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迪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1)
經(jīng)過五六天的搶救,張海迪終于蘇醒過來。看到身邊的親人朋友、醫(yī)生護士,她慚愧極了,對大家說:“我錯了,從今以后我要勇敢地生活下去。死,也要在大笑中死去?!?/p>
日后,曾有記者問張海迪:如果你能擁有第二次生命作為一個健全的人,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張海迪說:“假如我能再有一次生命,我會實現(xiàn)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當一個醫(yī)生,這也是我從小的一個夢想,我 15歲時就自學醫(yī)術給鄉(xiāng)親們治病,但沒有機會真正穿上白大褂當一名白衣天使?!?/p>
后來,她隨父母遷到縣城居住,一度沒有安排工作。她從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的事跡中受到鼓舞,從高玉寶寫書的經(jīng)歷中得到啟示,決定走文學創(chuàng)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筆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啟迪人們的心靈。她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寫日記、讀小說、 背詩歌、 抄錄華章警句,還在讀書寫作之余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并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
認準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著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藥,請她幫助翻譯文字說明,看著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從此,她的墻上、桌上、燈上、鏡子上、 乃至手上、 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還給自己規(guī)定每天晚上不記 10 個單詞就不睡覺。家里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經(jīng)過七八個年頭的努力,她不僅能夠閱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編輯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熱淚,并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當初,為了給張海迪治病,母親變賣了手表、衣服等物品,還欠了一身的債,從無怨言,默默地盡著母親的神圣義務。盡管家里窮,但父母總是盡最大努力滿足她的要求。凡張海迪喜歡的書,不管花多少錢,跑多遠的路,父母總要想方設法給她買到。生日或節(jié)假日,書成了父母送給她的最佳禮物。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zhàn)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作斗爭,經(jīng)受了嚴峻的考驗。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fā)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后來還攻讀了大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1年,張海迪獲莘縣廣播局先進工作者稱號,這年12月《人民日報》首次報道了張海迪的事跡; 1982年,張海迪獲聊城地區(qū)“模范共青團員”和“三八紅旗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