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愣子的兩道菜-民間故事
只會炒兩道菜的二愣子,居然成了和珅府的頭等大廚,奧妙在哪里?
一、讓劉墉惱怒的第一道菜故事發(fā)生在乾隆年間。
這天,西直門內(nèi)和珅府第門外的影墻上,貼出了一紙招賢榜,頓時“呼啦”一下圍了不少人。這榜文既非招才高八斗的文人學(xué)士,也非招身懷奇技的武將壯士,而是招一名大廚師!
咋回事呢?原來近幾個月,堂堂的和中堂不知咋地,忽地沒了胃口,府中幾十個大廚師輪班變換花樣做出的山珍海味、珍饌佳肴,他一個也看不上眼,摔了盤子撂碟子,把大廚師們連同府中總管劉全罵了個狗血噴頭。劉全為伺候好主子,便不惜重金,從全國各地遍請名廚,將各地的名特風(fēng)味小吃一樣一樣地端給和珅,誰知和珅依舊不開胃,點著劉全的鼻子罵:“若是再弄不來讓本中堂吃得下飯的廚師,你就卷鋪蓋走人!”
劉全慌了手腳,無法可想,只得貼出招賢榜:誰若能做出讓和中堂吃得開胃的飯菜,賞銀千兩,外加和府頭等大廚師的待遇!
這條件誘人,京城各大酒樓飯莊掛頭牌的名廚們爭相到和府獻(xiàn)藝,然而做出的飯菜仍沒有一個合和珅胃口的!招賢榜就這么貼了撕,撕了貼。
只說城南羊尾巴胡同有個叫二愣子的廚師,五歲喪父,是給人縫補(bǔ)漿洗的娘一手拉扯成人的。他十歲起就拜師學(xué)廚藝,只是由于家太窮,逢年過節(jié)拿不出孝敬師傅的“節(jié)儀銀”,師傅不高興,授藝不認(rèn)真,待他能拎動飯鏟子便趕他出了師。二愣子各酒樓都干過,但由于他廚技實在太差,馬尾巴系豆腐——提不起,各酒樓老板商量好了似的,接二連三將他拒之門外。
二愣子愁壞了,恨自己無能,無法養(yǎng)活老娘連自己兩張嘴!聽說和府重金招廚師,二愣子起初想也不敢想,到后來見那榜溜溜地掛了兩天沒人敢再揭,他兩眼一陣眨巴,一咬牙,徑直沖到和府門前,揭了榜!
和府門房領(lǐng)著二愣子見劉全。二愣子在京城廚師班中名不見經(jīng)傳,劉全一聽名就有幾分不滿意,坐在椅子上拉著長腔問:“你會炒什么菜?。?rdquo;
二愣子遲遲疑疑道:“我……我只會炒兩道菜。”
“什么,只會炒兩道菜?這些天前來應(yīng)聘的名廚們哪個不會炒一百單八道的滿漢全席?可和相爺眼角子都不眨!你想耍我是不是?”劉全嗤之以鼻,氣不打一處來。
二愣子已定下心神,不慌不忙地道:“我先報個菜名,一道是羅鍋鉆席筒,一道是雪花菜,麻煩你轉(zhuǎn)告和相爺,他若感興趣,我就炒;若是不感興趣,我立馬走人!”
這兩道菜劉全聞所未聞,又見二愣子這么有信心,心想死馬權(quán)當(dāng)活馬醫(yī)吧,便來到了和珅的臥室。和珅正躺在軟榻上吸鼻煙,聽劉全小心翼翼這么一說,眼一亮,鼻煙壺一丟,一骨碌爬起來,連聲叫:“讓他炒羅鍋鉆席筒,讓他炒羅鍋鉆席筒,我倒要看看羅鍋是怎么鉆席筒的!”
劉全哪敢怠慢,屁顛顛出來,領(lǐng)著二愣子來到闊綽堪比御膳房的和府廚房,讓那幾十個大廚師全給二愣子打下手,一群小廝在廚房門外垂手而立,所需什么主料和佐料立馬去買!
二愣子一笑,手?jǐn)[得似風(fēng)吹荷葉:“只需鮮蔥十根,海米半斤,佐料有油鹽醬醋就行!也不需別人幫忙,我自個就炒了!”眾廚師聽了,面面相覷:海米就是蝦仁,這蝦仁和大蔥能炒出什么美味來?
只見二愣子將鮮蔥洗凈,一刀兩斷,只取碧綠的蔥管,又將海米往開水鍋里一汆,用笊籬撈出后,個個通紅腰更彎,然后將這通紅的海米往熱了油的炒鍋里一煸,放進(jìn)姜末之類佐料,翻了幾鏟子,隨將蔥管倒進(jìn)去,又是一番武火爆炒,不幾下便出了鍋。眾廚師大眼瞪小眼:老天,這……這不就是海邊漁民們常吃的大蔥炒蝦仁嗎?
劉全親自端著盛在碧玉盤里的“羅鍋鉆席筒”,忐忑不安地放在和珅面前,和珅頓時兩眼放光,只見盤白、蝦紅、蔥綠,菜色好鮮明,更令人可喜的是紅蝦子個個彎著腰拼命往那綠蔥管里鉆呢,難怪叫“羅鍋鉆席筒”!
“妙、妙、妙!”和珅直拍巴掌,隨即夾起一段裹滿了海米的蔥管一嘗,嗄巴巴脆生生,滿口香!“好、好、好!”和珅邊嚼邊叫,胃口大開,不一時,風(fēng)卷殘云一般將一盤“羅鍋鉆席筒”吃了個精光。
劉全驚得目瞪口呆!
就這樣,二愣子不僅得了賞金,還成了和府的頭等大廚師,什么也不用干,專炒“羅鍋鉆席筒”。
過了幾天,和珅大宴賓客,賓客們?nèi)浅形奈渲爻?坐在首席的竟然是和珅的死對頭內(nèi)閣學(xué)士劉墉!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和珅一拍巴掌,只見一隊粉黛娥眉各托一個玉盤,放到貴賓們面前。盤中紅紅綠綠,眾貴賓見所未見,一個個都感到莫名其妙。
酒宴司儀劉全高唱菜名:“壓軸菜,羅鍋鉆席筒!”這下眾人大悟:敢情這道菜是沖劉墉來的!
眾所周知,劉墉駝背,綽號“劉羅鍋”,但正直敢言,屢屢讓和珅下不了臺。和珅深得乾隆信任權(quán)傾天下,卻奈何不了劉羅鍋,大為氣惱,日久天長,積怒成疾患上了氣鼓病——肚子整日鼓鼓的,哪里還有胃口?二愣子雖愣,卻有個愣心眼,他這酒樓出那酒樓進(jìn),久聞和珅與劉墉朝中相斗的趣事,也是人窮智生,一時大膽,用“羅鍋鉆席筒”這道貶損劉墉的菜戳中了和珅的心病,猶如特效藥一般讓和珅開了胃!
宴席上除了劉墉之外,幾乎都與和珅一黨。為討好和珅,大家一邊吃著“羅鍋鉆席筒”,一邊眼瞟著劉墉叫好!劉墉呢,自然明白這回自己叫和珅耍了,面前的那盤菜是一筷子也未動。和珅見狀更開心:終于贏了劉墉一回,出了胸中惡氣!
二、讓和珅流淚的第二道菜
幾年后,乾隆駕崩,嘉慶登基,沒了靠山的和珅剛過了年就被嘉慶抄家問罪,關(guān)入鐵獅子胡同刑部大牢。不幾日,嘉慶降了御旨,一束白綾賜和珅獄中就死。按獄中慣例,和珅要吃“上路飯”,同唯一的兄弟和琳訣別。這天正是正月十八,天降瑞雪,獄窗外雪花飛舞,死到臨頭的和珅觸景生情:這是自己在人世的最后一頓飯了,世間各種美味自己都吃膩了,只有那個二愣子兩道菜中的雪花菜還沒來得及吃,不行,不能帶著遺憾下地獄!于是,和珅指名要吃二愣子的雪花菜。
典獄長找到二愣子,二愣子聽了猛一愣:所謂的雪花菜其實是端不上席的一道菜,當(dāng)初為了同“羅鍋鉆席筒”那道菜湊個雙數(shù),故意起了這個好聽的名字蒙騙劉全和和珅的!
不一時,典獄長親自端著兩盤雪花菜走進(jìn)了囚室,分別放在了和珅、和琳兄弟面前。和珅一看,只見盛在青花瓷盤里的菜一片白,堆得老高,還真像一捧雪,難怪叫雪花菜!和氏兄弟倆用筷子夾起一嘗:啊,這味道好熟悉,原來這雪花菜竟是以豆腐渣為主,雜以剁碎的白菜幫子、蔥根白、白蝦皮干炒而成的!
奇了,和氏兄弟吃著吃著,眼一閉,都哭了,眼淚直流!
“好個雪花菜!”和珅好半天才睜開眼睛,連連捶胸頓足,嗚咽不已,“三十年沒嘗過這滋味了,三十年了,三十年如一夢??!若是時光能倒轉(zhuǎn),我和珅寧愿到如今還在驢肉胡同當(dāng)個平頭百姓,哪怕吞糠咽菜也好??!”
原來,和珅祖上雖是顯赫的旗人,可到了和珅年幼時,家道中落,兄弟倆父母雙亡,跟著后媽過日子,住在西門外驢肉胡同里,同平民百姓沒什么兩樣。兄弟倆經(jīng)常跟在別人的后面到豆腐店里搶豆渣,到菜市場撿白菜幫子爛菜葉,回到家讓后媽買一捧最便宜的白蝦皮,拌著蔥根一炒,這白炒豆腐渣就成了難得的美味!那時候和珅年少志高,為重振家業(yè)苦學(xué)上進(jìn),終于位極人臣,但他的貪欲也越來越大,早忘記了白炒豆腐渣的滋味,何曾想到今日“上路”前卻又吃上了這名為雪花菜的白炒豆腐渣!此情此景,怎不叫和珅感慨萬千,大悟人生……
和珅哭著,又拿起筷子,將“雪花菜”吃個精光,站起來對牢門外的二愣子躬身到地。二愣子望著頭發(fā)花白的和珅,心頭也是忍不住一酸:人生何苦如此!
和珅倒臺,和府的廚師們紛紛另投他門,二愣子也只好回了家,坐吃山空,眼見又有斷炊之危。忽一日,劉墉府中的仆人請二愣子到劉府幫忙做菜。二愣子眼一黑:完了完了,當(dāng)初自己幫和珅戲弄劉相爺,如今劉相爺傳自己去做菜,還有個好?到了劉府,劉墉哪壺不開提哪壺,指名道姓讓他專做“羅鍋鉆席筒”和雪花菜。待二愣子硬著頭皮做好這兩道菜端上席,劉墉卻第一個舉筷品嘗“羅鍋鉆席筒”,連連叫好。賓客們見狀,個個放寬了心,放開筷子大快朵頤起來。
二愣子呆愣半天,這才明白宰相肚里好撐船,劉相爺這是變著法兒幫自己呢!感激的淚花在眼眶里直打轉(zhuǎn)……
果然,不幾日,這兩道菜成了紅透京城酒樓的名菜,各大酒樓爭聘二愣子掛頭牌。食客們吃著這兩道菜,品古論今,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