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爾賽克斯中學:小而美的文藝小清新-精英譚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米德爾賽克斯中學:小而美的文藝小清新-精英譚

米德爾賽克斯中學位于美國歷史名城康科德小鎮(zhèn),在康科德和萊克星頓鎮(zhèn)交界處,這個距波士頓以西18英里的小鎮(zhèn),是美國有名的富人區(qū),市中心有一所著名頂尖高中康科德學院,而米德爾賽克斯則位于康科德郊區(qū)。
  
  米德爾賽克斯中學始建于1901年,長達100多年的建校歷史中,學校僅換過四任校長。第五任校長凱西·賈爾斯畢業(yè)于哈佛大學法學院和教育研究院。她興奮地告訴記者:“你知道嗎?學校第四任校長迪爾德·林博士有中國血統(tǒng)。”正因此淵源,該校對中文教學非常重視,目前學校375名學生里,有五六十個在學習中文。
  
  普利策獎?chuàng)u籃
  
  4月15日,哥倫比亞大學宣布了2023年普利策獎得主。《華爾街日報》評論版編輯布雷特·斯蒂芬森因為一系列有關美國外交政策和國內政治的專欄評論文章獲得普利策評論獎。
  
  這條消息很快上了米德爾賽克斯中學的官方網站頭條,因為他是該校1991年的畢業(yè)生。在一次訪問中,斯蒂芬森談到,自己真正的新聞生涯是從高中開始的。早在米德爾賽克斯中學讀書期間,他就開始關注《華爾街日報》評論版。
  
  在米德爾賽克斯中學,有一個比普通教室大一倍的教學空間,它就是“寫作坊”,由最資深的英語教師任教,一周一次的討論課,主要培養(yǎng)學生撰寫說明文的能力。通過每周的寫作作業(yè)、評講會、一對一指導,學生們學會以縝密的結構作為論點清晰、組織協(xié)調的文章的基礎。課程重視培養(yǎng)抽象、辯駁、有目的性的標點和精確措辭的技巧,學校教授學生如何將腦中復雜的想法訴諸紙上。
  
  該校所有學生都經過這樣系統(tǒng)的寫作訓練,當年的斯蒂芬森也不例外。
  
  哈佛之緣
  
  除了寫作人才外,米德爾賽克斯對能言善辯的學生也青睞有加。12年級的華裔女孩杜晨晨就是其中之一。“我是一個非常愛說話的女孩。”在上海美國學校讀完8年級后,杜晨晨去米德爾賽克斯中學面試,這是她對面試官說的第一句話。
  
  在三年多時間里,杜晨晨獲得學校很多期末獎項。9年級結束時,她獲得了“社交能手獎”,10年級獲得“繪畫藝術獎”,11年級獲得了全校杰出貢獻大獎,原因是她在學校成立了與政治辯論有關的兩個社團,每回米德爾賽克斯外出參加辯論賽,都是她擔任領隊。
  
  記者查閱學校校史發(fā)現(xiàn),米德爾賽克斯中學與它相距17英里的哈佛大學早年有非官方合作關系,被認為是“哈佛預備校”。
  
  目前,米德爾賽克斯高中的英語教師隊伍中,還有一位讓人印象深刻的27歲哈佛才子埃里克·凱斯特。他本身是米德爾賽克斯中學2004年的畢業(yè)生,后來在哈佛大學讀了四年,畢業(yè)后撰寫了一本《有關哈佛的那本書》。這本半自傳小說講述了他在哈佛的“霉運人生”,缺乏自信、險些作弊的故事。事后他坦言這段哈佛悲慘經歷具有虛構成分,因為他希望“借這本書給一個女孩和畢業(yè)后為大企業(yè)工作的所有同學留下深刻印象”。
  
  真實生活里,凱斯特的文學天賦在高中顯露無遺,大學時他為哈佛校報《緋紅》撰寫一個搞笑欄目。后來他選擇回到他的家鄉(xiāng)康科德,一開始他在母校的網站擔任編輯,兼職做籃球教練。很快,他和學生打成一片,如今,他給9年級的兩個班上英語課,同時給學校網站寫一些文章。
  
  “凱斯特充滿幽默感,喜歡和十多歲的年輕人在一起。大家都很喜歡他。”校長賈爾斯提到這位曾經的校友,滿是溢美之詞,“我希望他一直在我們學校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