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掉生活的筐底-哲理故事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鋸掉生活的筐底-哲理故事

籃球運動是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的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發(fā)明的。那一年的冬天特別冷,奈史密斯所在的訓練學校缺乏在室內進行體育活動的球類競賽項目,他便從當地人用球向桃子筐投射的游戲中得到啟發(fā),將兩只籃筐分別釘在室內體育館兩端看臺的欄桿上,以足球為比賽工具向籃內投擲,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
  
  這項運動很快在馬薩諸塞州風靡起來。不過,由于欄桿上釘的是真正的籃筐,每當球投進時,得有一個人踩著梯子上去把球取出來。為此,比賽斷斷續(xù)續(xù)地進行,缺少了激烈緊張的氣氛。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家紛紛開動腦筋,想出了很多取球的辦法。有一位發(fā)明家甚至專門制造出一種機器,在下面一拉籃筐就能把球彈出來。不過,這些辦法都沒能讓籃球比賽順暢起來。盡管取球的時間越來越短,但緊張的比賽還是一次次被迫中斷。
  
  幾年后的一天,一個小男孩跟隨父親從一群正在進行籃球比賽的人旁邊經過??吹酱笕藗円淮未尾晦o勞苦地取球,小男孩奇怪地問父親:“他們?yōu)槭裁床话鸦@筐的底去掉呢?”這句話正好被一位球員聽見,他立即找來一把鋸子,把籃筐的底鋸掉,于是,困擾人們很長時間的取球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去掉籃筐的底,本是一件簡單的事,為何那么多有識之士都沒有想到?說白了,因為我們的思維像籃球一樣被籃筐的底阻隔在了半空中。于是,我們盲目地去搬梯子,造機器……其實,世界上原本就沒有太復雜的事,之所以復雜,都是人為造成的。生活如筐,許多時候,我們需要的只不過是一把鋸子,來鋸掉那些阻礙我們的“筐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