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恨-情感
我第一次聽到一個人說恨自己的母親,他是一個美國男人。他說:“從小他母親就逼迫他信教,嚴格按照教義去生活,每天要禱告,犯任何錯都要懺悔。”他煩透了,恨死了,16歲就趕緊從家里搬了出去。他很認真地說:“我很愛我母親,前提是我們單獨相處不要超過5分鐘。”他還開玩笑說:“你們中國人經(jīng)常問:‘母親和老婆同時掉進水里,先救哪一個?’我的答案是:毫不猶豫救我老婆。至于我母親,說不定我會把她推下水。”
我大驚失色,說:“你怎么能這樣?你母親要是知道了該多傷心?”他說:“她早就知道啊,而且她也恨我,我一直都不按照她的要求去做。”我更大驚失色,說:“母親怎么能恨自己的孩子呢?”他說:“為什么不能?我和母親互相不待見,但我們都知道,在心里我們是愛對方的,而我們能繼續(xù)相愛的唯一方式就是遠離彼此。”
愛與恨的坦白讓我瞠目結(jié)舌。當時我暗想,美國人就是人情淡漠,沒有親情。
但是,當我第N次聽到30多歲的她仍然因為一件小事被母親罵得狗血淋頭,她的工作、老公、孩子,她的服裝、頭發(fā)、長相,都被她母親一一挑出來輪番地指責……我脫口而出:“你可以恨她。”
是的,你可以恨,沒有恨就沒有愛,這句話同樣適用于親情。她說:“可是我爸剛走沒幾年,我媽需要我,我怎么能這么想?”我說:“想想怎么了?你不做、不說,還不能想了?恨只是一種感受,感受是最真實的,你騙得了別人但騙不了自己。當你把對別人的恨深深埋藏起來時,它并沒有消失,只是變成了你內(nèi)心的毒蛇,釋放著‘自我攻擊’的毒液。你不能攻擊他們,就只能攻擊自己。于是,你就成了那個壞人,那個沒出息的笨蛋,那個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差勁兒的人。然后你的生活就會陷入怪圈,你果然什么都做不好,你哄不好老公,教不好兒子,你沒有成就,也沒有朋友。”
承認自己的恨,是一切改變的開始。
有一個朋友,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去她家玩兒,吃飯的時候她媽媽要給她的小兒子喂飯,她說:“不要喂,讓他自己吃。”她媽媽就嘮叨開了,還拉我評理。小朋友面不改色地吃著自己的飯。
她媽媽一轉(zhuǎn)身,她就沖媽媽的背影揮了一拳,通過口型,我看出她說的是:“倔老太婆!”她媽媽一轉(zhuǎn)身,她立刻熱情地說:“媽,我洗碗,你歇著。”她媽媽也嘮叨完了,紅光滿面地搓麻將去了。
我們倆相視大笑,我說:“你怎么像個小孩?”她說:“我媽都那么老了還不是像小孩,天天得哄著。”我說:“那你不憋得慌?”她說:“她需要我,我也需要她,沒必要弄得劍拔弩張的。”
我問:“你恨她嗎?”她說:“恨得牙癢癢!但是,她是我媽啊,討厭的時候就腦補一下各種場景,有時候她出去,我會偷偷拔掉她種的辣椒,對著她的房間大喊幾聲,這么做完了,心里覺得很舒服,又會想到她很好的一面。”
有一次,她實在是忍不住了,提出了相反的意見,她媽便開始呼天搶地地控訴,說自己如何忍辱負重幫她帶孩子,受了多少委屈,忍到自己受內(nèi)傷。她冷靜地看著她媽哭完,開口說:“媽,不是只有你忍,我也忍了你很久了,我受了很深的內(nèi)傷。你看看你多失控,我說了一句話,你就這么要死要活的,你覺得自己這樣好嗎?”說完起身出門,在外面晃了大半天,買下她媽媽心儀已久卻舍不得買的一條項鏈。
回家,她媽媽已經(jīng)收拾好行李,看到她就說:“你這里我待不下去了,你這個不肖女……”她把項鏈塞進媽媽的包里,打斷媽媽的話,說:“我就知道你要這么做,也好,你自己回去冷靜一下,想回來了我隨時接你,在外面晃一圈回來也行。你想清楚了,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你的女兒,還會有誰能對你更好,如果有,你就去他那兒,我不攔著,這個不肖女的帽子我就算戴了,也不會少一根汗毛。”
她媽果然在外面晃了一圈,從幼兒園接了外孫有說有笑地回來了,從此大家相安無事。
不敢恨的人,也沒有能力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