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肯尋詩便有詩,靈犀一點是吾師。全詩意思及賞析
但肯尋詩便有詩,靈犀一點是吾師。出自清代文學家袁枚的組詩作品《遣興》二首。這兩首詩作于公元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表現(xiàn)作者寫詩的態(tài)度和見解。
作品原文
遣興
袁枚
其一
愛好由來下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
阿婆還似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
其二
但肯尋詩便有詩,靈犀一點是吾師。
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多為絕妙詞。
作品注釋
1、愛好(hǎo):追求藝術價值高的詩作。
2、“阿婆”二句:比喻老年寫詩還似少時用心。
3、初笄(jī)女:剛成年的女子。初笄(jī 基),古代女子成年稱及笄,這里是剛成年的意思。頭未梳成,比喻詩未改定。
4、靈犀一點:作者論詩重“性靈”,此即指性靈。舊說犀牛角中有白紋如線,直通兩頭。見《漢書·西域傳贊》顏師古注。唐李商隱《無題》詩:“心有靈犀一點通”。
5、解用:懂得用,會用。
作品譯文
由于自己十分愛好詩歌,所以總是想寫出質(zhì)量高的作品來,越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越是感到下筆很難。作詩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一首詩的初稿出來后,還要反復推敲,字斟句酌地修改幾百上千遍,就像阿婆還是年輕時那樣十分愛美一樣,未梳好頭是不許別人看的。
作品賞析
袁枚主張:凡優(yōu)秀之作,往往是作者千錘百煉,去瑕留璧、一詩千改的勞動成果。
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詩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少有才名,擅長詩文,1739年(乾隆四年)中進士。袁枚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