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計-人生
華為的野蠻生長發(fā)軔于一系列“兵荒馬亂”之中,他有幸參與并見證了這一切
香港4年、歐洲7年,彭博親歷了華為在這兩處市場的白手起家和攻城拔寨,也參與了華為從野蠻生長到步步為營。今年是彭博進入華為的第16個年頭,即便在深圳總部對華為的全球銷售運籌帷幄,其也會頻繁往來于各個國家,在“聽得見炮聲”的地方繼續(xù)戰(zhàn)斗。
初出茅廬
1999年7月,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市場營銷專業(yè)畢業(yè)的彭博開始了在華為的入職培訓,但真正進入銷售崗位已是2000年9月。兩個月后,他被派往香港,一去便是4年。
1997年,華為決定移師海外。香港是其比較早的內(nèi)地以外市場。令彭博驚訝的是這個彈丸之地竟有6家運營商,在如此擁擠的市場,每家運營商卻都能賺錢。此時華為的移動產(chǎn)品剛剛推出,在國內(nèi)尚無太多份額,彭博便從移動產(chǎn)品市場做起,著手尋找無線樣板市場。
當時,香港有4家運營商持有3G牌照,其中3家已選定供應商。2002至2003年,華為花了兩年時間,才與運營商SUNDAY簽訂了首個全球3G合同。
在香港,他經(jīng)歷了華為首次CDMA、WCDMA答標。2003年,SARS肆虐香港,當競爭對手的技術(shù)專家紛紛離港之時,只有華為如故。2003年12月,諒解備忘錄終于簽署,所有人都大病一場。初到香港,代表處僅十余人,而2004年彭博離港赴歐之時,香港代表處已有300多人。而當時,華為歐洲幾十個國家代表處的員工加起來才110人。
安營
在歐洲,彭博學到的第一個經(jīng)驗就是“不能忽略任何一件小事”。初到德國,一次他請之前已見過兩次的客戶技術(shù)總監(jiān)共進午餐。這位德國女性看了他的汽車一眼,然后繞車一周說:“哦,你們終于打算長期在這里定下來了。”彭博聽罷之后很不解。對方解釋說:“前兩次你來接我的時候,車都是從租車公司短租的,但這次的車是長期的。”
當時的歐洲市場可謂寸草不生——華為與沃達豐沒有一分錢的生意,彭博身邊沒有一個人,他也不認識一個客戶。“叩開客戶大門的故事可以講三天三夜。”彭博說。在其努力之下,與沃達豐初步接觸后,后者終于答應可以試驗華為產(chǎn)品。
之后,在戛納3GSM展上,華為員工碰到沃達豐西班牙CTO,聽說此事后,后者便邀請華為去西班牙開實驗局。西班牙測試實驗局的建設(shè)持續(xù)了整整9個月,華為前前后后派遣了超過100人的支持團隊。彭博連同當?shù)匾幻蛻艚?jīng)理和一名香港技術(shù)專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這些人進行英語測試。“當時研發(fā)同事的英語不是全都很好,我們特別怕別人說溝通都有問題,怎么用你們的設(shè)備?”彭說。他們還定下一條規(guī)矩,無論客戶發(fā)起什么問題,必須24小時內(nèi)答復。
當時,沃達豐西班牙提出一個要求,從馬德里到南部塞維利亞有一段時速約300公里的高鐵,他們希望華為建設(shè)高鐵沿線的數(shù)據(jù)覆蓋。華為內(nèi)部對該項目討論了半個月,最終決定承接。項目團隊開始在全球?qū)ふ翌愃频哪M環(huán)境,最終鎖定上海市區(qū)到機場的磁懸浮列車。在磁懸浮沿線,華為進行了模擬環(huán)境測試和解決方案測試。4個半月之后,他們把客戶請到上海,實地進行話音和數(shù)據(jù)解決方案測試。
在彭博看來,正是因為類似的小事,華為才逐步取得客戶信任。“當時我們有一個決心,就是必須在高端豎起一個樣板,誰給我們這樣的機會,我們就敢去投入。因為在那個階段,你跟所有其他運營商去談,都會碰到同樣的挑戰(zhàn)和問題,就是如何讓客戶信任你。”
歷練
即使在2004年,彭博接觸的很多客戶的中基層仍會認為中國非常貧窮落后,甚至有人故意問他“中國人還扎不扎辮子?”為了贏得客戶信任,華為精心設(shè)計了一條“新絲綢之旅”的路線,第一站飛香港,再到深圳、上海,最后從北京出境。其后,華為對剛接觸的海外客戶,都會堅持讓他們循著這條路線看看中國。“如果他們不相信中國,就根本不相信中國廠商還能做這么復雜高端的網(wǎng)絡(luò)設(shè)備。”彭博說。
2006年年中,沃達豐在埃及和西班牙的項目同時招標,西班牙是當時沃達豐最大的4張子網(wǎng)之一,也是最賺錢的子網(wǎng)。在華為內(nèi)部討論中,很多人覺得爭取埃及的機會更大,即先建一個網(wǎng)證明華為的能力。彭博仍記得彼時華為歐洲片區(qū)總裁徐文偉說的話:“這個項目是我們無線的‘塔山’戰(zhàn)役……拿埃及和西班牙是完全不同的,無論用什么辦法必須把這個項目拿下。”
為了獲得客戶對華為的反饋,彭博每天夜里12點半堅持給客戶采購部總監(jiān)打電話。“他們晚飯從9點半開始,先喝東西,一般10點半才吃正餐,吃完晚飯一般都是12點。我大概堅持了一個星期每天晚上給他打電話,他終于接了。然后就變成了習慣,每天晚上跟他聊10分鐘或者15分鐘,問他在這個項目上對我們還有什么期望,我們的價格、服務、技術(shù)到底還有什么問題。當初只能靠這種笨方法一點一點爭取客戶信任。”彭博說。最終,華為贏得了搬遷沃達豐西班牙7800個基站的項目。在此之前,華為做過的最大交付也只是在香港的1500個基站,其余在全球的項目多是30、50或100個基站。
不僅如此,2006年,華為還在全球同時拿下3個大的無線項目,分別是巴西的Vivo、西班牙的沃達豐以及巴基斯坦的Ufone。除了西班牙的7800個基站,華為還要在巴西、巴基斯坦分別交付超過一萬個基站。
麻煩接踵而至。“那是華為最混亂的一年。”彭博回憶說,“每天有100個團隊同步并行。材料是不是準備好了?站點是不是準備好了?能不能一次進站?今天要去的那些站點是不是就位了?我們都不清楚。”當時,華為的客戶溝通、流程對接以及本地分包商、供應商的人員管理等各方面都存在問題。
10月底的一天,彭博同時接到沃達豐集團5位高管的電話,對方要求彭博去西班牙解決交付問題,一旦項目交付失敗,華為將永遠被沃達豐踢出合作名單。“最后亂到什么程度?我們發(fā)過去的貨在哪里?有多少個基站在倉庫?有多少基站在站點?我們一點概念都沒有。原因很簡單,華為的海外項目管理沒有經(jīng)驗。”彭博說。
最后,華為決定重新來過。想方設(shè)法梳理流程、經(jīng)驗和問題。然后每個星期解決一個問題,從發(fā)貨、安裝、調(diào)測到與對方的配合。
形勢開始好轉(zhuǎn)。11月份,華為交付了20多個基站,12月份交付了100個,從1月份開始,每個月交付量超過300個。華為最初承諾客戶3月31號要保證1122個基站上網(wǎng)運轉(zhuǎn),到3月底,最終完成了1140個站。2007年,在沃達豐供應商大會上,華為得到一個特別獎項——杰出供應商。兩年后,華為成為最佳供應商。
華為歐洲各國辦公室距離客戶都不會超過500米,華為人必須能隨時碰到客戶,能和他們喝杯咖啡聊個天。
2009年,沃達豐德國拿到LTE牌照,開始選擇4G供應商。與以往不同,這次他們主動找到華為做LTE實驗。彭博記得很清楚,2010年7月14號正值法國國慶日,其正在巴黎見客戶。就在那時他接到了沃達豐德國CTO的電話,對方不僅選擇華為作為合作伙伴,在50%的份額訂單之外,還額外增加了10%的份額,訂單涵蓋了慕尼黑、漢堡、柏林、德累斯頓等所有大城市。在哽咽中,彭博說,為了獲得這一認可,華為等了整整5年。
歷練之后,2023年,彭博開始擔任華為全球銷售及客戶群業(yè)務部總裁。他的個人工作內(nèi)容也發(fā)生了變化。除了了解全球化擴張的項目進展,他還要從具體業(yè)務中抽身出來,思考組織能力提升、國際化運營和本地化管理之路。“全球化的意思就是把生意鋪到全球。而國際化首先要求大家用同一種語言;其次要求企業(yè)文化能被全球員工接受;第三還要求一致的流程。”彭博感慨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