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走遍故宮9371間房屋的人-人物
94歲的黃永玉上臺給單霽翔頒獎。來之前,他特意寫了一幅字,帶給這位比自己小整整30歲的故宮院長。“故宮很具體,走遍9000多間房屋,1200多座建筑,每天沿著宮墻走一圈,踩破20雙布鞋。”
這是12月15日“影響中國”2023年度人物榮譽盛典上的一幕。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獲得年度文化人物。董卿形容這位63歲的院長:“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閑。”
2023年年初,故宮正處低潮。58歲的單霽翔臨危受命,接到調(diào)令,被任命為故宮博物院新院長。他曾以為國家文物局局長是他的“最后一站”,沒想到最后一崗是來故宮“看門兒”。
早在20世紀80年代,清華建筑系出身的單霽翔還在教授建筑史,所以經(jīng)常在周末領(lǐng)著年幼的兒子,到故宮里拍建筑。不曾料到幾十年后,自己竟成為故宮的“看門人”。
上位伊始,單霽翔穿著一雙老布鞋,帶著助理周高亮,兩人花了5個月,繞著故宮走了一圈兒。故宮的1200座建筑,9371間古建,凡是門都要推開看一看。光是鞋就磨壞了20多雙。
故宮收藏著眾多文物,鮮有人能夠?qū)⑵鋽?shù)得一清二楚,但單霽翔做到了。他可以將文物數(shù)量精確到個位數(shù):1862690件(套),這是2023年年底的數(shù)據(jù)。
沒有人知道,為了能理直氣壯地說出這句話,單霽翔和工作人員付出了多少辛苦。
故宮館址宏大,但70%的區(qū)域豎起了“非開放區(qū),觀眾止步”的牌子;故宮藏品多,但“90%的藏品都沉睡在庫房里,誰都看不見”;故宮觀眾多,但80%的觀眾進了故宮就看看皇帝上朝、睡覺、結(jié)婚的地方。觀眾壓根沒把故宮當一座博物館。
“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那些世界之最嗎?”單霽翔自問自答??梢嬲龅揭磺泄ぷ?ldquo;不以管理方便為中心,而以觀眾方便為中心”,對故宮來說,無異于“一場管理革命”。
“革命”從“裝點門面”開始。
6年前,故宮里專供游客休息的座椅不足,只能坐在石頭上、屋檐下、御花園的欄桿上。單霽翔一看又急了:還能不能讓大家有尊嚴地休息了?他決定增設(shè)休息座椅:要結(jié)實,要坐著舒服,要跟周圍環(huán)境協(xié)調(diào),椅子底下要便于清掃……
這一籮筐要求,最后做成的實木座椅一把要3500塊錢??蓡戊V翔不心疼錢,在端門廣場火速安置了200把椅子、56組樹凳。
針對女士上洗手間經(jīng)常要排很長的隊的問題。他和故宮的工作團隊進行了研究,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女士的洗手間應(yīng)該是男士洗手間數(shù)量的2。6倍。為此,故宮對洗手間進行了調(diào)整,甚至將一個職工食堂也改造成洗手間,排長隊自此成了歷史。
這些僅僅是故宮改善游客體驗的小小例子。單霽翔認為,故宮博物院不僅要關(guān)注文化遺產(chǎn)保護,更應(yīng)關(guān)注觀眾的需求,注重公益性和人性化的細節(jié)設(shè)計,讓觀眾有尊嚴。
午門是故宮博物院的正門,以前三個門洞中,中間的門洞專為接待貴賓車隊所用,因而時常緊閉,而兩側(cè)的門洞則每天排滿了觀眾。單霽翔覺得這“很不合理”,便打算把三個門洞都向觀眾開放。但有關(guān)部門反對,“貴賓開車進故宮是幾十年的禮遇,不能換了一個院長,禮遇都不要了”。“那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日本皇居,這些帝王曾經(jīng)的居所今天也都對公眾開放,那些地方車隊就不能開進去。”單霽翔據(jù)理力爭。最終,故宮在2023年年初發(fā)布公告:故宮開放區(qū)內(nèi)不允許機動車再駛?cè)搿?br/>
2023年4月,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參訪故宮,成為近幾十年來第一位步行進入故宮的貴賓。奧朗德來故宮參觀,單霽翔提前到了午門,發(fā)現(xiàn)安保人員已經(jīng)就位,很明顯是準備為車隊開門的架勢。
單霽翔讓人把午門關(guān)了起來,安保人員立馬跟他急了。單霽翔正色說:“這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不能破壞!”安保人員向上報告,等了3分鐘,等來了撤走的指示。
車隊來了,單霽翔站在午門前迎接,奧朗德就此下車,一路步行參觀了這組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建筑群。
后來有一次,故宮午門外,一位來自東北的老大爺認出了單霽翔,提要求:“我這輩子就來一次故宮,我想走中間的門,當一次‘皇帝’。”
如此令人哭笑不得的要求單霽翔卻當真了:午門三個門洞第一次全部打開。“讓觀眾自由選擇,想當皇帝當皇帝,想當大臣當大臣。”這就是一心想讓故宮充滿人情化的單霽翔,不為權(quán)貴折腰,卻尊重每一個人的合理需求。
2023年,單霽翔提出“開放區(qū)不允許有一片垃圾”。他看到垃圾,親自彎腰去撿;磚石縫里有煙頭,他就親手去摳。彎腰俯身,是工作人員對單霽翔最深刻的印象。撿垃圾這些“小事”,在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看來,都是必須且緊迫要做的事。在他眼里,只要是對維護文物生態(tài)有好處的,就得“有令即行、有禁即止”。
我們?nèi)缃窨吹揭蛔澜^倫的宮殿,是單霽翔“不顧形象”“哭”來的。
專門建立雕塑館之前,故宮的1萬多件雕塑大多“沉睡”在庫房里,其中有一尊3。5米高的北齊時期的菩薩,過去幾十年都立在墻根兒底下。單霽翔路過時總說:“你瞧,咱們這菩薩臉色都不好。”
單霽翔第一次進庫房時,被躺在臺階底下的兵馬俑嚇了一跳。眼看兵馬俑被一堆海綿圍著,他正色道:“這不行,我們得趕快保養(yǎng)。文物必須有尊嚴。”隨著雕塑館、古建館等專館的設(shè)立,午門及東西雁翅樓展廳的開辟,越來越多的文物得以妥善安置和展出。
2023年年底,故宮公布館藏數(shù)量為1862690件(套)。一般的博物館,珍貴文物占總藏品的5%~10%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但故宮的占比是93。2%。隨著一棟棟古建筑被修好,故宮的開放區(qū)從過去的30%,增加到2023年的60%,2023年達到了80%。
單霽翔希望兩年以后,故宮開放區(qū)能達到85。02%。“文物從來不是塵封的古董。要讓故宮充分發(fā)揮博物館的價值。”
幾年前,單霽翔趁著開會前,特意跑到臺下問記者。“萌,是什么意思?”大家樂了。單霽翔擔任故宮“掌門人”期間,故宮博物院通過花式賣萌吸人眼球。
印象中嚴肅的歷史人物,雍正帝、鰲拜等集體賣萌;幽默搞笑的崇禎帝生平故事,竟然是銷售廣告。
故宮正在通過它的方式,悄悄地將中華文明的印章刻在孩子們的心里。這些活動一定會讓孩子們成為對中華文化熱愛的一代人。
當日落西山的時候,望著故宮,單霽翔心底就漫出一種靜靜守護故宮的幸福。“我退休以后,想來故宮當一名志愿者,希望面試的時候手下留情。”多年的努力,故宮不再是高傲威嚴的紫禁城,而是一座富于生活氣息的博物館。
人們對故宮的歡喜不僅因為這兒最著名,而是因為這兒時光千年流淌,山河璀璨如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