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不幸的人才懂得人生?-人生
小魚生長在一個不富裕的環(huán)境中,但她自尊心卻很強,對于同事蓓蓓,她總是抱著嫉妒的心態(tài)對待,但同時自認為比她優(yōu)越。蓓蓓生長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從小學到大學畢業(yè),從來沒有為學費的事情操心過,而小魚卻跟著單身的母親辛苦地過活,幾乎什么工作都做過。
蓓蓓在公司里總是面帶笑容,對自己不喜歡的上司或公司的問題,蓓蓓也總是只選擇說好話。小魚非常討厭蓓蓓這樣虛偽,時常會對別的同事說,蓓蓓沒有受過苦,完全不懂得人情世故,在公司里刻意制造出孤立蓓蓓的氛圍。
有一天,幾個同事相約一起逛街,其中一位被路過的汽車輕輕擦撞了一下。對于這場幾乎不算事故的意外,一群人卻吵著要司機負責,還要司機留下聯(lián)絡方式。司機紅著臉罵她們是“保險詐騙集團”,火冒三丈的小魚,覺得應該先打壓司機的氣勢再說,就嚇唬對方,要把他送到警察局辦理。這時蓓蓓站出來攔住小魚,并對司機好言相勸。在回去的路上,小魚開始抱怨蓓蓓。
“你就這樣讓他走了?明明是他的過失!”小魚的這句話當中,包含著她對蓓蓓的偏見,認為蓓蓓在與世無爭的環(huán)境中長大,害怕與別人發(fā)生爭執(zhí),喜歡不了了之收場。
這時蓓蓓平靜地回答說:“一開始就不應該要他的聯(lián)絡方式,因為我們并沒有人受傷。就算將來查出問題,只要向警察檢舉他,那他就會以肇事逃逸的罪名而得到刑事處分。只要記下他的車牌號碼就能解決問題,我們卻在路邊浪費了許多時間又丟失了面子,何必呢?”
蓓蓓的話一點都沒錯,可是,包括小魚在內的所有同事都意外地看著蓓蓓,心想:“這是我們認識的那個怕事佬嗎?”
經歷愈多,教訓就會愈多。但是,并不是歷盡過苦難就會變得聰明。有很多人,經歷過愈多的苦難,脾氣就變得愈來愈糟糕,而認為幸福的人都比較幼稚,這也是一種偏見。幸福的人并非都是閉上眼睛生活在這個世界,她們有自己接受事物的方式。
人們常用“溫室里的花朵”來形容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但很多時候,這個形容詞卻溫和地包裝了大家的嫉妒和偏見。事實上,我們都有一種期待,希望從不如人意的條件和經歷過的苦難中得到應得的補償。
如果這些期待能夠發(fā)揮積極的作用,讓我們認為“苦難不會白捱,我要自信地努力生活”,那將是不幸中的萬幸。然而,奇怪的是,有些人卻喜歡以貶低別人的幸福來撫慰自己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
千萬不要讓自己沉浸在無人響應的獨斷評價中,勇敢地去接近并結識那些幸福的人吧!讓曾經因為辛苦和傲慢而忘記的幸福滋味,從那些幸福的人身上傳染給你。
沒有一個人可以在這個不公平的世界中享受自由,要不然社會學中怎么會說,克服自然不平等的唯一方法就是恢復權力呢!與其花費精力嫉妒那些條件比自己優(yōu)越而過得幸福的人,不如專心追求自己的幸福。那些比我生活得幸福的人,不是我的競爭者,而是我應該學習的對象。學習他們“創(chuàng)造幸福的心理傾向”,總有一天你也可以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