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語佳句
【第1句】: 妙語佳句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天道酬勤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業(yè)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有關(guān)學習的諺語 【第1句】: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第2句】:讀一書,增一智。 【第3句】: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
【第4句】: 不向前走,不知路遠;不努力學習,不明白真理。 【第5句】: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沒知識。
【第6句】: 用寶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第7句】: 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第8句】:勞動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生活的指南。 【第9句】: 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第10句】:寶劍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后。 【第11句】: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
【第12句】:星星使天空絢爛奪目;知識使人增長才干。 【第13句】: 造燭求明,讀書求理。
【第14句】: 糧食補身體,書籍豐富智慧。 【第15句】: 世界上三種東西最寶貴——知識、糧食和友誼。
(緬甸諺語) 【第16句】:書籍備而不讀如廢紙。(英國諺語) 【第17句】:積累知識,勝過積蓄金銀。
(歐洲諺語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讀一書,增一智。 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遠;不努力學習,不明白真理。 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沒知識。
用寶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勞動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生活的指南。 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造燭求明,讀書求理。 糧食補身體,書籍豐富智慧。
世界上三種東西最寶貴——知識、糧食和友誼。 少而不學,老而無識。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清晨不起早,誤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學,誤一生的事。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溫固而知新,可以為師已。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僮巢慌 ?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zhuǎn)益多師是汝師。
(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韓愈)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 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 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差以毫厘,謬以千里。
(《漢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吃一塹,長一智。
(古諺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
(杜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蘇軾)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大丈夫?qū)幙捎袼?,不能瓦全?/p>
(北齊書)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蘇軾)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漢書)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新唐書)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劉勰)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三國志)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劉彝)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杜甫) 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禮記》)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國語)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戰(zhàn)國策》) 富貴不能*,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陳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jīng)》)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yī)。
(宋.葉適)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廣賢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三國演義》) H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詩詩話)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
(《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資治通鑒》)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zhàn)國策》) 見義不為,非勇也。
(論語) 江山代有才。
【第2句】: 《妙語佳句》
龍吟山譚,虎嘯山丘,猿鳥亂鳴,沉鱗競躍,眾鳥皆散,孤雁低飛。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梨花香的初春時節(jié)。
園明圓內(nèi)樹木參天林立,幾乎可以遮天蔽日,但連續(xù)幾天烈日當空,園子相較他處雖清涼怡人,但人卻仍能感到窒息般的悶熱。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眼下雖已立了秋,可天氣絲毫沒有見涼的意思。連接的幾次大雨,也是這邊下那邊停。睛時,依然焰騰騰的一輪烈日,曬得宮中的花花草草都蔫得不成樣子。
雪 之 韻
“不盡百家之美,不能成一家之奇”。我們只有多吸收、借鑒古今中外名篇中的精華,才能寫出令人滿意的文章。為此,本期特開辟“作文自助餐”欄目,希望同學們能在這里得到自己需要的“美食”。
秋雪
秋天來了。樹林里的葉子變成了黃色和棕色。風卷起樹葉芒空中飛舞??罩惺呛芾涞?,云塊低懸著,沉重地載著冰雹和雪花。
烏鴉站在籬笆上,凍得只管“呱!呱!”地叫。是的,你只須想想這幅情景也覺得冷的。
白雪
我喜歡眼前飛舞著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樣的美麗。它好像比空氣還輕,并不從半空里落下來,而是被空氣從地面卷起來的。然而它又不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黃昏時候的城市的蚊蚋,像春天流蜜時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飛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著人身,或擁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
雪花
雪花,不負秋色,在嚴冬舒展花瓣;它不爭春光,東風未到,已是落英遍野;它不擇土壤,落在哪兒就在哪兒開放。
雪花,它既有春華的,嫵媚,又有秋英的嬌艷。不信,你看玻璃窗上貼著雪花:三瓣的像是迎春,五瓣的酷似桃花,六瓣的更像稻花……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絕句
杜 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山 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