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之翰字維周,祁州人”原文及譯文解析
盧之翰字維周,祁州人。之翰少篤學,家貧,客游單州,防御使劉乙館于門下。乙徙錢塘,之翰隨寓其郡。太平興國四年,舉進士,不得解,詣登聞自陳,詔聽附京兆府解試。明年登第,解褐大理評事、知臨安縣,三遷殿中丞,通判洺州。
會契丹入寇,之翰募城中丁壯,決漳、御河以固城壁,虜不能攻。吏民詣闕求借留。召還,遷太常博士,為河東轉(zhuǎn)運副使,徙京西轉(zhuǎn)運副使,改工部員工外郎。建議導潠河合于淮達許州以便漕運以勞加戶部員外郎又改陜西轉(zhuǎn)運使遷吏部員外郎至道初李順亂蜀命兼西川安撫轉(zhuǎn)運使。賊平,還任。
之翰嘗薦李憲為大理丞,憲坐贓抵死,之翰當削三任。時副使鄭文寶議城清遠軍,又禁蕃商貨鹽,之翰心知其非便,以文寶方任事,不敢異其議。及文寶得罪,之翰并前愆,左授國子博士,領使如故。尋復舊職。會調(diào)發(fā)芻糧翰靈州,詔分三道護送,命洛苑使白守榮、馬紹忠領其事。之翰違旨擅并為一,為李繼遷邀擊于浦洛河,大失輜重。詔國子博士王用和乘傳逮捕,系獄鞠問。之翰坐除名,貶許州司馬。明年,起為工部員外郎、同勾當陜西轉(zhuǎn)運使。真宗即位,復吏部員外郎,充轉(zhuǎn)運使。以久次,召拜禮部郎中,賜金紫,復遣之任。
咸平元年,以疾命國子博士張志言代還。未幾,復出為京西轉(zhuǎn)運使。先是,朝廷議城故原州以張守備,之翰沮罷之,其后西鄙不寧,修革為鎮(zhèn)戎軍。之翰坐橫議非便,黜知歸州,便道之官,限五日即發(fā)。三年,授廣南西路轉(zhuǎn)運使。會廣州索湘卒,就改太常太卿、知州事。之翰無廉稱,又與轉(zhuǎn)運使凌策不協(xié),陰發(fā)其事。五年,徙知永州,未行,卒,年五十七。
(選自《宋吏·盧之翰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建議導潠河合/于淮達許州/以便漕運/以勞加戶部員外郎/又改陜西轉(zhuǎn)運使/遷吏部員外郎/至道初/李順亂蜀/命兼西川安撫轉(zhuǎn)運使
B.建議導潠河合于淮/達許州/以便漕運/以勞加戶部員外郎/又改陜西轉(zhuǎn)運使/遷吏部員外郎/至道初/李順亂蜀/命兼西川安撫轉(zhuǎn)運使
C.建議導潠河合于淮/達許州/以便漕運/以勞加戶部員外郎/又改陜西轉(zhuǎn)運使/遷吏部員外郎/至道初/李順亂/蜀命兼西川安撫轉(zhuǎn)運使
D.建議導潠河合/于淮達許州/以便漕運/以勞加戶部員外郎/又改陜西轉(zhuǎn)運使/遷吏部員外郎/至道初/李順亂/蜀命兼西川安撫轉(zhuǎn)運使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解褐,指脫去布衣而換上官服,即開始做官。褐,可以用來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B.契丹,古國名,后來改國號為遼,先后與五代和北宋并立,與中原常發(fā)生爭端。
C.賊,古時指偷東西的人,而一般稱嚴重危害或背叛人民和國家的壞人為盜。
D.金紫,唐宋時將金魚袋及紫衣稱為金紫,是唐宋的官服和佩飾,也可用以指代貴官。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盧之翰少時家貧,讀書專心刻苦。他年輕時雖然家庭較為貧窮,但喜歡讀書,專心好學,刻苦勤奮,后在單州被防御使劉乙收為門客。
B.盧翰御敵有方,受到眾人擁戴。他在任期間,恰逢契丹入侵,他果斷采取有效措施,成功阻止了敵人的進攻,當?shù)毓賳T百姓到朝廷請求他留任。
C.盧之翰畏懼權貴,處事不當被貶。他明知鄭文寶的一些做法不太恰當,卻懼其職權而沒有提出異議,后在運送糧草時違背朝廷旨意造成重大損失而被貶官。
D.盧之翰長久任職,擔任多種官職。他任職間一向廉潔奉公,又因任職時間較長,被任命為禮部郎中;因病離職回到朝廷,不久又出任京西轉(zhuǎn)運使。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及文寶得罪,之翰并前愆,左授國子博士,領使如故。
(2)之翰坐橫議非便,黜知歸州,便道之官,限五日即發(fā)。
參考答案
10.B(原文標點:建設導潠河合于淮,達許州,以便漕運。以勞加戶部員外郎,又改陜西轉(zhuǎn)運使,遷吏部員外郎,至道初,李順亂蜀,命兼西川安撫轉(zhuǎn)運使)
11.C(賊,古時多指嚴重危害或背叛人民和國家的壞人,而一般稱偷東西的人為盜)
12.D(“他任職期間一向廉潔奉公”錯,由末段中“之翰無廉稱”之語可知此表述有誤)
13.(1)等到鄭文寶獲罪,盧之翰連同以前的過失,被降職為國子博士,還同過去一樣領受使職。(得罪、并、左授各1分,句意2分)
(2)盧之翰因非難不合時宜而獲罪,貶為歸州知州,直接上路赴任,限定五日就出發(fā)。(坐、黜、之官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盧之翰字維周,祁州人。盧之翰年輕時勤于讀書,家里貧困,到單州游學,防御使劉乙收他為門客。劉乙高職到錢塘,盧之翰跟隨居住在此郡。太平興國四年,舉為進士,沒有把他合格的文卷呈送到禮部,到登聞鼓院自己陳述,下詔附在京兆府初試。第二年進士中榜,初任大理評事、臨安縣知縣,多次提升而任殿中丞,通判洺州。
正值契丹入侵,盧之翰招募城中的壯丁,決漳河、御河來加固城墻,敵人不能進攻。官吏百姓到朝廷請求他留任。召回,升太常博士,為河東轉(zhuǎn)運副使,調(diào)任京西轉(zhuǎn)運副使,改任工部員外郎。他建議引潠河水合到淮河,到達許州,以方便漕運。因功勞加官戶部員外郎。又改為陜西轉(zhuǎn)運使,升為吏部員外郎。至道初年,李順在蜀地作亂,命令盧之翰兼任西川安撫轉(zhuǎn)運使,叛賊平定,盧之翰回任本職。
盧之翰曾經(jīng)推薦李憲為大理丞,李憲因犯貪贓罪被處死,盧之翰應當削減三級官階。當時副使鄭文寶建議在清遠軍筑城,又禁止外族商人賣鹽,盧之翰心里知道這種做法不好,但因為鄭文寶正主事,所以不敢對他的主張?zhí)岢霎愖h。等到鄭文寶獲罪,盧之翰連同以前的過失,被降職為國子博士,還同過去一樣領受使職。不久恢復舊職。適逢調(diào)發(fā)糧草運送靈州,下詔分三路護送,命令洛苑使白守榮、馬紹忠統(tǒng)領這件事。盧之翰違背圣旨擅自并為一路,被李繼遷在浦洛河阻擊,大大損失了軍用物資。下詔命令國子博士王用和速去逮捕,關押在監(jiān)獄中審訊。盧之翰因此被除名,貶為許州司馬。第二年,起用為工部員外郎,同勾當陜西轉(zhuǎn)運使。真宗即位,恢復吏部員外郎,充任轉(zhuǎn)運使。因為長久任職,召為禮部郎中,剛金紫,又派遣他赴任。
咸平元年,因為盧之翰生病命令國子博士張志言替換他回來。不久,又出任京西轉(zhuǎn)運使。此前,朝廷商議在舊原州筑城擴充守備,因盧之翰阻止而停止,這以后西部邊境不得安寧,修筑為鎮(zhèn)戎軍。盧之翰因非難不合時宜而獲罪,貶為歸州知州,直接上路赴任,限定五日就出發(fā)。三年,授為廣南西路轉(zhuǎn)運使。恰值廣州索湘去世,就地改為太常少卿、知州事。盧之翰沒有廉潔的名聲,又與轉(zhuǎn)運使凌策不和,暗中揭發(fā)他的事。五年,調(diào)任永州,尚未前行,去世,享年五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