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安期島文言文翻譯
文言文
長山劉中堂鴻訓(xùn)[1],同武并某使朝鮮[2]。聞安期島神仙所居[3],欲命 舟往游。國中臣僚金謂不可[4],令待小張。蓋安期不與世通,惟有弟子小張, 歲輒一兩至。欲至島者,須先自白。如以為可,則一帆可至;否則颶風(fēng)覆舟。
逾一二日,國王召見。入朝,見一人佩劍,冠棕笠,坐殿上;年三十許,儀 容修潔。問之,即小張也。劉因自述向往之意,小張?jiān)S之。但言:“副使不 可行?!庇殖?,遍視從人,惟二人可以從游。遂命舟導(dǎo)劉俱往。水程不知遠(yuǎn)近,但覺習(xí)習(xí)如駕云霧,移時(shí)已抵其境。時(shí)方嚴(yán)寒,既至, 則氣候溫煦,山花遍巖谷。導(dǎo)入洞府,見三叟跌坐[5]。東西者見客入,漠若 罔知;惟中坐者起迎客,相為禮。既坐,呼茶。有憧將盤去。洞外石壁上有 鐵錐,銳沒石中[6];僮拔錐,水即溢射,以盞承之;滿,復(fù)塞之。既而托至, 其色淡碧。試之,其涼震齒。劉畏寒不飲。臾顧僮頤示之[7]。僮取盞去,呷 其殘者[8];仍于故處拔錐,溢取而返,則芳烈蒸騰,如初出于鼎。竊異之。 問以休咎,笑曰:“世外人歲月不知,何解人事?”問以卻老術(shù)[9],曰:“此 非富貴人所能為者?!眲⑴d辭[10],小張仍送之歸。既至朝鮮,備述其異。 國王嘆曰:“惜未飲其冷者。此先天之玉液[11],一盞可延百齡?!?/p>
劉將歸,王贈一物,紙帛重裹,囑近海勿開視。既離海,急取拆視,去 盡數(shù)百重,始見一鏡;審之,則鮫宮龍族,歷歷在目。方凝注間,忽見潮頭 高于樓閣,洶洶已近[12]。大駭,極馳;潮從之。疾若風(fēng)雨。大懼,以鏡投 之,潮乃頓落。
翻譯
長山劉鴻訓(xùn)劉中堂,有一次同一位武官一塊出使朝鮮。他們聽說朝鮮的安期島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就想乘船去游覽。朝鮮國的大臣們都說不行,讓他們等待一個叫小張的人。原來安期島不與人世間往來,只有島上的弟子小張,每年來一兩次。想到島上去的人,必須先向小張說明,小張認(rèn)為可以去,坐上船便可一帆風(fēng)順安全到達(dá);否則,船就會被颶風(fēng)打翻。
過了一兩天,朝鮮國王召見劉中堂。中堂上朝后,看見還有一人坐在殿上。這人三十來歲,身佩寶劍,頭戴棕斗笠,儀容整潔,神情莊重。劉中堂一問,知道他就是小張。中堂便向他講述了自己想去安期島的愿望。小張?jiān)试S了,但又說:“你的副使不能去?!苯又殖隽藢m殿把劉中堂的隨從看了一遍,說只有兩個人可以跟著去。于是,小張備好船,領(lǐng)著劉中堂等人一塊去了。
劉中堂坐在船上,也不知道路程有多遠(yuǎn)。只覺得風(fēng)聲習(xí)習(xí)。如同騰云駕霧,只過了一個時(shí)辰就到了安期島。當(dāng)時(shí)正是嚴(yán)寒的冬天,可是到了島上,卻是氣候溫暖如春,鮮花開滿山谷。小張領(lǐng)劉中堂進(jìn)入洞府,見里面有三位老者正盤腿而坐。東西兩旁的人看見客人進(jìn)來,如同沒有看見一樣,只有中間坐著的老者起身迎客,相互見了禮。坐下后,老者叫小僮上茶。有個小僮拿著盤走了出去,洞外的石壁上有一把鐵錐,錐尖插入石頭中。小僮拔出鐵錐,立刻噴出水來。小憧用杯子接住。接滿后,又把鐵錐插回原處。小僮把茶端到劉中堂面前。中堂見茶色淡綠,試著吃了一口,涼得牙齒打顫。他怕涼不喝了。老者看看小僮,示意他端走。小僮把茶杯拿去,把剩下的喝了;仍舊來到剛才的石壁前,拔出鐵錐,重新接了一杯回來。劉中堂一嘗這杯茶,覺得滿口芳香,熱氣撲面,好像剛剛燒出來似的,他暗暗驚異。劉中堂問老人自己以后的命運(yùn)如何,老者笑著說:“我們世外人連歲月都不知道,怎能預(yù)知人世間的事?”劉中堂又問不老之術(shù),老者說:“這可不是你們富貴人所能做到的?!眲⒅刑闷鹕砀孓o,小張仍然送他回去。
回到朝鮮后,劉中堂向國王講述了自已在安期島的見聞,國王嘆息說:“可惜你沒有飲那杯涼茶。那是天上的玉液,喝一杯就可以增壽百年?!?/p>
劉中堂準(zhǔn)備回國了,朝鮮國王贈他一件禮物,用紙帛層層包著,還囑咐他不要在靠近海的地方打開。劉中堂剛一下船上岸,就急忙拿出來看,一連拆去好幾百層紙帛,才看見一面鏡子。他仔細(xì)地看著鏡子,見鏡子上出現(xiàn)了海中龍宮景象。里面龍飛蛟舞,歷歷在目。他正看得出神,忽見海上翻起比樓閣還高的浪潮,氣勢洶洶地向他撲來。劉中堂怕極了,急忙逃竄。浪潮緊追不放,快得如同狂風(fēng)暴雨。劉中堂嚇慌了,急忙把鏡子向海潮扔過去,海潮馬上就落了下去。
注釋
[1]長山劉中堂鴻訓(xùn):劉鴻訓(xùn),字默承,號青岳,明代山東長山縣人。萬 歷四十年舉人,四十一年進(jìn)士,由庶吉士授編修。于泰昌元年(1620)冬奉 使頒詔朝鮮,會遼陽失陷,間關(guān)自海道達(dá)登州覆命。天啟末,以忤魏忠賢, 斥為民。崇禎間,嘗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進(jìn)文淵閣大學(xué)士,主政府。 崇幀七年,卒于代州戍所。《明史》有傳。
[2]武弁:武官。即下文“副使”。
[3]安期島:傳說中仙人安期生所居的海島。安期生,戰(zhàn)國后期方士,據(jù) 說為瑯邪人,賣藥于東海邊,曾見秦始皇。后流傳為道家仙人名。漢武帝時(shí), 方士李少君建言遣使入海,求蓬萊仙人安期生之屬。見《史記·封禪書》、《樂毅傳》,及《列仙傳》、《高士傳》等。
[4]金(qiān 千):皆。
[5]跌坐:即“結(jié)跏跌坐”,俗謂盤腿打坐。
[6]銳沒石中:錐尖插在石孔中。
[7]頤示:用下巴動作示意。示,底本作視,此從二十四卷抄本。
[8]呷(xiā瞎):吸飲。
[9]卻老術(shù):即俗言”返老還童”的方術(shù)。
[10]興辭:起身告辭。
[11]玉液:相傳為仙人飲料,服之可益壽長生。又叫玉漿。
[12]洶洶:波浪翻滾的樣子。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杰出的文學(xué)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shí)應(yīng)童子試曾連續(xù)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bǔ)博士弟子員外,以后屢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yīng)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shí)才援例出貢,補(bǔ)了個歲貢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dāng)時(shí)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rèn)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