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弱連接-人生
美國政治家本杰明·富蘭克林在自傳中說:
彼時我還只是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名州級議員,想爭取到另一名國會議員的認同與支持。然而,卑躬屈膝不是我的風(fēng)格,于是我換了一種迂回戰(zhàn)術(shù)。聽說他收藏了一本非常罕見稀奇的書,我寫了張字條給他,說我特別想欣賞拜讀一下,而且很客氣地詢問是否可以借我?guī)滋?。他二話不說便把書送了過來,我則在一周之后歸還,并附上了一張字條,表達我深深的感激之情。
結(jié)果,當下一次我們在國會碰面時,他主動找我談話,非??蜌猓@是之前從未發(fā)生過的事。隨后,他在各種場合也都表現(xiàn)出對我的認同。于是我們成了好朋友,這種友誼一直持續(xù)到他去世。
這種“關(guān)鍵時刻非親密朋友出手相助”效應(yīng),被后世稱為“富蘭克林效應(yīng)”。隨后的經(jīng)驗主義研究也證明,在需要幫助時,我們往往依靠的不是和我們聯(lián)系緊密的人,而是那些并非很熟的人。
所以,富蘭克林說:“想取得一個人的支持,尤其是圈子外的人的支持,那就先找他幫個忙,事情會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轉(zhuǎn)機。”小圈子文化雖然能在失意時為我們療傷,會在我們生病時一碗熱湯慰寂寥,然而真正能使我們的人生快速而富有戲劇性地改變的,往往是那些與我們萍水相逢,永遠不可能成為死黨的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