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批評的人很多,懂時機的人很少-人生
我們活在一個注重團隊合作的時代,團隊合作,互相批評指教很重要,但我發(fā)現(xiàn),會批評的人很多,懂得看時機的人很少。
什么意思?
周末在東區(qū)某知名百貨公司的美食街,攔截到一對年輕夫妻的對話。只見那位老婆從手提袋里拿出三個小錢包,一看就知道是血拼的成績,從她的表情看出來,她是在問她的老公,哪一個比較好看。
“嗯,不錯,就是花紋有點多。”
“那,這個呢?”
“這個嘛,”同樣是仔細端詳,老公說,“也很好看!只是有一點點太紅了!”
“第三個好看嗎?”老婆說。
“這個嗎?”老公看了一下,“也不錯,就是太大眾款式了。”
對話大約是這個樣子,然后就站起來去點餐了,不知道后來他們有沒有繼續(xù)那段對話,但以上這段對話相當有趣──
你,有聽出哪里不對嗎?
看起來,這老公算是很認真地在以他的肺腑之言幫老婆評價包包,換作是我我都是隨便回答一番!不過,這對話,以及那些對三個包包的評價,“時機”好像不太適合。
簡而言之,人家老婆又不是還在專柜挑包包,她是已經(jīng)全都買下來了!這位老公是在“事后”才指點批評,對著已經(jīng)放在手提袋里的三個包包,已經(jīng)沒辦法修改,卻被講說一個太紅,一個花紋太多,一個太大眾,當然這只是聊天的題材,但一定要這樣講嗎?聽到的人會舒服嗎?
一樣好笑的“事后批評癥”,出現(xiàn)在許許多多其他場合,每次聽到我都跳腳不已──
比方說,婚禮!參加很多婚禮,有些長輩會湊到新郎新娘的結(jié)婚照旁邊“評頭論足”,拍得怎樣又怎樣,但那些都是已經(jīng)拍完的,講這些話有意義嗎?會讓一切變好嗎?雖然都是熟人,雖然也都是“肺腑之言”,尤其在這浮華虛幻的世界實在很需要更多的實話??!但,他們沒有意會到,他們批評的時間,是在“事后”,因為是在“事后”,他們可以不要這么真實好嗎!
我發(fā)現(xiàn),大多“事后批評癥”真的不是故意的,他們就是少了一根筋而已?;蛟S他們知道有禮貌,但因為太喜歡批評了,已批評成性、成習(xí)慣,就會不知不覺“口出惡評”,是不能怪他們的。有些人真的不懂何時該誠實,分不清楚何時該說什么,在“事后”才說話。
有趣的是,批評的人總是時機不對,不只在“事后”,也有在“事前”的,暫且將它稱為“事前批評癥”。
這種癥常見于職場里的會議室內(nèi),以前常碰到,就是總是在事情還沒發(fā)生之前,先批評了半天,高談闊論,好像什么安排都有問題。這些事前批評者,嘴巴停不下來,常常導(dǎo)致沖突,或者會議開始旋轉(zhuǎn),時程被延后再延后,你一定也碰到過這樣的人吧!
無論是“事前批評癥”或“事后批評癥”,這些批評者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批評的時機不對,而時機對的時候,他們卻閉嘴了。比方說,“事前批評癥”的這些人,到了“事后”,反而常常是保持緘默的。而“事后批評癥”的人,在事前不好好地看,比方說那位老公好了,在老婆選購時,只顧著想趕快離開,最后人家都買好了才開始挑剔……
所以說,會批評的人很多,但懂得看時機的人很少,因為這樣,還是少交幾個太愛批評的朋友,或是,勇敢地告訴這些朋友、同事、長官:
時機對的批評,就是益友,而時機不對的批評,只會損傷友情!
我是很喜歡你的,也接受你的批評,但下次,可不可以請你注意一下時機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