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GRE issue作文得分要點如何“兩面寫”
如何從正反兩方面寫新gre考試寫作?下面是一位考生參加的10月23日新gre考試寫作的題目,該考生整體感覺都不錯,抽到了自己較為熟悉的題目。那么,是什么題目讓考生如此滿意呢?我們以該考生抽到的題目進行分析講解。
具體如何兩面寫,還有一個如何對題目進行分析的問題。比如,就那位復旦大學的同學他10.23的抽到的那道題而言,它就是一道建議類的題目,也就是說,題目是給出了一個建議Every individual in a society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obey just laws and to disobey and resist unjust laws,需要我們對這個建議進行分析。
對建議類題目,我總結(jié)的分析切入點有三點:
題目中的建議可行性如何?
如果實施題目中的建議,是否會導致同初始目的相矛盾或其它荒謬的結(jié)果?
有無替代或折衷方案?
依照這三個分析切入點,我們可以對這道建議類題目分析如下:
題目中的建議可行性如何?
題目中的建議不可行,因為論者已經(jīng)將問題過于簡單化了。在沒有搞清楚什么是正義和不正義,以及該采取何種程序來捍衛(wèi)正義、消除不正義之前,題目中的建議很可能會導致這樣的結(jié)果:堅持了不正義的法律、破壞了正義的法律。
如果實施題目中的建議,是否會導致同初始目的相矛盾或其它荒謬的結(jié)果?
簡單地說Every individual in a society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obey just laws and to disobey and resist unjust laws只能導致無政府狀態(tài)。
有無替代或折衷方案?
正義的實現(xiàn)以及非正義的消除,都有賴于:其一,人們對正義含義的共識;其二,實現(xiàn)正義和消除非正義的程序。否則,不可能有真正的正義。
然后,在按照正、反、合的框架把分析內(nèi)容組織起來,我們就得到了一個完美的寫作題綱:
論點:正義的實現(xiàn)有賴于人們對正義的共識,以及一個可靠的法律程序
正:
理論上或者觀念上講,題目中的建議是合理的。畢竟,行動上的正義開始于理念中的正義。任何事實上和行動上的正義和非正義,首先在于人們對之于觀念上的認同。要消除非正義,人們必先在觀念上確認其屬于非正義;同理,若要人們?nèi)嵤┠撤N所謂的正義,必先要人們在觀念上高度認同其正義性。所以,在觀念層面上,人人都有服從正義、抵制和反對非正義的必要和自由。
反:
但是,在行為和操作層面,簡單地說Every individual in a society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obey just laws and to disobey and resist unjust laws 實際已經(jīng)將問題簡單化了。在沒有搞清楚什么是正義和不正義,以及該采取何種程序來消除不正義之前,題目中的建議很可能會導致這樣的結(jié)果:堅持了不正義的法律、破壞了正義的法律。這只能是無政府狀態(tài)。例如,到底集體的利益是否永遠高于個體的利益?是否任何時候都可以讓個體為所謂集體的利益做出犧牲?在城市建設(shè)中搞強制拆遷都是以公共利益為動因,那么,所有那些強制拆遷就因此都是正義的了嗎?如果不是,該怎樣消除非正義呢?暴力抵制,還是訴諸法律或行政程序?那么,又該怎樣保證那些法律和行政程序是正義的呢?那些程序又該以怎樣合乎正義的方式產(chǎn)生呢?等等這些處理不好,當然就是動蕩和無政府狀態(tài)了。
合:
正義的實現(xiàn)以及非正義的消除,都有賴于:其一,人們對正義含義的共識;其二,實現(xiàn)正義和消除非正義的法律程序。否則,不可能有真正的正義。
怎么樣?是不是非常清晰自然呢?
這位復旦的同學無疑是幸運的。但即便我們在考試中抽不到自己剛剛準備的作文題,如果我們按照兩面寫的思路來展開對Issue題目的分析,任務(wù)也會變得簡單得多。
將所有的Issue題目劃分為建議類、因果類、是非類、定義類和事實類這五大類,每一類題目都指出了其特有的分析切入點。結(jié)合本文所強調(diào)的一個兩面寫的行文框架,就迎刃而解了。
怎么樣,是不是很簡單呢?實際上,新gre考試寫作如果能巧妙地運用一些技巧,還是很好解決的。雖然新gre考試寫作題目更具體,但卻更好的反映研究生院和商學院所需思維方式,希望考生盡快適應(yīng)。
如何從正反兩方面寫新gre考試寫作?下面是一位考生參加的10月23日新gre考試寫作的題目,該考生整體感覺都不錯,抽到了自己較為熟悉的題目。那么,是什么題目讓考生如此滿意呢?我們以該考生抽到的題目進行分析講解。
具體如何兩面寫,還有一個如何對題目進行分析的問題。比如,就那位復旦大學的同學他10.23的抽到的那道題而言,它就是一道建議類的題目,也就是說,題目是給出了一個建議Every individual in a society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obey just laws and to disobey and resist unjust laws,需要我們對這個建議進行分析。
對建議類題目,我總結(jié)的分析切入點有三點:
題目中的建議可行性如何?
如果實施題目中的建議,是否會導致同初始目的相矛盾或其它荒謬的結(jié)果?
有無替代或折衷方案?
依照這三個分析切入點,我們可以對這道建議類題目分析如下:
題目中的建議可行性如何?
題目中的建議不可行,因為論者已經(jīng)將問題過于簡單化了。在沒有搞清楚什么是正義和不正義,以及該采取何種程序來捍衛(wèi)正義、消除不正義之前,題目中的建議很可能會導致這樣的結(jié)果:堅持了不正義的法律、破壞了正義的法律。
如果實施題目中的建議,是否會導致同初始目的相矛盾或其它荒謬的結(jié)果?
簡單地說Every individual in a society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obey just laws and to disobey and resist unjust laws只能導致無政府狀態(tài)。
有無替代或折衷方案?
正義的實現(xiàn)以及非正義的消除,都有賴于:其一,人們對正義含義的共識;其二,實現(xiàn)正義和消除非正義的程序。否則,不可能有真正的正義。
然后,在按照正、反、合的框架把分析內(nèi)容組織起來,我們就得到了一個完美的寫作題綱:
論點:正義的實現(xiàn)有賴于人們對正義的共識,以及一個可靠的法律程序
正:
理論上或者觀念上講,題目中的建議是合理的。畢竟,行動上的正義開始于理念中的正義。任何事實上和行動上的正義和非正義,首先在于人們對之于觀念上的認同。要消除非正義,人們必先在觀念上確認其屬于非正義;同理,若要人們?nèi)嵤┠撤N所謂的正義,必先要人們在觀念上高度認同其正義性。所以,在觀念層面上,人人都有服從正義、抵制和反對非正義的必要和自由。
反:
但是,在行為和操作層面,簡單地說Every individual in a society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obey just laws and to disobey and resist unjust laws 實際已經(jīng)將問題簡單化了。在沒有搞清楚什么是正義和不正義,以及該采取何種程序來消除不正義之前,題目中的建議很可能會導致這樣的結(jié)果:堅持了不正義的法律、破壞了正義的法律。這只能是無政府狀態(tài)。例如,到底集體的利益是否永遠高于個體的利益?是否任何時候都可以讓個體為所謂集體的利益做出犧牲?在城市建設(shè)中搞強制拆遷都是以公共利益為動因,那么,所有那些強制拆遷就因此都是正義的了嗎?如果不是,該怎樣消除非正義呢?暴力抵制,還是訴諸法律或行政程序?那么,又該怎樣保證那些法律和行政程序是正義的呢?那些程序又該以怎樣合乎正義的方式產(chǎn)生呢?等等這些處理不好,當然就是動蕩和無政府狀態(tài)了。
合:
正義的實現(xiàn)以及非正義的消除,都有賴于:其一,人們對正義含義的共識;其二,實現(xiàn)正義和消除非正義的法律程序。否則,不可能有真正的正義。
怎么樣?是不是非常清晰自然呢?
這位復旦的同學無疑是幸運的。但即便我們在考試中抽不到自己剛剛準備的作文題,如果我們按照兩面寫的思路來展開對Issue題目的分析,任務(wù)也會變得簡單得多。
將所有的Issue題目劃分為建議類、因果類、是非類、定義類和事實類這五大類,每一類題目都指出了其特有的分析切入點。結(jié)合本文所強調(diào)的一個兩面寫的行文框架,就迎刃而解了。
怎么樣,是不是很簡單呢?實際上,新gre考試寫作如果能巧妙地運用一些技巧,還是很好解決的。雖然新gre考試寫作題目更具體,但卻更好的反映研究生院和商學院所需思維方式,希望考生盡快適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