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躁老爸嘮叨媽-生活
老爸是典型的火藥桶,一點火星都能讓他立即爆炸,而且還是大嗓門,發(fā)起脾氣來,很有河東獅吼的氣勢。
老媽嘴特碎,一天到晚嘮叨個沒完沒了,再小的事兒,都能讓她說上半天,和《大話西游》里的唐僧可以一較高下。
這樣的兩個人搭伙過日子,那就跟小說里的歡喜冤家一樣,斗個沒完沒了。記憶里,老爸老媽幾乎每天都會吵架,老爸的獅子吼一條街的人都能聽到,而老媽的嘮叨能持續(xù)幾天幾夜。
小時候特別羨慕別人的爸媽,人家相敬如賓,不吵不鬧,家里平靜得跟水似的,我的爸媽怎么就把家里攪得跟世界大戰(zhàn)似的?
如果真有能入世界吉尼斯紀錄的歷史大事件,他們意見不合吵吵嘴也還有情可原,問題是,他們總是為芝麻綠豆大的事吵,比小孩子還不可理喻。
為了治療老媽的嘮叨病,老爸曾經發(fā)動幾個孩子一起慫恿老媽學打麻將。但老媽的嘴皮子功夫比唐僧還強,我們幾個人加起來也說不過她呀,幾個回合下來,老爸的火藥就被點燃了,一蹦三丈高,奪過老媽手里的鞋墊,扔出幾條街遠。這還不罷休,晚飯時,又把一鍋稀飯全部倒進垃圾桶。
老媽當然不肯示弱,等老爸脾氣一過,她就開始發(fā)動“嘮叨神功”,說老爸是神經病,不當家不知油鹽貴,說打麻將輸了多心疼人,說孩子們多需要照顧,直說得老爸點頭連連,連大氣都不敢出。
老媽雖然嘮叨,卻有一個軟肋,就是愛面子。所以每次老爸發(fā)脾氣時,老媽絕對噤聲,不讓吵鬧升級,只等老爸情緒平復后,她才拿出自己的撒手锏。老爸機智地抓住了這一點,一有時間就喊鄰居們到家里來打麻將,三缺一的時候,他就沖老媽大聲吆喝:“趕緊過來,就差你一個,別讓人家等,不會我教你,輸了我掏錢!”
當著那么多人的面,老爸這么一喊,老媽便乖乖地坐到麻將桌上,她怕鄰居們說她不合群呢。幾次下來,老媽還真的學會了打麻將,不納鞋墊了,也不包餃子了,老爸每天吃著面條,居然還樂滋滋的。
老爸脾氣不好,人可勤快了,只要不出門干活,就喜歡鉆進廚房做飯。說實話,老爸的手藝還真不錯,蘿卜干飯做得又香又焦,但飯菜往餐桌上一端,老媽就開始品頭論足:蘿卜絲切得太細了,魂兒都沒了;米飯?zhí)擦?,扎心;油放得那么少,干得難受;太咸了,鹽不要錢?。?br/>
一頓飯,從吃到結束,甚至直到下一頓飯前,老媽的嘮叨絕不會停止。老爸的暴躁脾氣很容易被激起來,他收拾碗筷時弄得叮叮響,以此表示抗議,并且還要加一句:“嫌我做得不好自己做去!”
這么一句氣話,老媽卻笑瞇瞇地接?。?ldquo;自己做就自己做,你別搶著往廚房鉆了!”老爸一邊說著“打死也不做了”,一邊繼續(xù)往廚房里跑。在廚房里,為搶奪掌勺權,兩個人又是一陣明槍明刀地斗。
別人都說,等兒女長大了,父母老了,他們就會有所收斂,不會再斗了。可我們幾個姐妹長大了,有的嫁人了,有的出遠門了,一年難得回來幾趟,每次回來,見到的,依然是他們吵得昏天黑地的畫面。
比如這次,聽說我要回來,老爸一大早跑到菜場買回幾十斤豬肉,說要用鹽腌一腌,留著給我慢慢吃。
那天老爸要出去干活,因此,肉買回來往盆里一放,他就急急忙忙地出門了。出門時再三吩咐老媽:“等著我回來腌啊,你別碰!”
誰知,老媽居然那么不聽話,老爸前腳剛走,她就開始擼袖子腌肉,五十多歲的人了,蹲在那里整整忙活了一個小時??粗绾么a放整齊的肉,老媽高興得合不攏嘴。
誰知,老爸回家,一看肉腌過了,立即跳起來就吵:“誰讓你弄的,跟你交待過我回來弄,耳朵聾??!”緊接著,又是一番慣常“表演”,摔盆子摔碗摔垃圾鏟,弄得屋里雞飛狗跳。
我回家時,正趕上老媽的嘮叨,她憤憤不平地說:“他干活那么累,我在家閑著,怎么能讓他回來腌肉?他居然不領情,真是神經病!”
老爸也委屈,拉著我的手說:“你媽身體不好,我就想讓她少干點活,她怎么就不領情呢,真是頭犟牛!”
聽著他們的“申訴”,我心里酸酸甜甜的,臉上早已笑開了花,其實,老爸的暴躁,老媽的嘮叨,都是因為愛啊,在無數(shù)個平靜的歲月里,他們早已習慣用這種獨特的方式,來為對方分憂,給對方最樸素的呵護。
相比那些相敬如賓,這樣的情感,更有炊煙的味道,絲絲縷縷,冒著暖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