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人生路,唱好人生這首歌-勵志故事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也是稍縱即逝的。一個人看上去從生到死幾十年不算短,但卻用盡一生精力也難寫好一個“人”字。人們常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我覺得,這句頗具哲理的警語,其重要意義在于給人以自信,鼓舞我們?nèi)^斗、去爭取、去拼搏,寫下人生最壯麗的詩篇。其實,你若仔細想一想,認真觀察一下現(xiàn)實,仔細推敲推敲,就會發(fā)現(xiàn),這句話本來就是錯的,正確的答案是命運掌握在他人手中。
你本來就是偶然地稀里糊涂來到這個世界上,你不能事先擬定誕生計劃,你小時候樹立理想,想當(dāng)科學(xué)家、畫家、作家、詩人,那是你“想”,最后為你安排工作的是別人,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并不是說人生一點主動權(quán)也沒有,我是說,人生的主動權(quán)是十分有限的,我們常常體味到的是身不由己,想干的事不能干,不想干的事干不完,人的一生,總是處于被動之中。要說主動,只是相對而言。
弄清人生的被動狀況并非自我放棄,聽天由命,而是樹立一種人生的達觀態(tài)度,不應(yīng)由于自己命運不濟而怨天尤人,也不可自漸形穢,妄自菲薄。積極做好自己的事情。當(dāng)你一個人,沒有別人干擾的時候,你可以靜靜地想:自己到底干了些什么?能否做到問心無愧。中華勵志網(wǎng)
人生是不斷的自我否定的過程。當(dāng)我們漫憶往事的時候,往往感到過去的自己是那樣的愚蠢,那樣的傻、那么無聊,似乎覺得現(xiàn)在的自己和原來的自己截然不同。但事實上,你在別人眼中,過去和現(xiàn)在沒有什么兩樣,你還是你。這就出現(xiàn)一個問題,我們到底信別人還是信自己?竊以為,別人看自己和自己看自己往往走兩個極端,別人總是用不變的眼光看你,你的印象在別人的大腦中形成后,往往不易改變,即使你真的判若兩人了,由于思維慣性的作用,別人也很難接受。而自己往往也走極端,往往夸張地肯定現(xiàn)在的自己,而否定原來的自己。比如,作家寫東西,往往是這樣,認為過去寫的東西都不滿意,滿意的是手中正在寫的東西,實事上,手中寫的東西未必比過去寫得好,但自己總是固執(zhí)地相信現(xiàn)在。其實,很多人即使不寫稿也有這種心態(tài),過于喜歡現(xiàn)在的自己,而鄙視過去的自己,從而走入形而上學(xué)的怪圈。因此,哲人說:認識自己是一件最難的事情。
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把這句話中的人解釋為自己的努力,把天解釋為機遇、形勢、巧合等客觀存在,那么這句話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唯物論,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事司空見慣。我們常常擁有許多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但費盡千辛萬苦,也未必能實現(xiàn),這導(dǎo)致了很多人陷于失落和憂心忡忡的境地。
當(dāng)你認真地讀《老子》時,你就會弄明白,人本來是一種自然的東西,我們的所有的煩惱都是自己找的。我們擁有過多的欲望,而迷失了自己,使我們離真正意義上的人生越來越遠。當(dāng)我們驀然回首,重新審視品味人生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人沒有滿足,就沒有歡樂,記住“知足常樂”這句古語是多么的重要。人往往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知道珍惜,而對自己設(shè)計的所謂宏偉藍圖心馳神往,這本來就是本末倒置。當(dāng)你換一種目光,看到自己的富有,那么你就會找到真正的幸福。當(dāng)然,知足的實質(zhì)是樂觀態(tài)度,而不是小富即安,滿足現(xiàn)狀,不求進取的消極人生態(tài)度。
“生死有命”,是唯心的;而命有生死,卻是每個人都要嚴肅思考和認真對待的。只有生命之炬的熱情燃燒,才能繪出生的彩卷,才會譜下死的壯歌。生前無私奉獻并不斷創(chuàng)造財富的人,死后他的精神就會成為更可貴的財富。生是漫漫人生的開始;死,是短暫人生的終點,但作為我對生命的感悟: 生命的價值,卻不該有也永遠不會有句號。
人生,就意義而言,一般生更重要,就價值而言,死更關(guān)鍵。一個有價值的生命,死后比生前更悠遠。人類的歷史,不僅是生與死的相銜,而且是死與生的接力。因此,生與死都是人生的里程碑。生是樂章,但人生僅只一次;死是憾事,但這是大自然的法規(guī)。而真正可悲的,是不死的茍活和厭世的浮生。惟有珍惜生命,生命才有價值;惟有奉獻生命,生命才會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