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策·楚四·虞卿謂春申君文言文翻譯
戰(zhàn)國策·楚四·虞卿謂春申君
《虞卿謂春申君》是創(chuàng)作于戰(zhàn)國時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漢劉向編著的《戰(zhàn)國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虞卿謂春申君》文言文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文言文
虞卿謂春申君曰:“臣聞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則慮安。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為主君慮封者,莫如遠楚。秦孝公封商君,孝公死,而后不免殺之。秦惠王封冉子,惠王死,而后王奪之。公孫鞅,功臣也;冉子,親姻也。然而不免奪死者,封近故也。太公望封于齊,邵公奭封于燕,為其遠王室矣。今燕之罪大而趙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趙,踐亂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時也?!?/p>
君曰:“所道攻燕,非齊則魏。魏、齊新怨楚,楚君雖欲攻燕,將道何哉?”對曰:“請令魏王可?!本唬骸昂稳?”對曰:“臣請到魏,而使所以信之?!?/p>
乃謂魏王曰:“夫楚亦強大矣,天下無敵,乃且攻燕?!蔽和踉唬骸班l(xiāng)也子云天下無敵,今也子云乃且攻燕者,何也?”對曰:“今為馬多力則有矣,若曰勝千鈞則不然者,何也?夫千鈞,非馬之任也。今謂楚強大則有矣,若越趙、魏而斗兵于燕,則豈楚之任也哉?”非楚之任而楚為之,是敝楚也。敝楚見強魏也,其于王孰便也?”
翻譯
虞卿對春串君說:“臣下聽《春秋》上說,在安定的時候要考慮到危險,在危險的時候要思慮如何安定。如今楚王的年齡很大了,您的封地,是不可不及早確定的。替您考慮封地,莫如遠離楚國的都城更好些。秦孝公封公孫鞅于商地,秦孝公死后,他沒有免掉后王的殺害。秦昭王封冉子予穰,昭王死后,后王剝奪了他的封地。公孫鞅是泰國的功臣,冉子是秦王的姻親。然而卻沒有免掉被奪去封地、遭殺害的命運,這是由于封地太靠近都城的緣故。太公望封在齊地,邵公爽封在燕地,之所以能夠壽終正寢,是因為他們的封地遠離王室的緣故。如今燕國犯有很大的伐趙之罪,趙國對它積怨很滌,所以,您不如向摹匕進軍:既可以使趙國感激您,又可以翦滅殘破的燕國,以此來確定自己的封地,這是百代難遇的一個好時機?!?/p>
春申君說:“進攻燕國所經(jīng)過的道路,不在齊國就在魏國。魏國、齊園剛剛與楚國結(jié)下怨仇,楚王雖然想要攻打燕國,將從什么地方通過呢?”
虞卿回答說:“請使魏王答應借道?!?/p>
春申君說:“怎么辦?”
虞卿回答說:“臣下請求到魏國去,并順便向他們說明借道的道理?!?/p>
于是虞卿到魏國對魂王說:“楚國也夠強大了,天下無敵,就要攻打燕國。”
魏玉說:“先前,您說楚國天下無敵;如今,您叉說將要攻打燕國,這是為什么?”
虞卿回答說:“如今說馬有很大力氣,那是對的,如果說馬的力量能馱千鈞,那是不對的,為什么呢?因為千鈞不是馬所能承擔得了的。如今說楚國強大,那是真的,如果跨越趙國、魏國而跟燕國交戰(zhàn),難道楚國能承擔得了嗎?不是楚國該承擔的事,楚國偏要去做,這是破壞楚國的強大。破壞楚國是強大魏國,這對大王來說,哪種情況更有利? ”
作品出處
《戰(zhàn)國策》是西漢劉向編訂的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zhàn)國時期的縱橫家(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zhàn)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zhàn)國歷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書并非一時,書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誰。西漢末劉向編訂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稇?zhàn)國策》善于述事明理,大量運用寓言、譬喻,語言生動,富于文采。雖然書中所記史實和說辭不可盡信,但其仍是研究戰(zhàn)國社會的重要史料。