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奮斗勵志故事
名人奮斗勵志故事1
蕭敬騰
從臺灣綜藝節(jié)目“超級星光大道”成名,踏上歌唱道路,直至成為金曲歌王,蕭敬騰在娛樂圈的發(fā)展可謂順風順水。在短短的幾年里,他迅速成長為新一代唱作藝人的代表人物。有人說蕭敬騰的身體里駐扎著一個猛獸,其實,他只是給青春找到了一個支點!
叛逆少年走出陰霾
蕭敬騰出生在臺北市萬華區(qū),青春的焦躁無處安放,沉溺在叛逆和暴力中,成了大人眼中的壞學生。抽煙、打架、翹課,不一而足。
在蕭敬騰彷徨無知的時候,臺北市少年輔導組織的義工將蕭敬騰從懸崖邊拉了回來。因為輔導員的一句“為什么不把打架的力氣用到音樂上”,他找到了人生的目標。小學六年級時在家里偶然聽到邦喬飛的專輯《Crush》,更讓他有了學習音樂的念頭。
15歲的時候,蕭敬騰開始學習爵士鼓。雖然曾因為經(jīng)濟窘迫而終止,但是他仍然自學苦練,經(jīng)常一天超過10個小時。16歲時的蕭敬騰已經(jīng)成了臺北知名的爵士鼓鼓手。但是他并不滿足,繼續(xù)學習了鋼琴、薩克斯、吉他等樂器,并開始學習聲樂,叛逆少年因音樂走出陰霾。
給青春一個支點
為了擁有登臺唱歌的機會,他走進每一個有演唱機會的店里毛遂自薦。17歲那年,他開始在西餐廳駐唱,成為全店年紀最小的駐唱歌手。此時蕭敬騰仍是學生,只能在放學后背著電子琴和裝滿歌譜的背包,在臺北縣市及桃園、新竹之間騎著摩托車四處趕場奔波直到深夜,曾試過一周演唱50個小時,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一起駐場的同事回憶說,“有一次下大雨,看著蕭敬騰夜雨中騎車趕往下一個演唱的地方,他真的很堅持”。兩年多的駐唱生涯,給蕭敬騰積累了豐富的舞臺經(jīng)驗。
蕭敬騰說,他不喜歡講苦,在還沒有成功,在你還在努力的時候,不要告訴人家你有多苦,當你成功的時候也不需要你自己來說,他們會知道。在狂妄迷茫的青春歲月里,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目標,將其作為青春的支點,不懈努力,我們的青春將開出美麗的花朵,生命也將因此獲得新生。
奮斗的青春才精彩
2007年,蕭敬騰在參加臺灣電視歌唱選秀節(jié)目“超級星光大道”時,他以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的聲音,以及獨特的個人風格一戰(zhàn)成名。他駐唱的餐廳場場爆滿,一位難求。2009年,出道未滿兩年的蕭敬騰在臺北小巨蛋舉辦“洛克先生Mr。Rock”個人演唱會,成為在小巨蛋開唱的最年輕歌手。2023年,蕭敬騰拿下第24屆金曲獎國語歌王,成為繼王力宏之后第2年輕的金曲獎最佳男歌手。
如果說星光大道給了蕭敬騰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那么多年來他在音樂上的不斷學習積淀和不懈努力堅持,則是一切的源泉。蕭敬騰說:“我愛音樂,我只要活著的一天,我就有做不完的事,做不完的夢想。”
青們,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階段。但就是要不畏懼挫折的考驗,就是要不斷的奮斗,才能在人生的長河中一次次的擊起耀眼的浪花,因為奮斗,你的青春才會精彩!
名人奮斗勵志故事2
雷軍
雷軍40歲生日的那天夜里,他和幾位朋友到北京中關村當代商城附近的一家酒廊喝酒。酒過三巡,雷軍感慨地說:“人是不克不及推著石頭往山上走的,這樣會很累,而且會被山上隨時滾落的石頭給打下去。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頂,隨便踢塊石頭下去?!?/p>
那一天是2009年12月16日,距雷軍離開金山有兩年。四個月后,他正式創(chuàng)立小米公司。
這一段感悟,后來演化成了一句更為著名的“雷軍語錄”——“站在臺風口,豬也能飛起來”。與金山時代的雷軍相比,小米時代的雷軍確實飛了起來,從軟件業(yè)的“老革命”一躍成為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炙手可熱的新貴。
雷軍在2011年7月回歸金山軟件(03888。HK),出任董事長。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最終奠定雷軍江湖地位的是小米,而非金山。
“成功僅僅靠勤奮是不敷的”
創(chuàng)辦小米時,雷軍剛過40歲?!八氖换蟆?,雷軍自己也說,小米是他最后一次創(chuàng)業(yè),是積累了20年的商業(yè)經(jīng)驗之后,“畢其功于一役”的一次全新測驗考試。
“前面16年在金山練基本功,后面幾年練了一些無形的東西,直到感覺自己準備好了,出來做小米?!彼f。
這些“無形的東西”,也就是雷軍對人生的感悟——“任何時候都要順勢而為,不要逆勢而動”。雷軍的老朋友、雷鋒網(wǎng)的創(chuàng)始人林軍也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寫到,“勢比人強,即即是雷軍這樣的強人”。
雷軍極聰明,年少成名。1969年出生于湖北仙桃,18歲考入武漢大學計算機系。雷軍說,他用兩年時間修完了所需學分,并完成了結業(yè)設計。大四那年,雷軍和同學王全國、李儒雄等人創(chuàng)辦三色公司,當時的產(chǎn)品是一種仿制的金山漢卡,在武漢電子一條街小有名氣。但是,隨后出現(xiàn)一家規(guī)模更大的公司把他們的產(chǎn)品盜版了,價格更低,出貨量更大。很快,三色公司經(jīng)營艱難。半年后,公司解散。清點資產(chǎn)時,雷軍和王全國分到了一臺286電腦和打印機,李儒雄分到了一臺386電腦。
大學結業(yè)后,雷軍只身闖蕩北京,1991年年底在中關村與求伯君結識,隨后加盟金山軟件,成為金山的第六名員工。兩年之后,雷軍出任北京金山總經(jīng)理。1998年,29歲的雷軍升任金山公司總經(jīng)理,堪稱年少得志。
但是雷軍在這個臺階上一待就是十年,直到2007年年底離開。這段時光,也是雷軍“推著石頭往山上走”的日子。求伯君立志讓金山成為一家可以挑戰(zhàn)微軟的民族軟件企業(yè),理想之路步履維艱,金山歷經(jīng)從辦公軟件到詞霸、毒霸,再到向游戲和網(wǎng)絡的多次轉型,幾經(jīng)起落。雷軍帶領金山五次沖擊IPO,最終還是依靠網(wǎng)絡游戲的業(yè)績,在2007年10月成功在香港上市。但金山當年的上市估值,遠不如同一年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更不及早幾年在美國上市的盛大、百度等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
雷軍擔任金山公司總經(jīng)理之時,馬化騰、丁磊等人剛從學校結業(yè)到電信局上班,李彥宏還在美國念書,周鴻祎也才加入工作,馬云籌辦中國黃頁在北京到處碰壁。
雷軍的湖北老鄉(xiāng)周鴻祎曾說,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他對雷軍都是仰視的狀態(tài),因為雷軍出道早,江湖輩分高,是中關村里的元老。但是,短短幾年后,這幫“小字輩”都成了赫赫有名的互聯(lián)網(wǎng)大佬,丁磊、陳天橋、李彥宏更是先后成了“中國首富”。
風云幻化間,時勢使然爾。多年之后,雷軍回憶起這一段還頗為感慨:“金山在上世紀90年代還很火,1999年互聯(lián)網(wǎng)大潮起來的時候,我們卻忙著做WPS,忙著對抗微軟,無暇顧及。到2003年時,我們再環(huán)顧四周,發(fā)現(xiàn)我們遠遠落后了。那一瞬間,我壓力非常大,作為CEO,我后面兩三年每天都再想,什么地方出問題了,是團隊不敷好,還是技術不可,還是自己不敷努力?”
雷軍說,最后自己想明利劍兩點,一是成功僅僅靠勤奮是不敷的,二是要找到最肥的市場,順勢而為。在雷軍看來,所謂大成,和大勢高度相關。就像他的兩個快樂喜愛,圍棋和滑雪,講究的也都是“勢”。
金山錯過了第一波互聯(lián)網(wǎng)浪潮,不過有一件事情卻在日后至關重要。2000年,雷軍牽頭了一個金山內(nèi)部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卓越網(wǎng),四年多后,以75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亞馬遜。這次出售讓雷軍實現(xiàn)了財務自由,也為其后來的天使投資奠定了資本。
2007年年底,金山成功上市兩個月之后,雷軍以健康原因辭去總裁與CEO職務,離開金山?!澳且魂囁硇木闫?,離開是最好的選擇。”雷軍的一個朋友說,這讓雷軍從習慣的枷鎖中解脫出來。
事后證明,正是這一次的離開,成就了雷軍的脫胎換骨。
“不會因為我叫雷軍,就不會死”
離開金山的雷軍,轉身成了天使投資人,開始從大勢出發(fā),以更大的視角來觀察和思考互聯(lián)網(wǎng)。雷軍是最早投身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一撥人。2008年,他在個人博客中寫下: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是下一波創(chuàng)業(yè)的大機會。同時,雷軍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電商、社交等多個領域連續(xù)投出多個業(yè)界知名的案子——拉卡拉、UCWeb、凡客誠品、YY、樂淘、多玩、多看等。其中,凡客誠品風靡一時,YY已在美國上市,目前市值跨越40億美元。
做投資讓雷軍更加深入了解互聯(lián)網(wǎng),也獲得了異常豐厚的回報。但他投資的這些公司很難說是雷軍自己的事業(yè)。
在內(nèi)心深處,雷軍仍想做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事業(yè),用一家量級龐大、甚至稱得上偉大的公司,來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凡客誠品CEO陳年說,雷軍向上的力量或者說欲望,是不成預估的。雷軍自己也說,他要做一家百億美元級此外公司。
很快,雷軍找到了自己的“勢”——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大爆發(fā)。2010年4月,小米公司注冊成立,第一個產(chǎn)品——移動操作系統(tǒng)MIUI在當年8月上線。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機1正式發(fā)布。隨后,在一片質(zhì)疑或贊譽中,小米在2023年賣出719萬部手機,2023年賣出1870萬部手機。在此過程中,小米完成四輪融資,估值迅速突破100億美元。小米已成為業(yè)界的現(xiàn)象級品牌。
趁勢之外,雷軍對人也非常看重。在創(chuàng)辦小米之前,雷軍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來找人,一旦遇上合適的人,他就窮追不舍,直到把人說服為止。他找來了谷歌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林斌、微軟中國工程院開發(fā)總監(jiān)黃江吉、谷歌中國高級產(chǎn)品經(jīng)理洪峰、摩托羅拉研發(fā)中心高級總監(jiān)周光平、北京科技大學工業(yè)設計系主任劉德、金山詞霸總經(jīng)理黎萬強,七個人組成豪華的創(chuàng)始人團隊。小米的初期員工告訴財新記者,很多國際技術巨頭公司的員工,看到幾個創(chuàng)始人名單之后,直接就跟了過去。
雷軍自己做投資的原則也是只投資人,不熟不投,投資后只輔佐不添亂。雷軍說,自己創(chuàng)業(yè)初期最大的擔心是團隊磨合和心態(tài),“看到最肥的市場,找來最厲害的人,事情沒有理由不成功”。
決定做小米之前,雷軍給晨興創(chuàng)投的合伙人劉芹打了一個極長的電話,打光了三塊電池。事后,劉芹說,其實那晚主要是雷軍在說,他在聽。
“雷軍做事情很周全,計劃很縝密,他不需要被說服,只是在做決定前需要有人PK。”劉芹說,他和雷軍很熟悉,一直覺得雷軍會自己做一攤大事。整個過程,劉芹只問了一個問題,“你已經(jīng)功成名就了,還需要跳下來拼一把嗎?”雷軍回答,“我對創(chuàng)業(yè)仍有敬畏之心,不會因為我叫雷軍,就不會死。”
第二天,雷軍帶林斌和黃江吉去上海見劉芹。見面后,劉芹給他們每人上了一杯菊花茶,第一個問題是,“你們?nèi)齻€,一個來自微軟、一個來自谷歌,一個來自金山,整個土洋結合,怎么合作?”第二個問題是,“你們怎么看待創(chuàng)業(yè)?”一個半小時之后,劉芹就敲定了投資,整個過程并沒有聊小米具體要做什么。
2010年年底,小米完成A輪融資,金額4100萬美元,投資方為晨興創(chuàng)投、啟明和IDG,公司估值2。5億美元。
小米火了以后,一位業(yè)內(nèi)人評價雷軍:“他是錯過了上一波(互聯(lián)網(wǎng)),成于下一波(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
“只要不讓公司翻船,你就能去做”
一位投資人總結小米模式曾說,小米在思路上領先兩年,產(chǎn)品上領先一年,傳統(tǒng)的手機廠商很難追上。手機行業(yè)對小米的態(tài)度也經(jīng)歷了從“看不起”“看不懂”到“看不見”的幾度演進。小米起勢之后,幾乎一騎絕塵。
很多人都曾問過雷軍一個問題,市場和大勢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為什么他人學不會小米模式?雷軍說,小米模式的背后,是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的勝利,是先進的互聯(lián)網(wǎng)生產(chǎn)力對傳統(tǒng)生產(chǎn)力的勝利。具體展開,又是雷軍常講的七字箴言——專注、極致、口碑、快。
外界對小米的誤讀,會讓雷軍非常在意。在央視年度經(jīng)濟人物頒獎典禮上,馬云說小米的核心是營銷,下來之后,雷軍特意找馬云解釋,小米的核心在于產(chǎn)品。雷軍對外界貼在小米身上的“期貨”“饑餓營銷”等標簽也感到委屈,甚至多次發(fā)文辯解,小米每個月的產(chǎn)能達到200萬臺,已經(jīng)跨越很多傳統(tǒng)廠商。為此,雷軍還在今年年初承諾,2023年的供應量至少會達到4000萬臺。
所謂的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在雷軍看來,最終還是落在產(chǎn)品自己。雷軍也對財新記者說,當營銷和產(chǎn)品并舉的時候,就說明產(chǎn)品不敷極致了,“最好的產(chǎn)品就是最好的營銷”。
一談到小米的產(chǎn)品,他不由自主地就會音量上升,身體前傾。每逢有采訪或其他公司前來交流參觀,雷軍總會拿出小米手機、盒子、路由器等產(chǎn)品進行展示。他會用小拇指的指甲小心翼翼地劃開塑封,逐層逐件地講解,對每一處細節(jié)了如指掌。好比,小米盒子塑封側面的中線沒有恰好對準中間,他也會找到王川(小米盒子負責人)埋怨一番。甚至,小米微博里發(fā)出去的圖片都是雷軍親自定的。
雷軍的勤奮,也是圈內(nèi)知名的。金山時期,雷軍就是中關村有名的“勞模”,平均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這個習慣也被連結到了小米。多位小米員工向財新記者證實,好幾次在凌晨兩三點時,看到雷軍的司機在樓下等他。分歧的是,雷軍在金山的時間更多花在管理上,而在小米,時間更多花在了產(chǎn)品上。在金山,他會要求員工穿正裝上班,連結工位的整潔;在小米,他會用十多人的團隊花一個月的時間修改發(fā)布會的演講PPT,最多修改100多遍。
雷軍將“讓用戶尖叫”作為衡量產(chǎn)品的第一準則——如果配置不克不及讓你尖叫,那么價格就一定要讓你尖叫。去年7月發(fā)布的紅米,配置參數(shù)被提前曝光,市場預期價格是999元,最終發(fā)布的價格為799元,結果是紅米手機持久處于供不該求。
所有行為都圍繞產(chǎn)品之后,雷軍的管理思路也發(fā)生了顛覆性轉變。小米公司員工不打卡,不進行KPI考核。組織架構非常扁平,公司合伙人一層,團隊帶頭人一層,工程師一層,會議也很少。雷軍說,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KPI容易被量化,也容易造假,所以小米選擇去管理層、去KPI,目的是提高效率,專注于產(chǎn)品創(chuàng)新。
黎萬強是雷軍的金山舊部,對此感觸頗深:“之前在金山,老大(雷軍)會直接挑戰(zhàn)你,為什么這樣做,為什么不那樣做?,F(xiàn)在,他還是很難被說服,但給了我們一個權限,這件事情只要不讓公司翻船,你就可以去做?!?/p>
名人奮斗勵志故事3
王寶強
一個地地道道農(nóng)民的兒子,外表看上去與在城市打工的千千萬萬農(nóng)民工沒有任何區(qū)別,沒有受過任何與演員這個職業(yè)有關的培訓,也沒有哪怕一點點在一般人看來是成功必須的一些“社會資源”,甚至沒有一個“城里人”親戚,唯一有的只是一個要靠演電影來擺脫貧困生活的夢想。他的夢想實現(xiàn)的幾率有多大?
當許許多多都市青年沉迷于港臺、韓國的那些胡編亂造到不食人間煙火的所謂“青春勵志”電視劇,為劇中人物唏噓長嘆,繼而感懷自己的時候,王寶強卻用他的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演繹了一個真實的青春勵志故事。
“以前大家看到我,都‘傻根’‘傻根’地叫,現(xiàn)在他們都改叫‘許三多’了———這是我最驕傲的事情,因為它說明我這幾年的努力沒白費?!蓖鯇殢娞赜械男θ葜?,帶著些許自豪地說。
“我就是許三多”
讓普通觀眾熟知王寶強的,是《天下無賊》中的“傻根”和《暗算》中的“阿炳”。在王寶強自己看來,“完全可以代表我王寶強”的則是“許三多”。
王寶強說:“‘傻根’、‘阿炳’只能說有我自己的一部分,現(xiàn)實生活中我不可能像傻根那樣。而‘許三多’完全可以代表我王寶強,因為無論從舉止還是內(nèi)心,他是一個很豐富很現(xiàn)實的人,而且跟我很像。”
8歲那年,王寶強“決定不能在村里待一輩子,一輩子種地沒意義,一定要出去闖?!庇谑撬チ松倭炙拢驗樯钍芾钸B杰電影《少林寺》的影響,王寶強以為去了那里就可以拍電影。
在少林寺當了6年的俗家弟子,除了練了一身“真功夫”之外,王寶強連“拍電影”都沒有見過一次。這時,他才相信了寺里的和尚對他說的話:這里真的不是拍電影的地方。
16歲的時候,王寶強決定去“能拍電影的地方”——北京。當時,他的父母對他說:你這沒頭沒腦的孩子能闖出個什么天地來?的確,一個農(nóng)民的兒子,沒有任何可利用的社會資源和背景,也沒有接受過任何演員的訓練,想通過演電影來改變自己的人生,當時看來他這個理想的確有些不可思議。
“北漂”生活是極端艱苦的。那時王寶強每天生活的主旋律是在北影門口等待一個群眾演員的機會。如果等到了,每天可以掙20塊錢,還有劇組的盒飯吃。這個機會不是經(jīng)常有的,為了生活,王寶強就在北京的各個建筑工地上做起了農(nóng)民工。
讓王寶強記憶特別深刻的是一個除夕。當時他口袋里只剩下2元錢,在這個舉國歡度春節(jié)的時刻,他只能選擇躺在工棚里睡覺,用睡覺來熬過那陣陣襲來的饑餓和孤獨。王寶強說他那個時候從來不告訴父母他在北京做什么,只說自己挺好的,因為怕父母擔心。
王寶強說:“我跟許三多的經(jīng)歷很像,他在當兵前被他爹叫‘龜兒子’,都不敢言語,我剛從老家到北京去做北漂時,也很懦弱,怕被別人瞧不起,因為俺家是農(nóng)村的,沒有背景,沒有條件。我做武行,卻又長了一個苦瓜臉,他們都嘲笑我,說我一輩子不會有什么出息。我很自卑,但也很好強,所以剛到北京那會,經(jīng)常打架。”
一個偶然的機會,導演李揚在眾多的試鏡資料片中看到了王寶強,于是,18歲的王寶強被選中出演處女作《盲井》。這部電影于2003年獲金馬獎“最佳新人獎”,2004年獲法國杜維爾亞洲電影節(jié)“最佳男演員獎”和泰國金鳥電影節(jié)“最佳男演員獎”。
王寶強說:“我很幸運,不光是因為我等到了機會,還因為這個機會是在我最單純的年代降臨的。我不敢保證,假如換了今天的我,我還會不會相信這個機會最終真的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