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揭短-人物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給自己揭短-人物

1892年,意大利作曲家魯杰羅·萊翁卡伐洛推出了經典作品《丑角》后,一舉成名。
  
  有一天,他帶著學生蘭登來到小城維羅納,發(fā)現自己的這個作品恰好在當地劇院上演,于是兩人混入人群中,悄悄地前往觀看。
  
  小城人口少,再加上該劇已上演過多場,劇院只有屈指可數的觀眾。劇情演到高潮處,大家一起熱烈鼓掌,而魯杰羅卻一直靜坐著沉思。
  
  這時,有位女記者注意到魯杰羅的反常舉動,湊近來問:“為何您不為這部歌劇的精彩之處鼓掌喝彩,難道您不覺得它完美無缺嗎?”
  
  魯杰羅想了想,一本正經地說:“它還算不上完美吧?在我看來,它的劇情銜接得不算順暢,音樂也平淡無奇,簡直就是外行人創(chuàng)作出來的低劣作品。”
  
  女記者愣了愣,隔了很久才又說:“你怎么能這樣評價它呢,所有看過的人都對它贊不絕口呀?”
  
  魯杰羅用力地搖了搖頭,接著說:“這部歌劇本來就存在不少缺陷……”他開始數落該劇的詠嘆調模仿了其他作曲家的風格,甚至主題都抄襲了其他作品,只不過掩飾得比較巧妙而已。
  
  女記者一言不發(fā)地聽著,直到演出結束才又問:“你剛才所講的都是自己的心里話?”魯杰羅認真地點點頭:“當然!”女記者瞪了他一會兒,說:“好吧,你遲早會為這些不妥的評論而感到后悔的。”魯杰羅笑了,不以為然地走了。
  
  在回去的路上,蘭登忍不住問魯杰羅:“老師,您怎能拿自己的作品開涮呢,難道您不擔心人們會因此而冷落了它嗎?”
  
  魯杰羅站住了,緩緩地答:“恰恰相反,剛才我之所以批評這部歌劇,其實是想告訴這里的觀眾,它除了可以欣賞,還能夠批判,用批判的眼光看它就會有不同的感受。”他停了停,接著說:“這樣一來,他們才有必要再次踏入劇院來看這部歌劇呀!”
  
  果然,如魯杰羅所料,第二天當地報紙紛紛在頭條報道了大師對《丑角》自我揭短的趣聞。而小城的居民都被該報道吸引,想再次審看該劇到底有多少抄襲和模仿的成分,劇院也因此天天爆滿。
  
  對此,魯杰羅得意地說:“再完美的作品也還有不足。所以,不要害怕暴露缺點,有時缺點恰恰和優(yōu)點一樣,都可以為成功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