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高考滿分作文《張愛玲的遺憾》,“環(huán)境”話題,立意構思不一般
原標題:高考滿分作文《張愛玲的遺憾》,“環(huán)境”話題,立意構思不一般
“文體不明”,是作文得分低的原因之一。
在實際寫作過程中,學生常寫的“文體不明作文”的思路一般有兩種:大部分內容在講述名人的故事,結尾點評幾句;開頭寫“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然后講述故事。這兩種都是雜志上經常見到的,暫且稱之為“雜志體”,后者可被判為抄襲文。
但那種以某個名人為主體來表達觀點的文章,不一定文體不明,比如高考滿分作文《致墨子》《木車上的人生》,比如這篇高考滿分作文《張愛玲的遺憾》。
作文題中有三個小故事,三個故事都說到了“人的成長”與“環(huán)境”有關,但側重點不同。我們可以從成長需要自由空間、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自信心等角度來解析人才的成長之路,也可以籠統地談成長的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
本文屬于議論文,但不是那種最常見的模式化議論文。議論文,就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論證來表達自己觀點的文章體裁?!耙?、議、聯、結”是議論文最基本的結構方式,不是唯一的。
本文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構思。
文章的思路是:先拋出問題,張愛玲為什么不能被稱為“偉大作家”;緊接著表達看法,因為她為自己設定了小環(huán)境;然后以那些把自己置身于時代的大環(huán)境中、與民眾一起沉浮的作家為例,說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作家方可稱為“偉大的作家”;最后再說回張愛玲,進一步強化觀點,“環(huán)境可以影響人”。
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對“環(huán)境”的含義有所拓寬,作者認為,有的環(huán)境是自己一早就設置好了的,并表達了“你為自己設置了什么樣的環(huán)境,你就能長成什么樣的人”這樣的看法,很有見地了。
這種構思方式,簡而言之就是:從一個名人切入并以之為主體來闡述觀點。
有人說,這樣的文章“文體不明”。議論文要有明確的觀點,要擺事實、講道理,要講邏輯,要以理服人。議論文的所有特征,本文都對得上。
本文在內容是倒是可以探討一下。
文中的“遺憾”,不是張愛玲自己的遺憾,而是他人的遺憾,作者認為以張愛玲的才華完全可以寫出令“萬人敬仰”的文章,但是她沒有,這點有些遺憾。
張愛玲自己遺憾不遺憾不知道,我們只知道,如果張愛玲改變了自己的風格,不寫小女子的愛恨情仇,而去寫家國天下,那我們就看不見今天的張愛玲了。
但這并不妨礙作者可以這樣想。而且,一個少年能想別人之未想,能懂張愛玲的蒼涼與孤獨,這就很厲害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