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斗牛-民間故事
田秀才家的后院栽了四棵橘子樹,到了秋天,樹上就掛滿了紅澄澄的橘子。這天,田秀才摘了一籮筐橘子擺在家門口叫賣,一文錢一個。
一個云游的和尚走了過來,雙手合十:“阿彌陀佛,施主,可否給個橘子解解渴啊?”田秀才一聽是出家人,便從籮筐里取了一個給他,可抬頭一看,發(fā)現(xiàn)面前的和尚面色紅潤,衣著講究,長得更是好生壯實,心里不由犯了嘀咕。
和尚吃完了橘子,咂巴著嘴:“嗯,不錯,再給一個!”一連吃了三個,還要。田秀才惱了,揮揮手:“我還指望賣了橘子,籌盤纏進京趕考呢。”和尚一愣,從身上掏出一個錢袋子,搖得“嘩嘩”響,從里面捏出一文錢來:“我買,這總行了吧。”田秀才想著和尚有那么多錢,還要“化緣”,便沒好氣地接過錢,挑了一個最小的給他。
和尚看了眼手上的橘子,“啪”地扔回田秀才的筐中,盤腿一坐,眼睛一閉,口中念念有詞。奇怪的事情出現(xiàn)了:“啪啪啪”,天上掉下橘子來,不一會兒,和尚面前堆滿了橘子。和尚睜開眼睛,剝了一個吃起來,沖圍觀的人說:“我賣一文錢十個橘子。”眾人剝了橘子一吃,果然很甜。不一會兒,和尚的橘子就賣了個精光,他收了錢,哼著小曲走了。
田秀才驚得目瞪口呆,收起籮筐,懊惱地回了家。來到后院一看,傻了:樹上的橘子一個沒剩,敢情和尚施了法術(shù),賣的全是自己家的橘子。田秀才氣得跑出去追趕,可哪還有和尚的蹤影。
轉(zhuǎn)眼到了趕考的日子,田秀才打了背包,備足銀兩,一路北上。這天,路過一個早市,看見一個人牽著幾頭牛在叫賣,田秀才一驚:這不是偷我橘子的和尚嗎?怎么是生意人的打扮?
田秀才正要上前找他算賬,轉(zhuǎn)念一想,就在附近找了個店家,要了份早點,邊吃邊盯著和尚的一舉一動。
和尚賣的牛價低,不到半個時辰,牛就賣完了。之后,和尚走了兩個街口,進了一家客棧,田秀才也跟著走進了客棧。和尚迎了出來,一聽是來住店的,便安排他住下了。田秀才驚訝不已:這個客棧竟是和尚開的。
客房一共住了四個人。其中有個姓張的秀才,和田秀才一樣,是去趕考的。
這天晚上,田秀才沒有入睡,留意著和尚屋里的動靜。忽然,隱隱聽到“嘩嘩”的水聲。田秀才爬起來,透過墻縫,看到了令人驚訝的一幕:和尚床前,亮晶晶一片,一塊微型水田,阡陌縱橫。好多個木偶小人在忙碌,有踩著水車,不斷往水田里灌水的;有扶著犁耙,趕著牛耕田的。不一會兒田就整好了,和尚撒下稻種,立即長出綠油油的秧苗,很快結(jié)了沉甸甸的谷子。幾個小人收了稻谷,舂成稻米,磨成米粉,最后做成了香噴噴的米餅。
和尚收了餅子,念了幾句咒,木人、木牛全定了格。和尚收起木人、木牛,放入木箱,手一揚,將水田卷了起來。田秀才定睛一看:居然是一幅畫。
第二天,田秀才早早起了床,來到隔壁張秀才房間里打聲招呼,說是去早市買些東西。出門后,悄悄回轉(zhuǎn),躲了起來:“我倒要看看這和尚耍什么花招。”
和尚挨門叫醒房客:“洗漱后,請到飯廳用膳吧。”張秀才他們答應(yīng)了。和尚指著田秀才的房間問:“這位客官去哪了?”張秀才告訴了他。和尚點點頭,轉(zhuǎn)身走了。
飯廳里,擺好了一張方桌,三人坐好,和尚在一個大碟里放上了香噴噴的米餅,勾人食欲。三個客人毫不客氣地拿起米餅,可他們剛咬了幾口,一個個突然倒地,不一會兒,全都變成了牛。和尚拿來繩子,穿了牛鼻,牽到院子里,往木樁上一拴。
飯廳外,田秀才把這一切看得真真切切。他喘著粗氣,跑到集市上,想了想,買了幾個一模一樣的米餅,塞到懷里。
回到客棧,和尚笑瞇瞇地打著招呼,指著桌子上的米餅說:“來來來,這是為你準備的,可好吃了。”說著,盛了一碗熱騰騰的米粥放到桌上。
田秀才故意問那幾個房客去哪里了。和尚說:“他們一早趕路走了。”田秀才指著院子里的牛:“咦,這些牛是哪來的?。?rdquo;和尚說:“我從牛圈里牽過來的,待會兒牽到集市上去賣。”田秀才點點頭,這時,有一頭牛沖田秀才“哞哞”地叫了好幾聲,田秀才知道那是張秀才。
田秀才聞了聞米餅,放了下來,說:“好香啊,有沒有米酒,這樣吃起來才帶勁。”和尚說:“有的,有的,我這就給你去拿。”和尚轉(zhuǎn)身去拿酒。田秀才從懷里掏出米餅換掉和尚的米餅,又把和尚的米餅揣到懷里。
和尚進來了,遞給田秀才一瓶米酒。田秀才從懷里掏出米餅,說:“這是我從早市買的米餅,給你嘗嘗,你陪我喝兩杯吧。”說著遞給和尚。和尚接過米餅,說:“好的,好的,那你也吃吧。”田秀才說:“你不吃,我哪好意思吃啊。”和尚點點頭,咬了一口米餅,剛嚼了一下,就趴在地上發(fā)出了“哞”的一聲牛叫,變成了一頭壯碩的牛。
田秀才高興得拍起手來,找來繩子,穿了牛鼻,和院子里的牛拴到了一塊兒。田秀才不由摸了摸張秀才的牛腦袋,說:“咱讀書人十年寒窗多不容易,我一定要把你救過來。”
田秀才想起和尚的木箱和水田卷軸,他走進和尚屋內(nèi),找到了兩樣?xùn)|西,卻發(fā)現(xiàn)除了之前的水田卷軸,還有一幅麥田卷軸。原來,這麥田卷軸做出的麥餅,可以把人再變回來。田秀才學(xué)著和尚擺好了物件,又在卷軸上發(fā)現(xiàn)一句咒語,便眼一閉,念了起來。
田秀才發(fā)現(xiàn),卷軸上的木牛變成了木驢。他們忙碌起來,從種到收,一會兒就成了。最后把麥粒磨成了面粉,做成了一個個香噴噴的麥餅。
田秀才拿著麥餅喂了后院的一頭牛,剛咬了一口,牛就站直了身子,立即變成了張秀才。接著,另外幾頭牛也都變過來了。
田秀才收拾好行李,騎上壯牛的背,朝張秀才招招手:“上來吧。這下我們?nèi)ペs考,就不用走路了。”張秀才高興地坐上牛背,二人就上路了。
當二人途經(jīng)三清觀時,壯牛突然“哞哞”地叫了起來。從林子里走出一個白發(fā)銀須的老頭來。老頭走到壯牛跟前:“我說怎么這么耳熟呢,原來是你。”說著,老頭向二人說明了身份。田秀才和張秀才忙跳下牛背,倒頭便拜:“太上道祖,這廂有禮了。”
原來,這頭牛竟是太上道祖的坐騎。田秀才把遭遇壯牛的事給太上道祖說了。
太上道祖指著壯牛,喝道:“你啊,真是丟人現(xiàn)眼。竟然還變成個和尚模樣,如來老兒又得說我的不是了!”太上道祖騎上青牛背,拍拍青牛屁股,生氣道,“走吧!現(xiàn)在就得去找那些牛,還有不少人得變回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