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鈔票上行走-新知探索
愛鈔票,愛旅游,更愛在鈔票上行走。
在西藏旅游時,我特別想拍一張布達拉宮的全景照片??蔁o論怎么選取角度都覺得不滿意。掏錢買水時,我忽然發(fā)現(xiàn)掏出的那張50元紙幣背面竟然就是布達拉宮的全景圖案,似乎是從布達拉宮右側的某個制高點選取的角度。我決定按“鈔”索驥去找最佳拍攝點。往布達拉宮右側走了20分鐘,就確定了大概的距離,邊上恰好是水廠大院,里面有一棟樓房,爬到樓頂上,展現(xiàn)在眼前的布達拉宮就跟鈔票背面的圖案毫無二致。這個意外的收獲成了我進藏旅游最得意的一件事情。那么多人去西藏,50元的鈔票人人都有,布達拉宮也人人都看,可是能親眼欣賞到與鈔票上的布達拉宮圖案一模一樣畫面的人有幾個?
從那以后,我就對這種在鈔票上行走的新玩法有了興趣。去井岡山旅游時,我不辭辛苦地爬到了羅霄山脈中部——因為據(jù)我所知,第四版百元大鈔背面的圖案就出自此處。雄壯的山巒中挺立著巍巍青松,站在這里拍出來的照片比鈔票上的圖案更加氣勢恢宏。
也有不那么一樣的,去杭州時,我特意租船去看三潭印月,錢包里的1元紙幣背面是這樣的風景:三座小石塔呈三角形遙相呼應,腳下是西湖背后是蘇堤??墒谴覄澲瑖∈D了一整圈也沒有拍到一張跟鈔票上一樣的畫面,只能拍到兩座小石塔——我可以肯定,這張1元鈔票上的第三座小石塔一定是人為添加上去的。
慢慢地,我知道了原來鈔票還有另一種稱呼——“國家名片”。因為各國的鈔票上面的圖案要么是該國最著名的風景地,要么是歷史文化和政治紀念的代表,全都是這個國家最值得去的地方。
在去埃及時,我的第一站不是金字塔也不是尼羅河,而是蘇丹•哈桑清真寺。它位于開羅穆罕默德•阿里大街盡頭,被譽為中東最美的清真寺。
最吸引我的是寺內(nèi)的兩座呼喚塔,尤其是南面的塔有85米高,是開羅之最。沒有電梯,塔高相當于30層大樓,我花了近一個小時沿著螺旋式樓梯爬到樓頂,很累,但很值得,因為只有在這里才能俯瞰包括金字塔在內(nèi)的開羅全景。之所以去蘇丹•哈桑清真寺,原因很簡單——在面值50埃鎊的紙幣背面,就是這里的風景。
游完蘇丹•哈桑清真寺第二天,我又去了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這是面值100埃鎊上的風景,它有巨大的半拱形頂和兩座鉛筆型84米高的尖塔。
在去俄羅斯時,除了游覽了1000盧布鈔票上的克里姆林宮外,我還專程去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地方——索洛維茨基島。因為500盧布面值的鈔票上,展現(xiàn)的四個景點都位于此——正面的彼得一世紀念碑、海運站、帆船和背面的索洛維茨基修道院。
我給自己做了一本獨一無二的相冊,每一頁都有三樣東西:一張鈔票,一張景物照片和一張有我加入的照片。
迄今為止,我還去了100美元上的費城獨立紀念堂、50美元上的國會大廈、20元人民幣上的桂林山水、10元人民幣的巫峽峽口、上一版50元人民幣上的壺口瀑布……我的鈔票相冊已經(jīng)填到了17頁。我的目標是,將這本100頁碼的相冊填滿,用不同的鈔票和照片!
鈔票,誰都愛,可除了用來花,它還能用來當導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