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和借代的句子
【第1句】: 運用借代手法的句子
借代,顧名思義便是借一物來代替另一物出現(xiàn),因此多數(shù)為名詞。使用時,必須考慮替代的正當性與通用性,盡量不要化簡為繁,并且要讓文義通順。并且,此時的借代一般是類似于以小見大,用小事物來反映大的局面或情況,使句子形象具體。通俗的說,借代是一種說話或?qū)懳恼聲r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方法。被替代的叫“本體”,替代的叫“借體”,“本體”不出現(xiàn),用“借體”來代替。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魯迅《有的人》) 例①中的“石頭”,通常用來作紀念碑的材料,這里借“石頭”代紀念碑,含蓄地揭示出與人民為敵的反動統(tǒng)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夢終將破滅。
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例如:旌旗十萬斬閻羅。(《梅嶺三章》) 是標志代本體,借“旌旗”代替軍隊或武裝力量。
例如:【第1句】: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例1中的“烽煙”,原是古代邊境用以報警的煙火,這里代指戰(zhàn)爭,把戰(zhàn)爭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了。
例如:【第1句】: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jié),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例1中的“囤”是裝糧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糧;“鍋”是做飯的工具,用“揭不開鍋”代指沒飯吃。
例如:【第1句】: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后一次講演》) 例1中第二個“李公樸”,代指不怕流血犧牲,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戰(zhàn)斗的人們。
【第2句】: 【借代和比喻有什么區(qū)別做好舉個例子】
借代,顧名思義便是借一物來代替另一物出現(xiàn),因此多數(shù)為名詞.使用時,必須考慮替代的正當性與通用性,盡量不要化簡為繁,并且要讓文義通順.并且,此時的借代一般是類似于以小見大,用小事物來反映大的局面或情況,使句子形象具體.通俗的說,借代是一種說話或?qū)懳恼聲r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方法.被替代的叫“本體”,替代的叫“借體”,“本體”不出現(xiàn),用“借體”來代替.借代與借喻的區(qū)別借代與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們的性質(zhì)卻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側(cè)重相似性,借代側(cè)重相關性;借喻可以改為明喻,借代則不能.借代的本體與借體之間有實在的關系,一般地說,這種關系還是相當密切的;借喻的本體與喻體是本質(zhì)不同的事物,人們不過根據(jù)它們之間具有的相似點,通過聯(lián)想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種類【第1句】:借喻,即比喻性借代.其真義與借義之間的語意關系是相似.【第2句】:旁借,即非比喻性借代.其真義與借義之間的語意關系不是相似,而是其它關系.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例如: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答謝中書書》)用魚鱗代替魚.特征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征、標志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例如:旌旗十萬斬閻羅.(《梅嶺三章》)是標志代本體,借“旌旗”代替軍隊或武裝力量.例如:然而圓規(guī)很不平,顯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國人不知道拿破侖,美國人不知道華盛頓似的.(魯迅《故鄉(xiāng)》)借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來代替身形極瘦的楊二嫂.具體代抽象例如:【第1句】: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例1中的“烽煙”,原是古代邊境用以報警的煙火,這里代指戰(zhàn)爭,把戰(zhàn)爭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了.工具代本體例如:【第1句】: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jié),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例1中的“囤”是裝糧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糧;“鍋”是做飯的工具,用“揭不開鍋”代指沒飯吃.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例如:【第1句】: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ā蹲詈笠淮沃v演》)例1中第二個“李公樸”,代指不怕流血犧牲,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戰(zhàn)斗的人們.以結(jié)果代原因例如:令人捧腹捧腹是捧著肚子,捧腹的原因是出現(xiàn)笑話或令人發(fā)笑的東西.以“捧腹”的結(jié)果代之“笑話”等令人發(fā)笑的原因.形象代本體例如:上面坐著兩個老爺,東邊的一個是馬褂,西邊的一個是西裝.。
【第3句】:
借喻:①看吧,狂風緊緊抱起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將它們甩到懸崖上,把這些 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高爾基《海燕》)
②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jīng)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說不出話。
(魯迅《故鄉(xiāng)》)
③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
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一旦把它們消滅干凈,
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
借代:
①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有的人》)
例①中的“石頭”,通常用來作紀念碑的材料,這里借“石頭”代紀念碑,含蓄地揭示出與人民為敵的反動統(tǒng)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夢終將破滅。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例如:
②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征、標志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例如:
③圓規(guī)一面憤憤的回轉(zhuǎn)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故鄉(xiāng)》)
④旌旗十萬斬閻羅。(《梅嶺三章》)
例③是特征代本體,因為楊二嫂長得細腳伶仃,故稱之為“圓規(guī)”。例 ④ 是標志代本體,借“旌旗”代替軍隊或武裝力量。
三、具體代抽象。例如:
⑤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例⑤中的“烽煙”,原是古代邊境用以報警的煙火,這里代指戰(zhàn)爭,把戰(zhàn)爭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了。
四、工具代本體。例如:
⑥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jié),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