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策·魏四·八年謂魏王文言文翻譯
戰(zhàn)國策·魏四·八年謂魏王
《八年謂魏王》是創(chuàng)作于戰(zhàn)國時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漢·劉向編著的《戰(zhàn)國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八年謂魏王》文言文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文言文
八年,(闕文)謂魏王曰:“昔曹恃齊而輕晉,齊伐釐、莒而晉人亡曹??暿妖R以悍越,齊和子亂而越人亡繒。鄭恃魏以輕韓,伐榆關而韓氏亡鄭。原恃秦、翟以輕晉,秦、翟年谷大兇而晉人亡原。中山恃齊、魏以輕趙,齊、魏伐楚而趙亡中山。此五國所以亡者,皆其所恃也。非獨此五國為然而已也,天下之亡國皆然矣。夫國之所以不可恃者多,其變不可勝數(shù)也?;蛞哉滩恍蓿舷虏惠?,而不可恃者;或有諸侯鄰國之虞,而不可恃者;或以年谷不登,稸積竭盡,而不可恃者;或化于利,比于患。臣以此知國之不可必恃也。今王恃楚之強,而信春中君之言,以是質(zhì)秦,而久不可知。即春申君有變,是王獨受秦患也。即王有萬乘之國,而以一人之心為命也,臣以此為不完,愿王之熟計之也。”
翻譯
秦始皇六年:《脫漏文字)有人對魏王說:“從前曹國依仗齊國而輕視晉國,在齊國去討伐萊、莒兩國的時候,晉國人借機攻破了曹國。繒國依仗齊國就抗拒越國,在齊國和子作亂的時候,越國人就攻占繒國的城邑。鄭國依仗魏國,輕視韓國,在魏國攻打榆關的時候,韓露就攻下了鄭國。原國依仗秦人、狄人,輕視晉國,在秦、狄出現(xiàn)兇災的時候,晉人攻占了原國。中出依仗齊國、魏國,輕視趙國,在齊國、魏國討伐楚圍的時候,趙蟹攻取了中山。這五個國家之所以破亡,都因為認為自己有所依靠。不但這五個國家是這樣,天下所有破亡的國家都如此。對別的國家不可依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變故不可勝數(shù)。有的因為政治教化沒有修治,上下不團結(jié),而不可以依靠;有的因為鄰國諸侯狡詐,而不可以依靠,有的因為年成不好谷物不收,蓄積用盡,而不可以依靠;有的國家在利益面前改變立場,有的國家自己已接近了禍患。臣下因此知道別的國家是不可以依仗的。觀在大王依仗楚國的強大,而聽信春申君的話,因此對抗泰國,久后結(jié)果不可預料。假如春申君有變故,這將由大王獨自承受秦國的禍患了。雖然大王擁有萬乘之國,卻依賴一個人的想法唯命是聽。臣下認為這樣做法是不完美的。希望大王仔細考慮這件事?!?/p>
作品出處
《戰(zhàn)國策》是西漢·劉向編訂的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zhàn)國時期的縱橫家(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zhàn)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zhàn)國歷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書并非一時,書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誰。西漢末劉向編訂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戰(zhàn)國策》善于述事明理,大量運用寓言、譬喻,語言生動,富于文采。雖然書中所記史實和說辭不可盡信,但其仍是研究戰(zhàn)國社會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