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p當知青-幽默故事
生活在七十年代上海的阿p,隨著城市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運動的高漲,阿p也被劃入了“上山下鄉(xiāng)”的行列。
這下阿p和家人都急了,急什么呢?阿p和家里人都認為這個上山下鄉(xiāng)啊,雖然說是可以鍛煉人,是到最基層的農(nóng)村去鍛煉,但這一去就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回來,去的地方那都是離上海很遠很遠的農(nóng)村。如果到了一個窮鄉(xiāng)僻壤,那就是有得受了,吃不吃得飽肚子都是個問題,受苦那是更不用說了,阿p想想急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
阿p的家人也為阿p著急,為了讓阿p能到一個自然條件稍微好的地方,更是拿出了家里的所有糧票、油票,甚至是僅有的幾塊錢,請客、送禮。為的是能讓阿p到一個自然條件好一點的地方去當知青,免得到時候阿p吃太多的苦。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家人的打點下,阿p“上山下鄉(xiāng)”當知青的地方被定在中國的西南的一個小村里。家里人這時總算松了口氣。阿p知道自己當知青的地方是西雙版納,阿p一改以往的憂愁,心里那是樂開了花,看來這些東西沒有白送。
阿p想到自己要到西雙版納當知青,那可是一個好地方啊,那個地方?jīng)]有冬天,一年四季如春,自己也就不用為衣服的事情發(fā)愁了;那個地方植被豐富,好多地方都是還未開墾的熱帶雨林,如果到時候肚子餓了,漫山遍野都可以找到吃的,說不定還可以逮到野雞、山豬之類的小動物打打牙簽。原是原始了點,但至少自己可以活的好一點。
阿p想到這里,心里那是非常的高興。去西雙版納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那里有很多當知青的上海人,有很多老鄉(xiāng),怎么說也可以找到一些有共同話語的人。不足之處就是西雙版納太偏遠了,離上海的路途遙遠那是不用說,不方便的交通是最大的遺憾,不過阿p還是非常的滿足。
阿p背起自己的行囊,走進了這個位于中國西南的寨子。這個寨子是坐落于一個小山腰上,四周的山都被曼曼的熱帶雨林覆蓋,這個寨子被這雨林一映襯,仿佛就是到了亞馬遜的的一個部落。寨子里的房子都是干欄式的,用木頭、竹子和茅草搭成,幢幢都是非常的低矮的,一個個就像小蘑菇點綴在山上。離最近的其他寨子也有四公里,可以說是很偏遠了。這里以前主要的居民就是拉祜人了,現(xiàn)在當然不同了。因為在阿p來之前這里就來了很多知青,再加上這次和阿p一起來的知青,一個小小的拉祜人寨子就多了十幾個知青。這些知青給這寂靜的山寨添加了熱鬧的元素。
阿p來到了這里,看看這里的環(huán)境雖然可以說是很美,但是生活的好才是最重要的,和自己的期望那是十萬八千里,以前的高興勁轉(zhuǎn)瞬即逝??纯催@里閉塞的交通,只有一條巴掌寬的小路與外界聯(lián)系,去一趟最近的鎮(zhèn)上也要走七八個小時,要翻幾個山頭才能到鎮(zhèn)上。如果是到了下雨天,一出屋子就是滿地的泥巴,走一步路那是非常的艱難。學當?shù)厝瞬淮┬?,光著腳丫,到處亂跑,阿p嘗試過了,那個腳底是一百個不舒服。更要命的是十幾個知青住在一個很小的干欄式小樓,一走在上面,整個小樓都發(fā)出吱吱呀呀的響聲,嚇得阿p一行新來的知青睡覺都做好了跳出去的準備,害怕一不小心整個小樓都塌了下來。阿p看看這樣的生活條件,苦不堪言?。?br/>
阿p他們來到這里十多天,他發(fā)現(xiàn)這里的人,不管是大人和小孩出門手里都會拿著一把砍刀,這些刀都不是很精致,可以說還有一點粗糙,出門都會捏在手里或夾在臂彎里。因為阿p他們都剛來,不知道寨子里的人拿刀是有什么用途的。直接問這些拉祜人,語言又不通。他們就只好去問那些比他們前來的知青。
這些老知青很不耐煩這些青年人,就告訴阿p他們,“這里的人?。∫靶U的很,你們這些新來的最好不要去招惹他們,他們手里的刀是用來砍人的,特別是外來的人要特別小心,他們這些拉祜人,只要看著誰不順眼就會用刀砍,你們來到這里最好不要偷懶,他們生氣了就會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