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滿分作文6篇
高考語文滿分是150分,其中作文就占到了60分,作文成績的高低,對語文總分的影響很大。今天整理了六篇高考滿分作文,以期為高三學生的作文提供寫作思路。
01 無論得天,皆是過程
浙江考生
人生在世,人們大多喜歡“得”,不喜歡“失”。但現(xiàn)實是,得與失如影隨形,有得的地方必定有失, 有失的地方也必定有得。在對得與失的糾結(jié)中,我們常常忽略一個基本的常識,那就是 無論得失,皆是過程。
生活的真相就是處處是得失?!拔耐蹙卸荨吨芤住?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边@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般的得與失,然人生波瀾起伏,今日之蜜糖,可能是他日之砒霜。闖王李自成挺進北京城時,春風得意,卻在短短42天后,功敗垂成。明朝至清朝中期,中國斷續(xù)實行海禁政策,自詡天朝上國,這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敵侵略,卻也讓中國故步自封,在經(jīng)濟、政治、科技等方面,慢慢落后于他國,為中國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埋下禍根。當代中國,已經(jīng)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如今的“得”是千千萬萬的先輩用鮮血、汗水換來的,切不可居安思逸。
得與失既不是人生的起點,也不是人生的終點,一切得失不過是人生必經(jīng)之過程。我們在高考前常聽人說高考是人生的轉(zhuǎn)折點,它是十年寒窗的終點,也是邁入更高學府的起點,可是誰又能說,高考就是人生的起點或終點呢?漫漫一生中,我們會面臨無數(shù)扶擇,一個扶擇是一段故事的結(jié)局,也是是另一段故事的開篇。起點也好,終點也罷,都是人生中的一段建程。人生的價值是在得與失的不斷轉(zhuǎn)化中才實現(xiàn)的。如果非要為生命選一個終點,我覺得只有死亡。但細究起來,死亡也不是生命的終點,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就像屈原,兩千多年了,他“雖九死其尤未悔”的愛國情懷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而這就是他生命的延續(xù)。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睔v代的帝王,都覺得自己得到了江山,得到了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殊不知這些都是會失去的。歷史就在這一代又一代得與失的更迭中不斷前進,這才有了如今的盛世。而這無數(shù)的得與失,其實都是人類文明發(fā)展鏈上的鎖扣。所以,得時,不要揚揚得意,忘乎所以:失時,也不要顧影自憐,自怨自艾。我們應該如凡高那般,抱著“一個人絕不可以讓自已心靈里的火熄滅掉,而要讓它始終不斷地燃燒”的信念,讓心中的那把火,永遠燃燒著!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辈患臣秤诘?,不戚戚于失,因為無論得失,皆是過程。在過程中行走,在過程中反思,在過程中突破,才是人生的真諦。
【結(jié)構(gòu)分析】
無論得失皆是過程開頭:(第1段)立足現(xiàn)實生活,提出觀點:無論得失,皆是過程。主體層層深入,展開論述(2—4段)①是什么:通過對典型的“失中有得”“得后又失”的歷史素材,證明“生活的真相就是處處是得失”②為什么:聯(lián)系自己正在經(jīng)歷的高考,指出得失為什么不是起到,也不是終點,而是過程。③怎么樣:由個人層面上升到歷史和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歷程,從更宏大的角度指出將得失視為過程的合理性,進而給出面對得失的建議。結(jié)尾:(第5段)引用名言,重申觀點,總結(jié)全文◎得分點
1.層層遞進,思考深入。本文按照“是什么一為什么一怎么樣’的思路行文,提出觀點后先強調(diào)“生活的真相就是處處是得失”,然后聯(lián)系人生實際闌釋原因,接著指出面對人生的得失,我們應該“讓心中的那把火,永遠燃燒著”。邏輯清晰,層層深入。
2.閃爍哲思。行文中,作者的一些觀點和看法閃爍著哲思光芒,如“如果非要為生命選一個終點,我覺得只有死亡,但細究起來,死亡也不是生命的終點,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和結(jié)尾一段,都充滿了思辨色彩。
3.素材豐富。文章所用材料由兩類組成,一是名言素材,引用了《報任安書》(E國演義》等作品中的名句,增強了觀點的說服力;二是事實素材。從正反兩個方面選用了李自成。屈原等典型素材。這些材料的運用,使論證透徹,強化了觀點的表達。
02 珍存紀念,追光前行
天津考生
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時間的長河中流消著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光華。一個個紀念日如同結(jié)繩記事上的一個個繩扣,讓數(shù)字成為歲月厚重的注腳,讓流動的時光有了精神的刻度。珍存紀念,追光前行,青春應綻放初心不改、奮勇前行的光彩。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1921年7月,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了。百年來,中國共產(chǎn)黨穿過驚濤駭浪,引領(lǐng)中國行穩(wěn)致遠。無數(shù)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乘承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與使命,追著前路的光輝勇毅前行。舊日炮火中,舊日炮火中革命先烈用清激的愛護佑山河安定,用甘將熱血沃中華的堅毅謀求民族獨立;而今,青年黨員們投身于鄉(xiāng)村振興,扎根農(nóng)村,用勞苦耕耘托舉起中國經(jīng)濟的逆勢上揚。清記住這個讓中國煥然一新的黨的紀念日,懂得立黨為公、忠誡為民的奉獻,懂得永葆初心,不忘來路的情懷,我們也必將不忘初心、接力前行。
七十余載獨立自主,七十余載奮斗富強。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在天安門壯麗的城樓上被宣布。此后七十余載,世界人民見證著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探索之路?!耙?五計劃”專注重工,奠定我國工業(yè)化之初步基礎(chǔ),三大改造的完成,則開啟社會主義的新篇章下新時代,青年傳承求索拼搏的精神,他們中有不計得失無畏向前的奮斗者,也有不懼困難風兩兼程的擔當者。請記佳中國人民這一獲得獨立自主的日子,明白腳踏實地、不尚空談的意義,明白肩負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召喚,我們也必將奮力拼搏,勇于擔當。
四十多年開拓創(chuàng)新,九萬里風鵬正舉。
1978年12月,改革開放的號角在中國火響。四十余年,勇于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拓荒牛精神傳遍神州大地。乘著高鐵看中國,讓千里江陵一日還不再是浪漫想象;嫦娥、天問探索浩瀚宇宙,令昔日飛天夢不再是神話空談;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定位精確,使巡天逼著一千河不再是筆端豪情?,F(xiàn)如今,到處都是活躍的創(chuàng)造,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也走得更加堅定。干秋偉業(yè),圓夢今朝,記住改革開放這一因中國人敢于創(chuàng)新發(fā)展而留名歷史的日子,堅定研究新領(lǐng)域的勇氣,堅定開拓新境界的信念,敢于創(chuàng)新,逐夢遠方。
日歷上的淡淡墨痕賦予了時光不同的內(nèi)涵,一個個紀念日讓流動的歷史有了確定的航道,讓代代中華兒女有了篤行致遠的精神依靠。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珍存紀念,追光前行,用昨日的光輝織就人生錦緞,用今日之奮力前行換取祖國來日的繁榮昌盛。
【結(jié)構(gòu)分析】
珍存紀念追光前行 開頭(第1段)足宏觀視角,提出論題,明確主題。主體:選取黨和國家建設、發(fā)展中的三大事件展開論述(2—7段)①重大事件一: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闡明事件值得紀念的意義,呼吁新時代青年學習前輩精神,勇于擔當,開拓進取。②重大事件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③重大事件三:改革開放。結(jié)尾:(第8段)點題,再次闡明論點
◎得分點
1.主意高遠。開篇即點明從“國家和民族”這一宏觀視角進行論述,立意高遠。
2.氣勢恢宏。全文采用總分總結(jié)構(gòu),圍繞黨和國家的重要紀念日構(gòu)思行文,選取三個重要的紀念日組織材料,站在歷史潮頭,回顧“百年征程”,見證“七十余載獨立自主”,點贊“四十多年開拓創(chuàng)新”,氣勢恢宏。
3.語言有文采。行文用詞十分考究,句子對仗工整,引用巧妙,長短句結(jié)合,體現(xiàn)韻律美且鏗鏘有力,透著作者的匠心。如“千里江陵一日還”“巡天遙看一千河”等詩詞的引用,非常巧妙,寫出了新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
03 吹盡狂沙始到金
上??忌?/p>
有人說,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事物的價值才能被人們認識:也有人認為不盡如此。而在我看來,真正有價值的事物是能經(jīng)得起時間的推敲的,即使它沒有立刻為世人所認可,但經(jīng)過時間的千淘萬漉,其價值也會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
為什么有些事物的價值需要時間的沉淀才能顯現(xiàn)?因為這些事物具有一定的先進性與前瞻性,而人們?nèi)砸援敃r落后且陳舊的思想去看待它們,由此便產(chǎn)生了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凡,高的畫作、海子的詩歌、哥白尼的“日心說”等都是在創(chuàng)造者去世之后才被人們發(fā)現(xiàn)價值的。普羅大眾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跟上先鋒們的腳步,在慢慢理解、摸索的過程中才能發(fā)現(xiàn)其作品的深刻價值。
在李大創(chuàng)生活的時代,人們正經(jīng)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迷信愚昧,混沌不堪地活著。馬克思主義作為具有先進性的學說,與那個時代人們的認知有一定的差距。李大釗作為中國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先驅(qū)人物,就承擔起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任務,他高呼!“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盡管當時很多人并不能對此產(chǎn)生共鳴,但隨著實踐的驗證、時代的更迭,人們對馬克思主義也有了更多的探討和更全面的認識,這一極具價值的思想理論今天已成為指導我們實踐的有力武器。
但是,有時影響人們看到事物價值的,并非時間,而是時代背景下人們的主流價值觀?!霸娛ァ倍鸥?,與和他同時期活躍在詩壇上的李白相此,名聲不響。為什么同樣才華橫溢卻聲譽迥然?主要在于當時人們更偏好于觀看李白筆下的浪漫瑰麗,而杜甫“沉郁頓挫”的風格顯得與時人的審美格格不入,也就是說他的詩文不符合盛唐的詩歌創(chuàng)作主流,因而他的詩作并不受人推崇。但在杜甫死后不到三十年,他的詩作很快就迎來真正的知音,得到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推崇??梢娛挛锏膬r值從本質(zhì)上而言,屬于人們主觀上的認識,它會隨著時間、環(huán)境和時勢的變化而發(fā)生改變;而真正有價值的事物,是不會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的。它應是勁草,在任何疾風的考驗之下都屹立不倒;:它應是黃金,在歲月的淘洗中閃閃發(fā)光。
對于我們而言,有些事物的價值,以我們有限的認知并不能完全理解,我們便要警惕在認識事物時過于片面化、簡單化。同時,我們也要相信有價值的事物,經(jīng)歷漫長的黑暗與等待之后,終有一天可以熠熠生輝。
【結(jié)構(gòu)分析】
吹盡狂沙始到金 起(第1段)引述材料,提出觀點:真正有價值的事物,經(jīng)過時間沉淀終能夠被認識承(第2-3段)承接上文,先以凡,高畫作、海子詩歌、哥白尼學說為簡例,然后以李大釗接受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為詳例,詳略結(jié)合,進行論述轉(zhuǎn)(第4-5段)轉(zhuǎn)向影響人們認識事物價值的另一因素——主流價值觀,并以李白、杜甫的處境與際遇為例,對比論證合(第6段)總結(jié)上文,重申觀點
◎得分點
1.思想深刻。此文作者思考得很深入,由果溯因,挖掘出了“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事物的價值才能被人們認識”的原因;同時,還看到了其他影響人們認識事物價值的因素主流價值觀,全面深入。
2.論據(jù)典型。以李大釗傳播馬克思主義學說為例,既緊跟建黨百年的時代熱點,又十分有力地說明了時間沉淀促進人們認識事物的價值。
3.結(jié)構(gòu)渾然一體。文章開頭引述材料內(nèi)容,亮明論點,接著從“為什么”的角度進行全面深入的論證。最后進行總結(jié),強化觀點。
04 強弱非天定,自強方恒強
湖南考生
伴隨《覺醒年代》等刷的熱播,在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華誕的時間節(jié)點,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關(guān)于“體育之效”的宏論更顯高屋建瓴,肌劈理解。這些文字所承載的自強精神如時光隧道里不滅的星火,照耀著中國國力由弱變強的曲折征程??畤@中,以史為鑒,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的崛起揭示了“強弱非天定,自強方恒強”的客觀規(guī)律。世間萬物,皆有強弱之分,天生強者不可沾沾自喜,天生弱者不必自慚形穢。《傷仲永》的故事令人扼腕嘆息,假如方仲永在展示自己“受之天”的通悟后,沒有被父親帶著四處炫耀而是加強學習,是否還會“泯然眾人矣”?與之相反,面對無聲無光的世界,海倫凱勒未因失聰失明而放棄自我,而是奮發(fā)有為,終成命運的強者。強弱并非天注定,弱者可變強,而強者也可變?yōu)橹寥?。是故,生而為強者在自律自尊中實現(xiàn)自我升華,將浩氣揮灑于霓虹之上!生而為弱者無須自悲,若在逆風中把握方向,生出羽翼亦能直上九萬里!促使強弱轉(zhuǎn)化的關(guān)鍵條件是先天還是后天呢?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因此,促使強弱轉(zhuǎn)化的關(guān)鍵條件不在于先天而在于后天。逆境是顛覆弱者生活之舟的波濤,又是磨煉強者鋼鐵意志的熔爐?!坝兄菊?,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無論是錯失先機還是遭遇挫折打擊,只要“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須知,自立自強,終成強者。強弱可互相轉(zhuǎn)化,個人如此,社會和國家亦如此。放眼當下神州大地,各種基礎(chǔ)設施建設如火如茶;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全面勝利,驕人成果載入人類史冊;碳達峰、碳中和等目標的設定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再次展現(xiàn)“中國力量”……今日之中國以自強不息擺脫了“國力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zhì),日超輕細”的窘態(tài),崛起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非但如此,作為一個有著上下5000年歷史和14億人口的超級大國,中國不侵略、不霸權(quán),還多次向其他國家伸出援手,真正做到了“獨善其身”和“兼濟天下。德不孤,必有鄰,中國自然也贏得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的認可和信賴。萬物皆有尺度,強者若不“濫用其強”,推己及人、兼愛天下,則能恒強。新時代的號角已吹響,人類命運休成與共,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我們希望強者愈強而恪守自我,關(guān)愛弱者,勇?lián)姑蚕M跽甙l(fā)憤圖強,自強而恒強,類霜天競自由。愿世界和平,人類幸福!
【結(jié)構(gòu)分析】
強弱非天定,自強方恒強引:引入材料,提出論點(第1段)以建黨百年與熱播劇《覺醒年代》切入,引入題目材料,順勢提出觀點:強弱非天定,自強方恒強議:典型用材,展開分析(第2-3段)先運用方仲永和海倫.凱勒的事例,論述天生強者不可自喜,天生弱者不必自悲:再以設問引出“促使強弱轉(zhuǎn)化的關(guān)鍵條件不在于先天而在于后天”的觀點,并引格言進行論證。聯(lián):揆諸現(xiàn)實,由個人上升至國家(第4-5段)表明“強弱可互相轉(zhuǎn)化”,個人、社會、國家,均適用于此理,并指出強者不“濫用其強”,方可恒強的道理,升華主題合:收束全文,提出希望(第6段)希望強者恒強,弱者發(fā)憤圖強,萬類霜天競自由
◎得分點
1.立意高遠。文章立意發(fā)韌于體育之道,又突破常規(guī),深挖內(nèi)涵,由個人的強弱變化延伸至國家的強弱變化,視野開闊,立意高遠。
2.具有現(xiàn)實意義。在清晰地闡述強弱轉(zhuǎn)化之觀點的基礎(chǔ)上,作者觀照現(xiàn)實,結(jié)合當前我國各項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事實,進一步論證中心論點,深刻揭示出頑強拼搏可實現(xiàn)由弱變強、強者恒強的道理,極具現(xiàn)實意義。
3.內(nèi)容豐富。在具體的論述中,作者將歷史事件、熱點素材、名人名言等信手拈來,論據(jù)豐贍又緊扣主題。
05 已識乾坤大,長明火燭光
貴州考生 朝夕更替,日月流轉(zhuǎn)。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畫卷不停變換無數(shù)偉人為我們書寫下前進的注腳。前道不止,天地乃廣。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都是大有可為的時代,每個時代的畫卷,都需要有為之士在其上書寫下奮斗的篇章。已識乾坤大,長明火燭光。大有可為的時代為人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立志有為的人將在舞臺上演繹精彩。
螢火微涼,光芒不減。我們什么時候擁有了喊出“這是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的勇氣?是100年前。在100年前那段近乎黑暗的歲月里,壓迫和屈辱籠罩著神州大地,中國差一點就失去了覺醒的希望。是那批最先覺醒的仁人志士的嘶吼創(chuàng)造出歷史的新篇章,為中國帶來了永恒光明的未來:李大釗、夏明翰、方志敏……他們前仆后繼,以身許國,用他們的微光照亮了中華民族昏暗的前路,用他們的演講回應時代的召喚,用他們的壯烈犧牲譜寫“有為”的華章。“雖千萬人吾往矣”,他們以肉身的隕滅、精神的長存告訴后人,“可為”的時代已然來臨。炬火炎炎,歷久不滅。當“可為“成為時代的底氣,“有為”的先驅(qū)便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沖破重重阻攔回國的錢學森,在科研資源極其匱乏的情況下,排除萬難,造出了中國自己的導彈和火箭,為祖國的國防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放棄英國優(yōu)越工作和生活條件的黃大年,為民族振興不惜以身許國,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們將“有為”作為個人奮斗的原動力,在可為的時代做有為的人,助力國家發(fā)展,促進國家科技進步。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被他們以科技報國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灼灼之光,傳承不息。作為新時代青年,先輩們留下的優(yōu)良精神品質(zhì)已經(jīng)深深融入我們的血液和靈魂之中?!翱蔀椤笔亲屛覀円詧远ǖ男拍詈鸵庵?,擁抱時代提供的機遇;“有為"是讓我們以積極奮斗的精神,勇?lián)鷷r代賦子我們的使命,共同建設偉大的祖國。我們何其有幸,生在無數(shù)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創(chuàng)造的美好時代中!現(xiàn)在正是我們回報先輩,接過歷史接力棒去付出、去奉獻的大好時候。新時代需要“有為”青年,圓夢民族復興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參與。當歷史的滾滾浪濤沖刷至我輩青年之時,我們不懼蜚語,心懷夢想,勇?lián)懒x,劍指遠方,發(fā)出青春最強音。我們心里有陽光,腳下有力量,大有可為的時代給了我們充分的支持,讓我們?nèi)ビ兴鳛椤?/p>
【結(jié)構(gòu)分析】
珍存紀念追光前行 開頭(第1段)照應標題,提出觀點:繼承革命先烈的精神,為祖國的美好未來接續(xù)奮斗 主體(2—4段)①回顧志士能人:列舉百年前的仁人志士,談及他們以奮斗和犧牲的血雨告訴后人,“可為”的時代已然來臨 每段第一句都暗扣標題,領(lǐng)起本段 ②點贊時代楷模:談新中國成立后,各界楷模承前人精神,以己之志鑄輝煌③呼吁當代青年:論證時代接力,“我們”處在大有可為的時代,應做有為之人結(jié)尾(第8段)緊扣時代,表志向,號召同齡人做有為的新時代青年,并回扣標題和開頭
◎得分點
1.設置文眼,反復點題?!耙炎R乾坤大,長明火燭光",既是文章標題,又是文眼所在。該句表現(xiàn)了作者的觀點,即在深刻體悟革命先烈精神價值的當下,要繼承其精神,為祖國的美好未來接續(xù)奮斗。該句有底蘊有畫面,在文章開頭、結(jié)尾處反復出現(xiàn),不但觀點鮮明清晰,還盡顯構(gòu)思之周全。2.扣題論證,不蔓不枝。文章緊扣標題“已識乾坤大,長明火燭光”,將文章主體部為百年前的“螢火”、鼎力追趕時期的“炬火”和當下的“灼灼之光”,不但處處體現(xiàn)“火燭光”,而且以時間為線論述各個時代人的“可為”與“有為”,又暗扣了“長明”。論證嚴謹,不蔓不枝。
06 老屋的紀念日
紀念日或讓人心情蹁躚,流連忘返;或讓人低頭沉吟,久久思索。其中蘊藏的厚重含義使它不僅僅是日歷上一個簡單的數(shù)字。對于我的爺爺來說,那一天曾是老屋建成的日子,也曾是搬出老屋住進新樓房的日子,是一家人的日子躍上新臺階的日子。家里的老屋曾是爺爺?shù)尿湴痢B犇棠陶f,爺爺小的時候家里窮,住的是祖上傳下來的草屋,破舊低矮,三代人擠在一起, 等到爺把奶娶進門,蓋兩間屬于自己的小屋就成了谷爺?shù)膲粝搿榱诉@個夢想,爺爺吃過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一次,公社組織社員們賣菜,地里十顆捆的大白菜,別人扛一捆就被壓得直喘粗氣,爺爺卻- -咬牙一次扛兩捆。剛下過雨的泥地很滑,爺爺-一跤摔在地里崴了腳,別人要背爺爺去村里的衛(wèi)生所,爺爺卻自己一把掰正了腳,扛起白菜接著走。奶奶說那天爺爺回到家,腳腫得跟個饅頭似的,嘴唇都咬出牙印來了,一直到現(xiàn)在陰天下雨時爺爺?shù)哪_還疼呢。但就是靠著這股子干勁,爺谷和奶奶終于蓋起了三間屬于自己的土坯房。房子蓋好后,爺爺沒事就圍著自己的房子這轉(zhuǎn)轉(zhuǎn)那摸摸,怎么也看不夠。那一年爸爸三歲,爺爺拉著爸爸的小手,指著新蓋的土坯房對他說:“兒子,這是咱們自己的房子,今后一輩子就住這了。”然后,爺爺帶著滿臉笑容宣布:“6月15日,建成新房的紀念日!后來,爸爸成家后也有了自己的新房子,爸爸說接爺爺奶奶過來一起住 ,可爺爺卻把頭搖得像個撥浪鼓,說啥也不肯離開自己的老屋。前幾年政府進行城中村改造,各家的舊房子要拆掉蓋成樓房,聽到這個消息,我心里一愣,腦海里閃現(xiàn)出爺爺不肯離開老屋時倔強的神情。拆了老房子不等于剜了爺爺?shù)男念^肉嗎?沒想到,聽了我的擔心,爺爺呵呵笑了:“孫女呀,爺爺雖然老了,可是不糊涂,這老房子我是舍不得,但政府不是要趕咱走,人家是拆了舊房給咱蓋新房,而且是樓房呢!爺爺老了還能住上樓房了, 不虧!爺爺?shù)囊环?話讓我豁然開朗,我忽然想起一個簡單卻實在的道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搬家的那一天,我去爺爺家?guī)兔Π釚|西,爺爺喃喃自語:“不想6月15日又成了搬出老屋的紀念日。”爺爺一直把一個瓦罐抱在懷里,我好奇地問爺爺:“里面是什么值錢的寶貝?”爺爺沒有回答,抱著瓦罐坐在炕頭上流淚了。后來我才知道,那瓦罐里裝的是爺爺從炕頭上掃起來的土,爺爺說:“住上大高樓,我就把這瓦罐放在床頭,天天看著它,我就能感到咱們國家越變越好!紀念日記載著一個小家?guī)资甑钠床c歡笑,也記載著新中國從貧弱到富強的蛻變。紀念日,是爺爺經(jīng)年累月扛起的一磚一瓦,是無數(shù)個日子的蓄勢待發(fā),是歷史最厚重的注腳,是一代代平凡的中國人艱苦奮斗自力更生之后的幸福生活,是祖國母親歷盡滄桑后的自信與強大。每一個曾經(jīng)認真活過的平凡日子都是值得銘記的紀念日。
【名師點評】考生在表達對紀念日這一寫作中心的思考時,編織了不同時代人們對住房有不同認識的一個故事,將家庭發(fā)展與國家發(fā)展巧妙聯(lián)系在一起,以富于口語化的表達方式,塑造了一個老農(nóng)民的形象。通過他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一步步走上富裕之路后內(nèi)心的激動,對眼前生活的滿足,對國家越來越好的欣慰,對黨和國家的感激之情。而文章夾雜的抒情和議論,也流露著對祖國一步步走向強大的感慨和自豪。全文于不動聲色中暗涌著濃厚的感情,非常動人。
免責聲明:
▍本文整理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相關(guān)權(quán)利人所有。
▍本文僅供交流學習使用,個人尊重原創(chuàng),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等使用不當情況,請隨時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