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荔枝果肉手感的優(yōu)美句子
【第1句】: 形容荔枝優(yōu)美句子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宋朝蘇軾《惠州一絕》)
“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嬌” (明代徐《詠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顆冰,露濃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絕》)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無處不荔枝” (郭沫若)
“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 (張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蘇軾)
“紅顆珍珠誠可愛,白須太守亦可癡。十年結子知誰在,自向庭中種荔枝?!?(白居易《種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陳輝《荔枝》)
“飛焰欲紅天” (郭明章《荔枝》)
“紅云幾萬重” (北宋鄧肅《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閩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從此江鄉(xiāng)亦萌蘗”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唐杜牧《過華清宮絕句》第一首)
【第2句】: 描寫荔枝皮的優(yōu)美句子100字
成熟的荔枝穿著紅色的“盔甲”,剝開它,里面是又香又甜的、晶瑩剔透的果肉,放進嘴里,滿口溢滿著香甜的果汁,真美味!荔枝先是青青的綠綠的,隨后變成青中帶紅,最后幾乎都變成紅的了。
你輕輕地咬開它的果皮,就可以看見那潔白的果肉,嘴唇上舌頭上同時染滿了清甜的汁水。荔枝未成熟時,皮是綠色的。
成熟以后,才會變成鮮艷的紅色,光彩奪目。荔枝的果肉甜美多汁,營養(yǎng)豐富。
當你剝開荔枝皮時,就能看到那足夠使你垂延三尺的果肉,頓時一股清香撲面而來,使你忍不住,趕緊把它放入嘴里,一會兒時間,一股甜蜜,涼爽、清香的感覺油然而生,使你吃了第一個想吃第二個。荔枝外表很粗糙,全身布滿細小決狀裂片,好像烏龜殼上的龜裂。
荔枝的蒂部較大,頂尖稍小,看上去整個兒像心臟形,也有的略像橢圓形。
【第3句】: 描寫荔枝的句子
【第1句】:荔枝的外殼又紅又艷,還布滿了一個個小刺般的凸起物,摸上去還真有些扎手呢。我小心翼翼地剝開那華麗的紅裝,荔枝的果肉被一層淡粉色的薄膜緊緊的包裹著,散發(fā)著誘人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把那層薄膜剝開,那一顆透明珍珠不停往外溢著汁水的果肉在我眼前一覽無遺。我把那果肉輕輕的放進嘴里,一咬下去,汁水滿溢嘴,甜滋滋地味道滲進心底……
【第2句】:荔枝的顏色是深紅色的,沒過幾天就轉變成暗紅色,再變成土黃。.白居易曾經說荔枝是: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
【第4句】: 描寫荔枝的好詞好句有哪些
好詞: 鮮嫩多汁、晶瑩剔透、紋理雅致、殼薄而平、香氣清遠、瓤厚而瑩、風味絕佳、膜如紫綃
好句:
【第1句】: 我看著看著,是在被荔枝誘惑得不行了,就連忙把手放到枝上,右手用力一掰,一塊皮就掉了下來。我看看爸爸剝下的皮,呈波浪形,連著整個荔枝,就好像一件藝術品。
【第2句】: 荔枝的外殼是紅色的,長滿了許多疙瘩,摸起來非常刺手。剝開果皮,看見一顆晶瑩剔透的白嫩嫩果肉,就像夜明珠一樣。當你把夜明珠放進你的嘴里,會感到有一種清涼的感覺,當你咀嚼它時,會覺得香甜可口,清涼多汁,回味無窮。
【第3句】: 這些荔枝的外皮撕開后,就可以看到它那晶瑩碧透的果肉。從果肉中,隱隱約約看見里面那黑黑的核,看上去真像一棵水晶中裹著的黑珍珠。
【第4句】: 荔枝先是青青的綠綠的,隨后變成青中帶紅,最后幾乎都變成紅的了。你輕輕地咬開它的果皮,就可以看見那潔白的果肉,嘴唇上舌頭上同時染滿了清甜的汁水。
【第5句】: 夏天,荔枝成熟了。遠遠望去,那漫山遍野的荔枝紅彤彤的,好像山坡上著了火。那成熟的、飽滿的荔枝穿著紅衣裳。有的荔枝把樹枝壓彎了“腰”,樹枝們好像在喊“救命??!救命啊!”;有的荔枝擠在一起,好像在竊竊私語;有的荔枝躲在樹枝后面,像害羞的小姑娘露出半邊臉。
【第6句】: 荔枝上頭扁寬,下頭尖小,像心形,也有像球形的。它還披著一身帶刺的“戰(zhàn)甲”,就像一只卷起來的剌猬一樣。
【第7句】: 荔枝外表很粗糙,全身布滿細小決狀裂片,好像烏龜殼上的龜裂。荔枝的蒂部較大,頂尖稍小,看上去整個兒像心臟形,也有的略像橢圓形。
【第8句】: 剝開魚鱗似的荔枝皮,看到了白亮的荔枝肉。荔枝肉新鮮、透明,上面好像抹了一層油,嘗了一口,感到有一種獨特的清甜味。
【第9句】: 成熟的荔枝穿著紅色的“盔甲”,剝開它,里面是又香又甜的、晶瑩剔透的果肉,放進嘴里,滿口溢滿著香甜的果汁,真美味!
【第10句】: 把撕掉外皮的荔枝放入口中,用那牙齒輕輕地咬下去。頓時,一股果汁流入口中,清甜可口,消暑解熱,讓人吃個不停。要是拿到冰箱里冰一會兒再吃,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里頭讓你心滿意足。
【第11句】: 沒有熟透的荔枝甜中帶點兒酸澀,熟透了的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愛吃。
【第12句】: 如果你把荔枝樨在手里,它的刺會把你刺得嗷嗷叫,手感就像在捏一只海膽一般。要是把荔枝靠近鼻子嗅一嗅,聞一聞,一股淡淡的清香縈繞著你,像一把勾子伸進鼻孔把你的饞蟲都勾出來,讓人垂涎三尺。
【第13句】: 聽說唐明皇寵愛的楊貴妃特別愛吃荔枝,唐明皇就派人日夜兼程把荔枝從南方運到長安。唐代詩人杜牧的詩中描寫到: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瞧,從古至今荔枝都深受人們的喜愛。你是不是更愛荔枝了呢!
【第14句】: 荔枝的顏色是深紅色的,沒過幾天就轉變成暗紅色,再變成土黃……白居易曾經說荔枝是: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
【第15句】: 夏末,荔枝樹結果了。剛結出的果子又小又青,后來慢慢長大變紅,一簇簇沉甸甸的,把樹枝壓彎了腰。一陣風吹過,荔枝像羞紅臉的姑娘,拉過綠葉遮住自己的臉。
【第5句】: 荔枝怎么介紹的外形果肉味道句
荔枝果皮上的龜裂片形態(tài)和裂片峰 尖突或平滑地狀況,是比較可靠的和穩(wěn)定的遺傳性狀。
在分類上以及控計其系統(tǒng)變異應以這些特征為主要依據。據研究在廣州郊區(qū)的羅崗、新 和鐘落潭三處的不同土壤類型上,連續(xù)三年所采集的桂味果實標本,盡管其查實大小或果形略有差異,但果皮上的龜裂片形態(tài)和裂片峰的特征,基本上是相同的。
又據廣東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檢查了地理位置相距較遠的潮汕和廣西靈山的桂果果實,其龜裂片和裂片峰的特片,也沒有改變。對本省分布較廣的黑葉,廣東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大量檢查了各地區(qū)收集的果實標本,發(fā)現(xiàn)其果皮上的龜裂片形態(tài),基本都是相同的。
上述事例,說明荔枝果皮上的龜裂片形態(tài)和裂片峰尖突或平滑的狀況,在遺傳性狀上是比較穩(wěn)定的,是荔枝分類的最可靠的依據,是探討系統(tǒng)變異的基礎。 【第3句】:在采用以龜裂片為主要分類特征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果實的形態(tài)、花序、葉形、成熟期和果肉的品質等在分類上的重要性。
例如:桂味的果圓球形;糯米糍的果心形;娘喜的果長卵圓形;三月紅的花序長而疏散;水東的水小披針形,先端漸法,長12~16厘米;淮枝的小葉是橢圓形,先端短尖,長約6~10厘米。 又如三月紅類的品種,一般具有最早熟的特性;桂味類的品種,常具有品質優(yōu)良、內脆、芳香、核小等特性。
在分類上必須重視這些特點。 根據上述三條分類標準,把廣東的荔枝品種分成七類,每類各有若干個品種。
這七類是:桂味類、笑枝類、進奉類、三月紅類、黑葉類、糯米糍和淮枝類。 (1) 桂味類--代表品種為桂味,如其他八寶香、大丁香、小漢、水晶球、無核荔、紅球、蘇州荔、麗仔、香荔等品種均屬于此類。
(2) 笑枝類--代表品種為笑枝,其他如大造、電白白臘、焦核荔、攀谷子等品種均屬于類。 (3) 進奉類--代表品種為增城進奉,其他如大肉、小西香、六月雪、布袋、紅荔、靈山香荔、金鋼錘、玖瑰露、香枝、絕淮子、脆肉、高州進奉、黃丁香、四季荔、犀角子、鵝蛋荔、秤鉈等品種均屬于此類。
(4) 三月紅類--代表品種為三月紅。 (5) 黑葉類--代表品種為黑葉,其他如水東、白臘、白糖罌、宋家香、青殼、桂綠等品種均屬于此類。
(6) 糯米糍類--代表品種為糯米糍,其他如小金鐘、龍荔、娘喜、尚枝、甜巖、雪懷子、紫娘喜、甜眼等品種均屬于此類。 (7) 淮枝類--代表品種為淮枝,其他如七月熟、廣元紅、風吹寮、將軍荔等品種均屬于此類。
【第6句】: 荔枝的形容句子
好詞摘抄:
鮮嫩多汁,晶瑩剔透,紋理雅致,殼薄而平,香氣清遠,瓤厚而瑩,風味絕佳,狀甚瓊詭,味特甘滋,膜如紫綃
好句摘抄:
【第1句】:荔枝的外殼又紅又艷,還布滿了一個個小刺般的凸起物,摸上去還真有些扎手呢。我小心翼翼地剝開那華麗的紅裝,荔枝的果肉被一層淡粉色的薄膜緊緊的包裹著,散發(fā)著誘人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把那層薄膜剝開,那一顆透明珍珠不停往外溢著汁水的果肉在我眼前一覽無遺。我把那果肉輕輕的放進嘴里,一咬下去,汁水滿溢嘴,甜滋滋地味道滲進心底……
【第2句】:荔枝的顏色是深紅色的,沒過幾天就轉變成暗紅色,再變成土黃。.白居易曾經說荔枝是: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
【第7句】: 作文家鄉(xiāng)的荔枝,從形狀,顏色,果肉來描寫
我的家鄉(xiāng)泉州水果品種繁多,但堪稱上品的恐怕要數(shù)龍眼了,龍眼又稱桂圓,是家鄉(xiāng)的特產名果。
龍眼呈圓球形,直徑大約1。5cm至3cm之間。
龍眼黃褐色的表皮不像梨子那般光滑,也不像荔枝那么粗糙。剝開表皮,一股甜甜的清香直鉆鼻孔,淡白色透明的果肉,會讓人垂涎欲滴。
如果把新鮮、肉厚、多汁的果肉放進嘴里,你會頓時感到味濃爽口,醇香甘甜甜到嗓子眼,潔白晶瑩的果肉還裹著一顆烏黑發(fā)亮的果核。龍眼果肉除了供鮮食外,還可以制龍眼肉脯、龍眼干果、龍眼肉糖水罐頭,這些食品銷往世界各地,外國人對它的贊美更是不絕于口。
據爸爸說,龍眼含葡萄糖、蔗糖和維生素A、B等多種營養(yǎng)素,其中含有較多的是蛋白、脂肪和多種礦物質。藥理研究證實,這些營養(yǎng)素對人體都是十分必需的。
特別對于勞心之人,耗傷心脾氣血,更為有效!所以,龍眼還是一種不錯的補品。在那龍眼豐收的日子里,每當有遠方的客人來訪,我總會端上一盤黃橙橙的龍眼,并自豪地對他們說:“這是我的家鄉(xiāng)特產,請您們品嘗品嘗!” 我的家鄉(xiāng)在廣西,是盛產龍眼的故鄉(xiāng)。
我愛家鄉(xiāng),更愛故鄉(xiāng)的龍眼。 龍眼是我家鄉(xiāng)最著名的一種水果。
陽春三月,茂密的龍眼樹上開出了滿樹的龍眼花,這些的顏色是淡黃色,滿樹的黃色的花香,引來了一群群蜜蜂,這些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正在辛勤地采蜜呢!蝴蝶也在花叢中翩翩起舞,這時的龍眼樹上真熱鬧呀! 夏天來了,龍眼樹上結滿了小小的綠豆般大小的龍眼,這些綠寶寶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歷風吹雨打,慢慢的長大,由原來的豆大變成楊梅大小,這時的龍眼圓圓的,等到七`八月后,龍眼慢慢成熟了。這時的龍眼個個非??蓯?,非常的誘人,圓圓的黃寶寶掛滿枝頭,在微風吹拂下,可愛的龍眼好象在對人們說:“我們成熟了,快來收獲吧!” 這些成熟的龍眼是人們的寶貝。
龍眼營養(yǎng)豐富,是珍貴的滋養(yǎng)強化劑,新鮮龍眼味甘如蜜,摘一顆放到嘴里一咬,那鮮美的肉流出清甜的汁,給人一種爽的感覺。龍眼除鮮食外,還可制成罐頭、酒、膏、醬等,亦可加工成桂園干肉等。
此外龍眼的葉、花、根、核均可入藥。龍眼樹木質堅硬,紋理細致優(yōu)美,是制作高級家具的原料,又可以雕刻成各種精巧工藝品。
我愛家鄉(xiāng),更愛家鄉(xiāng)的龍眼! 我家的右側種有一棵龍眼樹。龍眼是一種很好吃的水果,我非常喜歡吃龍眼。
春天,龍眼樹發(fā)出新芽,抽出青色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不久,又長出了無數(shù)朵花骨朵兒,引來一群群蜜蜂和蝴蝶不停地采蜜隨著天氣的變化,花骨朵兒爭先恐后地長。
春雨綿綿,細雨如絲,一棵棵龍眼樹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它們伸展著四季常青的枝條,一片片嫩綠的葉子在雨霧中歡笑著。
夏天,大雨如注,龍眼葉挨挨擠擠的,龍眼從枝稍之間冒出來。這些剛長出來的龍眼比成熟了的龍眼小得多,在微風的吹拂下,你撞我,我撞你,難分難解。
秋天,一串串龍眼掛滿了樹枝,壓彎了枝條,沉旬旬的。龍眼的名字又叫桂圓,它的形狀非常圓,和楊梅一樣大小,像一個個小球。
龍眼的外皮是黃褐色的,果肉是白色的,你輕輕咬開它的果肉,汁水從果肉里擁出來,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愛吃,是著名的嶺南佳果之一。 冬天,龍眼葉漸漸落下,龍眼也沒有了,活像一個哨兵挺立那兒。
龍眼可以入藥,能治病。還可以制成龍眼干哩。
龍眼一年四季都生機勃勃,真是一種生命力頑強的植物。 我愛龍眼。
【第8句】: 描寫荔枝的片段
幼年時只知道荔枝干的殼和肉都是棕褐色的。
上了小學。老師講授白居易的《荔枝圖序》,讀到“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p>
實在無法理解,荔枝哪里會是紅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樣潔白,不是更可怪嗎?向老師提出疑問,老師也沒有見過鮮荔枝,無法說明白,只好不了了之。假如是現(xiàn)在,老師縱然沒有見過鮮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學的資料,給有點鉆牛角尖的小學生解釋明白吧。
白居易用比喻的筆法來描寫荔枝的形態(tài),的確也有不足之處。繒是絲織物,絲織物滑潤,荔枝殼卻是粗糙的。
用果樹學的術語來說,荔枝殼表面有細小的決狀裂片,好象龜甲,特稱龜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銳如刺,這叫做片峰。
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種的不同而各異。 成熟的荔枝,大多數(shù)是深紅色或紫色。
生在樹頭,從遠處當然看不清它殼面的構造,只有紅色映入眼簾,因而把它比做"絳囊"、"紅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樹以至成片樹林,那就成為"飛焰欲橫天""紅云幾萬重"的絢麗景色了。
荔枝的成熟,廣東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陰歷六月,正當陽歷七月。荔枝也有淡紅色的,如廣東產的"三月紅"和"桂綠"等。
又有黃荔,淡黃色而略帶淡紅。荔枝呈心臟形、卵圓形或圓形,通常蒂部大,頂端稍小。
蒂部周圍微微突起,稱為果肩;有的一邊高,一邊低。頂端叫果頂,渾圓或尖圓。
兩側從果頂?shù)降俨坑幸粭l溝,叫做縫合線,顯隱隨品種而不同。舊記載中還有一些稀奇的品種,如細長如指形的"龍牙"、圓小如珠的"珍珠",因為缺少經濟價值,現(xiàn)在已經絕種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徑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廣東調查得知,有鵝蛋荔和丁香大荔,重達四五十克。
還有四川合江產的"楠木葉",《四川果樹良種圖譜》說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國果樹栽培學》則說大的重六十克。所謂"膜如紫綃",是指殼內緊貼殼的內壁的白色薄膜。
說它"如紫綃",是把殼內壁的花紋誤作膜的花紋了。明代徐勃有一首《詠荔枝膜》詩,描寫吃荔枝時把殼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嬌",是夸張的說法。
荔枝的肉大多數(shù)白色半透明,說它"瑩白如冰雪",完全正確。有的則微帶黃色。
從植物學的觀點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種子外面的層膜發(fā)育而成的,應稱做假種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說的連同果殼扔掉的那一層膜。
荔枝肉的細胞壁特別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適宜于生食。
有的純甜。早熟品種則酸味較強。
荔枝曬干或烘干,肉就成紅褐色,完全失去潔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貯藏,正如白居易說的:"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現(xiàn)經研究證實,溫度保持在1℃到5℃,可貯藏三十天左右。還應進一步設法延長貯藏期,以利于長途運輸,因為荔枝不耐貯藏,古代宮延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飛騎從南方遠送長安或洛陽,給人民造成許多痛苦。
唐明皇為了寵幸楊貴妃,就干過這樣的事,唐代杜牧詩云:"長安回望誘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就是對這件事的嘲諷。 荔枝的核就是種子,長圓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數(shù)品種為綠色。
優(yōu)良的荔枝,種子發(fā)育不全,形狀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現(xiàn)在海南島骨無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隨品種而不同。廣東有雙季荔枝,一年開花兩次。
又有四季荔枝,一年開花四次之多?;ㄐ涡?,綠白色或淡黃色,不耀眼。
花分雌雄,僅極少數(shù)品種有完全花。雌雄花往往不同時開放,宜選擇適當?shù)钠贩N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機會。
一個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結實總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諺語。荔枝花多,花期又長,是一種重要的蜜源植物。
荔枝原產于我國,是我國的特產。海南島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為我國是原產地的明證。
據記載,南越王尉佗曾向漢高祖進貢荔枝,足見當時廣東已有荔枝。它的栽培歷史,就從那個時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
唐代對四川荔枝多有記述。自從蔡襄的《荔枝譜》(1059)成書以后,福建荔枝也為所重視。
廣西和云南也產荔枝,卻有少有人說起。 古代講荔枝的書,包括蔡襄的在內,現(xiàn)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種,以記福建所產的為多,尚存八種;記載廣東所產的僅存一種。
清初陳鼎一譜,則對川、粵、閩三省所產都有記載。蔡譜不僅是我國,也是世界的果樹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
內容包括荔枝的產地、生態(tài)、功用、加工、運銷以及有關荔枝的史事,并記載了荔枝的三十二個品種。其中"陳紫"一種現(xiàn)在在仍然廣為栽培。
"宋公荔枝"現(xiàn)名"宋家香",有老樹一株,尚生長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開花結實。這株千年古樹更足珍惜。
荔枝是亞熱帶果樹,性喜溫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長的北限。漢武帝曾筑扶荔宮,把荔枝移植到長安,沒有栽活,遷怒于養(yǎng)護的人,竟然對他們施以極刑。
宋徽宗時,福建"以小株結實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闕下,移植宣和殿"?;兆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