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株北京的高粱-成長
大學畢業(yè)后,我只身來到北京闖世界。彈盡糧絕的時候,我找到了一個房屋中介的工作。
新手上路,沒人照顧。剛開始的幾個星期,我的糗事一籮筐,煮熟的鴨子飛得遍地都是。要不是主管看到我能吃苦,早就炒我魷魚了。
每次給家里打電話,我總是報喜不報憂。畢業(yè)后的第一年春節(jié),囊中羞澀的我沒有勇氣回家過年。除夕夜,我蝸居在租來的半地下室,思索自己這半年的經(jīng)歷。那一夜,窗外破碎的是美麗的煙花,屋內(nèi)湮滅的是純真的心。
后來的日子里,我偷師上道。對于房屋的推銷,有個巴掌大花園的,就是“環(huán)境優(yōu)雅、滿眼綠意”;毗鄰一所學校的,就是“人文氣息濃厚、居住人群素質(zhì)高”;靠著護城河的,就是“上風上水,空氣清新”。就連“三十六計”都派上了用場。特別是“苦肉計”:選擇傾盆大雨的天氣拜訪客戶,濕漉漉地趕著把資料送到客戶手里。交易一旦成功,我就腳踩西瓜皮,溜之大吉。
在我刻苦用心鉆研業(yè)務的基礎上,工作業(yè)績不斷提高,工資卡里的數(shù)字也在遞升。“十一”長假的時候,我提前請假回家。
我給全家人都買了禮物,中秋佳節(jié),一家人歡聚一堂,談笑風生。聊來聊去,一家人把話題聚集到我身上。老媽說我該減肥了,要不然就娶不到媳婦了;老爸說我性情變了,跟人說話都不看別人眼珠子了;大哥說我小毛病多了,一說話就摸鼻子撓頭眨眼睛……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見招拆招,搭訕掩飾。最后,小侄子來了一句:“小叔,你學會撒謊了。今天晚上你有很多話前后都不一致。”一下子,噎得我啞口無言。
心情低落的我賭氣喝了很多酒,借口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半夜,我從噩夢中驚醒。看著窗外成捆的高粱稈,我才意識到丟失了好多。
返京時,年近半百的老爸臨上車告訴我一句話:“做人要本分。你看咱地里的莊稼,哪個不把根扎踏實了?”
回到單位之后,我的業(yè)務量驟降。一查原因,才知道我沒有回頭客,全是一錘子買賣。
痛定思痛之后,我洗心革面重頭再來。一開始,還是只有零星的客戶,但是我堅持住自己誠信的原則。
畢業(yè)后的第二個春節(jié),我執(zhí)意沒有回家。春節(jié)時期是淡季,當時我手里只有三個客戶。然而開春之后,我的客戶卻出現(xiàn)“井噴”現(xiàn)象。很多人都主動來我們單位,點名找我。
對了,我的小名兒叫高粱,就是華北平原上那種最樸實的農(nóng)作物?!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