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閱讀的習慣
閱讀習慣指的是讀者在較長時期內(nèi)逐漸養(yǎng)成的閱讀行為。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提高閱讀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不同的閱讀形式對閱讀行為有不同的要求。課堂教學中的閱讀一般分為精讀和泛讀。精讀要求仔細鉆研文章,弄懂全部含義及語言結(jié)構(gòu),培養(yǎng)學習者對作品的全面理解,重新組織和分析、評價、欣賞的能力。為了更透徹地理解精讀課文,掃除上課聽講時的障礙,課前預習就顯得十分重要了。預習中首先要解決的是課文中有關詞義、用法和語法現(xiàn)象的基本知識,對較高層次的句、段、篇的分析理解則不必花費太多的工夫。預習課文時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對于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要及時做上標記,以便上課提問。上課認真聽講后,還要及時復習,以加深印象,提高學習效果。如果說預習時需要找出重點、難點的話,那么復習則應突出重點,消化難點。復習的目的是為了檢查預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問題是否,對比自己先前的想法同老師的解釋有何差異,消化吸收精讀課上大量的教學內(nèi)容。
泛讀要求讀者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較快地讀完全文,了解其中心思想和大概內(nèi)容。泛讀訓練對學習者日后的英語運用。因此,在訓練中一定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閱讀任務。
如同體育運動員提高運動水平要靠大運動量訓練一樣,閱讀水平的提高也要靠閱讀量的擴大,不能僅僅滿足于區(qū)區(qū)幾本課堂教材的閱讀量。大學生的閱讀總量,四級水平的學生要累計精讀 30000詞,泛讀130000詞,六級要累計精讀50000詞,泛讀225000詞。四級后的應用提高階段要累計精讀65000詞,泛讀300000詞。
在平時閱讀中學習者要有意識地注意克服和糾正如下不良習慣:
(1)譯讀。在閱讀時有意或無意地將英語還原成漢語,這樣勢必會延長理解過程,放慢閱讀速度。閱讀練習不是翻譯練習,不必多此一舉,應該學會用英語思考英語。
(2)有聲讀。特征是在閱讀時,發(fā)出聲音或幾乎沒有聲音,但嘴唇、舌、喉都在動。按照母語的閱讀習慣,一目十行地快速瀏覽是在無聲中進行的。英語閱讀也是如此。學習者不應把無聲快速閱讀同有聲朗讀混為一談。
(3)無聲讀。閱讀時發(fā)音器官不活動,但語音的內(nèi)在形式卻依然存在。讀者在心里默讀著每個詞。無聲讀是另一形式的有聲讀,它同樣制約了閱讀速度。
(4)指讀。用手指或筆指著詞語讀,或貼著下行讀上行。這種方法也容易影響閱讀速度。
(5)一詞一讀。以上幾種不良的閱讀習慣都與一詞一讀有關。正確的方法是把有關的詞語聯(lián)成一個具有一定意思的較大的單位,用意群注視的方法一組一組地讀,一邊讀一邊理解。以下例句中劃線處就是詞組意群:
Partying all night in bars is in fashion in Madrid,except for those who want to get some sleep.
19個詞,如一詞一讀就注視 19次,而分成七個意群后,只要注視七次就行了。
閱讀中意群的劃分是根據(jù)句子的結(jié)構(gòu)和詞與詞在意思上的聯(lián)系。如名詞短語、系表結(jié)構(gòu)、動賓結(jié)構(gòu)、動狀結(jié)構(gòu)、介詞和不定式短語、短語動詞等。
(6)復讀。又稱回頭讀。讀完一段后,怕把握不準再回過頭重讀。這樣會嚴重影響閱讀速度。如果閱讀材料難度大的話,要重新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生詞量占3%左右的語言材料是合適的快速閱讀材料。
(7)過分依賴詞典。閱讀時詞典不離手,見生詞就查,這樣看似保險,但閱讀速度和理解就大打折扣了,所以我們要學會猜詞,關于詞典使用和猜詞方法,我們會在以后詳細討論。
此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也是一種不良習慣。要在漢語環(huán)境里學好英語,就應保持經(jīng)常性英語接觸,自我設置一個耳濡目染的學習環(huán)境。英語學習的成功在于平時的點滴努力,不能考試前書不離手,考試后將書束之高閣。上完兩年正規(guī)英語教育的大學生,不妨自己制訂一個閱讀計劃,堅持學習,以保證大學后期英語閱讀不斷線。
閱讀習慣指的是讀者在較長時期內(nèi)逐漸養(yǎng)成的閱讀行為。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提高閱讀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不同的閱讀形式對閱讀行為有不同的要求。課堂教學中的閱讀一般分為精讀和泛讀。精讀要求仔細鉆研文章,弄懂全部含義及語言結(jié)構(gòu),培養(yǎng)學習者對作品的全面理解,重新組織和分析、評價、欣賞的能力。為了更透徹地理解精讀課文,掃除上課聽講時的障礙,課前預習就顯得十分重要了。預習中首先要解決的是課文中有關詞義、用法和語法現(xiàn)象的基本知識,對較高層次的句、段、篇的分析理解則不必花費太多的工夫。預習課文時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對于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要及時做上標記,以便上課提問。上課認真聽講后,還要及時復習,以加深印象,提高學習效果。如果說預習時需要找出重點、難點的話,那么復習則應突出重點,消化難點。復習的目的是為了檢查預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問題是否,對比自己先前的想法同老師的解釋有何差異,消化吸收精讀課上大量的教學內(nèi)容。
泛讀要求讀者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較快地讀完全文,了解其中心思想和大概內(nèi)容。泛讀訓練對學習者日后的英語運用。因此,在訓練中一定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閱讀任務。
如同體育運動員提高運動水平要靠大運動量訓練一樣,閱讀水平的提高也要靠閱讀量的擴大,不能僅僅滿足于區(qū)區(qū)幾本課堂教材的閱讀量。大學生的閱讀總量,四級水平的學生要累計精讀 30000詞,泛讀130000詞,六級要累計精讀50000詞,泛讀225000詞。四級后的應用提高階段要累計精讀65000詞,泛讀300000詞。
在平時閱讀中學習者要有意識地注意克服和糾正如下不良習慣:
(1)譯讀。在閱讀時有意或無意地將英語還原成漢語,這樣勢必會延長理解過程,放慢閱讀速度。閱讀練習不是翻譯練習,不必多此一舉,應該學會用英語思考英語。
(2)有聲讀。特征是在閱讀時,發(fā)出聲音或幾乎沒有聲音,但嘴唇、舌、喉都在動。按照母語的閱讀習慣,一目十行地快速瀏覽是在無聲中進行的。英語閱讀也是如此。學習者不應把無聲快速閱讀同有聲朗讀混為一談。
(3)無聲讀。閱讀時發(fā)音器官不活動,但語音的內(nèi)在形式卻依然存在。讀者在心里默讀著每個詞。無聲讀是另一形式的有聲讀,它同樣制約了閱讀速度。
(4)指讀。用手指或筆指著詞語讀,或貼著下行讀上行。這種方法也容易影響閱讀速度。
(5)一詞一讀。以上幾種不良的閱讀習慣都與一詞一讀有關。正確的方法是把有關的詞語聯(lián)成一個具有一定意思的較大的單位,用意群注視的方法一組一組地讀,一邊讀一邊理解。以下例句中劃線處就是詞組意群:
Partying all night in bars is in fashion in Madrid,except for those who want to get some sleep.
19個詞,如一詞一讀就注視 19次,而分成七個意群后,只要注視七次就行了。
閱讀中意群的劃分是根據(jù)句子的結(jié)構(gòu)和詞與詞在意思上的聯(lián)系。如名詞短語、系表結(jié)構(gòu)、動賓結(jié)構(gòu)、動狀結(jié)構(gòu)、介詞和不定式短語、短語動詞等。
(6)復讀。又稱回頭讀。讀完一段后,怕把握不準再回過頭重讀。這樣會嚴重影響閱讀速度。如果閱讀材料難度大的話,要重新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生詞量占3%左右的語言材料是合適的快速閱讀材料。
(7)過分依賴詞典。閱讀時詞典不離手,見生詞就查,這樣看似保險,但閱讀速度和理解就大打折扣了,所以我們要學會猜詞,關于詞典使用和猜詞方法,我們會在以后詳細討論。
此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也是一種不良習慣。要在漢語環(huán)境里學好英語,就應保持經(jīng)常性英語接觸,自我設置一個耳濡目染的學習環(huán)境。英語學習的成功在于平時的點滴努力,不能考試前書不離手,考試后將書束之高閣。上完兩年正規(guī)英語教育的大學生,不妨自己制訂一個閱讀計劃,堅持學習,以保證大學后期英語閱讀不斷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