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的孤獨之路|《傅雷家書》讀后感
撰文:@我有車還自行
春節(jié)期間,剛大吃了兩頓,就積食了,只能靠吃白水面度日,虧了肚子不能虧腦子,抽空讀了《傅雷家書》(譯林出版社2023年出版),補了下精神食糧,讀后感慨萬千。
“從前書信很慢,車馬很遠”,在電話、電郵、移動通信時代到來之前,天各一方的親人之間主要靠書信交流?!霸浦姓l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寄出的是思念;“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收到的親情。
傅雷家人之間,也是如此,書信中除了討論哲學、藝術、人生外,也有許多吃飯、睡覺、生病、人情往來等生活流水賬,這和我們普通人一樣,也易激發(fā)讀者的共鳴。
李春波就是憑著流水賬般的《一封家書》獲得了中國流行音樂1994風云人物獎。
傅雷畢竟不是普通人,他是20世紀法語翻譯屆最優(yōu)秀的翻譯家(沒有之一),也是一位優(yōu)秀的文學家、藝術評論家,他在生活中最關心的是藝術,在信中討論最多也是藝術,而且展現出極高的水準。
傅雷的翻譯水準有多高?
據楊絳回憶,一次她譯了篇散文,傅雷稱贊了幾句,楊絳以為這是客套話,照例一番謙辭,傅雷強忍了一會,最后還是沉臉發(fā)作了“楊絳,你知道嗎?我的稱贊是不容易的”。傅雷對楊絳的稱贊確實是由衷的,他在家書中稱楊絳的翻譯風格“俏皮、輕靈”(P31)。
傅聰說“傅雷這個人做事,極其頂真”,也正如傅雷的墓志銘所寫“赤子孤獨了,會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P77),傅雷的一生不但“極其頂真”,同時也是個“赤子”,“頂真”、“赤子”在很多時候有同樣的含義,正如那個說國王沒穿衣服的小孩子,這也是傅雷一生的縮影。
拙文的題目叫“赤子的孤獨之路”,這本身可能就是句邏輯不通的話,因為“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創(chuàng)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水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水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不是純到像明鏡一般,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眾的心靈?”(P77)
拙文暫且把題目定為“赤子的孤獨之路”,主要是想表達三層含義:第一層是已在前文進行了表述,“赤子的孤獨之路”,首先是一種心路歷程,赤子感到孤獨了,就會去創(chuàng)造一個有許多心靈朋友的世界。同時,“赤子的孤獨之路”所欲表達的意思還有兩層含義,即“赤子的孤獨之路”不只是一種心路歷程,還是一條通向外部的道路,正因這條道路通向赤子心靈之外,才能“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也正因這是一條外向而非內向的道路,這條通往普天下心靈的道路應有堅實的路基及合理的規(guī)則:
一是道路應有堅實的路基。路基是道路的基礎,任何想走上孤獨之路的赤子,需要自身具備相應天賦,付出辛勤的汗水,還需要有伯樂的指點、賞識。傅聰、傅敏一母同胞的兄弟,在音樂方面,傅雷認為傅敏資質不及傅聰,“在提琴方面的表現只能說中等,看譜能力不強”,又加之學習環(huán)境不好,“到樂隊去當個普通的小提琴手,也不是容易的事”,而傅聰“學了二三個月琴,就有顯著的特點”(P60),并一路得到馬思聰等眾多大師的傾心指點,去英國后還得到了岳父的襄助,故很早就能名揚天下?!耙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斗,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能走上孤獨之路的赤子,是各種因素塑造的結果,赤子這種人設,不能自欺,更不能欺人,比如當紅小生翟天臨就因自詡是學霸,在己亥年春節(jié)期間被吃瓜群眾打回了原型,這似乎與他在《白鹿原》中出演的白孝文的結局一樣。
同時,我們大多數人不能像顏回一樣“簞食瓢飲而不改其樂”,如果都如顏回一樣,社會上估計就沒有物質方面的矛盾了(但我認為,也不排除還會有爭奪簞、瓢的矛盾)。傅雷作為一名高級知識分子,又是一位父親,在家書中沒有“向一切傳統的、資本主義的、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感情與習俗作斗爭”(P330),不但沒有恥于談錢,還多次明確教導兒子、兒媳,要“會生活”,要學會防止經理人的盤剝,要學會家庭理財,“越是輕視物質就越需要控制物質。你既要保持你藝術的尊嚴,人格的獨立,控制物質更成為最迫切最需要的先決條件”(P233)、“一個人如果少年得志,他就更不善理財,這對他一生為害甚大”(P205)。
二是道路要有合理的規(guī)則。在赤子求真創(chuàng)造的路上,往往還會受到許多來自社會規(guī)則的限制,規(guī)則不合理,則會影響到創(chuàng)造力,如歐洲在文藝復興前的繪畫以歌頌史詩、神、宗教相關為主,而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才開始著重表現人的思想和感情。社會規(guī)則,不但可能扼殺創(chuàng)造力,甚至還會扼殺創(chuàng)造者本身,正如傅雷所說,其吃虧在“看問題水平提得太高,發(fā)現癥結為時太早”(P243),故而容易被世人誤解,布魯諾就因宣揚日心說被宗教裁判所判為“異端”,被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傅雷家書》寫于1954年-1966年,家書中也反映了那個時期國內國際的風云變化。
建國初期的社會氛圍還相對寬松,據楊絳回憶,1954年在北京召開翻譯工作會議,討論翻譯問題,傅雷提了份書面意見。他信手拈來,舉出許多謬誤的例句。這些例句都是有主人的,因此,一位老翻譯家,被氣得當場大哭。傅雷在同年的信中對傅聰說,“老舍的《四世同堂》,文字的毛病很多,不但修辭不好,上下文語氣不接的地方也很多,還有是硬拉硬扯,啰里啰嗦,裝腔作勢,毛病百出,找不到什么可學的東西”(P55)。
1957年3月,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受到“百家爭鳴”指示的鼓舞,傅雷“暢所欲言,毫不顧忌”的傅雷,旋即因“親美”、“反蘇”等歷史問題被上海市作協開會批判達十次之多。1957年9月,傅聰也回國接受批判。
1958年4月,因傅雷被劃為右派,傅聰在同年8月也被通知需立即回國,因聽聞傅雷已被捕入獄,傅聰說:我即將畢業(yè)回國,我知道,等待我的,將是父子互相揭發(fā)、批判。對于兩個自尊心很強,絕不肯違心地講話、行事的人來說,這實在太難堪了!果真如此,前年就不是給我父親一個人開追悼會了,很可能是開父子追悼會。因此,傅聰在同年12月從波蘭出走英國,又因“拿著中國護照,許多地方不準演出。弄得沒有辦法生活”,于1965年加入了英國籍。文革開始后,傅雷遭受批斗,不堪受辱,故而寫下“光是教育出一個叛徒傅聰來,在人民面前已經死有余辜了!更何況像我們這種來自舊社會的渣滓早應該自動退出歷史舞臺了!”的遺書,本書也就此完結。
縱觀人類歷史,尤其是我國建國以來的歷史,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的歷史,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需要一個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尤其要避免學術成為權力的婢女,我國逐步確立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就是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這種社會合理規(guī)則治理的確立,無疑會成為赤子孤獨之路的外部保障。
【精選】有關于教育培訓方面需求的推薦這個網站教育培訓https:///舟舟培訓網是一個專業(yè)為教育培訓機構、培訓班、輔導班提供招生代理,可以免費發(fā)布教育培訓信息,為中國萬千莘莘學子提供優(yōu)質培訓機構、在線學習、交流資料下載等一站式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