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影-文明
打好評也惹禍
古代官員任滿升遷,考核評語十分重要,只要能收獲好評,升官加薪通常不成問題。但放在明太祖朱元璋執(zhí)政年間,這事可沒這么簡單。
洪武九年(1376年),山東日照知縣馬亮就成了倒霉蛋。這位仁兄干了三年知縣,因為運送貢品時表現(xiàn)突出,考核時得到吏部的重點表揚,還被重點推薦給朱元璋。誰知朱元璋看過后大怒:“你這個知縣,任內農業(yè)、教育成績平平,督運貢品物資反倒勤快,簡直是不務正業(yè)!”直接狠批四個大字“宜黜降之”,把這個春風得意的青年干部給貶官了!
為何這么“零容忍”?朱元璋的批示里也寫得明白:“農桑,衣食之本!”這正是大明朝全力恢復國民經濟的年代,全國上下都在勒緊褲腰帶拼命干,這個抓農業(yè)無方的昏官,竟然還想靠運送貢品來鉆空子!貶!
但比起山西平遙主簿成樂,這位馬知縣還算幸運??己藭r,成主簿同樣收獲好評“能恢辦商稅”,也就是收商稅很積極。一句好評又教朱元璋瞪圓了眼睛,然后一頓狠挖,把成主簿亂收費的骯臟事全給刨出來。連同給他打好評的官員們,全數(shù)下獄問罪去了!朱元璋的批語說:朕本來就要輕徭薄賦,你竟然還以收稅來邀功?肯定不是好東西!
為什么這個開國后一窮二白、到處荒地白骨的貧窮明王朝,只用二十年時間,就成為一個糧食產量超過元朝兩倍、民間和官倉皆充實的強大盛世?十分關鍵的,就是冷靜的朱元璋永遠不會被“好評”蒙蔽的清醒的用人眼光!
最小氣的有錢人
明朝工商業(yè)發(fā)達,后人眼里頂有錢的一群商人,當屬大名鼎鼎的徽商群體。但在明朝時,民間口耳相傳,小氣到無比摳門的群體,還是看上去十分有錢的徽商。
徽商小氣到什么地步?簡直是對自己狠到家。比如平時在家做飯,家里豬油成壇,豬肉一次卻買不了四兩。早晨起來熬稀飯,連米粒都舍不得多放,喝的粥清湯見底。菜更是簡單,越是有錢的徽商家,越是極少炒菜,每頓飯就是以幾顆鹽豆下飯。
可就是這么一群艱苦樸素的“創(chuàng)業(yè)標兵”,在公開場合卻一個賽一個充闊。尤其在妓院等風月場所里,在家摳門的徽商,全是能砸錢的主。以晚明名士張岱的話說,哪個城市有徽商,當?shù)丶伺某鰣鲑M,都是嘩嘩地水漲船高!
而明朝人陳鐸感慨,別說是徽商本人了,就連那些徽商家里的小伙計,平日居家過日子比主人還摳門,出去可就撒歡了。明明就是個徽商身邊的小伙計,卻鮮衣怒馬到處招搖,吃喝嫖賭欠下一屁股債后便溜了,基本都是徽商主人最后替他還債。為什么這么大方?人家要充的,就是這么個體面!
所謂“明朝資本主義萌芽”,這些靠高消費充體面的吝嗇鬼,就是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