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木材舞成“金箍棒”-生活錦囊
1929年,法國首都巴黎,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機幾乎一夜之間襲擊了法蘭西大地,工廠倒閉,工人失業(yè),一瞬間便經(jīng)歷了冰火兩重天。
巴黎郊區(qū),一個儲藏頗豐的木材商人卡斯特,本來想著憑借儲藏的一萬多根木材大發(fā)一筆橫財,他甚至計算著如何在巴黎市區(qū)為自己的家人購置一套豪宅,但夢想很快便化為烏有。
同時同地,一個從瑞士伯爾尼來到巴黎表演的落魄雜技師毛利先生,也正為自己的生計發(fā)愁,本來自己領導的才藝團隊十分吸引法國人的注意力,但金融危機肆虐后,劇場空無一人,失業(yè)者再無多余的錢去享受精神食糧。
兩個落魄的家伙于某日午后巧遇,他們一見如故,相互傾訴衷腸,爛醉如泥,大罵從美國蔓延全球的危機是一場政治騙局。
堆積如山的木材,兩個人像兩只猴子一樣玩起了游戲,毛利先生隨口說道:“這些木材如果與雜技糅合在一起,一定會別具風格。”
酒醒后,卡斯特的耳畔依然是毛利先生的無心之語,他拿起了電話,與毛利先生進行了溝通:“也許你的想法是正確的,你趕緊想辦法吧,我的這些木材可以無償貢獻給你的雜技事業(yè)。”毛利早已經(jīng)將昨晚的非分之想拋到了九霄云外,他趕緊解釋道:“木材太粗了,可不像孫悟空的金箍棒那樣靈便,我只是開個玩笑。”
卡斯特玩起了一個商人的計謀,他背著毛利,在《巴黎時報》《法蘭西日報》等法國主要媒體上打出了廣告:兩個月后,瑞士雜技師毛利先生,將為大家獻上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大家會看到這些木材如何變成中國神話人物孫悟空手中的如意“金箍棒”。
毛利是第二天上午才看到助理送來的報紙,他火冒三丈,拿起電話質(zhì)問卡斯特:“你這是在自作主張,是犯罪。”
“毛利先生,您看著辦吧,廣告打出去了,如果你食言,恐怕在法國,您是待不下去了。”
卡斯特將毛利逼上了絕境,一個月時間,天方夜譚的課程。毛利與自己的徒弟們在木材廠待了兩個月時間,毛利命令卡斯特鎖了門,封了消息,以期可以專心致志地訓練。
1930年3月,經(jīng)過改善的木材廠變成了雜技專場,第一場免費演出萬人空巷,從家鄉(xiāng)瑞士也有人專程過來探訪,電視臺、媒體,包括無事可做的人群擠滿了木材廠。
演員們手端著粗大的木材,將一根根木材舞成了花,木材在他們手中成了精巧的道具,在大家嘆為觀止的目光下,毛利先生將木樁舞成了“金箍棒”形象,整場演出走向了高潮。
匪夷所思,不可思議,別具一格,是觀眾對這場演出的評價。
每周表演三場,周二、周四、周六下午兩點,票價不菲,但仍然有人樂此不疲,表演并不呆板,而是活靈活現(xiàn),每場演出都經(jīng)過認真組織,絕對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甚至觀眾們也可以一起登上木材,享受一下當雜技師的滋味。
其實,在會場的上方,有幾十條如鋼絲般纖細的道具,木材是被固定在道具一端,只是燈光或者演員的表演過于精彩,觀眾們無法發(fā)現(xiàn)罷了。
不僅如此,這場將木材當?shù)谰叩碾s技表演,到后來發(fā)展成了百姓們喜聞樂見的運動秀,在木材廠,只要你掏十法郎,就可以練習扔木材,粗大的木材被擎在手中,看誰扔得遠,看誰的力量大。
如今,這項扔木樁比賽,已經(jīng)成了法國的傳統(tǒng)娛樂方式,每年的4月下旬,會有成千上萬的大力士齊聚此地,最后會評出扔木樁比賽的冠軍。
《巴黎時報》這樣評價毛利與卡斯特出其不意的成功:卡斯特在沒有出路的情況下,以一則廣告徹底斷了毛利先生的后路,將他逼到了懸崖邊上,才產(chǎn)生了這樣一種別開生面的運動方式。
沒有了生的顧忌,也便沒了死的猶豫,沒有選擇的余地,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生活中,我們許多人其實缺乏的不是奮斗的勇氣與力量,而是缺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缺乏將木樁舞成“金箍棒”的豪情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