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靈貼近-生活錦囊
配音,不就是模仿聲音嗎,只要有點這方面的天賦,誰不行呢?
可最近,看了央視的一期《文化視點》節(jié)目,才知道了我的膚淺。
那期節(jié)目有著名主持人馬東對周貴元的訪談。周貴元年近古稀,是空政話劇團正師級演員,也是公認的配音奇才,在影視界有“語言千面人”的綽號,他除了給扮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員配音外,還多次為扮演周恩來、鄧小平、陳毅、朱德、蔣介石的特型演員配音。更絕的是,他有時在一部影片里,竟能同時為幾個不同的人物配音。
馬東問道,你為領袖和偉人配音是如此“聲”動,想必一定聽了很多他們說話的原聲吧。出乎意料的是,周老說他聽的并不多,除了注意偉人的鄉(xiāng)音,更多的是閱讀他們的傳記,像毛澤東的,周恩來的,朱德的,陳毅的,他們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挫折和坎坷,有不同的內心活動,言為心聲,更投入的是仔細揣摩他們的神韻,揣摩他們的喜怒哀樂,表現(xiàn)更接近于他們個性的音色。主持人聽后很感嘆,聽的不多,卻模仿得惟妙惟肖,那一定是語言天賦特別好。周老和藹地笑了笑,說自己并不是有語言天賦,而是小時候生活的那個年代,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多的娛樂活動,娛樂活動就靠一臺收音機,上完學寫完作業(yè),回到家就是靠耳朵,凈練耳朵,又加上自己的酷愛,對特別的聲音更是喜歡。周老還說,配音就像塑造人物一樣,你一定要愛角色而不愛自己,和演員塑造的形象貼近。
原來,“配音奇才”、“語言千面人”的嘴上功夫只是外相,真正的功夫屬于心靈的專一貼近,在于思想深處的揣摩。
周老的話簡簡單單而又實實在在,也給我們很好的啟迪,真正的工作都是應該用心靈去貼近的。而在如今這個娛樂泛濫娛樂至死的年代,把握好這點尤為難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