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事上做“水磨功夫”-勵志故事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在小事上做“水磨功夫”-勵志故事

1920年,在北京大學任教的劉半農獲得了公費赴英留學的資格。在出國前,他在文壇的名聲已甚隆,多家報刊紛紛向他約稿,因此他就想選擇文學專業(yè),至少也要兼學文學。但到了英國倫敦,在接觸到所報的語言學專業(yè)之后,劉半農發(fā)現如果自己兼學文學,勢必會影響到本專業(yè)的學習,因此他索性舍下了文學,把全部精力投放到了語言學上。
  
  在學習一段時間之后,劉半農發(fā)現西方語言學門類眾多,完全學好至少要七八年。于是就退后了一步,專攻語音學。定下這個目標不久,他又發(fā)現語音學也是有好多分支,在結合國內的情況后,他瞄準了實驗語音學。
  
  學成回國,劉半農憑借自己多年所學的知識,迅速成長為國內首屈一指的語言學家,撰寫的《漢語字聲實驗錄》榮獲了“康士坦丁語言學專獎”,這是我國第一部獲此國際大獎的語言學著作。
  
  成功需要專注,更需要“后退”。正如劉半農自己所說:“把自己看得小些,在小事上做‘水磨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