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意思的十件事兒-文明
1。構成生命的物質很平凡,原始地球就是孕育生命的子宮。1952年,美國博士生米勒做了生命科學史上最科幻的一個實驗:他用燒瓶模擬了原始地球的環(huán)境,一周之后發(fā)現(xiàn),在實驗模擬的“海洋”中,生成了大量最基礎的生命物質——氨基酸。
2。活著的根本驅動力,是能量。關于這個問題,最經典的定義來自著名物理學家薛定諤,他說“生命以負熵為食”。意思是,持續(xù)的能量輸入,讓生物能夠在生命周期中,對抗走向滅亡的必然歸宿。
3。對于物種來說,繁殖比永生更重要。繁殖讓生命擁有了變化的可能,進化與多樣性都是繁殖的副產品。
4。DNA是生命最“聰明”的“發(fā)明”。它把復雜的生命現(xiàn)象都編成密碼,存儲在一條細長的線上,用一維載體完美記錄三維物質。沒有DNA這樣簡潔到極致的解決方案,生命不可能變得如此復雜,也不可能自我復制。
5。進化的道路上,優(yōu)勢和劣勢很難判斷。幾乎所有生命都用DNA做遺傳物質,唯獨病毒使用RNA。RNA復制時的錯誤率很高,但高錯誤率讓病毒能以極快的速度適應環(huán)境,迭代進化,穿越億萬年光陰而不滅。
6。大自然不青睞復雜,也并不寵愛高級生命。今天地球上數量最多、種類最豐富的生命依然是單細胞生命?;钕聛聿⑶曳敝澈蟠?,是自然選擇的唯一標準。
7。沒有細胞分工,就沒有人類。分工讓細胞功能變得專業(yè),讓生命的繽紛有了實現(xiàn)的可能。但分工也剝奪了體細胞繁殖的權利,受到“壓迫”的細胞,天然有恢復繁殖能力的“渴求”,癌癥就是重獲繁殖權的體細胞發(fā)動的“叛亂”。
8。共生,是一種神奇的生存智慧。我們的每個細胞里,都生存著一種“寄生蟲”——線粒體,它與生命已經共生20億年。作為細胞里的能量工廠,線粒體擁有自己的基因,獨立復制、繁殖,生存在我們的身體里,卻并不與我們一體。
9。人永遠無法完美復制自己。“自我意識悖論”注定了這個結局——如果被復制的你沒有自我意識,這次復制就并不完美;如果被復制的你擁有自我意識,他就絕不可能認為自己是你的復制品。
10。自由意志,也許是人類最美好的幻覺。事實上,人類心智的游走方向,會受到遺傳藍圖的規(guī)范、本能欲望的牽制、生活環(huán)境和人生閱歷的涂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