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被辭退-人物
沃倫·巴菲特是全球著名的投資商。他1930年出生于美國內(nèi)華達州的奧馬哈市。那時,美國金融危機最為嚴重。他剛滿周歲,父親就失業(yè)了。貧窮的家境讓巴菲特從小就對財富產(chǎn)生了極大的渴望。
1947年,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讀書,他剛剛把行李安頓好,就迫不及待跑出去看校園里的招聘啟事。參加筆試和面試后,他和一個名字叫卡特的學生一起成為學校資料室的助手。巴菲特慶幸自己獲得了這份工作:干活不累,報酬卻十分可觀,起碼可以解決每個月的伙食費。
不料,他們剛剛工作了一周,試用期還未結(jié)束,巴菲特就被告知不用再來上班了。感覺一頭霧水的他跑到資料室去追問主任為什么被炒掉。主任看了看他,拿出兩份工作報告說:“這是我給你和卡特安排的工作,卡特交上來的資料簡潔翔實,井井有條,而你的這份資料是洗過澡了嗎?為什么這樣皺皺巴巴地跑到了我的辦公桌上?”巴菲特不由地臉紅起來,他那天來送資料時正好下雨,因為忘了帶雨傘,被雨水淋透了,當然,這份資料也被打濕了。當時,他覺得資料上面的字跡很清楚,沒什么大不了的,再回去重新打印太麻煩,就直接把它交上去了,沒想到因小失大……他吞吞吐吐地說:“再給我一次機會吧,下次,我一定注意!”
主任搖搖頭說:“其實這不是我們辭掉你的真正原因。那天,我給你和卡特布置完任務后,你開始不停地問我‘去哪里找原始資料?相關(guān)數(shù)據(jù)要問誰?這種報告的格式是什么樣的?’我認真數(shù)了數(shù),你前前后后至少用了十九個問號??ㄌ睾湍阃耆煌?,他只問了一句‘從前的報告放在哪里?’然后就一個人默默地去工作了。通過這件事,我們發(fā)現(xiàn)資料室只留下卡特一個人當助手就夠了,因為他做事情效率非常高,而且沒有那么多問號,事情就是這么簡單。”聽完解釋,巴菲特頓時啞口無言,只好紅著臉默默地離開。少問多做,這是巴菲特從自己第一次求職失敗中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看似簡單的四個字,卻讓他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