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毀骨立的成語故事
哀毀骨立
核心提示: 歡迎訪問古典文學網(wǎng),古典文學網(wǎng)提供成語哀毀骨立的詳細解釋、讀音以及哀毀骨立的出處、成語典故等。
成語名字: 哀毀骨立 成語發(fā)音: āi huǐ gǔ lì 成語解釋: 哀:悲哀;毀:損壞身體。骨立:形容極瘦;只剩下骨頭架子。指因喪親極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間悲痛盡禮。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 常用程度: 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 復句式;作主語、分句;形容守孝期間悲痛盡禮 成語結(jié)構(gòu): 復句式成語 產(chǎn)生年代: 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 骨,不能讀作“ɡú”。 近義詞: 無腸可斷  哀毀瘠立  查看更多哀毀骨立的近義詞>> 反義詞: 笑逐顏開  哀而不傷  查看更多哀毀骨立的反義詞>> 成語例句: 眾親戚已到,商量在本族親房立了一個兒子過來,然后大殮治喪。蘧公子哀毀骨立,極盡半子之誼。(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