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廣富:泰山有個萬仙樓| 神話故事
在泰山腳下的民間傳說里,八仙中的呂洞賓,三戲白牡丹,生了個兒子叫白氏郎。白牡丹原先也在泰山修煉,看夠了別人鄙視的目光,聽夠人們的說三道四,只好帶著白氏郎到東南方向的徂徠山下安家落戶。
冬去春來,夏秋交替,過了十年,白氏郎長得聰明伶俐,討人喜歡,從小跟著母親生活,卻不知道父親是誰,村里的孩子看他沒爹,合伙欺負(fù)他,挨打受氣是常有的事。
臘月二十三這天,白牡丹吩咐白氏郎,跟著村里的孩子到山上去拾柴,自己在家準(zhǔn)備些酒菜,為灶王爺辭灶送行。
白氏郎和伙伴們到了山上,歲數(shù)大的孩子說玩輪流做皇帝的游戲,他們把柴筐摞起來當(dāng)寶座,誰能爬上去坐在上邊,誰就是皇帝,大家都得聽他的。
大家七手八腳摞好了柴筐,一個個輪流著往上爬,柴筐搖搖晃晃,孩子們一個個被摔了下來,最后輪到白氏郎,只見他平心靜氣,穩(wěn)抓柴筐,輕挪雙腳,晃晃悠悠爬了上去,轉(zhuǎn)過臉坐在頂上。
這群孩子平日里都看不起白氏郎,說他是有娘生無爹養(yǎng)的“私生子”,誰肯認(rèn)他做皇帝,把他拖下來,你一拳,我一腳,把白氏郎打得鼻青眼腫,然后一哄而散。
白牡丹在家正為無錢買酒菜而發(fā)愁,又見兒子從外面哭哭啼啼回家來,臉上青一塊,紫一塊,白牡丹詢問為什么挨打,白氏郎訴說被打的經(jīng)過,白牡丹聽了兒子的哭訴,又心疼又難過,抓起了燒火棍,把氣撒在灶王爺頭上,她氣憤地說:“灶王爺啊灶王爺,你都看見了,孩子在外面挨打受氣,俺兒要是真做了皇帝,非把那幫小崽子殺盡斬絕不可?!?/p>
她一邊罵,一邊打,幾燒火棍下去,灶王爺被打得面目全非。
灶王爺心想:別人家都是好吃好喝好招待,白氏郎家不招待也就罷了,還無緣無故打我,拿灶王爺不當(dāng)干部,非常委屈。到了天庭,把白牡丹的氣話添枝加葉匯報了玉皇大帝,玉帝聞聽此言,勃然大怒,吩咐天兵天將,到了龍節(jié)這天,抽掉白氏郎的龍筋,不能讓他當(dāng)皇帝。
白氏郎自從上次挨了打,他只能一個人上山拾柴。有一天,他正在拾柴,迎面走來一個白胡子老頭,長得仙風(fēng)道骨,對他說:“孩子,你本是真龍?zhí)熳?,今后能做皇帝的,可是,只因你娘在氣頭上說了牢騷話,被灶王爺夸大其詞的匯報給玉帝,玉皇很生氣,后果很嚴(yán)重,要在龍節(jié)抽你的筋,現(xiàn)在已無法補(bǔ)救了,只要你在行刑時咬緊牙關(guān)挺住,保住你的龍口玉牙,還能說什么成什么?!闭f完飄然而去。
白氏郎像做了一場夢,非常害怕,回家告訴了母親,白牡丹后悔自己說話口無遮攔,害了兒子,母子抱頭痛哭。
轉(zhuǎn)眼之間,龍節(jié)已到,只見烏云壓頂,籠罩在白家院子里,白氏郎正在劈柴,“咔嚓”一聲響雷,白氏郎應(yīng)聲倒地,天兵天將開始抽他的筋,那脫胎換骨般地疼痛,白氏郎咬緊牙關(guān),竟然挺了過來。
從此,白氏郎恨透了灶王爺,恨透了所有的神仙,他發(fā)誓,要把神仙們都扣押起來,以報抽筋之仇。
可是,白家窮得連箱子、盒子都沒有,拿什么裝眾神仙。他突然看到自己上山裝水喝的葫蘆,提在手里,大聲喊道:“灶王爺,你在玉皇大帝面前說我的壞話,害得我成了廢人,你到我葫蘆里享福吧!”
因?yàn)榘资侠捎旋堁烙窨?,他的話就是圣旨,只聽得“嗖”的一聲,灶王爺化作一縷青煙,鉆進(jìn)了葫蘆。
白氏郎離開家,提著葫蘆走遍全國的名山大川,見廟就進(jìn),見神就收,葫蘆里裝滿了各地的神仙,他又回到泰山,想把他們都壓在泰山底下。
白氏郎剛過紅門,迎面走來一個仙風(fēng)道骨的老者,他覺得有些面熟,似曾見過面,隨口問道:“你是何人,報上名來?!?/p>
老者笑嘻嘻地答道:“在下便是小仙呂洞賓。”
白氏郎突然想起了給他報信的白胡子老頭,原來是他的生父呂洞賓,不禁大吃一驚,將葫蘆掉在地上摔成兩半,各路神仙連滾帶爬,躲進(jìn)一個山洞,呂洞賓數(shù)也數(shù)不清,把此洞取名“神仙洞”,后人在這里起樓建閣,順呂祖之意,取名“萬仙樓”。
灶王爺跑得快,他狼狽地跑回灶堂,呂洞賓怕他再惹是生非,對他誡勉談話,并在灶王的神像旁寫上“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庇枰杂?xùn)誡。
呂洞賓把一柄“斷煩惱、避磨難、呼風(fēng)喚雨”的青龍寶劍交給白氏郎,把他送回了徂徠山。
從此,白氏郎用他的青龍寶劍斬妖除魔,保護(hù)著這里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