會,矩夜越之。矩官屬皆曰:“浚不可信,不宜夜往?!本卦唬骸爸页纪模嗡珊?”遂往,相與結(jié)歡而去??W遄釉?,聚眾據(jù)一泉塢,藩以為武威將軍。

荀藩與弟弟荀組,同族侄子中護軍荀崧,華薈與弟弟中領(lǐng)軍華恒在密縣又建立了一個行臺,向各地傳布檄文,推舉瑯邪王司馬睿為盟主。荀藩按照朝廷旨意以荀崧任襄城太守,以李矩任滎陽太守,以前冠軍將軍河南入褚任梁國內(nèi)史。揚威將軍魏浚駐扎在洛水以北的石梁塢,劉琨按照朝廷旨意讓魏浚任河南尹。魏浚到荀藩那里去咨詢商議軍隊事務(wù),荀藩邀請李矩參與這次聚會,李矩連夜趕去,李矩的屬下官員都說:“不可相信魏浚,不應當連夜去。”李矩說:“忠臣都有相同的想法,有什么值得懷疑呢?”于是前往,他們在一起暢談高興地離去,魏浚的同族侄子魏該,聚集了一些人占據(jù)一泉塢,荀藩讓他擔任武威將軍。

豫章王端,太子詮之弟也,東奔倉垣,茍率群官奉以為皇太子,置行臺。端承制以領(lǐng)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自倉垣徙屯蒙城。

豫章王司馬端是太子司馬詮的弟弟,向東投奔倉垣,茍帶領(lǐng)官員們尊奉他為皇太子,也設(shè)置了一個行臺。司馬端按照朝廷旨意讓茍擔任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從倉垣遷徙到蒙城駐扎。

撫軍將軍秦王業(yè),吳孝王之子,荀藩之甥也,年十二,南奔密,藩等奉之,南趣許昌。前豫州刺史天水閻鼎,聚西州流民數(shù)千人于密,欲還鄉(xiāng)里。荀藩以鼎有才而擁眾,用鼎為豫州刺史,以中書令李、司徒左長史彭城劉疇、鎮(zhèn)軍長史周,司馬李述等為之參佐。,浚之子也。

撫軍將軍秦王司馬業(yè)是吳孝王的兒子,荀藩的外甥,十二歲,南奔密縣,荀藩等人侍奉他,向南奔赴許昌。前豫州刺史天水人閻鼎,在密縣聚集了幾千西州流民,打算返歸故鄉(xiāng)。荀藩因為閻鼎有才又聚集了一些人,就任用閻鼎為豫州刺史,讓中書令李、司徒左長史彭城人劉疇、鎮(zhèn)軍長史周、司馬李述等人作為閻鼎的參佐。周是周浚的兒子。

時海內(nèi)大亂,獨江東差安,中國士民避亂者多南渡江。鎮(zhèn)東司馬王導說瑯邪王睿,收其賢俊,與之共事。睿從之,辟掾?qū)侔儆嗳?,時人謂之百六掾。以前潁川太守勃海刁協(xié)為軍諮祭酒,前東海太守王承、廣陵相卞為從事中郎,江寧令諸葛恢、歷陽參軍陳國陳為行參軍,前太傅掾庾亮為西曹掾。承,渾之弟子;恢,靚之子;亮,兗子之弟子也。

當時全國一片混亂,只有江東稍微安定,中原的士人百姓大多南渡長江去避亂。鎮(zhèn)東司馬王導勸說瑯邪王司馬睿,召收賢能英俊的人才,與他們一同成就事業(yè)。司馬睿采納了王導的意見,任用了一百多人作為掾?qū)?,當時的人稱之為百六掾。讓前潁川太守勃海人刁協(xié)任軍咨祭酒,以前東海太守王承、廣陵相卞任從事中郎,以江寧令諸葛恢、歷陽參軍陳國人陳任行參軍,以前太傅掾庾亮任西曹掾。王承是王渾的弟弟的兒子。諸荀恢是諸葛靚的兒子。庾亮是庾袞的弟弟的兒子。

[20]江州刺史華軼,歆之曾孫也,自以受朝廷之命而為瑯邪王睿所督,多不受其教令??たh多諫之,軼曰:“吾欲見詔書耳?!奔邦3熊鞣?,承制署置官司,改易長吏,軼與豫州刺史裴憲皆不從命。睿遣揚州刺史王敦、歷陽內(nèi)史甘卓與揚烈將軍廬江周訪合兵擊軼。軼兵敗,奔安成,訪追斬之,及其五子。裴憲奔幽州。睿以甘卓為湘州刺史,周訪為尋陽太守,又以揚武將軍陶侃為武昌太守。

[20]江州刺史華軼,是華歆的曾孫,認為自己是接受皇帝的旨意,卻被瑯邪王司馬睿所領(lǐng)導,所以經(jīng)常不接受司馬睿的命令。所屬郡縣長官大多都勸諫他,華軼說:“我只是想看到朝廷的詔書罷了?!彼抉R睿接到荀藩的檄文后,按照朝廷旨意設(shè)置官職機構(gòu),更改掉換長吏等官員,華軼與豫州刺史裴憲都不服從。司馬睿就派揚州刺史王敦、歷陽內(nèi)史甘卓與揚烈將軍廬江人周訪聯(lián)合兵力攻打華軼。華軼的軍隊失敗,自己逃奔安成,周訪追上并殺了他,還殺了他的五個兒子。裴憲逃奔幽州。司馬睿任用甘卓為湘州刺史,任周訪為尋陽太守,又任揚武將軍陶侃為武昌太守。

[21]秋,七月,王浚設(shè)壇告類,立皇太子,布告天下,稱受中詔承制封拜,備置百官,列署征、鎮(zhèn),以荀藩為太尉,瑯邪王睿為大將軍??W灶I(lǐng)尚書令,以裴憲及其婿棗嵩為尚書,以田徽為兗州刺史,李惲為青州刺史。

[21]秋季,七月,王浚設(shè)置祭壇祭天,立皇太子,向天下通告,聲稱受朝廷詔令按照皇帝旨意舉行封拜,設(shè)置文武百官,安排征、鎮(zhèn)官員,任荀藩為太尉,瑯邪王司馬睿為大將軍。王浚自己擔任尚書令。任裴憲及其女婿棗嵩為尚書,任田徽為兗州刺史,李惲為青州刺史。

[22]南陽王模使牙門趙染戍蒲坂,染求馮翊太守不得而怒,帥眾降漢,漢主聰以染為平西將軍。八月,聰遣染與安西將軍劉雅帥騎二萬攻模于長安,河內(nèi)王粲、始安王曜帥大眾繼之。染敗模兵于潼關(guān),長驅(qū)至下。涼州將北宮純自安長帥其眾降漢。漢兵圍長安,模遣淳于定出戰(zhàn)而敗。模倉庫虛竭,士卒離散,遂降于漢。趙染送模于河內(nèi)王粲;九月,粲殺模。關(guān)西饑饉,白骨蔽野,士民存者百無一二。聰以始安王曜為車騎大將軍、雍州牧,更封中山王,鎮(zhèn)長安。以王彌為大將軍,封齊公。

[22]南陽王司馬模派牙門越染戍守蒲坂,趙染求任馮翊太守之職沒有得到后大怒,率領(lǐng)部眾向漢投降,漢主劉聰任用趙染為平西將軍。八月,劉聰派遣趙染與安西將軍劉雅帶領(lǐng)二萬騎兵到長安攻打司馬模,河內(nèi)王劉粲、始安王劉曜率領(lǐng)大隊人馬作為后續(xù)援兵。趙染在潼關(guān)打敗司馬模的軍隊,長驅(qū)直入到達下。涼州武將北宮純在長安帶領(lǐng)自己的部眾向漢投降。漢的軍隊圍攻長安,司馬模派淳于定出戰(zhàn)也被打敗。司馬模的倉庫已消耗一空,士卒們都逃散了,于是向漢投降。趙染把司馬模送到河內(nèi)王劉粲處,九月,劉粲把司馬模殺了。關(guān)西地區(qū)饑餓災荒,白骨遍野,士人百姓存活在世的不到百分之一二。劉聰任始安王劉曜為車騎大將軍,雍州牧,改封中山王,鎮(zhèn)守長安。任王彌為大將軍,封為齊公。

[23]茍驕奢苛暴,前遼西太守閻亨,纘之子也,數(shù)諫,殺之。從事中郎明預有疾,自輿入諫。怒曰:“我殺閻亨,何關(guān)人事,而輿病罵我!”預曰:“明公以禮待預,故預以禮自盡。今明公怒預,其如遠近怒明公何!桀為天子,猶以驕暴而亡,況人臣乎!愿明公且置是怒,思預之言?!辈粡?。由是眾心離怨,加以疾疫、饑饉。石勒攻王贊于陽夏,擒之;遂襲蒙城,執(zhí)及豫章王端,鎖頸,以為左司馬。漢主聰拜勒幽州牧。

[23]茍驕縱奢侈苛刻暴虐,前遼西太守閻亨是閻纘的兒子,多次勸諫茍,結(jié)果茍把他殺了。從事中郎明預有病,自己乘車進去勸諫。茍生氣地說:“我殺閻亨,關(guān)別人什么事,你還病著乘車來罵我!”明預說:“您以禮對待我,所以我也以禮盡言?,F(xiàn)在您對我生氣,那么周圍遠近的人生您的氣您又怎么樣呢?桀尊貴為天子,尚且因為驕縱暴躁而亡國,何況作臣下的呢?希望您暫且放下這個怒氣,考慮考慮我的話!”茍聽不進去。因此部眾人心離散怨恨,又有瘟疫和饑荒。石勒在陽夏攻打王贊,抓獲了王贊。于是又襲擊蒙城,抓住茍和豫章王司馬端,鎖住茍的脖頸,讓他作左司馬。漢君主劉聰任命石勒為幽州牧。

王彌與勒,外相親而內(nèi)相忌,劉暾說彌使召曹嶷之兵以圖勒。彌為書,使暾召嶷,且邀勒共向青州。暾至東阿,勒游騎獲之,勒潛殺暾而彌不知。

會彌將徐邈、高梁輒引所部兵去,彌兵漸衰。彌聞勒擒茍,心惡之,以書賀勒曰:“公獲茍而用之,何其神也!使為公左,彌為公右,天下不足定也。”勒謂張賓曰:“王公位重而言卑,其圖我必矣?!辟e因勸勒乘彌小衰,誘而取之。時勒方與乞活陳午相攻于蓬關(guān),彌亦與劉瑞相持甚急。彌請救于勒,勒未之許。張賓曰:“公??植坏猛豕?,今天以王公授我矣。陳午小豎,不足憂;王公人杰,當早除之?!崩漳艘鴵羧?,斬之。彌大喜,謂勒實親己,不復疑也。冬,十月,勒請彌燕于己吾。彌將往,長史張嵩諫,不聽。酒酣,勒手斬彌而并其眾,表漢主聰,稱彌叛逆。聰大怒,遣使讓勒“專害公輔,有無君之心”;然猶加勒鎮(zhèn)東大將軍、督并·幽二州諸軍事、領(lǐng)并州刺史,以慰其心。茍、王贊潛謀叛勒,勒殺之,并弟純。

王彌與石勒,表面上親近而內(nèi)心里互相猜忌,劉暾勸王彌征召曹嶷的軍隊來謀取石勒。王彌就寫信,讓劉暾去召集曹嶷,并且邀請石勒一起到青州。劉暾到東阿時,被石勒流動巡視的騎兵抓獲,石勒秘密殺掉劉暾,

王彌還蒙在鼓里。又正遇到王彌部將徐邈、高梁都帶領(lǐng)所屬軍隊離去,王彌的軍隊逐漸衰弱。王彌聽說石勒擒獲了茍,心里很厭惡,但又寫信祝賀石勒,說:“您擒獲茍并任用了他,多么神奇呀!讓茍在您左邊輔佐,我在您右邊輔佐,天下就不難平定了。”石勒對張賓說:“王彌公位高職重卻語言謙卑,他一定要圖謀我了?!睆堎e因而勸石勒乘王彌出現(xiàn)暫時衰弱,引誘他來把他抓住。當時石勒正與“乞活”陳午在蓬關(guān)交戰(zhàn),王彌也與劉瑞緊張對峙。王彌向石勒請求救援,石勒沒有答應。張賓說:“您平??峙碌貌坏揭T王公的便利條件,現(xiàn)在上天把王公交給我們了。陳午這小子,不值得憂慮;王公卻是人中豪杰,應當盡早除掉?!笔站蛶Пu擊劉瑞,把他殺了。王彌非常高興,認為石勒確實和自己親近,不再懷疑了。冬季,十月,石勒在己吾縣宴請王彌。王彌正打算前往,長史張嵩勸諫,王彌不聽而赴宴。喝酒喝得正高興時,石勒親手殺了王彌,兼并了他的軍隊又表奏漢主劉聰,稱說王彌反叛。劉聰勃然大怒,派使者責備石勒“擅自害死朝廷重要輔佐官員,心中沒有君主”。但還是給石勒加上了鎮(zhèn)東大將軍,督并、幽二州諸軍事,兼并州刺史等職,來安慰石勒的心。茍、王贊密謀叛離石勒,石勒把他們殺了,還殺了茍的弟弟茍純。

勒引兵掠豫州諸郡,臨江而還,屯于葛陂。

石勒帶兵攻掠豫州各郡,到江邊后回師,駐扎在葛陂。

初,勒之為人所掠賣也,與其母王氏相失。劉琨得之,并其從子虎送于勒,因遺勒書曰:“將軍用兵如神,所向無敵,所以周流天下而無容足之地,百戰(zhàn)百勝而無尺寸之功者,蓋得主則為義兵,附逆則為賊眾故也。成敗之數(shù),有似呼吸,吹之則寒,噓之則溫。今相授侍中、車騎大將軍、領(lǐng)護匈奴中郎將、襄城郡公,將軍其受之!”勒報書曰:“事功殊途,非腐儒所知。君當逞節(jié)本朝,吾自夷難為效。”遺琨名馬、珍寶,厚禮其使,謝而絕之。

當初,石勒被人搶走賣掉的時候,和他母親王氏失去聯(lián)系。劉琨找到了他母親,就把他母親和侄子石虎送到石勒那里,趁機給石勒一封信,說:“將軍用兵如神,所向無敵,之所以在天下周游不定而沒有立足之地,百戰(zhàn)百勝卻沒有一點兒功勞,完全是因為報效于正統(tǒng)的主人就是正義之師,而依附于叛逆者就成為賊寇之眾的緣故。一個人成敗的道理,如同呼吸,急促地吹氣就感到寒冷,徐緩地噓氣則感到溫暖。現(xiàn)在授予你侍中、車騎大將軍,兼護匈奴中郎將等職務(wù),封為襄城郡公,希望將軍接受!”石勒回信說:“從事建功立業(yè)的大事,道路不同,不是迂腐的儒生可能了解的。您應當為自己的朝廷保持發(fā)揚氣節(jié),我是夷人難以為你效勞?!辈⑺徒o劉琨名馬、珍寶等物,用厚禮招待劉琨的使者,謝絕了劉琨。

時虎年十七,殘忍無度,為軍中患。勒白母曰:“此兒兇暴無賴,使軍人殺之,聲名可惜,不若自除之?!蹦冈唬骸翱炫闋?,多能破車,汝小忍之!”及長,便弓馬,勇冠當時。勒以為征虜將軍,每屠城邑,鮮有遺類。然御眾嚴而不煩,莫敢犯者,指授攻討,所向無前,勒遂寵任之。勒攻滎陽太守李矩,矩擊卻之。

當時石虎十七歲,殘忍得沒有限度,軍中都以他為禍患,石勒告訴母親說:“這個小子兇暴無賴,假如軍隊的人把他殺了,有損聲名,還不如自己來除掉他。”母親說:“快捷的牛在牛犢時,大多都會把車弄壞。你稍微忍耐一下!”石虎長大后,擅長射弓騎馬,驍勇為當時第一。石勒任他為征虜將軍,每當屠殺一座城邑,很少有遺留下來的人。但是駕馭部下卻嚴厲而不繁瑣,沒有誰敢違反,指派他去攻戰(zhàn)征討,所向無敵,石勒于是寵信任用他。石勒攻打滎陽太守李矩,李矩出擊打退了石勒。

[24]初,南陽王模以從事中郎索為馮翊太守。,靖之子也。模死,與安夷護軍金城允、頻陽令梁肅,俱奔安定。時安定太守賈疋與諸氐、羌皆送任子于漢,等遇之于陰密,擁還臨涇,與疋謀興復晉室,疋從之。乃共推疋為平西將軍,率眾五萬向長安。雍州刺史特、新平太守竺恢皆不降于漢,聞疋起兵,與扶風太守梁綜帥眾十萬會之。綜,肅之兄也。漢河內(nèi)王粲在新豐,使其將劉雅、趙染攻新平,不克。索救新平,大小百戰(zhàn),雅等敗退。中山王曜與疋等戰(zhàn)于黃丘,曜眾大敗。疋遂襲漢梁州刺史彭蕩仲,殺之。特等擊破粲于新豐,粲還平陽。于是疋等兵勢大振,關(guān)西胡、晉翕然響應。

[24]當初,南陽王司馬模任從事中郎索為馮翊太守。索是索靖的兒子。司馬模死后,索與安夷護軍金城人允、頻陽縣令梁肅,一起逃奔到安定。當時安定太守賈疋與氐人、羌人都給漢送去了人質(zhì),索等人在陰密縣遇到賈疋,簇擁著還歸臨涇,與賈疋商謀復興晉朝,賈疋同意了。于是大家一起推舉賈疋為平西將軍,率領(lǐng)五萬軍隊向長安進發(fā)。雍州刺史特、新平太守竺恢都不向漢投降,聽說賈疋起兵,就與扶風太守梁綜一起率領(lǐng)十萬軍隊與賈疋會合。梁綜是梁肅的哥哥。漢河內(nèi)王劉粲在新豐,派他的部將劉雅、趙染進攻新平,沒有成功。索去救援新平,與漢軍大小百余戰(zhàn),劉雅等人敗退。中山王劉曜與賈疋在黃丘交戰(zhàn),劉曜的軍隊慘敗。賈疋于是襲擊漢梁州刺史彭蕩仲,把他殺了。特等人在新豐打敗劉粲,劉粲還歸平陽。這樣,賈疋等人軍威氣勢大振,關(guān)西地區(qū)的胡人以及晉人都紛紛響應。

閻鼎欲奉秦王業(yè)入關(guān),據(jù)長安以號令四方;河陰令傅暢,祗之子也,亦以書勸之,鼎遂行。荀藩、劉疇、周、李述等,皆山東人,不欲西行,中涂逃散;鼎遣兵追之,不及,殺李等。鼎與業(yè)自宛趣武關(guān),遇盜于上洛,士卒敗散,收其馀眾,進至藍田,使人告賈疋,疋遣兵迎之;十二月,人于雍城,使梁綜將兵衛(wèi)之。

閻鼎打算侍奉秦王司馬業(yè)到關(guān)中,占據(jù)長安來向四方發(fā)號施令。河陰縣令傅暢是傅祗的兒子,也寫信勸勉,閻鼎于是就出發(fā)了。荀藩、劉疇、周、李述等人都是崤山以東地區(qū)的人,不想西行,中途都逃散了,閻鼎派兵追他們,沒有追上,就殺了李等人。閻鼎與司馬業(yè)從宛城開赴武關(guān),在上洛縣遇到強盜,兵士被打敗后逃散了,只好收拾起剩下的人馬,前進到藍田,派人通知賈疋,賈疋派人迎接他們。十二月,進入雍城,派梁綜帶兵保衛(wèi)他們。

周奔瑯邪王睿,睿以為軍諮祭酒。前騎都尉譙國桓彝亦避亂過江,見睿微弱,謂曰:“我以中州多故,來此求全,而單弱如此,將何以濟!”既而見王導,共論世事,退,謂曰:“向見管夷吾,無復憂矣!”

周投奔瑯邪王司馬睿,司馬睿任用周為軍咨祭酒。前騎都尉譙國人桓彝也避亂渡過長江,見司馬睿勢力微弱,對周說:“我因為中州地區(qū)多變故,來到這兒求安,結(jié)果這里如此勢單力薄,將靠什么來成就大業(yè)?”不久又見到王導,與王導一起議論天下大事,退出去后,又對周說:“剛才如同見到了管仲,不再有憂慮了?!?/p>

諸名士相與登新亭游宴,周中坐嘆曰:“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因相視流涕。王導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對泣邪!”眾皆收淚謝之。

名士們一起登上新亭游玩宴樂,周坐在中間感嘆說:“風景沒有大差別,只是舉目望去有長江黃河的區(qū)別?!贝蠹衣犃讼鄬α鳒I。王導臉色立刻變了,說:“應當齊心協(xié)力報效朝廷,收復神州淪陷的土地,怎么能像只知悲痛而不思進取的楚囚那樣相對流淚呢?”于是大家都擦淚向王導道歉。

陳遺王導書曰:“中華所以傾弊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后實事,浮競驅(qū)馳,互相貢薦,言重者先顯,言輕者后敘,遂相波扇,乃至陵遲。加有莊、老之俗,傾惑朝廷,養(yǎng)望者為弘雅,政事者為俗人,王職不恤,法物墜喪。夫欲制遠,先由近始。今宜改張,明賞信罰,拔卓茂于密縣,顯朱邑于桐鄉(xiāng),然后大業(yè)可舉,中興可冀耳?!睂Р荒軓摹?/p>

陳給王導去信說:“中華之所以被顛覆破壞,正是因為選擇人才失當,徒有虛名的優(yōu)先而作實事的卻靠后,競相追逐浮華,互相薦舉,言過其實者先顯達,說得少一點兒的后錄用,于是互相推波助瀾,導致國家衰落。加上崇尚莊子、老子學說的風氣,擾亂蠱惑朝廷,無所事事地修養(yǎng)名望的人被看作大雅士,勤勉于政事的人被認為是平庸俗氣的人,不顧惜朝廷職務(wù),朝廷的制度被丟棄。因而想要考慮遠大的事業(yè),得先從近處開始,現(xiàn)在就應該改弦更張,明確賞罰的標準切實實行,像光武帝在密縣提拔卓茂,像漢宣帝在桐鄉(xiāng)使朱邑顯達,這樣以后就能夠完成大業(yè),中興也可以期待了?!蓖鯇]有同意。

[25]劉琨長于招懷而短于撫御,一日之中,雖歸者數(shù)千,而去者亦相繼。琨遣子遵請兵于代公猗盧,又遣族人高陽內(nèi)史希合眾于中山,幽州所統(tǒng)代郡、上谷、廣寧之民多歸之,眾至三萬。王浚怒,遣燕相胡矩督諸軍,與遼西公段疾陸眷共攻希,殺之,驅(qū)略三郡士女而去。疾陸眷,務(wù)勿塵之子也。猗盧遣其子六將兵助琨戍新興。

[25]劉琨擅長于招攬安撫遠方的人,卻不擅長撫慰駕馭近處的人,一天之中,雖然歸附的人有幾千,但離開的人數(shù)也差不多。劉琨一面派兒子劉遵去向代公拓跋猗盧請求軍隊援助,一面又派同家族的高陽內(nèi)史劉希在中山聚合部眾,幽州所統(tǒng)轄的代郡、上谷、廣寧等地的百姓大多歸附劉希,部眾達到三萬人。王浚發(fā)怒,派燕相胡矩帶領(lǐng)各軍,與遼西公段疾陸眷一同攻打劉希,把他殺了,并且驅(qū)趕掠奪三個郡的男女后離去。段疾陸眷是段務(wù)勿塵的兒子。拓跋猗盧派他兒子拓跋六帶兵駐扎到新興援助劉琨。

琨牙門將邢延以碧石獻琨,琨以與六,六復就延求之,不得,執(zhí)延妻子。延怒,以所部兵襲六,六走,延遂以新興附漢,請兵以攻并州。

劉琨牙門將邢延把一塊碧石獻給劉琨,劉琨又送給拓跋六,拓跋六

又去邢延那里索求碧石,沒有得到,就抓走邢延的妻子兒女。邢延發(fā)怒,帶領(lǐng)所轄的軍隊襲擊拓跋六,拓跋六撤走,邢延于是獻出新興向漢投降,并請求軍隊來攻打并州。

[26]李臻之死也,遼東附塞鮮卑素喜連、木丸津托為臻報仇,攻陷諸縣,殺掠士民,屢敗郡兵,連年為寇。東夷校尉封釋不能討,請與連和,連、津不從。民失業(yè),歸慕容者甚眾,稟給遣還,愿留者即撫存之。

[26]當初,李臻死后,遼東靠近邊境的鮮卑人素喜連、木丸津假稱為李臻報仇,攻陷了遼東所屬各縣,殺死掠奪士人百姓,多次打敗郡屬軍隊,連年進犯搶劫。東夷校封釋無力征討,向素喜連求和。素喜連、木丸津不接受。百姓失去家業(yè),投奔慕容的非常多,慕容發(fā)給他們食物遣返,愿意留下的就安撫他們。

少子鷹揚將軍翰言于曰:“自古有為之君,莫不尊天子以從民望,成大業(yè)。今連、津外以龐本為名,內(nèi)實幸災為亂。封使君已誅本請和,而寇暴不已。中原離亂,州師不振,遼東荒散,莫不救恤,單于不若數(shù)其罪而討之。上則興復遼東,下則并吞二部,忠義彰于本朝,私利歸于我國,此霸王之基也?!毙υ唬骸叭孀幽四芗按撕?”遂帥眾東擊連、津,以翰為前鋒,破斬之,盡并二部之眾。得所掠民三千余家,及前歸者悉以付郡,遼東賴以復存。

慕容小兒子鷹揚將軍慕容翰,對慕容說:“自古以來有作為的鮮卑君主,沒有誰不尊奉天子順應百姓的希望,來成就大業(yè)。現(xiàn)在素喜連、木丸津表面上是以殺龐本為李臻報仇為名,內(nèi)心實際上幸災樂禍趁機叛亂。封釋長官已經(jīng)殺掉龐本請求講和,仍然劫掠作惡不?!,F(xiàn)在中原分離變亂,平州的軍隊沒有力量,遼東地區(qū)田原荒蕪人口離散,沒有誰予以救濟撫恤,您不如列舉素喜連、木丸津的罪狀而征討他們。上則可以復興遼東,下則可以吞并素喜連、木丸津二人的部眾,這樣忠義的形象可以在晉朝彰明,我國也可以得到私利。這是作霸主的基礎(chǔ)。”慕容笑著說:“小孩子竟然能想到這些!”于是率領(lǐng)軍隊向東攻打素喜連、木丸津,任慕容翰為前鋒,打敗并殺了素喜連、木丸津,把二人所屬部眾全部并歸于自己。得到被素喜連等二人搶掠的百姓三千多家,慕容把他們和以前歸附來的百姓全部交給原所在郡,這樣遼東依靠慕容又得以保存。

封釋疾病,屬其孫奕于。釋卒,召奕與語,說之,曰:“奇士也!”補小都督。釋子冀州主簿悛、幽州參軍抽來奔喪。見之曰:”此家千斤犍也?!币缘啦煌?,喪不得還,皆留仕,以抽為長史,悛為參軍。

封釋得了重病,把孫子封奕托付給慕容,封釋去世后,慕容召來封奕交談,很喜歡他,說:“真是非凡的人物?!蔽畏廪葹樾《级?。封釋的兒子冀州主簿封悛、幽州參軍封抽前來給父親奔喪。慕容見到他們后,說:“這一家都是上天降下來的有千斤力的神牛啊!”因為道路不通,封悛、封抽無法回去,都留下來在慕容處任職,慕容任封抽為長史,任封悛為參軍。

王浚以妻舅崔毖為東夷校尉。毖,琰之曾孫也。

王浚任用妻舅崔毖為東夷校尉。崔毖是崔琰的曾孫。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后代。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進士及第,累遷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號文正。名列“元祐黨人”,配享宋哲宗廟廷,圖形昭勛閣;從祀于孔廟,稱“先儒司馬子”;從祀歷代帝王廟。

信息流廣告 競價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經(jīng) 代理招生 二手車 網(wǎng)絡(luò)推廣 自學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河北信息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買車咨詢 河北人才網(wǎng)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河北生活網(wǎng) 好書推薦 工作計劃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石家莊網(wǎng)絡(luò)推廣 石家莊招聘 石家莊網(wǎng)絡(luò)營銷 培訓網(wǎng) 好做題 游戲攻略 考研真題 代理招生 心理咨詢 游戲攻略 興趣愛好 網(wǎng)絡(luò)知識 品牌營銷 商標交易 游戲攻略 短視頻代運營 秦皇島人才網(wǎng) PS修圖 寶寶起名 零基礎(chǔ)學習電腦 電商設(shè)計 職業(yè)培訓 免費發(fā)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語料庫 范文網(wǎng) 工作總結(jié) 二手車估價 情侶網(wǎng)名 愛采購代運營 情感文案 古詩詞 邯鄲人才網(wǎng) 鐵皮房 衡水人才網(wǎng) 石家莊點痣 微信運營 養(yǎng)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fā)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銅雕 關(guān)鍵詞優(yōu)化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派 企業(yè)服務(wù)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nèi)版 chatGPT官網(wǎng) 勵志名言 兒童文學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教育培訓 游戲推薦 抖音代運營 朋友圈文案 男士發(fā)型 培訓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網(wǎng) 黃金回收 承德人才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模型機 高度酒 沐盛有禮 公司注冊 造紙術(shù) 唐山人才網(wǎng) 沐盛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