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行善積德的好句子匯總50句

8105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佛教行善積德的好句子匯總50句

金剛經-講行善積德的經典

金剛經經文中多次提醒。恒河沙數(shù)世界七寶布施。所有功德不及此經文讀讀四句偈的功德殊勝。下面是金剛經是講行善積德的經典,隨小編來看一下吧。

如果聽到大道,真不容易。佛法也有八萬四千旁門、偏門。這說明你要遇到正門,確實不容易。正門只有一個,而旁門有八萬四千。比如金剛經來講,金剛經中是講什么?很多人一說佛教,就說是空、虛幻,是無相。是真的嗎?比如金剛經有個句子,佛說什么,即非什么,是名什么。比如不住相而行布施,或者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從無我相開始講,金剛經到底要不要我相。

有人一學佛,就什么都空了,認為無我相,就是沒有我的存在。很多講法的都這么講,沒有一個我的存在,比如鼻子不是我,眼睛不是我,色身不是我,受想行識都不是我,所以找不出一個我出來,所以叫無我。這個解釋,大錯特錯了。要是按照這個方式修,就成外道了。

無我相,這句話重在講我相的重要。好比說,你踏踏實實地做一件事情,然后不執(zhí)著它。大家去思維,這個話,你做事情重要不重要?一定重要。我做事情,是為了做好,怎么樣能做到最高最好,就是以先認真做,做完后還要不執(zhí)著它的方法來做事情。這叫無我相。

其實很多法師都有開悟的相。像虛云老和尚等大德,他們建廟,建完了就走人,一點都不執(zhí)著。這就是他們開悟的做法。認認真真按照規(guī)矩來做事,做完了,就不執(zhí)著它。這就是講無我相。先好好修好這個我相,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你都要去修,修得功德圓滿,法相莊嚴后,又不執(zhí)著于自己的法相莊嚴功德圓滿。這叫無我相。

慈航法師臨終前講“空花水月道場,時時刻刻建好,若有一人未度,自己切莫逃了”。這也是金剛經的境界。道場要時時刻刻建好,是為了度化眾生,但不要執(zhí)著,要當成空花水月來看。有兩個步驟,第一步,建道場,第二步,不執(zhí)著。不能顛倒了。開口閉口談看破放下的,其實是斷滅空,因為陰德不夠,魔王就會讓他誤解佛法。

所以大家去看金剛經,根本都是講有,不是空。講行善積德,持戒修福,講法,不是講空啊。處處講有啊,只是它是妙有而已,沒有金剛經的有,是不妙的有,有了金剛經的有,是妙有。

有個公案講有個法師,建了廟做了大功德,往生前就夢到有人抬著大轎子,請他去當官,原來是去當土地神去了。因為他也持戒修福,但沒有金剛經的不執(zhí)著的智慧,所以一執(zhí)著就執(zhí)著他的福報去了。

如果要修行,培養(yǎng)福報,那就多念金剛經,越多越好。不要被迷惑,說金剛經講空啦。所以你看很多出家人,什么都不要的,都不顧,但至少顧度眾生。否則都是假的。做人必須要提起做一樣東西。

在金剛經中,還有幾點要明白的。第一是功德和福德與七寶代表的錢財有什么區(qū)別。如果混同起來,那就看不懂金剛經了。

功德是內修內證來的.,好比一個人修,也能內證出自己的功德本性。但福德不一樣,福德是外求努力來的,福德是用跟眾生結緣,修六度萬行來的。所以念經可以內證自己的功德,而修種種跟他人有關的善行,是完成自己的福德。

福報和福德也不同。福報是福德的果報,就是相。你要怎么證明你的福德,從相就可以看出來了。佛陀的三十二相指的是福德的相,也是叫福德果報。比如一個人聲音很好,叫福報。為什么有這個好的聲音,因為他有謙卑的福德。所以才有這個相。福報和福德是可以損的,而功德是損不掉的。就像人的佛性,是功德,每個人都一樣,所以損不了。從功德上講,每個人都平等。從福德上講,人是不能平等的,因為每個人福德不同。

所以我們現(xiàn)在很多用語有問題,你根本很難明白修行的真相。比如修功德,這句話對不對?不對啊。功德是你自己有的,你只有能看到就好。只能說挖掘你的功德寶箱。講修福田、福德,那是對的。普賢十大愿之一,廣修供養(yǎng),是修供養(yǎng),供養(yǎng)是福報的東西。隨喜功德,每個人的功德在挖掘,只是你挖掘得多,他挖掘得少,但是大家都在挖掘。所以要隨喜。如果把這功德、福德、福報布施七寶弄清楚了,你再去看金剛經,應該有頭緒。

拓展閱讀:開元皇帝贊金剛經功德

金剛一卷重須彌所以我皇偏受持

八萬法門皆了達惠眼他心踰得知

比日談歌是舊曲聽取金剛般若詞

開元皇帝親自注至心頂禮莫生疑

此經能除一切苦發(fā)心天眼預觀知

莫被無明六賊引昏昏中日執(zhí)愚癡

世尊涅盤無量劫過去百億阿僧只

國王大臣傳圣教我皇敬信世間希

每月十齋斷宰殺廣修善業(yè)度僧尼

胎生卵生勤念佛勇猛精進大慈悲

厭見宮中五欲樂了知身相是虛危

一國帝主猶覺悟何況凡俗不思惟

昔日提娑是國主為求妙法舍嬪妃

苦行精勤大乘教身為奴仆何斯仕

今帝圣明超萬國舉心動念預觀知

文武圣威遍天下萬姓安寧定四夷

自注金剛深妙義蠢動含靈皆受持

護法神專善常應諸天贊嘆不隨宜

白象馳來敬壽寺寶車幡蓋數(shù)重圍

明僧手執(zhí)香花引仙人駕鶴滿空飛

八難回生極樂國五濁翻成七寶池

開元永定恒沙劫摩王外道總降依

萬歲千秋傳圣教猶如劫不拂天衣

只是眾生多有福得逢諸佛重器時

金剛妙理實難詮一切經中我總懸

佛布黃金遍地滿擬買只陀太子園

八部鬼神隨從佛雁塔龍宮滿化天

只樹引枝承鳥語下有金砂洗足泉

食事持缽舍衛(wèi)國廣引眾生作福田

世尊爾時無我相須菩提瞻仰受斯言

四果六通為上品龍宮受樂是生天

轉輪圣王處仙位神武皇帝亦如然

又說昔為歌利王割截身肉得生天

尸毗舍身救鳩鴿阿羅漢身過及三千

閻浮眾生戀火宅我皇引出遣生天

一切有情如赤子但是百姓悉皆憐

既得阿耨多羅果又共諸佛結因緣

百劫千生不退轉功德無量亦無邊

非但如影諸寺觀十力世界亦如然

總是金剛深妙義弟子豈敢謾虛傳

金剛經是講修福德經典

《金剛經》與中國佛教、中國文化的關系如此密切,故要了解中國佛學與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了解一下《金剛經》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金剛經是講修福德經典,和小編一起看一下吧。

如果聽到大道,真不容易。佛法有八萬四千旁門、偏門。這說明你要遇到正門,確實不容易。正門只有一個,而旁門有八萬四千。比如金剛經來講,金剛經中是講什么?很多人一說佛教,就說是空、虛幻,是無相。是真的嗎?比如金剛經有個句子,佛說什么,即非什么,是名什么。比如不住相而行布施,或者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從無我相開始講,金剛經到底要不要我相。

有人一學佛,就什么都空了,認為無我相,就是沒有我的存在。很多講法的都這么講,沒有一個我的存在,比如鼻子不是我,眼睛不是我,色身不是我,受想行識都不是我,所以找不出一個我出來,所以叫無我。這個解釋,大錯特錯了。要是按照這個方式修,就成外道了。

無我相,這句話重在講我相的重要。好比說,你踏踏實實地做一件事情,然后不執(zhí)著它。大家去思維,這個話,你做事情重要不重要?一定重要。我做事情,是為了做好,怎么樣能做到最高最好,就是以先認真做,做完后還要不執(zhí)著它的方法來做事情。這叫無我相。

其實很多法師都有開悟的誦。像虛云老和尚等大德,他們建廟,建完了就走人,一點都不執(zhí)著。這就是他們開悟的做法。認認真真按照規(guī)矩來做事,做完了,就不執(zhí)著它。這就是講無我相。先好好修好這個我相,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你都要去修,修得功德圓滿,法相莊嚴后,又不執(zhí)著于自己的法相莊嚴功德圓滿。這叫無我相。

慈航法師臨終前講,空花水月道場,時時刻刻建好,若有一人未度,自己切莫逃了。這也是金剛經的境界。道場要時時刻刻建好,是為了度化眾生,但不要執(zhí)著,要當成空花水月來看。有兩個步驟,第一步,建道場,第二步,不執(zhí)著。不能顛倒了。開口閉口談看破放下的,其實是斷滅空,因為陰德不夠,魔王就會讓他誤解佛法。

所以大家去看金剛經,根本都是講有,不是空。講行善積德,持戒修福,講法,不是講空啊。處處講有啊,只是它是妙有而已,沒有金剛經的有,是不妙的有,有了金剛經的有,是妙有。

有個人,建了廟,往生前就夢到有人抬著大轎子,請他去當官,原來是去當土地神去了。因為他也持戒修福,但沒有金剛經的不執(zhí)著的智慧,所以就執(zhí)著他的福報去了。

如果要修行,培養(yǎng)福報,那就多念金剛經,越多越好。不要被迷惑,說金剛經講空啦。所以你看很多出家人,什么都不要的,都不顧,但至少顧度眾生。否則都是假的。做人必須要提起做一樣東西。

在金剛經中,還有幾點要明白的。第一是功德和福德與七寶代表的錢財有什么區(qū)別。如果混同起來,那就看不懂金剛經了。

功德是內修內證來的',好比一個人修,也能內證出自己的功德本性。但福德不一樣,福德是外求努力來的,福德是用跟眾生結緣,修六度萬行來的。所以念經可以內證自己的功德,而修種種跟他人有關的善行,是完成自己的福德。

福報和福德也不同。福報是福德的果報,就是相。你要怎么證明你的福德,從相就可以看出來了。佛陀的三十二相指的是福德的相,也是叫福德果報。比如一個人聲音很好,叫福報。為什么有這個好的聲音,因為他有謙卑的福德。所以才有這個相。福報和福德是可以損的,而功德是損不掉的。就像人的佛性,是功德,每個人都一樣,所以損了。從功德上講,每個人都平等。從福德上講,人是不能平等的,因為每個人福德不同。

所以我們現(xiàn)在很多用語有問題,你根本很難明白修行的真相。比如修功德,這句話對不對?不對啊。功德是你自己有的,你只有能看到就好。只能說挖掘你的功德寶箱。講修福田、福德,那是對的。普賢十大愿之一,廣修供養(yǎng),是修供養(yǎng),供養(yǎng)是福報的東西。隨喜功德,每個人的功德在挖掘,只是你挖掘得多,他挖掘得少,但是大家都在挖掘。所以要隨喜。如果把這功德、福德、福報布施七寶講清楚了,你再去看金剛經,應該有頭緒。

拓展閱讀:《金剛經》主要內容

【第1句】:全經綱領:

發(fā)度盡一切眾生之大心。在梵文中,佛陀是覺悟者的意思。小乘以自覺為終極,而大乘的菩薩不僅要自覺,更要“覺他”,故其終極目標定位在和一切眾生成就佛果的廣大境界。根據(jù)佛教的哲學基礎緣起論,凡因條件關系而形成的事物, 都不存在絕對不變的實體(自性)。因此,要以空觀的智慧,破除在“我”、“眾生”、“佛”之間的人為分別。故要盡己所能廣度眾生,但不要執(zhí)著于“我”在幫助眾生中具有多大的功德。唯心量大者,才有大格局,方能成就大事業(yè)。

【第2句】:觀照實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相,是世界的真實,事物的本來面目。人在認識中念念不離對象,卻以為心的主觀構想即等同客觀實際,但其實已經背離了事物的真實。以般若觀照實相,即對此名相采取不住、不執(zhí)、不取的如實態(tài)度。故《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一切法相,甚至連佛的形象、佛土,都是用文字和形象對實相的近似表達,皆非實相本身?!督饎偨洝肪砟┲乃木滟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堪稱一經之精髓。

【第3句】:實踐宗要: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上所述,唯有不住相、不偏執(zhí),才能把握實相。所以,在實踐中應以空靈自在的心態(tài)應對一切法?!督饎偨洝分幸圆际槔?討論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降伏其心”。布施有三要件(三輪):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財物。一般人心中存在這三種人為的分別,施一錢物,即作一錢物功德想,于是施恩圖報,算計冥冥中所積累的功德。但實際上,應以“三輪”體空的精神去布施。禪宗六祖惠能的得道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本來無一物”,就是《金剛經》離相無住、性空無所得的道理。

【第4句】:中道方法:

性空與幻有的辯證統(tǒng)一。“空”,是破除一切名相執(zhí)著所呈現(xiàn)的真實,并非人們所誤解的虛無。般若思想不外說明“性空幻有”,也就是正確處理出世的真理與世間的真理的方法。“性空”,是說一切法都沒有實在的自性,故無相、無住,才能把握真諦。“幻有”,是憑借條件關系而暫時存在的現(xiàn)象,故在空的基礎上隨緣生起一切法,這就是俗諦。如何把握真俗二諦的關系,《金剛經》是這樣說的:“佛說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即,佛所說的般若等佛法,是出于廣度眾生的目的而在文字層面的權且施設,并非實相般若本身,眾生藉此文字般若入門,到徹底覺悟佛法時,則一切名相皆可舍棄。

《金剛經》說的是徹底解放心靈奴役的大智慧,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但由于該經文字艱澀、思想深奧,一般人很難全面透徹地理解其本來含義和價值指向。因此,歷史上佛教各派祖師多為此作注講解,流傳最為普及的就是禪宗惠能的《六祖壇經》。

《金剛經》講記

《金剛經》所說的破執(zhí)著,指的是破除我們的貪欲,而不是要我們什么都不做。下面是《金剛經》講記,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華嚴經如來出現(xiàn)品》說:“如來智慧無處不至。何以故?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zhí)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則得現(xiàn)前。”經中明確指出,如來智慧人人具有,但因無始以來妄想、執(zhí)著而不證得。所以佛法流傳世間,以無量法門濟度群生,莫非轉化人們的妄想、執(zhí)著習氣,修證方向,十分明確。經上所謂妄想,是指我們第六識的分別顛倒;所謂執(zhí)著,是指我們第七識的我執(zhí)、法執(zhí)。如果我們對癥下藥,時時返觀自己的起心動念,雖能對一切事物,照常應付,但不取不舍,不粘不著;無住而生心(清凈心),不入斷滅,生心而無住,不起分別;特別應知一切事物,無不是因緣和合,“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當此前念已滅,后念未生,正恁么時,了了分明,不同木石,這是什么?!實際上,這時兩邊不著,非空非有,無實無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正是我們的實相理體,本具佛性。

但近代以來,許多修行人,往往怕談般若,以致這一佛法的綱要,棄而不究,尋枝摘葉,舍本逐末,茫??嗪?不知何時才能獲得解脫。江味農居士對這一現(xiàn)象很有感觸,認為有些學人,“對般若不敢問津,甚至相互警惕,不談般若,可悲之事,孰逾于此;違背佛旨,孰逾于此;誤法誤人,孰逾于此!”真可謂悲心激切,大聲疾呼了。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諸部般若的綱要。佛說《大般若經》四處十六會,共六百卷,此經是第九會所說。全經共5837字,雖義理玄奧,卻家喻戶曉,普遍持誦。古今大德也各出手眼,紛紛注疏,真是妙諦互呈,美不勝收,其中江味農老居士的《講義》,更是義理周詳,觸類旁通,深淺結合,辯才無礙的巨著。江老曾說此經是紹隆佛種、傳佛心印的無上甚深法寶。他在判經時,認為上半部是約境來說明無住,以彰明般若的正智,下半部是約心來說明無住,以顯示般若理體;并以信、解、行、證判釋全經,脈絡貫通,條理分明。他還認為上半部是遣除粗執(zhí),也即分別我、法二執(zhí),是對境遇緣分別而起的,例如說不應住六塵布施, 不應住六塵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生無所住心”等等,是遣除其在境緣上生分別心。下半部是遣細執(zhí),是遣除與心念同時俱生的俱生我法二執(zhí),例如說:“于法不說斷滅相”、“如來者即諸法如義”、“此法無實無虛”、“一切法皆是佛法”,都是遣除多生以來隨念即起的習氣種子,而入于般若理體。但所執(zhí)的幻相,是起于能執(zhí)的妄心,能所不二,并不局限??偟?說來,江老認為這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慧徹三空、功圓萬行、至極圓頓的大教,與過去把般若判為帶通教、別教,正明圓教,有所不同。江老說:“正因為此經是諸部般若的綱要,而般若又是一切佛法的綱要;且經中明明指出,‘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佛語當信,不可誣也。”真可謂獨具慧眼,發(fā)前人所未發(fā),深符佛旨,功在萬世!

鄭鐘褔、呂家森、聞妙三位居士,對江老的講義仰慕已久,從1982年起,發(fā)心學習,每周一次。至1985年,前后經過了四年之久。在學習中,他們至誠恭敬地讀,悠游涵詠地讀,再存養(yǎng)觀照,以行持來幫助學習,寫成筆記三厚冊,成為這次編寫語體文的重要基礎,并積極努力印刷流通,以利于廣大讀者,特別是方便青年一代的熏習。雖然江老的《講義》原版,是三十年代的文本,不算古奧難懂,但從發(fā)展趨勢來看,可能與年青一代的閱讀能力,不相適應。三位居士弘法利生的悲愿,深可敬仰!

總的來說,我們幸聞此經,一切佛法無不包羅,經中的一字一句都關系到全經宏旨。深愿法界有情,念生死苦,發(fā)菩提心,深入學習此經,依文字,起觀照,悟實相,開示悟入佛知佛見,報四重恩,濟三途苦。經說:“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有些同修也可以從念佛法門下手,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轉化狂妄亂想,而得定開慧,明悟本地風光。正象江老所說:“念佛的念,雖然不是真如本體,卻是趨向真如的妙用。為什么呢?因為真如是清凈心,念佛是清凈念,兩者都是清凈,才能達到相應之故。所以念佛之念,如能念念相續(xù),是能達到無念的,故念佛是勝方便。”我們應知般若與凈土,本來融通,象車的兩輪,不能偏廢。一切佛法離開般若,勢必著相粘境,心外取法,成為邪見外道。我們務必仰體江老居士的清凈大愿,以般若為先導,以凈土為歸宿,蓮生九品,果證無生,謹愿與天下道侶共同黽(音敏)勉之。

拓展閱讀:《金剛經》知識

【第1句】:無為就是:有所作為,但不以此作為而生我有所作為的滿足念頭,認為這是自然而然的事,即是無為。

【第2句】:佛教修行方法:先破“我見”及自我己見,“我見”錯誤幾率比較大;“人見”,客觀的評價,這個比較正確;“眾生見”,一切在眾生眼里都不算什么;“壽者見”,人生如白駒過隙,對時間來說,時間太寶貴,干什么都是浪費。

【第3句】:釋迦牟尼在教人們成佛,善良的人在教我們做人的道理,這些人和佛祖有什么不一樣呢?對于善良的人給我們正確的意見我們應該信任并去奉行。

【第4句】:唯心注意是我以什么什么終日為真;唯物主義是我終日以什么什么為真。唯心主義是把一切看做心外之物。

【第5句】:看了《金剛經》才知道,《金剛經》在說我們能達到什么境界,我們是什么——我們即是永恒。還有對于某些事,不要太執(zhí)著;讀《金剛經》可以使我們的內心更加真、善、美。

【第6句】:佛教是積極的,《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其心就是對某些事情應該有積極的看法。對大家來說如何解說佛法呢?解說佛法那就有人信,有人不信,因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與無為相對)——在所有人的心中《金剛經》是真理,但在某些人的心中不是永恒的真理,應該像如來一樣以這樣的心態(tài)講佛經:講佛經時,不為外物所動,不動是非心念,不動執(zhí)著心念,不動任何心念。

【第7句】:“彼非眾生,非不眾生。”就是說:眾生及佛,佛及眾生,只是心態(tài)變了一下。

【第8句】:“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很多人都想見到如來,如果太執(zhí)著,就會生成煩惱心,這樣是不好的,不能心生清凈,如來又是清凈者,所以不能見到如來。

【第9句】:讀《金剛經》到這個時候使我明白了:世間的一切都是有一個名字。有時候人們心中執(zhí)著的相,只是虛妄的相(有時候又會被相所迷惑)。應用心體會這個名字(相)后面的本質。

【第10句】:菩薩擺脫了四相,是因為他包容了四相,包容了四相后他們即是一體,對四相就沒有了分別心,就沒有了執(zhí)著于四相的心。莊嚴佛土亦是如此,包容了世間一切不莊嚴的事,及得莊嚴佛土。

【第11句】:佛祖為什么要拈花一笑:佛祖怕眾生執(zhí)迷于佛法不悟,故拈起一朵花來比喻“一花一如來”而不講佛法,讓眾生放下對佛經的執(zhí)著,讓眾生知道佛在心中,從佛經上是無法悟道成佛的。所以如果眾生心里有佛,那么眾生即是佛。(眾生是沒有得道的佛)。

信息流廣告 網絡推廣 周易 易經 代理招生 二手車 網絡營銷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質文化遺產 查字典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抖音代運營 易學網 互聯(lián)網資訊 成語 成語故事 詩詞 工商注冊 注冊公司 抖音帶貨 云南旅游網 網絡游戲 代理記賬 短視頻運營 在線題庫 國學網 知識產權 抖音運營 雕龍客 雕塑 奇石 散文 自學教程 常用文書 河北生活網 好書推薦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好做題 石家莊人才網 考研真題 漢語知識 心理咨詢 手游安卓版下載 興趣愛好 網絡知識 十大品牌排行榜 商標交易 單機游戲下載 短視頻代運營 寶寶起名 范文網 電商設計 職業(yè)培訓 免費發(fā)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經典范文 優(yōu)質范文 工作總結 二手車估價 實用范文 愛采購代運營 古詩詞 衡水人才網 石家莊點痣 養(yǎng)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fā)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 銅雕 詞典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派 企業(yè)服務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版 chatGPT官網 勵志名言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文玩 朋友圈文案 語料庫 游戲推薦 男士發(fā)型 高考作文 PS修圖 兒童文學 買車咨詢 工作計劃 禮品廠 舟舟培訓 IT教程 手機游戲推薦排行榜 暖通,電采暖, 女性健康 苗木供應 主題模板 短視頻培訓 優(yōu)秀個人博客 包裝網 創(chuàng)業(yè)賺錢 養(yǎng)生 民間借貸律師 綠色軟件 安卓手機游戲 手機軟件下載 手機游戲下載 單機游戲大全 免費軟件下載 石家莊網絡推廣 石家莊招聘 石家莊網絡營銷 培訓網 網賺 手游下載 游戲盒子 職業(yè)培訓 資格考試 成語大全 英語培訓 藝術培訓 少兒培訓 苗木網 雕塑網 好玩的手機游戲推薦 漢語詞典 中國機械網 美文欣賞 紅樓夢 道德經 網站轉讓 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